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因为过度的网球晨练,让乂爻疲惫到不能行动,更不能思考,于家中闲极无事,正好到女儿的学校去听了一堂课《如何协助子女踏上成功之路》的讲座。
走进讲座教室,先是每人发了一个讲座提纲,乂爻粗粗一看便觉得是个很好的题材。它首先提出要孩子在智能、体能、情感、人际关系、神经等方面均衡发展,这比乂爻小时候学校所提出的“德、智、体”更全面、更系统;其次指出要提高孩子的逆境智商和创作智商,这两点很是让乂爻欣赏,因为从小长大自己的逆境商数是在一次次的碰壁后增加的、是在一次次的挫折后领悟的,是被动地学习与接受,而培养逆境智商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孩子尤显重要,说到创作智商也许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压抑了小孩子的创作灵感,在体制上就根本没有培养创作智商的环境,所以这一点也令人觉得又新鲜又陌生;还有就是培养小孩子的情绪智商,让他们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适当控制和舒缓压力、懂得爱护、珍惜和关怀别人,同时还要让孩子有变通的能力、观察的能力、紧张时保护镇定的能力…… 总之,乂爻觉得这将是一次有意义的讲座。
讲演者先从什么是成功入手,再解释IQ(Intelligence Quotient)、EQ(Emotional Quotient)、BI(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AQ(Adversity Quotient)、CQ(Creativity Quotient)这些抽象字母的定义与内容,最后讲到怎样协助孩子均衡发展直至成功。讲述的思路是没错的,但她照本宣科没有实例佐证,加上语言枯燥不具感染力,就连她的穿着打扮也是不西不中不男不女,让乂爻感到乏味。一个讲演者如果不能在讲演的内容上令听众的脑筋得到享受、产生共鸣,也应该在语言上讲究些技巧,让听众的耳朵得到适当的享受,万一这两点都做不到,最起码也要想想从服饰上怎样让听众的眼睛舒服一些吧…… 一个糟糕的、完全不具个人魅力的讲演者就是这样把一个非常出色的题材生生给糟蹋了。
乂爻是以虚心学习的态度去听课的,外加身体疲惫的原因没有力气深入思考她讲的每个细节,但还是轻易地发现了她明显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她讲到培养逆境商数时,说要让小孩子面对现实,也就是接受批评、接受挫折、接受失败,而在讲到培养创作智商时又说要鼓励创意首先就要禁止批评,乂爻就此向讲演者提问。她先是一愣,大夸乂爻聪明,然后很牵强地东拉西扯,答非所问,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根本没有一个讲演者该有的应变能力,更加令乂爻失望。
乂爻一直觉得但凡能侃的人都是肚子里有点儿水儿、有点儿“货”的人,如果没有强大的知识背景、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没有敏捷的思维,就没人过人的自信和底蕴,也侃不出令人信服的气势与气魄;乂爻也佩服天生能侃的人,那需要或学富五车博览群书、或走南闯北经历非凡、或能言善道才思敏捷,方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妙语连珠…… 乂爻从她的讲演中没有感觉到激情与活力,只感觉她空有理论、缺少实践,而这些理论也因为机械地堆砌而显得空洞,可能连她自己都没有真正深入去研究和思考过,又怎么能说服别人,令别人信服呢?!
关于批评和表扬,乂爻认为不要用书本上所列的“禁止批评”和“禁止表扬”的条条框框刻意地来提高孩子的创作智商和逆境智商,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要有一些中庸的思想,懂得拿捏有度、收放自如,过度的批评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过多的表扬会令孩子因自负而经不起小小的风雨,怎样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将两者运用得当,让孩子在表扬与批评的夹缝中成长才是最为关键的,其实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乂爻。
周末带着女儿Coco去老师家学琴,当一段乐曲很流畅地从指尖与琴键上奏出时,L老师对女儿大加赞扬,Coco也被这突如其来的表扬赞得满眼放光、兴奋异常。此时的乂爻仿佛突然找到批评与赞扬的平衡点了。在家里,乂爻总是以批评为主,严厉地打击孩子的自满心,让她总有挫败感;而在学校,做为老师要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意识,要大力地赞扬和鼓励他们,让孩子很有成就感。另一方面,如果赞扬总是来是家长,孩子就会有被宠坏的趋势,如果批评来自家长,有亲情的成分在内的批评孩子也易于接受;反之,如果赞扬来自外人,孩子会感到被人承认的喜悦,可以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倘若批评来自外人尤其是老师,即使用与家人同样的语言和语气,对孩子内心产生的冲击会更深刻,甚至影响一生。所以,对于家长不能溺爱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缺点,及时提出批评;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赞扬,把更多需要夸奖的功课留给老师;对于老师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要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有着玻璃心的孩子,小心呵护。乂爻觉得这才应该是最出色的解决方法。
如果没有那场不精彩的讲演,乂爻也许还没有这样去积极思考和正视这个问题,那么是不是一个优秀的题目+一个糟糕的讲演人=探究答案的好奇心+一个更大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