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在一间教室中。(Shiho Fukad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网上见到过报导,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在这次“5.12”汶川地震中,全体师生无一
伤亡。昨天,纽约时报刊登了对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的采访。看看这位认真关心学生安全的校长是怎么做的,一位真正的英雄,使得2,323名学生和老师在地震中无一伤亡。那些声称由于学校建筑本身的特点,无法保证这些建筑能承受这场地震的聪明人,还有那些声称限于资金有限而无能为力的政府官员,不觉得羞耻吗。
纽约时报,EDWARD WONG, June 16, 2008
在地震发生后几分钟,桑枣中学的学生在学校篮球场上排队点名,2,323名学生全部在场。赶来的家长们身上满是尘土,甚至血迹,有的抱住自己的孩子,不禁失声痛哭。在这次地震中,近1 万名学生死于倒塌的校舍,而桑枣中学的学生却无一伤亡,这简直是奇迹。家长们称校长叶志平为“叶天使”。
桑枣是个有近3 万人的农业城镇,有两个中学,一个由乡镇管理,地震中一座宿舍楼倒塌;叶志平当校长的中学由县政府管理,由于学校的教学质量高,四川北部的家庭都送孩子来这里上学。
由于叶校长对学校安全的多年关注,及县政府投入的资金,桑枣中学的学生们避免了一场灾难。而在北面20 英里外的北川中学, 1,000名学生和老师死于倒塌的学校建筑。
“这场地震中给我们上了一课,学校的建筑标准本应该得到改进。”55 岁的叶校长在采访中表示,“现在的标准不够。”
叶校长不但加固了学校的建筑,而且每年举行两次紧急疏散演习,使得学生和教师对可能发生的灾害有准备。在这次地震中,开始时学生们躲在课桌下,然后每个人都得以在两分钟内离开建筑物。62岁的邱颜芳(Qiu Yanfang),一位学生的祖母,非常感谢叶校长,“校长减少了国家的精神和物质损失。”
叶志平于30 年前作为英语老师开始在桑枣中学工作。学校有两座教学楼,6 座宿舍楼。一座教学楼建于2000 年后,另一座4 层楼建于1983 年和1985 年间。当他在12 年前成为校长以后,开始为旧的教学楼的安全耽心。“质量检查员本来应该在现场监督这个楼的建造。打地基的时候他们应该在这里,灌注水泥的时候他们应该在这里,但是他们不在。最后,政府官员不敢来检查,因为楼盖的根本就没有标准。”
叶校长说。他成为校长后,对学校教学楼的安全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我知道潜在的危险。如果我不采取措施的话,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
从1996 到1999年,叶校长对教学楼进行了改造。县教育部门给了相当于近6 万美金的资金。尽管县里很穷,但政府认识到保障学生安全的需要。最关键的改造是对水泥柱子和楼板的加固。每个教室的4 个水泥方柱子被加粗,工人在柱子里打洞,插入钢筋增加强度。水泥楼板也被加固以承受强烈的晃动。
国外的结构工程师和地震专家在检查了倒塌学校的照片后都指出两个关键的缺陷,缺乏适当钢筋加固的楼柱及质量差的楼板。
对倒塌的学校建筑很难确定责任,部分原因是由于在很多时候无法决定哪一级政府该对建筑的施工及后来的检查负责。
安县教育部门的官员黄知春(Huang Zhichun)在电话采访时说,“基于这么多学校倒塌的事实,说明建筑物的标准不够好。是中央政府确定标准。”虽然不是县政府教育部门主动采取措施改进学校建筑的安全,但他们听从了叶校长的意见,并提供了经费。
叶校长说建筑设计规范在2000 年后有了改进,建筑物应可以承受6~7级地震。“但我们现在看,标准应提高到11~12 级。”
北京和四川省的官员说已经在对倒塌的学校开展调查。国家发改委5月27 日起草了改进农村地区中小学建筑质量的草案,专家在审核中。
当地震发生时,叶校长在30 英里外的一个城市。当他赶回学校时,路上见到许多建筑受到严重破坏。“我很耽心。当我看见我的学生都安全的时候,我非常高兴。”
**********************************
校长叶志平(左)向沈阳特警介绍情况。叶志平说,地震那天,学生们按照平时学校的要求和他们所熟练的方式进行疏散,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到桌子底下!学生们立即趴下。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老师则站在楼梯维持秩序。最后,师生们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里冲到操场上,以班级为组站好,整个过程用时仅1分36秒。(http://www.ln.xinhuanet.com/2008-06/11/content_13507617.htm)
叶志平校长所在的中学,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在绵阳周边非常有名。学校因教学质量高,连续13年都是全县中考第一名,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里送。学生最多的班有80多名学生,最前排的学生几乎坐在老师下巴前。(http://www.haokanbu.com/story/49682/)
这是汶川地震前的桑枣中学校园。(http://www.haokanbu.com/story/49682/)
太阳照样升起,一切按部就班,在那一刻到来之前。2:10分学生午休结束,2:20至2:30分课前歌声,2:30开始上课。值班教师还未离开,上课教师 已准备上课。5月12日14点28分,一切都变了。一晃,"地震了",不知谁说了一声。晃动中,老师们大喊,"地震了,躲在桌子下面,快,别乱动"。
趁着晃动停止的那一刹那,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迅速组织学生紧急疏散,也许平时的演练发挥了作用,2200多师生1分多钟全部疏散到学校的操场。受到惊吓的学 生蹲、坐在操场,不少女生哭了。老师们安抚着学生,告诉他们"过去了,别怕,我们安全了"。随后,分班清点人数,汇总到年级、学校。结论:全部学生,安全 疏散,无一伤亡。不久,家长陆陆续续接走了学生。到校的家长虽然惊魂未定,一脸的焦急,但只要看到自己的子女,心就落了下来,匆匆的与班主任老师说几句, 签上字就领回了学生。当晚没能离校的学生有500多人。学校组织人员抢购彩条布,搭建简易帐篷。由于帐篷有限,学校安排女生及老幼家属在帐篷躺下休息。晚 上下雨,所有师生家属都挤、坐在帐篷里休息。13日凌晨到天亮,断断续续有家长来校接走孩子。学校有一部分北川、茂县籍学生,由于地震对这些县区损害极为 严重,有些学生就无法回家,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的老师护送这些学生到绵阳九洲体育馆,学校还发给每个学生100元慰问金,并轮流派老师前去照顾这些学生。不 幸中的万幸,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桑枣中学师生无一伤亡。
但学校损失特别惨重,学校一栋教学楼受损不能再使用,实验楼受损不能再使用。四栋学生公寓楼有两栋部分坍塌,其余两栋也受损严重。 (http://post.tom.com/CB00089F19.html)
四川汶川县映秀镇,坍塌的映秀中学教学楼内一片狼藉。(http://www.haokanbu.com/story/49682/)
**********************************
叶志平校长答网友关于的提问:地震已经过去了,灾后重建很快就要开始了,你对于灾后重建的管理如何考虑的? 于2008-06-05 |
叶志平:灾后重建是一件大事儿,灾后重建很多经费都是我们全国人民、爱心人士、慈善团体,还有港澳台、海外人士对我们的捐赠、捐助,这些钱我们一定要用 好。所以,第一,我们要认真做好规划,这种规划一定是一个实用的学校,反对铺张浪费。第二,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通过招投标等一系列的规范的操 作行为来管理我们校园的重建和社会的采购。第三,整个校园建设的过程除了在上级纪律监察部门和有关方面的监督之外,本单位也应该成立一个由干部、老师、学 生家长和行风评议员组成的监督小组。这个监督小组里面要选一些资深的教师和资深的、品德好的领导参加,对所有的重建必须置于严格的监督下。最后一点,就是 把爱心人士、慈善团体的捐款从一开始捐款的时候就要具备合法的手续。比如说现在我们要跟捐助的单位他们签协议书,这笔钱做什么用,双方要约定。另外,学校 拿了钱过后,应该向捐赠方开出正式、合法的票据。按照我们安县的规定,我们所有接受的捐赠,必须打到核算中心我们的账户上,我们使用的时候,要申请、要审 批,然后才能从这个帐户里面提钱。
我相信我们桑枣中学在重建的时候,一定用好爱心人士、慈善团体和企业的捐赠,把这些钱用在刀刃上,坚决不浪费一分钱,更不允许在重建过程当中搞一些以权谋 私、违法犯罪的活动。我这个地方慎重地向网友们提出,希望全国的网友们来监督我们桑枣中学在灾后重建的所有进程,欢迎网友们登陆我们安县桑枣中学的网站, 你打ǒ安县桑枣中学ō,我们网址就出来了。我们把捐赠的钱全部公布在帐上,连发票的编号都要公布,用什么东西我们要公布,今后我们规划图,我们修什么,全 部都要在网上公布。我有个打算,今后我们做一个什么纪念碑,我们那个地方花岗石挺多的,哪个企业给我们捐赠了多少,我们在花岗石上刻上,让我们桑枣中学的 师生一代传一代、一波传一波,知道桑枣中学是全国人民、海外侨胞对我们中学的爱心。(http://bbs.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12&treeView=1&view=2&id=86576464)
致四川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的信
叶志平先生:
我是寓居美国的汉语作家,从香港《苹果日报》上看到了您连年如一日,持续修固您任校长的安县桑枣中学教学楼的故事:拆危楼、移厕所、浇筑楼板缝隙、加固整栋大楼承重柱子、换栏杆、固定大理石。每次只能申请到五万元,您连续三年折腾了八次,终于用了多于两倍于的造楼资金,加固了桑枣中学的教学楼。自四年前开始,您排除异议干扰,下令每学期一度,全校紧急疏散演习,为所有出口畅通,您指定各楼层、各班固定疏散路线,组合疏散队列,根据距出口远近规定不同的撤离速度
大地震发生后,您的中学2300师生,其中包括您重修的教学楼内的7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据保守统计,本次大地震14个受灾县市、65所中小学的 6898间校舍的瓦砾中,约有1万左右师生遇难。您主持工作的桑枣中学是这次天灾加人祸中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您在触目可及的腐败和豆腐渣工程海洋中,凭借校长的责任和普通人的良心,默默地,坚韧地创造的。虽不能抗拒物欲横流、腐败遍地的建筑业歪风,您仍不随波逐流,恪守校长职责,甚至肩负起建筑作业的责任。没有人知道大地哪一天震怒,您用自己任职的全部时间和精力,抗拒着无人知道何时来临的灾难。也许永远不会有人知晓您的努力,理解您的作为。您是物质崇拜、贫富失衡的社会中,以良心、同情、责任和仁爱不屈不挠、傲然挺立的好校长、好教师,好汉子。
您主持工作的桑枣中学连续13年全县成绩第一,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源源不断涌入。但是八十年代中期盖好的校舍建筑不堪一击,教学楼无人敢验收,师生无人愿意进驻。您第一个住进去,看见“新楼的楼梯栏杆竟然是摇摇晃晃的,课室的墙本来应该雪白的,却只有底灰”,。您后来任职校长,开始与这人造危楼拼命。国家公务有钱公款吃喝,无钱办教育,每次只能申请到区区五万。不知何方规矩!您就连续申请,用这点有限资金,不断整修。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安全、感受您的师生安全,验收您的学校建筑。您亲自丈量那22根承重的柱子,从37厘米直径,加粗到50厘米以上,重新灌注了水泥。看见本该充实的楼板缝隙中间,居然是水泥袋子,您大怒。即刻找正规建筑公司重新在板缝灌注混凝土。教学楼随时使用,您“与施工单位协调,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蚂蚁啃骨头般,一点点将这栋有16个教室的楼修好。” 据新华网报道:“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90多位教师的房子都垮塌了,其中70多位老师,家里砸得什么都没有了”。可是您主持修整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坍塌,大地震时,那楼的教室里,正坐着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
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个细节:在地震到来时,教师们都在第一时间让学生们钻入桌下,再利用机会,最先打开了教室的前后门!此举保证了楼结构变形前,撤离出口敞开。
灾难到来时,全校两千多名师生撤离秩序井然,按照历年每学期一度的撤离演习,分别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通过分配好的楼梯出口,流向操场。直至全部安全抵达,以班级为组站定,只用了1分36秒!这是您2005年开始坚持不懈,要求全校师生演习的结果!
灾难降临,您在大地的疯狂震动中,从外地往赶回自己的学校。看到的是平日演习撤离结束时的景象:全部师生都在操场,老师站在最外围,守护着学生。您听见报告:全体师生无一伤亡。您提着的心轰然落地,终于再也撑不住了:“浑身发软”,热泪盈眶。
“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这是您的学校墙上的标语。让您不断与巨大的腐败现象抗争的原动力更简单而深刻:
“教学楼建的不结实,早晚会出事。出了事,没法向娃娃家长交待”。
您和老师们收入不高,教师平均月收入1126.78元。您与以暴富心态和物质挥霍虐待生命的社会风气之间的距离,何止这个数!是天壤之别。
我在美国念书的女儿十四岁,与您学校里学生同龄。虽然相隔万里,我与桑枣中学那些安然无恙的孩子们的家长同心同感,与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同伤同痛。作为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知识人,我知道仁义道德乃是中国人立于天地间的基石,也是当今中国社会最缺乏的珍宝。任其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礼崩乐坏的末世,如今在灾难之后的废墟上挺立的您和桑枣中学安然无恙的全体学生性命,足资证明,在当今中国,常识弥足珍贵,良知可抵万金,善良是生命底线。从图片上,看着废墟中成堆砸扁的、鲜色犹存、失去主人的书包,我无法克制弥漫心头的悲哀和愤怒。为什么这些刚刚长成的人芽芽,竟成了邪恶罪孽的替罪羊?全民在灾难后的良知回归,草木藩生,固然令人欣慰,您在灾难前数年来躬行大道、悲壮守义、举命关天,绝不与腐烂妥协的践行,是我悲哀与义愤中最大的慰藉。毕竟,在那些灾难降临前的漆黑的白昼,有您,哪怕只有您一个,与完全没有,本质不同。您在漫长平庸时光里孤独的坚守,与灾后的震动与觉醒,意义不同。那是良心这种与生俱来的品性最终不能被后天邪恶泯灭的证明。
灾民需要救助--现在全社会动员起来了,他们绝大多数眼下衣食无忧;苍天有眼,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恪尽校长职责,坚持清理豆腐渣工程的作风,是大丈夫的作为。由于您的仁慈,七百年轻生命安然无恙的奇迹,是中国“悯生悲死”的不朽,是道成肉身般复活。您的人道主义、生命关怀、身体力行、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和作风,是灾后重建和中国一切救赎最宝贵的道义源泉。
亡羊补牢,当务之急;惩罚过错,非常必要;鼓励先进,则意义深远。谢谢您数年如一日锲而不舍修整教学楼,谢谢您带领桑枣中学防患于未然,谢谢您在将近七千校舍瓦砾废墟上,尸陈遍地满目苍痍中,为安县保留了一个师生齐全的中学;为四川树立了一个校长的典范;为中国未来继承了一种关怀苍生的仁义传统。
请接受我的敬意!
北明 2008年5月26日凌晨于美国
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1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