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尔森,乒乓球,和其它

流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骀荡碧池头。燕衔鱼唼能相厚,泥污苔遮各有由。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庇根枝叶从来重,长夏阴成且少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这次奥运,借网络之便看了很多乒乓球的比赛,团体和单打,从八分之一开始基本上都看了,颇有些引起我感慨的镜头。 

团体赛的前两轮居然看到了佩尔森,我惊讶的差点儿下巴掉了下来,四十二岁,老瓦都已经退休了啊。当时是对韩国的柳承敏,看一脸沧桑的佩尔森被击溃,不由叹息英雄末路。 

到了单打前八,居然,又是居然,佩尔森还在,而且爆冷击败了萨姆索诺夫进入前八,又打败了普里莫拉茨,挺进半决赛,不由得再次感慨,还是英雄末路啊,摇想当年的英俊少年横扫欧亚,如今进个前四就叫爆冷了。解说席上的王涛言语中透着怀旧的情绪:91年的时候是中国对手最多最难打得时候,那时候我们的队员二十二三岁,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也就二十五六,还有塞弗,盖亭,普里莫拉茨,等等,当时觉得他们简直就是不可战胜的。即使是93年天津世乒赛的大满贯,也还是需要田忌赛马式地和瑞典拼命。 

物是人非啊。 

老瓦退役前那几年单挑中国队的时候,据说佩尔森跑到中东一个产油国去当教练了。这次重出江湖,估计是当教练觉得不如自己打过瘾,有点儿象教人开车,被新手别别扭扭左支右绌顾前顾不了后的样子折磨之后,自己一上手,那叫一个顺畅。 

后来终于还是半决赛被王皓淘汰了,这场球很好看,但有种关公战秦琼的感觉,不对,是我臭词儿滥用了,不对劲儿,再琢磨琢磨吧。 

中国男单和女单都包揽前三名,加上近年来在世锦赛和世界杯赛上的表现,乒联主席傻拉拉和国内很多脑残人士都坐不住了。先是把乒乓球整大一号,慢点儿打,多打几个回合照顾一下观众的情绪。傻拉拉还曾经想把女子的服装改了,大概是象网球裙的样子吧,好象福原爱的运动服就有那么点儿味道了,为了吸引白人观众的眼球,“政治正确”只好先滚一边儿去了。 

马林痛哭着和张怡宁微笑着登上冠军宝座的时候,很多人又在叫嚣乒乓球要灭亡了(呵呵,为甚么要说“又”呢?)。原因嘛,还不是因为我们太太太强大以致于霸道了,人家要不玩儿了,中国呢,很显然,没有没有担负起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乒乓球的道德重任嘛。这些人的姿态让我觉得非常的淫荡,我有很多从愤青那里听来的恶毒言语想用在这些人头上,但是想了想算了,我要是忍不住就也是脑残了。 

我要是中国乒联的头头,我就跟傻拉拉说,你丫要是再敢瞎折腾,我们不跟你玩儿了,我们自己打自己的联赛,而且跟美国人学,我们联赛的冠军,就叫“世界冠军”。叫你丫失业,看你还敢祸害。 

我们这里有一个乒乓球俱乐部,我碰到的美国人打得都比我强,用脑残们的话讲,我输了球之后应当感到神清气爽地欣慰,人家美国人并没有放弃乒乓球,哈哈哈。 

单打前两轮的时候,还看到尼日利亚的一名黑人选手赛贡干掉了曾经世界排名第一的塞弗(塞弗也还健在,嘿嘿),虽然说是曾经的第一,但也很说明问题,相当好看的比赛。且不说非洲和拉美,就看那些法国人,希腊人,奥地利人,比利时人,澳大利亚人,我怎么没觉得老外不玩儿了呢?再看看那些海外兵团和海外教练团和每年来中国训练的老外,我觉得我们的大门已经够敞开的了,有些人好象憋着劲儿非得自宫才满意,搞不懂。不看球,也不打球,却喜欢把自己想象成为拉国际乒乓球皮条的救世主,额滴神啊! 

王晓峰有一句话说得好,网络赋予了人们表达的权利,但是没有赋予人表达的能力。很多人其实缺乏判断,但是却却坚持要表达,所以就语无伦次。在我看来,这些叫嚣乒乓球这项运动要灭亡了的人们所代表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地缘政治和殖民文化所产生的种族主义。我这么说,既不是扣大帽子,也不是学愤青口不择言。请再想一想,当人们说要推广乒乓球的时候,他们指的是往非洲拉美这些第三世界地区输出我们的强项吗?当我们已经做到了每个非洲国家都有中国教练,尼日利亚选手可以淘汰前世界第一的时候,脑残们满意了吗?棒球和橄榄球都只有几个国家在玩儿而已,有谁抱怨过吗?难道不是只有被他们仰慕的强国里面的白人们临幸,某些人才会满足吗? 

几乎所有的现代竞技体育的项目,都是随着殖民或后殖民的过程推广开来的,我们今天在奥运会上所参与的每一个项目,都是我们接受了一种外来的对体育的定义的结果。换句话说,这些竞技项目,并不是按照我们对运动和技击的理解所设计的,也不是我们一开始就参与了的,我们在很多项目上在起步阶段的落后是必然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后来加入的游戏者,在参与到这些并非按照我们的逻辑而设计的运动的时候,最认同的,恐怕是在那些所谓的“真正的竞技体育”项目中所包含的,最传统和最强大的关于男性形象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随着NBA在全球的推广而更加明显,同时这种意识形态也恰好和国家上升期的关于民族自强的集体意识相契,从而使得体育,特别是身体直接对抗最强的体育项目,与民族情绪紧密相连。做为一个副产品,乒乓球这一对抗性“不强”的项目上的强盛,也就不再有着统一的意识形态功用了。 

说道这里,就走得太远了,我本来只是想说,每一个项目在每一个具体的国家地区的展开和兴盛,有着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但是当我们将某一项运动拿来融入自己的文化使得这项运动成为“自己”的运动时,我们不妨暂时忘掉别人是否乐意来陪我们玩儿,先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 

所以,还是照看好自己的场子吧,假如有一天中国人不玩儿了,那才真正是乒乓球灭亡的时候呢。

小米粥 发表评论于
回复艾丽思笔记的评论:

我也很葱白老瓦,有一次中国记者问他谁是历史上最好的乒乓球运动员,他说是我自己,呵呵。。。
艾丽思笔记 发表评论于
瓦尔德内尔--记忆中永远抹不去的名字,似乎永远在打球,从我连话还说不全的时候,直到....很多年以后,他还在,这样的运动员,只能葱白了.

运动的最高境界是健康和快乐,我坚持.

不喜欢中国的金牌情结,太过了.
小米粥 发表评论于
回复easyrude的评论:

没错,参与和享受乒乓球带来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看到过民间的热情的人,对这项运动的前途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我曾经还写过一小篇关于89年世乒赛的,在这里: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510&postID=4973,里面提到过乒协管理的问题,不过没有你说的这么具体。和打球的人谈论乒乓球,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呵呵。
easyrude 发表评论于
幸会,幸会。同意你的说法,我们俱乐部的很多业余选手更本就不清楚谁是世界排名第一,或者哪个国家的水平目前最高。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打一手好球和对这项运动的喜爱。Enjoy this sport itself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小米粥 发表评论于
easyrude和丁庄秀园看来都是高手啊,幸会幸会。
丁庄秀园 发表评论于
好文!我也去俱乐部打球,咱们玩玩:)
easyrude 发表评论于
中国乒乓90年代初的落后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内部管理混乱,比如何智力事件所折射出的让球机制,有这样的机制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创新不够,比如还在坚持直板快攻以快制转,没有注意到欧洲弧圈球质量的提高和韩国单面弧圈派的崛起。

很赞同你的看法。兄弟在国外俱乐部里打球,每周都比赛。其实业余乒乓球爱好者还是相当多滴,水平也不差。澳洲人,华人,越南人,印度人等等。我估计俺们俱乐部里拉两个高手放到国内乒乓馆里一般也不容易找到对手了。当然,如果是和专业半专业训练过得交手那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无论如何说明了喜欢乒乓爱好者大有人在。而且每天下班都去练一两个小时。绝非很多网友想像的那样只有中国人才打乒乓球。国外乒乓打不过中国一是群众基础和中国比有差距,二是缺乏系统的培养体系。比如从少体校,市队,省队,国家队这样的集训方式,因此即便有好的教练,缺乏高水平的陪练也是白搭。波尔们论天资,努力程度未必逊于马琳王皓,但整天集训总是和水平比自己差一截的人单练,结果可想而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