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舟、江迅
莫言凭《生死疲劳》赢得第二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他表示,作家太富贵写不出好作品,太穷困也不好,而在相对中立的状态,作家既可了解贵族上层,又可随时接触下层民众。
让一个叫「莫言」的人,站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讲,颇有几分讽刺意味。三十年前,当那个名叫「管谟言」的人,把自己名字中间的「谟」字,一分为二变成「莫言」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私自改姓易名的叛逆行为所包含着的意义。以上这段话,是九月二十三日在香港浸会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颁奖典礼上,莫言作得奖感言时的开篇词。莫言的得奖作品是《生死疲劳》。浸大校长吴清辉说,莫言在文坛享有盛名,这次获奖更反映了他的创作水平之高,在全球华文社会得到认同和肯定。莫言在得奖感言时说到「莫言」,他说,当时只是想很多作家都有笔名,自己也该有一个,于是用了「莫言」。当他注视这个意味着不说话的笔名时,想到了多年前父母的教导。那时,中国大陆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人们普遍丧失安全感,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只有欺骗和防范,许多人因言招祸,一语不慎,带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后果。他偏偏是饶舌的孩子,记忆力好,口语表达能力好,又有着人前说话的强烈欲望。但每当他欲施展说话才能时,母亲总提醒他:少说话啊。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离开父母的眼睛,他还是要滔滔不绝地说。
被人们普遍认为离诺贝尔文学奖距离最近的中国作家之一的莫言,六岁进学校读书,他因骂老师「奴隶主」受警告处分。从小他就像自己笔下《四十一炮》中的炮孩子,有着以三寸不烂之舌而舌战群儒的冲动。不过,这个以「莫言」为戒的山东汉子,后来把说话的欲望全都倾注在小说里了,在作品中,能时时读到充满进攻型的语言。
但在生活中,莫言总是谨言慎行,从不见他放大炮。在他的长篇《丰乳肥臀》受批判后,他选择沉默,以搁笔两年的决绝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在颁奖典礼前夕,莫言接受了访问,似乎不再「谨言慎行」,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你说过作家不能太富贵,怎么理解?
先说一个很朴素的民间故事,有个养鹰的说,猎鹰不能吃得太饱,牛肉吃多了,它就没必要去追袭猎物了,但也不能太饿,饿过头就飞不动了,只能吃得七八成饱。既要有体力,也要有那种追捕猎物的欲望才行。作家也一样,太富贵了,家里雇了四个褓姆,出门有两个保镳,有亿万身家,他创作的动力就基本没有了。这种时候,他的心灵无法与普通人沟通,文学说到底还是反映底层人的文学,反映下层人的生活,反映不幸者、受迫害者、被侮辱和被损害者的生活。
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不是也有描述贵族生活的吗?
更多的还是反映最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反映人生疾苦,这样的作品才有广泛的群众性,才有社会期盼的价值。一个作家一旦富贵到相当程度之后,与下层的人们群众那种血脉之间的联系就切断了。因此太富贵就很难写出好的文学来。当然不能太贫困,吃了上顿没下顿,首先就要解决温饱问题,要解决养家餬口,这样的条件下去写作,也就显得很奢侈。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与下层群众保持一种密切联系,这样才可以处在一个相对中立的状态,既可以往上看,了解贵族的上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又可以与下层人随时接触,如此上下自如,才能写出比较立体的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的小说。
你怎么看当代文坛不少作家热衷玩技巧的现象?
这是每一个作家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年轻人总是蔑视过去的经典著作,尤其对现实主义的作品,喜欢玩技巧,玩结构,玩语言,玩意向,玩象征。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意识到,这些东西都是华而不实的「花活」,远离了小说起源和小说存在的最根本的价值。小说是讲述故事的一种方式。自从十八、十九世纪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小说推到一个顶峰之后,让后来的小说写作者感到相当尴尬的境地,如果按照这样的写法来写作,前面的高峰是无法超越的,因此才有了后来欧洲和美洲的新小说的流派,纯粹从技巧入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法国的新小说,各种各样的讲述故事的小说技巧,事实证明都是昙花一现,只有现实主义的好好讲故事的小说,是常春不衰的。
从你的作品看,都在好好讲故事,是否就是你的追求?
说书人是小说家的鼻祖,听书人就是要听一环一环揪人心魄的故事,每段故事都留有悬念,讲述故事是小说起源的最根本理由,也是小说家的天职。到我这样的年龄,慢慢悟到,一个小说家归根结蒂应以讲故事为天职。当然这种讲故事也包含了塑造典型人物、典型环境。这大概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作家们走过的坎坷路,经二十多年的探索,意识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小说的技巧,尽管拓宽了小说的表现手法,但如果把讲故事忽略的话,势必会让越来越少的读者更少了。最近这几年,法国、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诞生了很多前卫的小说流派的作家,已经回到好好讲故事的本质上来。当然讲故事并不排除小说技巧。
德国汉学家顾彬尖锐批评说中国当代作家「没有受过完整教育,不懂外语,所以很难写好小说」,你怎么响应?
顾彬是我老朋友了,一九八七年,我第一次去德国,他热情接待我,交谈甚欢。中国作家应该有一种接受别人批评的雅量,不要一听到刺耳之言就暴跳如雷。顾彬的观点是偏激了一点,作为汉学家,面对浩如烟海的当代中国文学,阅读量难免挂一漏万。我相信有很多符合他好小说标准的当代文学作品,他没有读到。
顾彬认为中国作家没有表现出独立思想,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立思考不够。这种批评有道理,应引起警醒。我们长期以来在那种集结化的环境里,尽管对这种集结的模式化的思想深为反感,但就像一只鸟在笼子里长期被关,突然被放出来,尽管可以飞翔,但它飞得是不自由的,是那种被关在笼子里的状态限制了。就这一点,顾彬作为读者,有权发表看法,不必非要跟他辩论。
你说,顾彬的观点偏激了一点?
他有些观点并不那么严密,从逻辑上讲是有漏洞的。比如他认为,中国当代作家所以写不出世界水平的文学作品,因为他们不懂外语。其实沈从文小学都没毕业,我说沈从文是我们的「挡箭牌」。尽管顾彬也对我作了严厉的批评,但有一个顾彬在边上发出刺耳的声音,绝对比没有要好。他让我们认真的思考,不要沾沾自喜。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判断跟顾彬还不太一样。
总体上,你怎么评价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
我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取得了可以用「辉煌」两字来形容,即使长篇小说没有《静静的顿河》(俄国作家萧洛霍夫的作品)这样的伟大作品,但在中篇和短篇领域,我国许多作品完全能与世界上优秀作品媲美。我不太同意顾彬对中国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比较,他认为当代文学不如现代文学。
我们这一批作家不如当年鲁迅、沈从文、张爱玲那一批作家,这种说法基本成立,鲁迅他们达到的时代高度,现在的作家确实很难达到。但是从总体水平上讲,当代作家比五四作家要高,只是缺少高峰。当代文学是一片高原,现代文学有几座高峰,从普遍的高度讲,当代文学比现代文学要高。
□ 《亚洲周刊》二〇〇八年第四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