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木图印象
今年暑假偕妻子娜塔莎和儿子伊万去阿拉木图看望伊万的姥姥姥爷, 零零散散地把对”衣,食,住,行”的所见所闻写下来给自己看,也与各位分享.提起阿拉木图,知道的人也许不多.其实这是中亚很重要的一个城市,曾经是前苏联的哈萨克共和国首都,1949年以前国共两党的许多要人在飞往莫斯科途中都是在阿拉木图中转的.阿拉木图是丝绸之路上中国境外的第一个大城市,也是这次奥运火炬传递的境外第一站.在阿拉木图生活的以哈萨克人为主,还有俄罗斯,乌克兰,维吾尔,乌孜别克,回,朝鲜.高加索等民族.阿拉木图的机场大致相当于美国小城市机场的规模,在我们一家三口等行李时,娜塔莎的母亲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拥抱我们,惊喜之余,我注意到在外面等候接人的大群人,一问,才知道我的老岳母常年跑生意和边防海关的人都熟了,一般的人是不会放进来的,除非给钱.这在当地是公开的秘密,没人抱怨.出了机场,立刻被成群的合法及非法的出租车司机包围.看着眼前充满期待眼神的各样俄罗斯大汉,哈萨克大汉,我忽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一时也说不清为什么,下面再说.在我岳母的护卫下,我们终于上了自家的车.想起上次回北京时在机场的情形,看来中国在机场建设与秩序方面远比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更与西方接轨了.
从机场回家的路上感觉明显变化的是机场附近的道路好过前几次来的时候,而市区依然很差.可以说差过我到过的任何地方,包括墨西哥,包括北京南郊城乡结合部的”三不管”地界.以后的几天街上车辆的拥挤堵塞,横冲乱闯,道路坑坑洼洼的颠簸让每次外出都是苦不堪言.最有特色的是私家车既有如美国中国驾驶员在左侧的,也有如日本新加坡在右侧的,您能想象这两种车在同一条街上行驶么?另外出租车的车费都不是自动显示的,一般都是先告诉司机要去的地点,然后讨价还价.我们搭乘的出租车几乎都是无照经营,根本没人管.另外,所有的车都不系安全带,我儿子伊万对不用坐在儿童座椅里高兴得很,我们则始终提心吊胆.
在阿拉木图”行”是让人不满意,而”衣”和”食”则是不输给任何城市.人们着装有的现代时髦,有的中亚特色,特别是女性的服饰更是既得体又艳丽,连我这时尚外行都印象深刻.吃的有哈萨克风味的马肉,维吾尔人的拉面,俄罗斯和乌克兰人的饺子,都是我爱吃的.最让我百吃不厌的则是格鲁及亚风味的烤肉串儿.这种烤肉以羊牛为主,也包括鸡,鸡蛋甚至有烤羊肝儿,羊腰子等,肥美的羊肉堪称一绝.说了”衣,食,行”,下面说说”住”.娜塔莎的父母住在阿拉木图郊区的一片公寓区的很普通的单元楼.八十年代初这里曾经是当时非常现代话,非常适合居住的小区.从住房设计到小区花园,儿童游乐场都无异于我在很多西欧国家,包括德国,比利时荷兰所经常见到的.只是经过十几年来无人修整,多数楼房如今看来破旧不堪,柏油路坑坑洼洼惨不忍睹,加上遍地可见的垃圾,成群结队到处乱窜的野狗野猫, 完全是典型的”第三世界”,哪像是曾经让全世界畏惧的超级大国前苏联呀!
破旧不堪的小区
小区内满地垃圾的儿童游乐场
小区附近小学校操场上成群的野狗
小区内前苏联时期修建的水渠,如今成了垃圾沟娜塔莎回忆前苏联时期,她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每周都组织班级的同学们义务做卫生:拔杂草,拣垃圾,等等.当时的政府也负责砍乱长的灌木,种植美化环境的树木,每天天不亮就有环保车在各条街道上撒水.类似于居委会的组织也注意修剪小区的花草树木,保持儿童游乐场的清洁安全.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原来的社会组织瘫痪了,同时哈萨克民族主义越来越极端化,迫使俄罗斯,乌克兰等教育程度较高的非中亚族裔纷纷离去,大批哈萨克牧民进城带来了随地扔垃圾这类的习惯,曾经美好的居民区不再了.也不能说住的都不好.我们在一个高加索族朋友家里吃饭,见识了有钱人的住房.
在阿拉木图郊外山中的高档房,周围全是高加索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