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差两章就把这个书看完了,原本是经济学门外汉的我,也终于从这个书里头学到了很多知识,看得头很痛,晚上神经绷绷的跳。
作者Richard Bitner,曾经在美国抵押贷款业作了14年的行家,一个长青藤大学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带有做学问人的严谨和行业人士的深度,又带有感叹于人性之丑陋的纯度和责任感,呵呵,真是知识分子的表率人物。不过好像书写得太晚了些。
半年前在我们公司的客户名单上看到两个Moody,当时迷惑了一下,查了一下网络,一个Moody是英国的Moody,专门做超市商品的等级评定,比如猪肉羊肉牛肉什么的,好的肉就给上个高级码,差的肉给上个低级码,买肉的老百姓一看就知道是不是值得付那个钱。还有一个Moody是在美国的,说是给证券作估价的,当时看着有点糊涂,对经济学不懂啊。看完这书我算是明白了,这个美国Moody干的事情可比英国Moody伟大多了,人家可是给投资证券作评定的,AAA级别的证券可以放心投资,B级别的证券就得当心喽。美国Moody愣是把一大堆次贷证券搞成了AAA级别证券,也就是往一大堆疯牛病死亡的牛肉上贴上优质澳洲菲力小牛排,于是乎,银行保险跟着一通投资,房价开始飞涨廖,股票开始飞涨廖,劳动人民的投资热情也开始飞涨廖~。两个Moody都在中国开了公司,英国的Moody失踪了,估计是发现中国的卫生体系不是他们公司想得这么开放,自己人都分不过来的羹怎么可能让老外来抢食。美国的Moody还在,说是生意不怎么地,幸好幸好,幸好中国的金融还没发达到这个地步。
类似Moody的这种评估机构应该需要监管的,可是金融体系出了问题,证券交易委员会热荤了头脑,放纵了评估机构自由经济,评估机构从货款公司收好处,把一堆烂肉评定成了优质肉,投资商们可就跟着倒了霉。
再来说说这个烂肉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信用体系滥用的结果。前两个月,有一个很天真得美国男孩和我说他用银行的钱贷款买了个宝马x6,他当我土包子,的确我表面看上去也是很天真地样子,他解释给我听并非他不是没钱付全款,因为他要在银行欠钱来积累信用值,信用值越高,以后他买高价商品,比如房子之类的就容易从银行贷到款。天真的男孩初混世事,不知道这个信用值也可以通过一些公司修改。(不可否认美国信用体系还是比中国的完整,但总有黑市交易的存在)修改信用值的公司热情洋溢,经济商乐于助人,负债累累的人照样也可以贷到钱,这种全民性质的借钱运动导致了金字塔结构不断累积的危险,大家都有钱,但其实大家都是拿着别人的钱在当有钱人。当别人的钱用光时,金字塔开始摇动,开始倒塌,开始奔溃,于是全世界人民跟着美国人一起遭殃。
资本主义体系主要就是靠信用,并非强调说你不撒谎,但是你必须值得别人信赖,不仅是家人朋友同事还有银行。但不用着急,人性有着极度丑陋的一面,就是善于贪婪善于伪装善于欺骗,谁的贪婪越大,谁的伪装越好,谁的欺骗本事就越高,谁也就爬上最高的职位,比如那些评估公司,为了脱卸责任赚到更多的钱,他们愣能把律法给逼着修改。当次贷刚刚开始显现风头,各州就开始制定严格限制猎杀性货款的法律(predatory lending),法律只要一涉及评估公司,评估公司就开始拒绝给抵押货款的证券进行估价,整个二级投资市场被迫关闭,于是重新修改法律,不能得罪这大爷啊。。。2002年至今,住宅抵押货款证券发行了1~2万亿美元,评估公司从中收取的手续费多达10个亿。。。当然,这只是在整个系统硕鼠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硕鼠在谋求自己的利益,不计后果的狂欢。
Thomas Frieldman的话也经典:“以我之见,当今社会有两大超级权力机构,那就是美利坚合众国和穆迪评级。美利坚合众国用炸弹摧毁你,穆迪通过降低你的债券评级毁灭你。而且,相信我吧,有时,谁也说不清这两者谁更厉害。”(That's right. There are two superpowers in the world today in my opinion. There's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re's Moody's Bond Rating Service. The discussion United States can destroy you by dropping bombs, and Moody's can destroy you by downgrading your bonds. And believe me, it's not clear sometimes who's more powerful.)
金融体系中的第一次危机产生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泡沫,在那次金融危机里,郁金香的球茎都是用秤黄金的精巧秤砣来估算重量,人们疯狂的购买着比黄金还要珍贵的球茎,报价牌上排列着类似纳斯达克指数般各个品种郁金香球茎的价格,谁都看不清为什么这个东西会这么贵,只知道这个东西买了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钱。是不是很可笑,但在疯狂人群中的头脑都不会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再比如中国的普洱茶,几个精明的港台人士跑到了云南,小心翼翼在民间收购陈年普洱,然后通过传媒神化普洱的功效,普洱的价格开始狂飙,谁都不知道喝了60年的普洱对身体有什么用,只知道这东西放在家里能升值。
最后说个笑话,那次跑到一个茶庄,卖茶叶的给我喝了口茶,我说:熟茶吧。老板说:挺懂啊。我说:是啊,一股子霉味。老板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