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现在来谈萧山路边店,好像已经有点不合时宜了,路边店最火的是四、五年前,钱江一桥下来到萧山城厢镇的公路两边,车行不久就能见到一家,比较有名的群乐,经贸,红福等等。其实有远见的店家在我7,8岁的时候就出现了,小时候回外婆家,就在钱江一桥的下桥处,现在已经是之江度假村的位置,就有一家"鱼味馆",虽然每次路过它都门可罗雀,可是往往能引起我这个馋猫的注意,幻想着里面游动着各式各样美味的鱼,可惜父母从来没有带我在这里下车过。随着外婆额头上皱纹的一条条增加,鱼味馆也渐渐的衰落(虽然从来没有目睹它的兴旺),终于在某天,看到鱼字招牌掉了下来,只剩下味馆2字,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挂上去过。时间又跳转了很多年,杭萧公路的路边店开始渐渐的多起来,而他们的老前辈"鱼味馆"从此消声匿迹了……



 路边店起初的时候主要是招徕货车司机,往往有个很宽敞的停车场,路边的树上挂着个大轮胎,上书:"停车吃饭",还有"加油",每次晚上坐在15路车上路过这些店,总是看到一片灯火辉煌,几个大卡车挤挤的排着,边上几个大大的园桌子,几百瓦的灯泡用竹杆子挑着挂在边上,老板娘走进走出的招呼着客人……高速的开通对当时的路边店绝对是致命的打击,大货车再也不会来这里感受热烈,可是谁又想到,塞翁失马,路边店正在酝酿一次全新的辉煌。





   路边店的再度崛起,实在是个很神秘的事情,好像一夜之间,杭州萧山的食客都在谈论路边店,菜式朴素,并不精雕细凿但是绝对新鲜,也许中和了城里人对"饭店饭"的腻味;或是郊外新鲜的空气,以及比城市里明亮很多的星星。总有一个原因的吧,我没有深究过,因为15路静静的路过,看着路边的挤挤的大卡车变成齐齐的小轿车,院子里的大圆桌子,早就搬进一个叫包厢的地方,大轮胎上的油漆大字,也变成了豁亮的大灯箱……我还是没机会在这里下车,我要去看我白发苍苍的外婆。



   人口总有腻味的时候,当路边店再也无法创新的时候,当它的所谓的野生甲鱼卖到500块一个的时候,当人们在对吃的追求从口味进化到心情的时候,似乎注定了它的再一次沦落,但是江南高新区的开发,居然给了它意想不到的致命一击,而这个原来应该能成为新的契机。压路机的轰鸣声,压过了原先那片喧嚣和热烈。老的路边店在路面的扩建中一家家被推为平地,有远见的是群乐,事先租下了路的另外一边的四层大房,卷起袖管,准备大干一番。



   终于熬到毕业,有了工作。同事们是绝对的饕餮一族,于是在某个生日的机会,我们走进了路边店的末日贵族——群乐,新的装修没有想象中的奢华,菜还是和原先一样明档,口味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变化,在一片叫好声中,啧啧称鲜中,我们迎来一张毫无性价比的帐单,离开群乐时夜已降临,闪亮的霓虹灯在夜幕里格外的妖艳,它不再是一个朴素的农妇了…………以后无数次的路过群乐,霓虹灯依旧,门口的小汽车也依旧挤挤的排列,但是我知道它已经离我们远去。



   外婆80大寿,大家都在讨论去哪里做寿,最后确定是东方文化园,于是齐集的家人浩浩荡荡的开到一个叫闻堰的小镇,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钱江渔村。那时候的钱江渔村只有很小的店面,鱼生活的养在池子里,蔬菜陈列在另一边。老板娘笑容可掬的把我们迎进店里,我又找到农妇的感觉……而我没有想到,钱江鱼村,后来成为我称之为后路边店时代的里程碑。



   闻堰镇,我知道出名的只有东方文化园和三江花园,现在又添加了一个钱江美食,数十家路边店林林果果,经营的都是江鲜,给我回归感觉的,不仅仅是菜的口味,还有它的价格。也许群乐的菜的确不错,可是你花2/3的价钱,在这里吃的绝对比群乐好。典型的萧山路边店的风格的菜,有3~5斤不等大鳊鱼,虽然大,可是没有一点土腥味,喜欢口味重的就葱油,口味清淡追求鲜味的就清蒸;还有白条鱼,做法也是类似,不过肉质的细腻,比鳊鱼当然是大大提升;江鳗据说是野生的,我吃不出是否野生,不过酥而不腻的口感真的很不错,还有汪刺,用来放点雪菜扁笋和豆腐汆汤就再美味不过了……因为周边就是农田,我坚信这里的蔬菜一定不是去杭州的菜场买的,做法也以清淡口味为主,虽然没有重油烹调的菜好看,可是绝对不会有摄入过多油脂的担心。新的钱江渔村已经扩大了N倍,俨然是一副"旗舰"形象,然而口味依然,笑容依然,价格依然。很好的保持了它的本色…………




  不知道未来的路边店会怎么样子,不过我们享受到现在的。外婆已经85岁高龄,身体硬朗,每次去看她,总是绽放菊花般的笑脸,并且伸出手来。阳光从她身后的窗户漏进金鱼缸里,象孕妇一样的金鱼儿,挺着肚子悠闲的游来游去。我把手放在她的掌心里…………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