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效杜牧句戏说中国股市
新春股价落缤纷,
交易市场最病魂。
亿万投民钱半去,
听闻网上话沙村。
说明:强国论坛见有诗云:“清明时节血喷喷,上亿股民已断魂。借问散户何处去,证监会里找熟人。”这是仿效杜牧的名作,下边附上有关此作的趣闻: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清明》,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杜牧绝对想不到,在他之后,会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而妙趣横生的《清明》出现!
一、 变体
有人将《清明》改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也有人改为四言诗的:“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清代有位文人,觉得《清明》诗不够精炼,他认为,“雨纷纷”自然在清明时节;“行人”必然在路上;第三句是问句,“借问”就成多余;“牧童”只是被问者,无关大要。因此主张将每句头两个字删除,遂成一首五言绝句:“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传说,在1078年清明这天,大文豪苏轼登云龙山放鹤亭拜见张山人,吟诵了这首诗。恰巧张山人兴致很高,知苏轼才华横溢,便有意一试,要求苏轼将该诗变其形,而不失其意。苏轼欣然答应,便脱口而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仅变几处标点,竟成了一首绝妙小令。有人改成为《南乡子》:“清明时节,雨落纷纷。断魂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不远杏花村。”也有创新精神。1957年,《羊城晚报》刊出以“世界上最短的剧”为题的剧本,也是用杜牧《清明》诗改的:“时间:清明节。地点:路上。人物、情节: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更有甚者,后来还有人将诗改为电影剧本镜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仿拟
明清交替之际,战乱频仍,百姓纷纷避居山野,塾师也都失去了饭碗。有人仿杜牧《清明》而作:“清明时节乱纷纷,城里先生欲断魂。借问主人何处去?馆童遥指在乡村。”清满人绍昌曾仿杜诗作《中秋即景》:“中秋冷冷又清清,明远楼台夜气横。借问家乡在何处?高升遥指北京城。”高升,绍昌随身仆人。1976年清明节,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有人仿拟《清明》写了这样一首诗:“清明时节泪纷纷。八亿人民恸断魂。借问怨从何处起?红墙里面出妖精。”表达了哀悼周总理、怒批“四人帮”之情。八十年代以来,出版社无法推销学术书籍,就不给作者稿酬,而以书籍代之。某晚报曾经刊登出一篇学者卖书的故事,并附录一首诗:“作者掩面泪纷纷,书成之后欲断魂。借问专著何处有?秀才近指自家门。”读了之后,令人唏嘘不已。据说,我国著名科学家卢嘉锡曾对学术专著出版难大发感慨,并仿《清明》写有一诗:“绞尽脑汁泪纷纷,出版无门欲断魂。借问尊书何处卖?秀才遥指自家门。”如今每年春节来临之际,一些官员下乡扰民:吃香的喝辣的,走时还要带上一大批年货。老百姓十分反感,有人仿《清明》诗作诗一首:“官车队队出纷纷,鸡鸭猪羊吓断魂。红面关公在何处?百姓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