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月亮比外国的圆





中秋节马上就到了,奉上一篇以前的旧作以表我们游子的思家之情。


 中国的月亮比外国的圆



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大陆,香港和台湾,只要是中国人聚集的地方,中秋节前半月,你就已经被张灯结彩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月饼弄昏了,而在国外,中秋节几乎就是一个被完全忽视甚至遗忘的节日,虽然在唐人街到处也有月饼买,但是到哪去找那浓浓的节日气氛呢?而且雪上加霜的是,这个中秋老公和女儿有事都不能回来,明摆着一个好端端的中秋就要被抹掉了。实在不甘心,实在想弄点花样来玩玩。于是打电话给我的朋友,怂恿他们一起像模像样的过一回中秋。

我的朋友Y先生夫妇都是出生在国外,一辈子生活在国外的中国人。中秋节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梦中的童话,最多也就是勾起一点儿时遥远的记忆。但中国人毕竟是中国人,不用我花言巧语,他们立即热烈响应,说好我下了班就去他们家。为了能尽兴喝酒,决定不开车,并且晚上就将住在他们那里。

Y先生家住在离利物浦不远的一个小镇里。那里没有城市的喧哗,交通又极为便利。从利物浦的市中心乘坐地铁,25分钟便可到达。

Y先生的家离车站其实并不远,十几分钟就能走到,可他却开着车来接我了。不过他还来对了。为了过上一个正统的中秋节,我还真的带了很多东西,月饼,鸭梨,葡萄,还有水煮花生,反正尽我所知所能吧。Y先生见了我,热情地走上前,二话不说就先来一个Big Hug,然后你好我好天气好的寒暄一番。我说赶快赶快呀,我快拿不动了!完全顾不上什么礼节,什么淑女风范,好在Y先生并不在意,哈哈笑着,一边Sorry, 一边大包大揽地从我手里接过所有的包……。

这座小城环境优雅,安静。一座座小楼被绿树和鲜花环绕着,安详的坐卧其中。

可以不夸张地说Y先生的家就是我梦想中家应该有的样子。我总说但凡是我能想象出的家的样子就应该是如此了。

英国人常说一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意义更甚于此。我欣赏他们的家,因为这里既不象英国人家里的那种华丽的贵族气,也不象一般中国人家里那种要么是庸俗的市侩气;要么是有点沉重的书卷气;再则就是装修考究的五星级宾馆的阔气。他们的家,每一个角落,你都能看到主人的用心和品味:一束自制的干花,一个来自南美的陶土花瓶,一组来自越南的木质工艺品,当然还有中国的景泰蓝,都摆在他们各自恰当的位置上,自然,和谐。客厅的正面墙上挂着一幅完全中国风格的荷花水粉画,两边侧面挂的是精致的丝绢贴画,由Y太太亲手制作。在通往楼上的楼梯的一面墙上依次挂着一组版画,全是大海,夕阳,满载而归的渔船,暖色调,让人感到遥远而温馨。

从他们家餐厅的大窗子望出去,便是他家那如伊甸园般的花园了。今晚我们就将坐在这花园尽头树荫下的亭子里,守望着这英国的十五的月亮。

时下已不再是夏天,吃完晚饭,暮色就已沉沉的降临了。我坐在餐厅宽大的窗前,把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尽收眼底。随着日落,花园里的灯自动的点亮,从不同的角落,以不同的角度一起放出幽幽的光,使花园像一个鬼魅的乐园,引诱着你走进去,与之融为一体。

等一切收拾停当,我们把月饼,鸭梨,葡萄,桂圆等等,当然少不了美味的法国葡萄酒一股脑都搬进花园的亭子里。

虽说那一天可以说是英国少有的温暖的秋日,可到了晚上还是很凉。我穿了一件白色的纯棉T shirt,披了一条黑红相间的羊毛披肩,Y太太倒是不怕冷,一袭飘逸的碎花连衣裙,连外披都没穿。我担心会很凉,结果发现亭子里不但有灯光照明,而且还有红外线灯取暖,足以驱赶这初秋的凉意。

月亮还没有升起。我仰望天空,唯恐天转阴遮住月亮扫我们的兴。还好,因为在蓝紫色的天空远远的深处我看到了隐约闪烁的星星。Y太太说,放心吧,上帝定与我们同在,会让我们看到月亮的。大约八九点,果真看到一轮明月悠悠的,从远处的天空,从邻居家的屋顶上,从婆娑摇曳的雪白的蒲苇间冉冉地升起来了。

Y先生夫妇兴致很高,他们说至少在他们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这样隆重地吃着月饼,饮着美酒来守望月亮。我自然心里挺得意,搜肠刮肚的把所有我想得起来的和月亮有关的民间故事全都搬了出来,还嫌不过瘾,突然想起了苏东坡那首脍炙人口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里共婵娟……,我吃力的用英语解释着,不知怎的,心里突然难受起来,这月亮,这英伦的月亮,你有中国的月亮圆吗?千里之外,我的老母亲,我的亲人朋友,你们看见这月亮了吗?

夜深了,月亮已经高高的悬在正中天,月光也似不复温柔的了。我是真有点累了,可Y先生两口子好象仍然兴致勃勃。临了,Y先生一手搂着他的太太,一手搂着我说,我真幸运,有两个可爱的女人陪我饮酒赏月,太幸福了!

男人就是这样,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把自己当“主流,主旋律”,怎么一不留神就变成我们陪他了,真逗!

Y先生说这是他们一生中过的第一个中秋节,我说但愿也是最美的一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