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安庆梅雨中 (B)

恰似远来的红叶,怀着一片赤子痴心,或思乡长啸,或感时叹咏,或壮哉抒志,或相思寄情,无不聚于晨空的笔端,无不融于柳浪的书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重游安庆梅雨中 (B)
           ----《独秀园》


迎江寺的素斋很有名气,可以做出四百多种素点佳肴。下午有参观近代名人陈独秀先生陵园的计划,因而只想简简单单地解决午餐。在二楼的素斋馆一边临窗观望江面上来往的驳船,一边品赏鲜美的素面。

在江边不远处,登上1路汽车直达《独秀园》,陈独秀陵园安静地躺在安庆市北郊十多公里的十里铺乡火龙山叶家冲村的一处林荫掩映僻静角落。几年前这里还只是荒草中的一个小土包,荒芜惨淡,人迹罕至。近年由国家与地方投入巨资扩建翻修,虽已修缮一新,但鲜人所知,参观者仍然稀疏零落。靠公路边,建有一座新型牌坊式大门,上面刻印三个大字《独秀园》。它的右边高竖着巨幅彩色陵园设计效果图。





陵园规划的基本是:独秀园主要核心为墓园区,其中设置一南北向的纪念轴线,主要由入口牌楼、墓道、陈独秀雕像、纪念广场、水面、墓冢等要素组成,并配备四周浓郁的森林绿化环境,着重营造强烈且鲜明的纪念性气氛,用以开展凭吊、缅怀等纪念性活动。墓园区西侧为博物馆区,在开阔的草坪上,依平静的水面设置陈独秀博物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气氛庄严而亲切。独秀园西部采用较为分散活泼的布局形态,结合自然水体形成三个主题园:英烈园、新文化运动纪念园及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园。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他17岁中秀才,后留学日本,早年得志成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于1917年1月聘任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并教授文学。尔后他创办了威震四海的《新青年》杂志,成为开中国新文化运动一代风气的先行者,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及首任总书记。尽管陈独秀是中共历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悲剧性人物,但其伟大功绩却是谁也不可抹煞的。他生前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激烈攻击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在沉沉黑夜中点燃了新的革命火种,开启了近代中国人民的思想觉醒和革命运动,对早期传播革命思想和创建中共有卓越的贡献。

有人称他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普罗米修斯,是擎民族火炬的一代先驱,一生既辉煌,又坎坷。因此,独秀园设计者将之构图为一把钥匙,非常恰当地比喻陈独秀一生的功绩就像一把钥匙,他打开了中国通向民主科学之门。尽管这把钥匙曾一度被弃落,但打开的门再也关不住,他的丰功业绩至今依然如启明星光耀长空,值得后人缅怀与纪念。





陵园离公交车站较远,大约有四、五里路程,一条新修的公路通向里面。我开始未曾想到竟如此偏僻,一路步行进去。在飞飞扬扬的梅雨中,呼吸着从路旁农田传来的清香,感受着大自然的纯真,不知不觉竟走了三十分钟。一绕过小丘山,空旷而肃穆的陵园豁然展现在眼前。首先迎面而来的是一座汉白玉砌成的牌坊,庄重而雅致,正中刻有陈独秀字体的《独秀园》,两旁刻着他奋力疾呼的民主与科学。





牌坊正面对着的巨型五四浮雕石墙,主要表述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呼风唤雨般的影响。它正在兴建中,完工后的效果应该如下图所示,也很有气派,会公正地呈现出他前半生充满着英雄般的史诗色彩。





通过汉白玉牌坊,沿着花草松柏簇拥的墓道,便来到陈独秀铜像前。整座深褐色立像最具人格魅力,显得叛逆耿直,傲骨凛然,卓然不同凡响,将陈独秀早年叱咤风云的新文化运动旗手和主帅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望着陈独秀雕像,似乎亲身接近和感受这把开启民主科学的钥匙,感到他依然在为中国通向科学民主繁荣的明天,而身先士卒,奋力呐喊,冲锋陷阵。







第四层次的纪念性建筑物是以曾经在旧中国掀天揭地的杂志《新青年》封面为主体的石碑,突出地展现陈独秀向旧社会宣战和的锐利武器。 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法租界嵩山路吉谊里21号开始创办月刊青年雜誌,吹响了埋葬旧制度的号角,从此中国大地四海鼎沸。 次年更名为《新青年》(副题La Jeunesse),后于1926年停刊。




在此石碑背面雕刻着一本打开的《新青年》杂志,用金光闪闪地镌刻着陈独秀在此杂志的创刊号上所发表的《敬告青年》的六大原则:
1.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2.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3.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4.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5.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6. 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读着九十年前陈独秀所写下的具有远瞻性的六大原则,感慨万分,这些原则难道不是每个时代的青年人应该努力达到的永恒标准?在今天和明天,它们依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可以激励着人们胸怀祖国,眼放世界,奋发向上,独立思考,克服奴性,学习科学,讲究实效,追求进步。





再往前走, 便是一方镜池,似乎映照着陈独秀天地可鉴的坦荡一生。陈独秀的一生诚如他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弱冠以来,反抗清帝,反抗北洋军阀,反对封建思想,反抗帝国主义,奔走呼号,以谋改造中国,实现自由社会” 纵使他在政治上有挫折、有错误、被误解、遭打击,也决不会为五斗米而丧失气节,背躬屈膝,助纣为虐。陈独秀后半生历尽沧桑、饱经磨难,遭遇了丧妻、失二子、被开除党籍、坐牢、穷困凄苦等不公正待遇,直至1942年在贫病交加中死于四川江津乡下。然而,著文鼓吹革命、传播真理而闻名遐迩、饮誉中外的陈独秀,铮铮铁骨,卓尔不群。他俨然拒绝国民党的诱惑、托派方面的拉拢和亲朋好友的建议,还是一如既往地对他亲手参与创建的中国共产党深有感情、心存希望,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反省思索着中国振兴之路。





镜池后面有一个开阔平整的小广场,随后层层石阶梯通向一座有汉白玉护栏的高台,其后面有几排常青松柏作背景。高台上面便是陈独秀先生的圆穹顶墓冢,黑色大理石的墓碑上铭刻着欧体金字“陈独秀先生之墓”,字体选自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迹用电脑放大制作而成。陵墓总体显得庄重肃穆。





按照工程的规划,《独秀园》还将兴建陈独秀陈列馆、书刻着陈独秀名言警句的碑廊和陈延年、陈乔年烈士衣冠冢以及两烈士的塑像。同时与陵园相配套的“六字轩”、“感悟亭”、“实庵斋”、“吟诗台”、“揽胜阁”等景点也将会相继动工。希望不久的将来,《独秀园》将是一个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内涵丰富,集纪念、旅游、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园林胜地。

寂静的陵园里只有游客三人,我和一对素不相识的青年恋人。空中沉寂的云层带有几分悲凉,梅雨时而如泣如诉,一片凄凉萧索之气弥漫园内,抚昔思今,不免感叹一番,与青年人在返程的路上略略交谈起来。

斯人已逝,英灵长存。当年陈独秀先生在四川江津的凄凉简朴的葬礼上,曾有三副意味深长的挽联,都很好地概括了陈独秀跌宕起伏的一生。

  其一:
  言皆断制,行绝诡随。横览九州,公真健者!
  谤积丘山,志吞江海。下开百劫,世负斯人!

  其二:
  伊人去兮事迹犹存 // 人生功过自有评述。

  其三:  
纵浪人间四十年,我知我罪两茫然;
  是非已付千秋论,毁誉宁凭众口传。

长年来,陈独秀一直被作为右倾投降机会主义者,受到批判与责难,他的长子与次子(延年,乔年)的烈士功勋,也一向不为人所重视。听说毛泽东1953年沿长江路过安庆,忆起故旧。正色道:陈独秀这个人,是有过功劳的,早期对传播马列主义和创建中国共产党,是有贡献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后期他犯了错误,类似俄国的普列汉诺夫。还特地指示:陈独秀后人的生活,还是要予以照顾。延年、乔年的烈士身份这才得以确认。

有人从独秀园展览馆解说员的说词中获知一个史料,陈独秀被开除出党的真正原因是他在大革命失败后,向当年指手划脚的共产国际和苏俄老大哥,发出振聋发聩又发人深省的一句话:“中国问题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在今人看来此句话非常在理,一点没错,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此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被共产权威代表和崇拜苏俄的狂热者视为大逆不道,随而被戴上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开除党籍。这个说法挺新鲜,有待于今后的研究考证。据悉,近年陈独秀研究解密众多中共早年活动的文件,发现当初中共任何一项活动的决策均由斯大林与共产国际制定,陈独秀只不过是一个执行者。最后将陈氏当作替罪羊,大革命失败的责任全怪罪于他,也太不公允了。

是非功过后世自有公论。然而,陈独秀先生揭橥新文化启蒙和五四运动旗帜的伟大功绩,那是谁也不可否认的,而且他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二位的爱子,陈家父子都应该得到后人的怀念与瞻仰。这次大兴土木重修《独秀园》也正是具体地落实了公正评介陈独秀积极的一面。

本文已近尾声,可是陈独秀在文学、诗学、书法上的精深造诣,让我意犹未尽。再续一点有关他的诗文书法之轶事吧。


陈独秀书法:

陈独秀是近代公认的书法家,在早年《书法大成》一书中就收载了他的墨宝。他的书法碑帖结合,汪洋闳肆、线条凝劲生辣,兼备众体,章法独特。留世的陈氏翰墨大多为率性而作的狂放草书,犹如铜板铁琶,大江东去,龙蛇飞动,鸾翔凤翥,直抒胸臆中其率直豪放之个性和掷地作声之浩然正气。不论身陷于囚窗牢笼,还是避难于偏乡僻壤,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文人骚客,来请求题字的慕名者绵绵不绝。

1932年被捕后,国民党上海公安局侦缉队长因慕陈独秀大名而不避嫌疑,求请题字,陈独秀饱蘸酽墨,写下了“还我河山”、“先天下忧”两条横幅。军政部长何应钦也来请求题字,陈独秀挥毫写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遒劲大字,表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丹心。有位高等法院任见习书记官朱灿枢(安徽望江人)久慕陈独秀的学识与为人,以同乡之谊多次探监慰问,陈独秀感而自书对联相赠,“气概居贫颇招远;文章垂老溢纵横”。墨情文意充分反映陈独秀大义凛然的气节。?

更有一位南京经營中药的商人---龔怀甫非常仰慕陳氏書法。他通過獄卒,带进文房四宝。陳独秀用草书給他书写了杜甫的《秋興八首》中的一首,写得氣勢雄渾,剛柔相濟,堪稱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草書佳作。画家刘海粟探监时,陈独秀握管书写了自己撰的一副著名对联相赠。其上联“行无愧怍心常坦”,其下联“身处艰难气若虹”。字字峭峻风骨,结体开张,极具功力。还有一幅著名的对联“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录的是怀素《自叙帖》中的句子。有专家评点道:写得颠张醉素,奔蛇走虺。雷闪电掣之势跃然纸上,不同凡响。








陈独秀晚年诗句:

暮年陈独秀的生活十分凄惨,时常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纵有落笔万言文才飞扬之才华,但由于身份特殊,“关照”有加,要在报刊经常挣得稿费已非易事。虽有朋友在经济上设法接济,但毕竟是有限的。然而,在这样的贫病交加之中,陈独秀仍笔耕不辍,泼墨挥毫,留下不少诗词书联与墨迹,他晚年的诗句闪烁出他那穷且益坚的情怀,表明了他始终不变的意志和性格,真正达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令人读罢掩卷,犹有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病中口占》
日白云黄欲暮天,更无多剩此残年。病如檐雪销难尽,愁似池冰结愈坚。
蕲爱力穷翻入梦,炼诗心害猛通禅。邻家藏有中山酿,乞取深卮疗不眠。

《书赠同乡胡子穆诗》
嫩秧被地如茵绿,落日衔天似火红。闲依柴门贪晚眺,不觉辛苦乱离中。

《鹏升夫人和平女士索书赋一绝》
前年初识杨夫子,过访偕君昨日情。寂寞胭脂坪上月,不堪回忆武昌城。

《寄沈尹默绝句四首》
湖上诗人旧酒徒,十年匹马走燕吴。于今老病干戈日,恨不逢君尽一壶。
村居为爱溪山尽,卧枕残书闻杜鹃。绝学未随明社屋,不辞选懦事丹铅。
哀乐渐平诗兴减,西来病骨日支离。小诗聊写诗中意,垂老文章气益卑。
论诗气韵推天宝,无那心情属晚唐。百艺穷通偕事变,非因才力薄苏黄。

《对月忆金陵旧游》的七言绝句,并以行楷书赠著名学者兼书家台静农。
  匆匆二十年前事,燕子矶边忆旧游。何处渔歌警梦醒,一江凉月载孤舟。

《闻光午之渝静农及建功夫妇于屈原祭日聚饮大醉作此寄之建功兄》
除却文章无嗜好,世无朋友更凄凉。诗人枉向汨罗去,不及刘伶老醉乡。

《致欧阳竟无诗柬》
贯休入蜀唯瓶钵,卧病山中生事微。岁暮家家足豚鸭,老馋独羡武荣碑。
• 陈独秀曾向著名佛学大师欧阳竟无借《武荣碑》
• 诗中自比五代十国时期的名僧贯休

为杨鲁承一个在成都就读中学的孙女题诗曰:
相逢须发垂垂老,且喜疏狂性未移。



陈独秀青年时的淫词:

陈独秀年轻时常有惊人之举,当然亦不免俗,也是一位爱美人的英雄。他曾用个性鲜明才华横溢的笔写出一篇风月诗词中的惊世绝作《乳赋》。 更有好事者为之断言:“古今中外的男人中对波霸爱之最切,爱之最深,爱得诗情画意,爱得荡气回肠当属陈独秀先生也!其《乳赋》不能绝后,也是空前。品《乳赋》有色无淫,品《乳赋》如酌美酒,品后亦情高万丈,品出对乳房的情,品出对女人的爱,品得人怜香惜玉,实在叫人品得神魂浅荡、沉醉、飞翔......!能写出此等奇文,敢写出此等奇文的也只有奇人陈独秀先生也”。

现将《乳赋》贴出,以博诸君一笑耳。

《乳赋》
乳者,奶也,妇人胸前之物。
其数为二,左右称之。
发于豆蔻,成于二八。
白昼伏蛰,夜展光华。
曰咪咪,曰波波,曰双峰,曰花房。
从来美人必争地,自古英雄温柔乡。

其色若何?深冬冰雪。
其质若何?初夏新棉。
其味若何?三春桃李。
其态若何?秋波滟滟。

动时,如兢兢玉兔。
静时,如慵慵白鸽。
高颠颠,肉颤颤,粉嫩嫩,水灵灵。
夺男人魂魄,发女子骚情。

俯我憔悴首,探你双玉峰。
一如船入港,又如老还乡。
除却一身寒风冷雨,投入万丈温暖海洋。
深含,浅荡,沉醉,飞翔。

全文完




本文已在文学城---世界风情-----置为精华帖子
本文也在文学城---品茶小轩-----置为精华帖子



晨空 发表评论于
本文已在文学城---品茶小轩-----置为精华帖子
晨空 发表评论于
本文也在文学城---世界风情------置为精华帖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