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爱的人是人质

著名老作家魏巍先生逝世了。这对中国革命文学而言绝对是一个大损失。因为像他这样资历的老作家在今天是逝世一个少一个了。魏巍先生作为作家,他的作品或许已经不对今天一些年轻人的胃口,可是他的影响却通过语文课本上的那篇名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而深深刻在了几代人的心里。可以说,魏巍先生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超文学的。年轻学子们从他的这篇文章中所得到的心灵和精神上的塑造,恐怕要远远大于文学上的滋养吧。
    这里,我没有资格评价魏巍先生的文学成就,我只想谈谈他的这个“谁是最可爱的人”。如果评选新中国以来“最有名”和“最有影响”的散文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无疑会高票入选。如果评选新中国以来各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无疑仍会高票入选。我上面说,这篇文章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文学,意思是:它除了具有一般文学作品都有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着浓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且代表着那一时期主流的思想倾向和典型的表述方式。“谁是最可爱的人”这句话,在一定时期内,几乎成了一种符号化的话语模式,是那个年代最“时髦”的话语模式。而这种话语模式背后所流露出来的精神导向,极耐人寻味,它稳稳主宰、深深影响和大大决定了中国社会此后几十年塑造英雄形象和先进人物的方式和手法。
    我们知道,新中国在各个时期都有各自“最可爱的人”。自魏巍先生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军人在上世纪50年代到至少80年代末,一直是“最可爱的人”。在某些时候甚至是“最最可爱的人”。除军人外,我们国家还有一些人也在某个特定时期成了“最可爱的人”。比如农民,我们称为“老大哥”,是“革命性最强”的一类人;比如工人,他们也是“老大哥”,是“代表最先进力量”的一类人;比如医生,他们是“白衣天使”;比如教师,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总体来讲,我们总是喜欢把某一行业、某一职业或者某一类人神圣化。与此同时,还要选出一些代表性人物来大力宣传并神化之。我们不妨把半个多世纪以来涌现出的这些代表人物简单列一列,结果是很有意思的。从战争年代和建国以后的白求恩、江姐、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刘文学、欧阳海、时传祥、王进喜、张秉贵、焦裕禄、雷锋,到新时期的蒋筑英、徐良、张华,张海迪,再到现在的孔繁森、张鸣岐、徐虎、李素丽、邱娥国、郑培民、牛玉儒、杨立伟等等。这些人中,有战士、民警、售票员、售货员、掏粪工、知识分子、官员、管工、小学生、医生,大多是普通的专业人士(少数高级官员除外)。
    有一个问题需要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将这些行业或者职业以及某些具体的专业人士神化?这种神化除引导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的正面作用外,有没有负面影响?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神化了这些行业或者职业后,是否意味着其他职业和行业就不那么神圣了呢?我们说医生是“白衣天使”,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那司机是什么?护林员是什么?饭店服务员是什么?播音员、主持人是什么?演员是什么?科学家是什么?最重要的,那些大大小小的领导干部是什么?(他们是公仆。)其实,本质上,他们做的只是自己的份内之事,即吃粮当差而已,充其量他们做得比其他同行好一些罢了。比如,解放军战士,他们的天职就是保家卫国,没有任何疑义。我们总是不遗余力地宣扬战士们的艰苦、奉献和不容易,但哪个行业的人不辛苦,哪个行业的人没有奉献,又有哪个行业的人做起来特别容易?任何一个国家公民都有义务在工作中尽职尽责,这些战士之所以在荒寒绝域站岗放哨,是因为“历史”选择了他们,换了别人也会这样做。如同儿女孝敬父母不可以用神圣和高尚来标榜一样,其中更多的是责任。
    将某些行业、职业和人群神化,将他们树为“最可爱的人”,是人为地制造了一种不平等。试想,他们“最可爱了”,是不是意味着别人“不那么可爱”了呢?再者,这对被神化了的个人也不一定是好事。比如,李素丽和徐虎等人在被评为时代楷模后,平时的一举一动是不是都是按照模范人物的标准做的?如果有一丝一毫“游离”于这个标准的行为,又会有什么后果?他们那些没有被评为模范的同事们在身边多了一个李素丽和徐虎后的日子是怎样的?他们是主动按照李素丽们的标准要求自己呢?还是眼睛只盯着李素丽他们?我的阴暗的心理告诉我,李素丽们恐怕是生活在一个光彩照人的幸福的火炉上吧!
    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我们长期把某些行业、职业和人群神化后,会给广大人民一个不切实际的心理预期,似乎凡是处于这些被神话的行业和职业中的人都是“最可爱的”。一旦出现反例,人们往往会有种被欺骗的感觉。进而,会发展到对整个行业的怀疑、厌恶,甚至是否定。比如,人们会因个别医生收受红包而对所谓的“白天天使说”更加反感,认为受了骗,从而对整个医生群体产生恶感。
    此外,这些代表人物被神圣化和符号化后,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塑造成完人,在道德上似乎无瑕,在行为上趋于完美,甚至在生理上是绝欲的。他们高、大、全、亮、纯、正、红,毫无缺点、完全正确、超凡入圣。总之,他们成了我们国家“最可爱的人”。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使普通老百姓对他们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一直高到双方都不能承受为止。最后,极有可能会出现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偶像轰然倒塌。今天,人们对某些行业、某些职业群体出现极大的抵触和厌恶情绪,不能不说与此前我们的大树特树无关。说到底,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最可爱的人”,或者“最最可爱的人”,只有“相对可爱的人”和“不是那么可爱的人”。大家都是普通人,我们不能自己标榜自己是“最可爱的人”,也不要把别人搞成“最可爱的人”。

作者是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