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不平安

唱给月亮的歌 宁静是一种 慈悲 是魅力也是 震慑 天上宫阙不闻 何年依旧 奈得圆缺 拎两盒打包的 月光 酥皮五仁的另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小时候看过的电影,敲锣喊平安无事是印象中最深的一幕,那场面大概是“鬼子进村”又走了。
      敲锣的只要喊一声“平安――无事”,庄里的人便从草堆、暗道或庄稼地里爬出来,拍拍身上的麦秸,该干啥的去干啥。 
       看完电影的孩子们,也不知从哪里捣鼓出一个掉了瓷的破盘子,当锣来敲,模仿着电影里的架式,过“鬼子进村”的娃娃家――   腰里扎上宽腰带,腰带上一左一右,插两把“黑手枪”,多是自己用木头削成的,枪把上飘着红绸子,胳膊一扬,当上了八路军的小队长――那份神气,全仗着一轮“将军保”,赢了的,黑枪红绸八角帽,输了,那你就在后脑勺上绑个破毛巾,去当“偷地雷的鬼子”吧!
  不干?
  那叫耍赖皮。
  而耍赖皮就是“玩不起”,玩不起是孩子们的黑锅,谁都怕顶在自己的背上,因为玩不起就会受孤立。然而偶尔也有胆大的,宁可“耍赖皮”,也不肯偷雷去,这时,“八路军官”常会发发小慈悲――要不你当敲锣的?小伙伴一听,啥也不说,铛铛敲响了他的破锣,孩子们以为鬼子来了,吓得兔踹般飞散开来,奔向搁着蜂窝煤的黑过道里,藏身,屏息。  敲锣的一下子没了玩伴,也傻了眼,赶紧喊,“平安――无事”,小伙伴们一听,呼拉拉都跑了出来,你看我,我看你,喜成一团,装着挖地道,埋地雷。
   那个年代,平安――无事,是许多人童年记忆里必历的一幕,那一幕在铜锣声中重复了一个影院理念――无事即平安。
   可是,来日本后才发现,同为汉字的平安无事,在意思上相去甚远。
      中国人说开会“圆满结束”,说目的地叫“顺利到达”,说计划叫“按期完成”,而这些在日本人眼里统统被称为“无事”,甚至婚礼、喜庆等,那么忌讳讲话的场合,“无事”在祝酒词中也被频繁使用,他们的“无事”,意思接近我们的“平安”;
      而如果我们直译,就有点不吉利了。
      很多年前回上海,跟日本一个团体乘同一架飞机,当那小飞机晃晃悠悠终于在虹桥机场降落时,日本人全体起立雀跃欢呼“万岁”――“到着”(到达)!!
      无事,转达的是日本人内心深处的安与不安,与生命息息相关;可是我们如果向家人报平安时说句“没事儿,我到了”,那会把家人吓一大跳的――出什么事了吗?
  “无事”自“无常”引申而来。
  多火山、多地震、少空间、少资源...  
几多几少都没关系,无事将无常一笔勾销,堂堂参与起居,参与宴会,参与酒席。
  无常,连接了岛国的悲悯。
  无事,抚慰了红尘的兴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