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家的这群 Gifted Child 作者:cher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直在追韦少望。。。。


Alice Miller的心理学名作《The Drama of the Gifted Child, the Search for the True Self》讲述了在幼年时期遭遇情感虐待的儿童在成人以后面临的自我缺失问题,以及这样的孩子应该如何摆脱童年的阴影,寻找真实的自我。中文译名好像是《天才儿童的戏剧人生》,不过据作者自己的说法,"当我在题目里用gifted这个词时,我心里所想的并不是在学校里取得好成绩或者有某种特殊天赋的孩子。我只不过是指,所有我们这些多亏了某种以变麻木来适应无法言说的残酷从而从被虐待的童年生存下来的孩子,没有这件与生俱来的礼物,我们将不会生存来下。

(When I used the word 'gifted' in the title, I had in mind neither children who receive high grades in school nor children talented in a special way. I simply meant all of us who have survived an abusive childhood thanks to an ability to adapt even to unspeakable cruelty by becoming numb....Without this 'gift' offered us by nature, we would not have survived.


(抱歉没有中文版的书,所以这里的中文是我自己瞎翻译的,看着不顺不要骂我,我把英文版也附上,免得我译错了毁人不倦)"

这里的gifted child不是指天才儿童,而是指从非同寻常的情感虐待童年生存下来的孩子。到底怎么翻译gifted child更能准确表达作者原意,我不知道,不过韦帅望的读者们应该不需要一个中文译名就能精确理解其中的涵义了,不错,冷家山上的gifted child,实在多到另人发指的地步了:冷恶,冷秋,冷飒,冷良,韦行,冷兰,韦帅望,白逸儿,韩笑....
.
在Drama一书中作者说道,在我们童年时所受的伤害是无法被取消的,因为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可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能通过更近地审视那些储存在我们体内的认知,让自己更近地觉察到这些认知,从而修复自己,寻回我们丢失的完整性。.... 很多人恰恰相反。意识不到他们的过去在不断的决定着他们现在的行为,他们避免去看到过往。他们继续生活在被自己压抑掉的童年情境中,忽视这些情境已经不再存在的事实。他们继续生活在恐惧中,并且躲避那些曾经真实,却已经不存在很久的危险。无意识的记忆和压抑的情感和需求驱动着他们,决定了他们所做或者做失败的几乎所有事。

(The damage done to us during our childhood cannot be undone, since we cannot change anything in our past. We can, however, change ourselves. We can repair ourselves and gain our lost integrity by choosing to look more closely at the knowledge that is stored inside our bodies and bringing this knowledge closer to our awareness.....
Most people do exactly the opposite. Without realizing that the past is constantly determining their present actions, they avoid learning anything about their history. They continue to live in their repressed childhood situation, ignoring the fact that it no longer exists. They are continuing to fear and avoid dangers that, although once real, have not been real for a long time. They are driven by unconscious memories and by repressed feelings and needs that determine nearly everything they do or fail to do
. )。

还记得最近这章里冷秋说韦行的眼神永远像饿狼吗,可怜的韦行同学,在幼年时期必然经历过饿到快死的危险,这种恐惧,将延续他的一生。

先说冷恶。

在冷家这个残酷的大坩埚里出产的最典型的gifted child,就是冷恶同学了。书里好像没有正面描写过冷恶的母亲吧,不过从冷恶的信看起来,"我忽然间,有了一个哥哥,有了一个骄燥的弟弟,有了一个会关心我饥饱的娘",这个安排给冷恶的亲娘显然不是个母爱的典范(或者是一开始就死掉了?)。我当然不是作为一个头脑烧坏掉的狂热粉丝,想来探讨这些人的心理分析,而是反过来,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这些虚构的人物,看他们的心理轨迹是否合乎逻辑,也就是说,作者所创造的这个人,是否"真实",是否成功(插一句,看一些小说里某性格的人说另外一个性格的话行另外一个性格的事,真的好难受)。

Drama一书中归纳的gifted child的共性中有这样一点:* 他们的生命中有一个母亲(这里的母亲泛指在儿童幼年时期跟它最亲近的人,不一定限于生母,也不一定限于女性),这个母亲本质上非常缺乏安全感,自己情感的平衡完全以小孩要按某种方式行事的基础上。这个母亲能够以权威甚至专制的假面向小孩和其他人隐藏自己安全感的缺乏。

(There was a mother who at the core was emotionally insecure and who depended for her euqilibrium on her child's behaving in a particular way. This mother was able to hide her insecurity from her child and from everyone else behind a hard, authoritarian, even totalitarian facade.)


假设冷恶的这个母亲正是这样的人,就难怪冷恶会在初入冷家时表现出对关爱的那样强烈的渴望了,"你父亲知道冷秋教我剑法,我以为他会生气,他却只是微笑夸我练得好。忽然间,想要的都得到,一个家。"

终其一生,他们会不断的求索他们父母在应该给予他们的时期所没有给予他们的东西,一个完全关注他重视他的人的存在。这样的求索,显然是无法成功的,因为那个时期是一去不复返的过去。一个有着这样未满足和无意识(因为被压抑)需求的人,将会身不由己地试图寻找替代品。最有效的替代品,当然就是这个人自己的孩子。(Throughout their lives they will continue to look for what their own parents could not give them at the appropriate time-the presence of a person who is completely aware of them and takes them seriously. This search, of course, will never fully succeed, since it relates to a situation that belongs irrevocably to the past. A person with this unstatisfied and uncouscious(because repressed) need will nevertheless be compelled to attemp its gratification through stubstitute means. The most efficacious objects for substitute gratification are a parent's own children.

冷恶的确一直在求索自己永远不能得到的东西,因为即使得到了爱,他也没有足够能力相信那是真的爱,不由自主的怀疑和猜测会毁掉他和他身边的一切

"你信任的人转过头,原来还有另一张脸。
 冷秋问我怎么了,我微笑:"转过去,让我看看。"他真的转过头,问:"看什么?"
我大笑:"看看你脑后有没有另一张脸,或者,画皮之下有没有另一张脸。"
他笑我神经病。  
我却已决定,要剥了他的皮看看。"

再好的爱,冷恶也无法享受,他要剥掉对方的皮才能相信对方是真的爱自己,可是这时,他已经杀死了对方。

冷恶掳走白逸儿,还真挺符合这个人物的性格。白逸儿的年纪正合适,不太小,不会太哭闹被冷恶不耐烦了一掌拍死,又不太大,还没有长到冷恶会怀疑她长出另一张脸的年纪。所以冷恶选她做替代品,其实不是替代帅望,是替代那个可以跟自己亲近,可以相互全心信任的亲人。所以他睡在逸儿身边会安心,会觉得梦里的怪兽不再出现了。所以等逸儿再长大些,他无法让她再留在身边了。

冷恶是全书这群gifted children里最可怜的一个。他和冷秋一样失去父母,可是冷秋的幼年比他幸福,所以冷秋比他正常,比他幸福。韩青不但有幸福的幼年,还在被冷秋夺走了最初的母亲之后(华山派的师父)得到了一个不算太好但是也不算太糟糕的替代品 - 冷秋。所以韩青更正常,更幸福。

"我为什么不能回头?
我杀了很多人,那不要紧,韩青也杀了很多人,他放下刀,就回去了。"

冷恶回不去,"只是梦里,总会有一只怪兽忽然间冒出来追我。" 终其一生,他都生活在那些曾经对幼时的他那么真实,后来完全可以不存在的恐惧中。

说过了冷恶这个最典型的gifted child, 下面来说说冷秋。

冷秋是韦帅望一文中塑造的非常鲜明,让人爱恨交加的一个形象了。严格的说,冷秋不算是典型的gifted child中的一员,他的灾难性打击来的晚,不在他幼年。也正因为这样,那个冷秋心中的幼儿没有完全死掉,他比冷恶幸运。

可是那幼儿也不怎么健康,没完全死掉也半死不活了:“那个脆弱的良心蜷缩在冷秋内心深处,被漠视被囚禁,微弱地哭泣无力地抗议,现在坐在这儿,从容微笑的冷秋,即看不到也听不到,即使听到,也不过当做巴山夜雨涨秋池,无聊的背景音,不必在意。” 为什么这么大变化呢,一来是灾难太大,二来,冷秋的幼年,也多少有gifted child的影子,谦虚善良可不是幼儿的天性,能做到五好青年,多半是自我的一部分被压抑了,压抑者也许是他父亲的道貌岸然,也许是他母亲对善良的执着(这里揣测他的母亲很善良,这样比较容易解释他对燕婉儿的感情,:)。这时的冷秋,有着要与人为善的执着和对血缘关系的看重两个特点(能主动教冷恶练剑当然不是因为冷秋善良到愿意当天下人的教师,而是因为冷恶是他弟弟)。

然后灾难就来了,冷秋亲手杀了自己父亲(我们这里就不讨论弗洛伊德对于弑父这桩事的独特见解了,:D ),也就同时违背了自己坚持的两大信念,那个旧冷秋,无法再面对自己,要么死亡,要么被压抑起来,迅速的产生一个新冷秋,来拼杀,继续活下去。

前面说过,很多gifted child“意识不到他们的过去在不断的决定着他们现在的行为,他们避免去看到过往。他们继续生活在被自己压抑掉的童年情境中,忽视这些情境已经不再存在的事实。他们继续生活在恐惧中,并且躲避那些曾经真实,却已经不存在很久的危险。无意识的记忆和压抑的情感和需求驱动着他们,决定了他们所做或者做失败的几乎所有事。”

纳兰眼光够毒,能看穿冷秋,“掌门,有时候略微放纵一下自己,享受一点亲情,饶过已经对你没有威胁的人,相信你爱的人明白你并且会回报,有什么不好吗?战争时期已经过去,没必要时间紧绷神经,你已经不需要更安全更安全,现在已经很安全。冷秋,除了活着,你还可以享受人生更美好的东西,试试打破自己的习惯,打败自己的恐惧”,几乎是心理医生说的话了,当然冷秋对于心理医生不会太欢迎,直接掀桌子送客。不过试想一下如果是冷恶,说不定会把心理医生做成人体标本,放自己卧室里每天晚上对着它倾诉.......

再说说韦行,

韦行这个gifted child也够典型,幼儿期被抛弃过,被饿过,所以养成了永远饿狼一样的眼神。因为没被爱过,他对爱是很渴望的,冷秋收留他,可是没什么能力爱他。得到和维持施施的爱对他很重要,被抛弃的幼儿都会期望从爱人身上得到足够的关爱来让自己忘却被母亲抛弃的伤口。如果施施能跟他一直下去,也许他心里那道创伤能慢慢愈合。可是施施也抛弃了他,先是用爱上另一个人,然后用生下另一个人的孩子。韦行痛苦,估计痛得都不行了,可是仍然渴望,哪怕还有一点点关爱剩给他,他也要(好可怜)。可是施施最后一次抛弃了他,用死亡。这下韦行彻底绝望了,就像幼儿的他被亲人抛弃一样,无能为力,只能接受宿命。然后看见帅望和韩青的亲情,心里的渴望才又死灰复燃了,帅望是施施的孩子,得到他的爱从某种意义上就像与施施重新连上了被她残忍砍断的那根线(太可怜了!)。被伤害过那么多次,难怪他会对这渴望有恐惧了,会想,下次如果再对谁有这样的感觉,就干脆把那人杀掉吧。

韦行杀不了冷秋几乎是肯定的了。冷秋是养了他的人,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他的父母。冷秋的爱不够多,不够好,可是对韦行,是唯一养育过他的父母,再少,他也会接受。

再说说冷兰吧。

一般来说父母如果过分保护,小孩会因为渴望足够的个人空间而成长成isolator(孤独者),反过来如果父母非常冷漠,小孩会因为渴望关爱而成长为fuser (这个不知道怎么翻译了,同心者?)。

冷兰的父母比较有趣,刚好是两个相反的极端,燕婉儿是个制造isolator的母亲,冷飒则是个制造fuser的父亲,所以冷兰的性格非常怪,很矛盾。父母里强势的那个,给予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冷兰是个外刚内柔,以冷漠不爱跟人亲近的孤独者为面具的,渴望能得到肯定得到关怀与别人融合的fuser。不知道她和冬晨后面会怎么发展,不过冷兰热情起来估计会是很可怕的,很可怕.....

最后说说帅望,

这个也是典型的gifted child了,母亲的自杀给他的烙印可不是一般的深。一般来说幼儿一岁半开始发展出自治能力,这时候开始会经常想跑出去玩,但是玩一小会儿就会很怕母亲忽然不在了,于是要不断的回来查岗。帅望跟着韩青的时候已经四岁了,可是还会有这样的举动,因为恐惧再次被抛弃。因为母亲已经换了,帅望跟着韩青过了第二次婴幼儿期。不过帅望也够幸运,韩青心理足够健康,既有能力爱他,又没有生出种种框架来约束他,所以帅望没能走他最有前途的冷恶变态之路,而是向一个不太正经的良好青年发展下去了。当然再良好,从前的烙印也还在,所以帅望在追求亲人们”一个也不能少”这点上执着到几乎丧失客观思考能力的地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