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回顾(三十五)缅怀我们的父亲 — 为纪念父亲九十寿辰而作— 赵燕曾,赵理曾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关村回顾从今天开始陆续转载中关村后人提供的缅怀父母亲的文章下面先转载赵九章先生的二位女儿赵燕曾,赵理曾提供的深情缅怀父母亲的三篇文章中的第一篇: 

缅怀我们的父亲
—为纪念父亲九十寿辰而作—
赵燕曾,赵理曾

 时光飞逝,不能想象,我们亲爱的爸爸如果在世,已经九十岁了。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父亲说过,有人说他活不过六十岁。真是不幸而言中。当他被迫离开这个世界,离开他所热爱的人们和他所热爱的事业时,他还不到六十一岁。

       到如今,将近三十年了! 

      记得他常喜欢吟诵的诗句: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他的遗体,不知是在哪里火化的。在萧瑟的寒风中,他的灰烬不知飘向何方。 荡然无存…… 其实也不必存有形之物。人本来自尘土,最后归回尘土。活得再长,对于这无尽的天地,也不过是一瞬间。

      然而,他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在我们心中,他的慈爱永远温暖我们的心,无人可以夺去。上苍赋予父亲人性的光辉,是他留给我们的永久的纪念。现在我们愿意把这份珍藏的纪念与大家分享。 

       那是1944年 的春天,一辆汽车(当时唯一的交通工具),栽着我们一家四口,还有五、六个旅伴,在云贵高原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爬行了一个星期。终于,我们从昆明来到了 四川北碚,嘉陵江畔一个孤零零的小山丘上。几排平房,一个长着青竹和花草的小庭院,十几名职工。这就是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从此父亲就把他的生命献给了这个所。它始而是气象研究所,继而发展成上千人的地球物理研究所,终于分成了大气物理、地球物理、空间物理等多个研究所。

        科学本是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的。就其本质而言,只有世界性的高峰。正是怀着这样的胸襟,父亲的眼睛始终看着世界,瞄准着世界的高峰。他毅然离开了一个个已 经熟悉的领域,勇敢地开拓着新的领域。五十年代末,苏美卫星相继上天。人类第一次飞出了大气层,从浩瀚的太空来观察和探测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奇妙的星球。这 把父亲迷住了。他的心也飞向了这神秘诱人的太空,以花甲之年,再一次开始从事一个新领域的研究。

        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并非是某人的特权或世袭领地,却需要庞大的队伍。父亲因此而“爱才如命”。很少听到父亲议论他人的不是,却常常听到他对长辈、同辈和年青 人的热烈的赞扬。记不清多少次,听到他欣喜地谈到某某青年做出了好成绩,或者谈到他与国内外名家洽谈,送有才华的人去进一步深造。

        愿父亲对事业和人们所付出的这份厚爱,长久地得到纪念。

        人常说,严父慈母。我们的父亲却是慈父,又是良师益友。他从不打我们,甚至连重话也没有一句。只记得他温暖的手、慈祥的笑脸。对爸爸是可以撒娇的。理曾小时候,每天早上要爸爸讲一段西游记才肯起床。爸爸笑着说她是“小霸王周通”。

        在流离颠沛的战争年月,燕曾不能连续上学,但家庭教育从未中断。爸爸是语文老师,教的是唐诗和书法。妈妈是数学老师,教加减乘除。燕曾七岁时去一个乡村小学 上二年级,不知考试为何物,也不知作文应怎么写。回来问爸爸,爸爸一句句教。老师问:“这是你写的吗?”燕曾不敢做声。作文得了80分。爸爸听了大笑,说:“哈哈,爸爸的作文只得了80分!”

        爸爸才不看重分数呢。他只看重真才实学。他对科学和文学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之中,感染了我们姐妹。他带着我们领略诗词中的美好境界,也带领我们进入奇妙的科学 殿堂。使我们从小喜欢观察、欣赏,和思考这浩瀚宇宙中的万千气象。爸爸对我们的分数和名次,却不甚留心。考第一,他高兴;考第十一,他笑笑。我们庆幸有这样一位好父亲。他没把名利场中的竞争心贯注于我们心中。因为他自己就不求个人名利。他的宁静与淡泊保护我们幼小的心灵,让我们充充足足地享受童真的欢乐, 在窘困的物质生活中,渡过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

        不可否认,爸爸生前有过许多头衔。有的是他在事业上辛勤耕耘的回报,有的是出于某种形势的需要而外加给他的。但我们确知,这绝不是父亲孜孜以求的东西。 记得理曾刚出世之年,作为清华大学的教授,爸爸的薪水只能勉强够一家人糊口。我们的内衣,烂成了一缕一缕,真是“衣衫褴缕”。爸爸的长裤变成了短裤,为了补破口,妈妈穿了一件奇怪的短袖棉袍。那两只失踪的袖子,大概也作了同样的用处。理曾的第一件衣服是用妈妈的几只袜筒拼起来的。

        我们搬家时,全部家当装了一辆小小的马车。爸爸的老师吴有训公公说:“看见九章搬家时那点东西,我都要掉眼泪!” 可是,爸爸脸上没有戚戚的愁容,有的只是坦荡的微笑。在理曾出世不久,1942年的春节,爸爸在我们租的一间半农村草屋门口,贴上了一副春联:

宁静以致远

淡泊以明志

        幼年的我们,自然不知其中的深意。长大了才慢慢理解。如今回顾爸爸的一生,更清楚这是他一生心思意愿的写照。 爸爸有过一位有权势的近亲。但他从不利用这一点 来为自己谋取私利。我们的父母对阿谀奉承之徒的鄙夷不屑,自幼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爸爸向往的生活,是回归大自然。大约在六十年代初期,有一次,他在读辛稼轩的诗词时,不禁拍案叫绝。他对我们说:“快来看-‘管山,管竹,管水’,太好 了!”如今燕曾在洛矶山下有了一个小小的庭院,种上了玫瑰、郁金香、芍药。每当念及爸爸所说的“管山,管竹,管水”,心中怅然若失。要是爸爸还健在,能远 瞻巍巍雪山,近看园中花草-管山,管竹,管水,他该多么欣慰!

        在这篇短短的回忆文章中,我们实在远远无法写出爸爸的各个美好的侧面。

        我们只想说,在女儿的心中,我们的父亲,是一位慈祥的父亲。

简宁宁 发表评论于
非常感人!我也有一位非常有学问也非常爱我的父亲,在我19岁的时候去世了。现在在美国的我常常的想:要是父亲还在,看到这里一派大好的自然风光,会高兴成什么样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