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无邪》------追绎前生的记忆(安意如)

“历史都是假的,除了名字;小说都是真的,除了名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国内让人眼花缭乱的书店里。能拾起安意如的书,归功于我刚上大学的小侄女。她强烈向我推荐这个目前在国内红得发紫的22岁的小姑娘的书作。拿起安意如的书的时候,我是带着抵触情绪的。首先,我对国内很多炒作起来的排行榜不是很信任,很多书的内容根本不值细读;其次,我觉得我和18岁的侄女之间有着明显代沟。她喜欢的东西我大多不喜欢。
但这次,我和小侄女之间的分歧终于难得地统一了。

安意如在《思无邪》的开篇这样写: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只是,在渡河的时候,被我们无声地遗落在另一个时代,当你返身去找时,它已经没入河流之中。于是你渐渐习惯唱着“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而不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用诗的清雅去找寻,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诗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看到这里,我已经对这本书开始感兴趣。于是收罗了她的另外两本《人生只若初相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于是,寂寞旅行的途中,异乡宾馆的床头,我都在仔细聆听着这个女孩用现代的调子对古诗经的低吟浅唱。

书序中法雨这样形容她:
“书到今生读已迟”她的天赋,是前生带来的。
不嘲笑,不搬弄,只是懂得。

安意如的书是我此番在书店收获的一大意外惊喜。因为纯文学的东西,已经很少能让我这样爱不释手。

 要真正懂得中国文化除了大量吸收,还要花时间去思索去感悟去沉淀。
安意如的书让人重新开始关注和阅读中国的古典书籍。

当然,她有时难免也流露出她那个年龄的顽皮和任性。对某些事件的观点也有自己单面的固执的认识。
但总体看来,她的书确实在同龄或不同龄的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所谓作家中显现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亮色来。

在我所接触到的网友中,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阐述,我觉得非吾如果认真写来,应该是不会屈于其左。

最后,不得不提到在我搜索关于安意如的链接的时候,看到报道关于她的文章内容有大量抄袭的成分。即便如此,就算抄袭,能如此打动我的心,也算是最高境界的抄袭了。

夜无眠,胡乱写下这些前言不搭后语的东西。
请不要要求我能写出什么好东西来。我既无天赋,也不勤勉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