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和着与三位谈,被忽略的幸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看到了三位从进步引发的关于幸福的讨论,觉得有一个点没有谈到,赶在被制成标本封存前提出来。幸福的成本,和追求幸福的成本与风险的管理。
一开始就那个挣了钱以后享受海滩的故事没有在这个意义上展开,我觉得各位疏忽了:)在没有办法比较的情况下比较,结果实在是没有说服力。我以为,每个人对满足欲望(就幸福了?:)的需求程度不同,其实可以归结为对成本与风险的管理。特别是物质方面的欲望,完全没有风险和成本是不可能的。对风险和成本博弈结果的选择其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比较幸福程度。
让我来据一个可以简单计算和比较的实验:彩票!
没有人会拒绝彩票的高额奖金,但未必人人都会因此去买彩票。假设两个人,或两个人群,其他方面一致,仅在对彩票奖金的欲望管理方面分歧。甲想要得到,那必须花钱买号,猜测,等待,对奖。乙也想得到,不过想想千万分之一的概率,还不如花钱买个冰棍呢。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可以知道通过买彩来满足金钱欲望的,和放弃买彩而转移这部分成本的,那个欲望更多的被满足?实际上,如果有这么两群人,往往乙会幸福些,对不?当然,在这个例子中,如果甲认为猜测等待对奖是种娱乐享受而附加了幸福的成分的,不算。至于一个人的极大满足和数百万人的不满的平均,与数百万人的些微满足比较结果如何,就见仁见智了。
这是一个非极端情况下,考察物质满足和物质满足自我管理对幸福程度的影响。似乎看起来,物质面的影响比较小。这涉及到欲望的压抑和忽略么?
回到早前的享受海滩的故事。几十年的工作加十几年的悠闲退休生活和几十年的悠闲类退休生活那个更幸福,恐怕也要见仁见智了。不过通常人们比较喜欢happy ending, 前者实现happy ending可能比较有物质保障。
再到ICLL的极端例子,可惜没有一样现代化/工业化的东西是free的。车子汽油不便宜,医疗更贵。再比较40年的储蓄和20年的肿瘤治疗,最后说一声:我奋斗过了;和40年50年的吃吃喝喝心肌梗死中风之类的,最后说一声:我享受过了,哪一种比较幸福也是见仁见智的。
由此,不丹人的幸福感是来自于知道美国生活不现实而被迫选择潜意识的忽略呢,还是来自于知道美国生活的代价不值得而主动选择放弃呢?恐怕得由另一份调查报告来揭示了:)
根本上,我怀疑是不是可以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导出物质追求行为的净成本总是大于不追求行为的:)不过至少在幸福感这么人性化的东西的比较上来看,恐怕自我调适比物质满足更能提供幸福感。如果可以合理的调试/管理/克制生存的物质保障之外的物质欲望,人应该会比较幸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