妞妞五岁纪实之三之“对亲人的体认”

妞妞对亲人的体认

妞妞最先认识的应该是妈妈。种种研究说,母亲和小孩之间,有种奇妙的联系。比如早在未出生前,小孩就听惯了妈妈的嗓音;出生后,视力模糊的小家伙,在妈妈怀里吃奶时,恰好看得清妈妈的脸。而妞妞的妈妈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就是妞妞到一岁八个月才断奶。换言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妞妞的眼里都是她妈。

不过妞妞也不知道妈妈叫“妈妈”。妈妈是很理解她的苦衷的。妞妞又不是天才,又没有是天才的兄弟姐妹,不然就能人云亦云。虽然妈妈也很心急,爸爸也替妈妈心急,偶尔听到妞妞发出似是而非的 ma 音,就大呼小叫。不过这瞒不过妈妈,她不为所动,始终保持冷静,耐心期待那货真价实的一声呼唤。

小妞妞却等不了,于是,有一天,在大家都毫无心理准备的时候,小妞妞冷不防清楚而响亮地发出她的那一声天籁之音:

“爸 -- 爸!”

爸爸受宠若惊了。妈妈又羡慕又委屈。自己为了简便,时常呼老公为“爸爸”,不想却成了妞妞的示范。 而这个笨嘴拙舌的老公呢,把“妈妈”叫得含糊暧昧,导致妞妞欲学无门!

所以妞妞最先认识的妈妈,最先叫出的是爸爸。等到她叫妈妈的时候,她同时也能把“姥姥姥爷叔叔阿姨”叫得干脆清亮了。

虽然名不早至,实是归了的。至少在五岁以前,妞妞画全家福,妈妈的头最大,头发最多;其次是妞妞自己,爸爸是最渺小的。最近,这比例有了变化,妈妈认为这是她画工进步的结果。

但是有一天,听见妈妈又呼爸爸为爸爸,妞妞忍不住问,

“他是我爸爸,又不是你爸爸,你干吗要叫爸爸? ”

妈妈心理觉得冤枉。据她观察,大部分的夫妻,起先是有种种私密的肉麻的称呼的,一到小孩出世,就跟着乱叫了。这或许暗示了夫妻关系中某一重要的转折,从此这小孩子,就在两人中间,永远不容忽视。小时候,会拉着两个人的手,长大了,就牵住两个人的心。

妈妈见是解释我们民族复杂的亲属称谓的时候了,就对妞妞说,妈妈的爸爸的确不是叫爸爸,而是姥爷;顺带着,妈妈的妈妈,就是姥姥;而爸爸虽然也叫姥姥“妈”,但他真正的妈妈是“ mama ” , 听者跟“妈妈”很象,可是不一样哦,要念入声的。因为爸爸他们是广东人。说着说着,妞妞有些困惑了,妈妈赶紧安慰她,“别说你,连妈妈自己也差点糊涂了,我们中国人这称呼,不是聪明人是学不会的。”

妞妞当然学会了,有一天,她忧心忡忡地问妈妈,“妈妈,你也会老吗?”妈妈说,“会是会啦,不过妞妞还是一样爱妈妈,不是吗? ”妞妞点点头,还是很困惑,“可是,我还能叫你妈妈吗? ”“嗯?”妈妈不明白,“老了不是要叫姥姥了吗? ”

看来,我们中国人这称呼阿,就算是聪明人,也不是一时能学会的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