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集——生命的感悟

心等虚空─毁我不嗔,赞我不喜。心等无量─慈悲喜舍,如如不动。心等平等─广大包容,平等无二。心等真如─上下十方,无所不在。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秋叶集——生命的感悟》

肖大志 著

目 录

一、 生存

二、死亡

三、命运

四、神灵

五、自我

六、人性

七、存在

八、认识

九、觉悟

十、信念

前 言

“……

此时此刻,请沉默,领悟——

一切的一切正在消逝,

逝去的什么也不能弥补。

人啊,别再糊涂——

让恬静的觉悟到来,

让自己做一片枯萎的叶,

欣然飘落,义无反顾。”

这本小册子,取名为《秋叶集——生命的感悟》。确实,这些小小的格言,既没有丰满如果实般的严谨的论述,也没有精美如花朵般的热情的抒发,它们只不过是生命之树上不起眼的树叶而已。然而,生命之树上这一片片树叶,在春风中默默地发芽,在夏雨中默默地生长,是那样朴实、深沉。当秋天来临,它们默默地随风飘落,又是生命成熟的体现,是生命顺乎自然的象征。每个人的生命之树,都会落下一片片思想的树叶。而我,则不经意地将属于自己的这些落叶收集了起来。这些随笔式的格言,主要选自于1980至1999年这二十年间我随手所写的心得与札记。其中,大多数写于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的几年间。此外,2000 年以后,也补充了相当一部分。

这500余则格言,分成“生存、死亡、命运、神灵、自我、人性、存在、认识、觉悟、信念”十个主题。这十个主题组成了一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整体。首先,是人的生存,这是认识的缘起,是一切价值判断的立足点;然后,有生就有死,对死亡的关注是人类思想永恒的主题;由生与死便涉及到人的命运,不管你是否承认,不管你如何理解,命运无疑是对人的主观意愿的最大挑战;由人的命运,又联想到命运的主宰,神灵是否能主宰人类姑且不论,但对“神”的思考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当我们由“神”又回到人自身,我们将发现,在某种意义上,自我的存在与作用更加关键,什么是真正的自我姑且不论,但寻找自我却是人类永远的执着与冲动;说到我们自己,便涉及人性的问题,这是一个即便是智者也不得不沉思并且叹息的问题;当我们把眼光从人的存在看得更远,那么,便是宇宙万物的存在,不可思议的存在,当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圆满的存在;对一切存在的认识和探索是人类自古至今所不懈努力的,虽然这种认识往往是有限的;一切认识过程的终点和最高境界便是觉悟,只有觉悟的境界才能与圆满的存在相应,只有觉悟的达成才使生具有不朽的价值;而真正的觉悟则必然对生命(及其死亡)具有某种坚定不移的信念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十年,我的生活几经曲折,我在这二十年间所写的全部手稿——包括诗歌、对联、小说、散文、各种论文、学术专著,以及日记、心得、札记、笔记等——损失殆半。我将幸存的心得与札记(汇同2000年后补充的部分)编成了这本《秋叶集——生命的感悟》。

但愿这一片片思想的落叶,也能使您产生一些对于生命的沉思和感悟。

肖大志

2000年9月21日初稿

2004年4月23日修改


一、生存

1

在人的一生中,自身的变故时刻在发生,只是由于人们过于专注外界而难以觉察罢了。一旦觉察到这一点,无论是谁,都会马上缩进自己的壳里去。

2

生活,就是在我们幻想以外的一切;我们得到的,就是在我们希望得到的东西以外的一切;我们早就设想好的一切,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永不会发生的一切。

3

生活是不能有所准备的。换言之,生活应随时准备着。

4

生活永远是一条疯狗向我们追来。对付这条疯狗可以有三种选择:第一,转过身来与它搏斗;第二,沿着那条路拼命奔跑;第三,躲进路边的厕所里。然而,即便我们战胜了疯狗,我们的对手也终究是没有价值的东西,

5

人的生存意味着自尊。自尊是一种反抗:首先是作为生命对宇宙的反抗;其次是作为个人对人类的反抗;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是作为自由的灵魂,去反抗自己!

6

许多人之所以丧失了生活的乐趣,就在于常想着改变生活而忘记了接受生活。

7

每个人都只能凭自我感觉而活着,但这种感觉却令我们每个人防不胜防。它们来无踪,去无影;好的抓不住,坏的挡不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战战兢兢的原因。

8

生活是一幅油画,我们只有与它保持一定距离,才能将它看得清楚。或者更恰当地讲,生活是一辆高速行驶在我们前面的汽车,我们只有与它保持一定距离,才能有安全感。——过份地投入生活,是一场醉醺醺的冒险。

9

现在我挣脱了生活中的生活,却总是挣不脱它的面目。

10

酒鬼论人生:快乐和忧愁,都……都是酒,只不过一个是……是甜酒,而另一个是苦……苦酒。

11

我觉得自己象槐花一样,在那短暂的季节,默默地绽放并发出芬芳,然后萎靡、凋零,化为尘泥。一想到我竟然有槐花一样的命运,不知为什么,我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如果我觉得自己正象一个泡沫般拼命膨胀以至破碎的话,我肯定会沮丧的。——人生的奥妙就在于,它只是一个譬喻。

12

我们用灵魂去感受笑声,则笑声是欢乐;我们用头脑去感受笑声,则笑声仅仅是声音。我们用灵魂去生活,则生活是生动翔实的;我们用头脑去生活,则生活是索然寡味的。

13

不管在什么场合,等待而不去寻找总是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勇气。而等待一个未知数则几乎是孤注一掷的冒险。

14

人与生活斗争,无异于引火烧身。因为,生活并不需要斗争,它只是需要忍受而已。你忍受它,它就安静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生活就象一个皮球,你不去拍它,它一动不动。

15

有一种人,常常急于扔掉自己身上的每一根丝线,结果那些丝线犹如雪花般落下来。

16

生活的荒谬之处在于:它竟然是真实的。反之,生活的真实之处在于:它竟然是荒谬的。

17

一个生命所能遭受的最大戏弄莫过于踏进陷井。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路和希望。只有一个地方没有路,也没有希望,那就是陷井。——狼若不踏进陷井则永远是乐观的。

18

谁知道那些看来是不光彩地退出人生舞台的人,究竟得到了什么?

19

生活是背水一战,虽然河边有一条耻辱的船。不过,对大多数人而言,登上这条船却比破釜沉舟需要更多的勇气。

20

对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要使自己做到甘于妥协乃至屈服确实很困难。而一个人经历得越多,就越容易妥协乃至屈服。那些学会了妥协乃至屈服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真正的成功者。——毕竟,那征服了全世界的人未必能够战胜自己。


21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外面的世界并不远:它就在自己的皮肤以外。它并不需要去寻找。甚至于,这个世界就象一个你无意中惹上门来的妓女,她会厚颜无耻地缠住你,并且不管你是否乐意,她将在你的面前一件一件地脱掉她的衣裳。正如卡夫卡所说:“世界将会拆下它的假面,坦然无蔽地向你奉献”。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有的动物能缩进自己的壳里面去,以抵抗命运的打击。但是,谁能缩进自已的皮肤里去?看来,我们只有使自己的脸皮厚一些,才敢面对这变得越来越放肆的世界了。

22

一个巨大的行为不可能出自一个渺小的动机。

23

生活的空间是如此的拥挤狭小,以至于我们要么损害他人,要么克制自己,别无第三种选择。

24

归根结底,人要学会的事情只有一件:妥善地与不同于自己的事物打交道。

25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无穷无尽的时间长河中,只有某一些瞬间才是有意义的。

26

一个人的生活可不是旁观者所能看得清楚的!

27

可怕的物理物质能够伤害我们的身体,更可怕的化学物质能够伤害我们的头脑和我们对整个世界的感觉,而最可怕的生物物质却给予了我们生命——这一杯太浓太浓的烈酒。

28

生命在旋转、运动,人生的奥妙就象一个急转的陀螺,我们只能看到它模糊的影踪。

29

生活并不是一场悲剧,也不是一场喜剧,甚至也谈不上是一场闹剧。准确一点说:生活是一场哑剧,充满了需要我们揣摩的难解之谜。

30

对于我们所有的经历,只要是你真心所愿,你都可以记住,也都可以忘掉。或者更恰当地说:你愿意记住的就记住,愿意忘掉的就忘掉。只要是你真心所愿,就一定是你的所能。——记忆和遗忘都是你的所愿!

31

在我们的经验与知识中,那些被我们遗忘了的,也许是我们本来就不应该记住的,或者是不值得记住的,不管它们是痛苦的,还是美好的。

32

诗是思想的舞蹈,思想是诗的锁链,而诗人,则是戴着锁链舞蹈的疯狂的囚犯。

33

也许,现实世界是人们必须做的一场梦,是人们不得经历的一场幻变。

34

生命既不同于生存,也不同于死亡。任何生命,其本身都是自给自足、自由自在的。

35

人生乃造化送给我们的一件得不偿失的礼物,我们不过是徒然体验了一番而已。正如文偃禅师所说:“终日着衣吃饭,未曾触着一粒米、挂一缕丝。”


36


生活太累了,我们都是用脚尖在站立、行走。

37

天真而深刻的尼采说道:“一个人要问心无愧比较容易,若要改变恶劣的名声则难。”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一个人首先要注重自己的名声,然后再看看自己的良心?对于一个自由的人格来说,当然不!

38

真正的安于现状乃是接受生活的安排,但真正接受生活的安排乃是意味着你必须去发掘生活的内涵。

39

不管怎样,我们即使吃够了苦头,受尽了折磨,我们终究还是要歌颂生活、感谢命运。——这或许就是人生的价值之所在吧!

40

有的人是可以理解的,有的人是令人同情的,但有的人却使人信服。

41

人生最平常而又最困难的事情,说到底就是打发时间。为此,人们需要不断地更换空间,不断地变造出各种物质的或精神的产品。那些比较成熟的人,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善于忍受着时间平平淡淡地过去,而无须过多地更换空间或变造产品。

42

流行的东西虽然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但总是最圆滑的。

43

我们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永远是站在岸边的,那在水中垂死挣扎的总是别人。因为,当我们落水的时候,我们是看不见别人的。

44

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暗算与背叛,以至一个人很难遇到一次真正的挑战,人们总是被迫应战。

45

人是铁,饭是钢,病痛苦难是金刚,这就是生活的规律。

46

生活是寂寞的,因为,能与我们交谈的人太少了。

47

对于那些想了解生命奥秘的人,我只能说:想了解生命的奥秘,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一个不变的法则。同样,对于那些想理解人生意义的人,我要说:要想理解人生的意义,必须毫无保留地投入人生。

48

如果我们不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则生命就没有意义。而如果生命没有意义,则生活中的一切都没有意义。结论是:生命的意义,就是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你找到了,你的生命以及你生活中的一切,就都有意义;反之,就都没有意义。换言之,生命的意义是生命的过程所赋予的。

49

对生命与死亡常有沉思,这是智者的特征;对钱财与面子看得太重,这是愚者的特征。

50

生活之无聊在于,有时候,我们找不到什么真正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更谈不上有什么值得我们为之去拼搏奋斗的事了。当我们发现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几乎全都是没有意义的时候,生活的无聊就更是变成了一种空虚。

51

人活着,是为了思想和交往。而真正的思想就是一种良知,真正的交往必须拥有自由。良知和自由,是人的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离开了良知,生命是卑贱的;没有了自由,生命是悲哀的。而对于许多人来说,最缺乏的恰恰是这两样。如果活着仅仅是为了衣食生存,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二、死亡

1

既然我们都哭着而生,那么唯一的补救,就是能够笑着而死。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含笑瞑目的归宿,那么人间就是乐园。

2

死亡的本质是孤独的。死亡靠近你时,你也许既感受不到痛苦,也感受不到恐怖,但肯定会感到孤立无援。

3

当我们死去,在死去的刹那间,我们会感受到一切,会明白此生所有经历的含义。坚信这一点,对必死的我们来说,意味着不虚度此生。

4

总有一天,我们将恍然大悟:灵魂出窍是我们唯一的逃生之术。

5

我们通常设想的那种一切归于虚无的死亡——这肯定是人类唯一不能证明的设想——是我们无论如何也得不到的。如果这种设想人类能够证明,则一切都会失去意义;如果这种死亡人类能够得到,结果同样如此。

6

从死亡之中,我领略到人生的不朽和宇宙的大同。死亡,不过是万物的友谊,不过是万物相互交流和相互了解的一种方式。正是死亡,才使得万物融汇一体。

7

生者能够死,死者不能生,这是死亡之可怕的现实原因,也是人类处境的根本局限性。

8

老鼠终归要被吃掉,至于是被猫还是被别的什么动物,它并不在乎。这对它也并不重要。同样,人对死的忧虑也总是在于会不会死,而并不是在于怎样去死。实际上,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正是后一个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9

在某种意义上,死亡不过是彻头彻尾地、无可救药地疯狂而已。

10

在死亡之前,我们对死亡一无所知;在出生之前,我们对生命一无所知。否则,生命与死亡将一齐失去意义。

11

当我感到自己将会死去,我象守财奴一样守护自己的生命;当我感到自己无法死去,我象推销商一样推销自己的生命,——可是,谁也不要。我们每个人注定要在生与死之间永远流浪。

12

时间是真正的坟墓,它埋葬一切。

13

解脱的法门千差万别。在通向死亡的门槛上,每个人最终都必须凭自己最精通的某一门生活技术、运用他最拿手的某一种工具而获得生命的解脱与终结。

14

我们要么以生活的方式去死,比如生活中各种意料之外的天灾人祸;要么以死亡的方式去死,比如被处死或自杀。虽然后者也许更显得痛苦,但却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来迎接死亡。在某种意义上,这有助于生命的解脱。据说,在意外灾难中死去的亡灵往往阴魂不散,因为那些亡灵不相信自己已经死去。

15

人人都必须以死亡来还债。因为生命即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也即借债度日的过程。

16

也许,痛苦的关闭与延长,恐怖的克服与放大,也属于生命和死亡的奥秘吧!

17

如果我们还能感觉到痛苦,那就至少离死亡还有一段距离。

18

愿我的躯体化作一颗星,而我的灵魂萦绕在它上空,成为它的守护之神!

19


人们通常所能设想的归宿不外乎两种:要么是死亡,要么是永生。但实际上,人们往往是同时得到两者,那就是轮回。

20

死亡,是人们恐惧而又难以接近的;永生,是人们企盼而又无法避免的。然而,永生并非长生不死,永生是通过轮回实现的。而且,长生不死也并非不老。如果在得到长生的同时不能得到不老——正如希腊神话中的西比尔最终哀叹道:“我要死”。——那么长生就是一种流浪,就是一种无家可归的放逐,就是一种最严厉的比死亡还要可怕的惩罚。

21

对于人来说,唯一的禁欲就是:不怕死去,也不想去死。

22

人之伟大在于他是一种经历,而不是一件物品。人之可爱在于其生命的不可久留和注定消亡。死亡抵消了一切缺陷。死亡使生命显得可爱可贵、完美自足。

23

请问:我们身上有哪些东西是趋向腐朽和灭亡的?哪些东西是不朽和不会死亡的?

24

比永生和死亡更深刻的概念是复生。当阿庭顿在他的《意象》一诗中写道:“微风摆弄着雨中的花株,但花朵很快又盛满雨珠”,便常常使我联想起复生的概念。

25

在死亡之前,我们对死亡不可能理解。若能理解,我们就死去;若能理解,生命和死亡都将索然寡味。

26

人在死去的时候,灵魂并不逃逸,而是逐渐凝固在躯体中,它感到自己动弹不得而无能为力,它感到世界逐渐地昏暗下去,它感到自己的牙关不由自主地咬紧,它感到自己全身的骨节在变得僵硬,而且,不管他死于何处,不管他怎样去死,它都将感到自己的灵魂随着躯体的僵冷而迅速地渗入地面——这就是所谓“你是尘土,必归于尘土”——它感到自己逐渐失去知觉……在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虚无黑暗之后,它渐渐复苏,并对以往的一切不再记忆,对过去的自我不再执着和认同,过去的自我被一种新的自我取代。同样,它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时空和环境。

27

生之所得和生之所失是绝对地相等,生之所得和死之所失也是绝对地相等,死之所得和生之所失也是绝对地相等,死之所得和死之所失同样是绝对地相等。人啊,你无须算计什么,在那儿自有安排,正如在这里自有安排一样。但是,人啊,留神吧!……

28

你想死也死不了。你自以为死了,却发现你最终怎么也死不了。这就是生命,这就是生命的本质。

29

衣食无忧、无病无灾和清心寡欲,这是人生的三大福祉。如果拥有这三大福祉,那么,死亡对于人类的困扰也许会比目前要更大一些。如果悉达多太子外出时看到的并不是痛苦的人生,而是安乐的人生,——就象他自己所处的境地一样——我想,死亡对他的困扰恐怕要更大一些。

30

要说什么境界与死亡最接近,那么,唯一可能的答案是:疯狂。

31

人的死亡正如人的疯狂一样,也许是一种更奇妙的存在。这种存在也许更快乐、也许更痛苦,但同样不可理解、同样无法改变。

32

任何死者最终都是在禅定中死去。正是在这种深沉的禅定中,其肉体得以克服痛苦,其灵魂得以克服恐怖。

33

对于一般人来说,害怕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害怕孤独和虚无;对于明智一点的人来说,更主要的则是因为害怕痛苦;只有那些真正明了生命法则的人,才会真正不害怕死亡。这个法则就是:善因福果,恶业罪报。

34

时间并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是生命之敌。漫长的时间使生命变得比死亡更可怕。爱情渴望永恒,而生命却逃避永恒。一切生命本身都渴望着死亡。

35

一个人,作为一个有思维、有意志的生命,作为天地之英、万物之灵,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超越死亡!如果一个人不能超越死亡,那么,他与一个动物并无太大的区别。只有超越了死亡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学会怎样去超越死亡,应当是人生的第一要务!

36

有两种否认:否认痛苦(作为一种感觉)和我们自身(作为一种自我、精神)之间的联系,如自在黑所言;以及否认死亡(作为生命的结局)和我们自身(作为生命本身)之间的联系,如伊壁鸠鲁所言。应当说,这两种否认并不能说明什么或解决什么,它们只是某种苍白无力的思维游戏和自我安慰而已。

37

关于死亡,只有一点是我们所知的,那就是:它必然出现。此外,我们对其一无所知。因此,死亡带给我们的恐惧都是超验意义上的:一方面,它是死亡后可能出现的(而且可能会是永久的)与现实的分离,甚至其它的痛苦,这超出我们的经验之外;另一方面,它是死亡后可能出现的某种孤独和虚无,这也超出我们的经验之外。

38

全部修行以及哲学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去认识死。我们已经有生,不管怎样,生已经很明确。但我们尚未死(虽然必死无疑),那么,死究竟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最终要面临的问题。

39

死亡的过程无疑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奇妙的体验,虽然这种体验可能是很短暂的,而且它也不是死亡的全部含义。

40

只有联系对死亡的感悟,才能真正使我们理解生命的常、乐、我、净。

41

死亡的过程正如生命的过程一样,也是富有个性的,虽然死亡本身属于一切生命的共性。

42

临终之时,那最后的一口呼吸将会是非常漫长的……

43

我不会死,因为死去的已不是我。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信:我只是意味着永远的现在。

44

当我们被闪电击中时,我们是看不见它的;反之,当我们看见它时,我们就尚未被击中。——死亡便如同闪电。而且,死亡和闪电很相似的是,我们很难预料将被击中的会是谁。

45

生命只能使我们体验有限。死亡才能使我们体验到无限。

46

我的死亡,和我的出生一样,是不为我所知的,也是由不得我的,因而是不属于我的。属于我的,只有梦幻般的记忆和闪电般的现在。

47

死亡不是一种虚无,而是一种过渡。在这种过渡中,我们不仅不会丧失感觉,反而会获得我们在生时所不能体验到的更加奇妙的感觉。——信不信由你!

48

在死亡之中,或许我们会进入某中虚无的境界,但这并不是死亡的全部。真实的情况也许恰恰相反:在死亡的境界中,将会出现一些我们在生时连做梦都想象不到的事件。对此,我们应当有必要的思想准备。

49

当一个人把死亡和他自己联系起来思考之时,或者说,当他感受到死亡对自己的现实威胁之时,他对死亡就会有更深切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一个人只有在中年以后,才有可能去比较成熟地考虑死亡。青年人谈论死亡,往往只是隔靴搔痒。

50

死亡,以及生命中的其他痛苦,这些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失去正念。

51

最后的结局是:我们将在妙不可言的体验中进入那唯一者。那时侯,我们就象一块随便什么样的垃圾(那已经完全无关紧要),随同其他无数的垃圾一起,被抛入垃圾场(那最终的汇合地),并且迅速地被滚滚而来的源源不断的其他垃圾所掩埋。或者说得简单些,我们就象一滴雨水落入大海一样,汇入那不可思议的存在之海。总之,我们将感受到那股恰如其分的的莫名的力量,在最后的刹那,它将以无穷大的加速度将我们挤压进那最深沉的莫名的黑暗之中去。

52

我们害怕死亡,这纯粹是一种焦虑。对死亡的恐惧,只是一种心理学现象。对每一个活着的人来说,死亡永远是无意义的,正如出生之前是无意义的一样。对死亡的害怕,纯粹是一种时间焦虑症。它是时间流所引起的一种焦虑。一旦我们意识到,时间流只是一种幻觉,我们也就会意识到:死亡根本就不属于我们。我们永远活在当下。我们永远只能活在当下。

53

从某种意义上,死亡与出生前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都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都是我们所完全陌生的,都是不属于我们的。它们唯一的区别在于我们的主观感受:在我们对时间流的幻觉中,出生前属于过去,死亡则属于未来。出生之前对我们已经不具备实质性的意义,它已经离我们远去。而死亡尚未来临而又必将来临,它正在来临,这就是死亡对我们的现实威胁。

54

克隆技术,再加上记忆(思想)移植技术,人类也许就可以实现自我和精神的不死。那时,死亡将变成纯粹肉体意义上的了。而且,肉体的死亡只是意味着肉体的更新。

55

死亡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种向未来的进发,也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种向过去的回归。过去、现在和未来只是一种时间幻觉。过去和未来只是我们的一种设定,它们是可以颠倒的,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所到达的,也不知道我们所出发的,甚至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现在究竟在做什么。——谁能够清醒地活在当下?其实,我们唯一拥有的只是一种梦幻般的现在。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死亡不是现在,现在我们活着。真正的觉者,就是能够清醒地活在当下。

56

我们如果设定,那遥远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是天衣无缝地合为一体的,那么,我们就拥有了时间上的完美之圆。当然,我们也可以设定,不存在完美之圆,宇宙和生命恰恰是一种具有缺陷的美。在那遥远的未来和遥远的过去之间,有一段神秘的我们永远也不能跨越的鸿沟。或者我们进一步假定,即使未来和过去能够重逢,也不能合而为一,它们之间有一个伸缩自如的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又恰恰是我们所力图把握却又永远把握不住的现在,就是短暂得近乎虚无的现在,就是漫长得几乎没有尽头的现在。啊,梦幻般的现在!每一个尚未绝望的生命,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企图将现在维持得更久,直到永远。然而,每一个生命终将死亡。—— 死亡是现在的终结吗?死亡是未来与过去重逢并合而为一的完美之圆吗?或者,死亡将带来一个新的时间差?死亡将使我们进入一个新的现在?或者,死亡是时间的永恒吗?死亡是时间的消失吗?啊,梦幻般的轮回!梦幻般的时间!梦幻般的死亡!

57

在我们这个世界,我们看到的是这种情形:首先,一群人围绕在病房外,迎接我的出生;若干年以后,又一群人围绕在病床边,看着我死去。那么,可否设想在另外一个世界,一切都是颠倒过来的:首先,是一群人围绕在病床边,看着我活过来;若干年以后,又一群人围绕在病房外,送我回归母体。毫无疑问,这些与生命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不管如何,都将是某种具有神圣意义的仪式。也许我们可以将在另一世界举行的那种仪式想象得更远:一群人来到墓地,把我的骨灰盒挖出来,然后送到火葬场,送进焚化炉,看着我在熊熊的烈火中出现(我的身体好象是被提炼出来的一样),然后……诸如此类的仪式可以接连举行好几天,直到我复活。简单地说,在我们这个世界,发生的事件是:出生(脱离母体)、衰老、死亡三部曲,而在另一个世界,则变成复活、返老还童、回归母体(不生)三部曲。我看不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我的意思是:如果这种事情出现,那完全不必大惊小怪。——不管在哪里,我们只能曾经活过,我们不可能永远活着。

58

实际上,过去和未来都是我们的幻觉,只有现在才是永恒的真实,只有现在才真正属于我们,哪怕这唯一的真实也处于永不停息的无常变化之中。死亡属于未来,但它将不断地向现在靠近,从而不断地向我们靠近,并终将由幻觉变为真实。死亡离我们越远,就越不真实;死亡离我们越近,就越真实。

59

生死事大,生死惟艰。哪一个生命,不是经过一番艰难的挣扎而得以出生?哪一个生命,又不是经过一番艰难的挣扎而得以入死?要进入那绝对者,或要脱离那绝对者,都是艰难的。——生命就是以此为代价赋予我们的。


三、命运

1

当一个人踌躇满志时,他往往忘记了命运;当一个人犹豫不定时,他就开始三心二意地祈求命运;当一个人完全绝望时,他就会全心全意地相信命运了。

2

对于人而言,那唯一的结局,无论从哪个方面去看都是看不见的。

3

人类的命运相同,但个人的遭遇有别。形形色色的人生,总起来看,无非是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而已!

4

对于人类,我是乐观的;对于每一个人,我是悲观的。

5

每个人不得不从一条小溪变成一片海湾。而那反抗命运的人则变成了一片云。

6

有一面镜子将一片小小的阳光折射到墙壁上,你能捉住这小小的一片阳光吗?即便它一动不动,又如此清晰?即便你用了右手,再加上左手?——无论我们怎么做,总是命运抓住我们。当我们自以为改变了命运,殊不知正是命运改变了我们。

7

如果我们将所有的鸟笼都抛向天空,总有一只鸟笼会捉住一只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希望,不多也不少。

8

由镜中花至水中月,这是人们普遍的经验。而那深不可测的眼睛,则是我们每个人的命运。

9

我们自以为是倦飞之鸟,但我们终究是无心之云。也许生活唯一的补偿,就是醉心于有意无意之间。

10

成功者比失败者有更强的宿命感。因为人们都不愿意正视渺小的自己,而失败者却丧失了逃避的余地。

11

如果人不听从上帝的唆使而真的和蛇交上了朋友,那么伊甸园将不会失去。

12

我们的命运就象我们头顶上永远的天空,绝不是任何人能够逃脱得了的!

13

人的命运是:成为神,或隶属于神。对于第一种,人们或许求之不得,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后悔莫及;对于第二种,人们或许不甘忍受,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受宠若惊。而不管哪种情况,都反映出人的局限性。

14

对于人来说,精神是一根支柱,舍此便无所谓人生。正因如此,人生不得自由。

15

人注定将永远在人群中四处漂泊,在拥挤中感到寂寞。

16

我们的出生是不自由的,但我们出生以后就得到了自由。更进一步说:人不能选择境况,而只能在某种境况中选择行动。

17

思想是无法遗传也无法灌输的,它只能来自一个人的命运。这种命运指的不仅仅是遭遇,而主要是天性。形成一种思想也许只需要少量的知识、少量的经历,但绝对少不了对于人性的深刻的洞察。

18

也许生命就是一场赌气而已。即是说:人对命运的安排无能为力,命运对人的顽劣无可奈何。

19

原因是偶然的,结果却是必然的;条件是设定的,行动却是自由的。

20

一般来说,必然性总是悲剧和不幸的象征。没有什么比那种注定的、不能有所改变的命运更悲惨的了。死亡之所以可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必然的。如果死亡是偶然的,那么想想看:人类会怎样看待死亡?它也许仍然会是神秘而令人敬畏的,但更加会是令人羡慕的,甚至会被看作是难以想象的幸运,就象现在人们心目中的长生不死一样。因为那时候,那种不死的必然,那种永生,就是生命中最严厉的和最令人恐怖的法则了。

21

即使我们快乐,但快乐如果是命中注定属于我们的,而不是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与选择得来的话,它就会枯燥乏味。同样,即使我们善良,但如果是命中注定我们善良的话,那它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

22

我曾经怀着天真而巨大的勇气,向它挑战。我曾经自以为在和它长久地抗争。但现在我意识到自己的可笑了。我曾经屡屡向它挑战,它总是回避我而并不伤害我,我还以为自己战胜了它呢。而现在,它真的隐藏起来,我却不知所措。于是它哈哈大笑,于是我知道自己的幼稚可笑了!

23

选择意味着什么?——当需要我们选择的时候,我们难以胜任;而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又不需要选择。就此看来,真正的选择就是将自己交给命运,就是放弃选择。

24

不管情况如何,反正我们得接受现实:世界既然已经产生,就必然有它的出路。坚信这一点,也是我们自己唯一的出路。

25

一个恶人是受到命运的双重诅咒的:第一重诅咒是他必做坏事;第二重诅咒是他必受惩罚。

26

同一树枝上的两片花瓣,为何一片落草地,一片落粪坑?一说偶然,一说必然。而问题在于:是什么使然?——只能说缘起。

27

最强有力的思想肯定来自最强有力的个人。一个思想不能来自另一个思想,而只能来自永恒的人类命运,来自个人对这种命运的感受。——我不相信思想进步之说。

28

人人都想以欺骗的方式来讨好命运,命运则捉弄我们每一个人。它的方法是:让我们尔虞我诈,自欺欺人。

29

善恶的标准决定了自由的标准,而自由的程度决定了责任与焦虑的程度。善恶的标准如果是人为的,那么自由与责任统统归属于人,而焦虑则是多余的。反之,我们就只拥有焦虑,我们的意识就是焦虑。

30

归根到底,人不是对选择本身以及选择的后果焦虑,而是对选择的能力焦虑。换言之,并非“怎样选择”和“选择什么”使人焦虑,而是“能否选择”使人焦虑。

31

自由是不能犹豫的,一旦犹豫,我们就丧失了自由;自由是不能测量的,一旦测量,自由就变成了束缚。

32

人并不能选择自己的本质,而只能选择自己的态度。而且这种选择并非自由,因为存在并不自由。更进一步说,存在即态度,态度即选择,选择即束缚、测量与条件。

四、神灵

1

一尊神就是一座桥。要成为神,必须甘愿成为一座桥。神的能耐之一就是能够承受更大的痛苦和更多的也许是永远的寂寞。

2

也许我们自身就是一方神祇,只是我们不敢相信罢了。

3

聪明人应该超越信仰,使自己成为神本身。

4

你如果不抓住一个鬼,就不可能成为一尊神。

5

若按照欲望行事,人必然要触犯众神;然而,人若是没有欲望,则必然被众神抛弃。

6

今天我第一次觉悟到:上帝确实存在。因为今天我第一次觉悟到:我并不是上帝。

7

他人即是上帝。如果他人不是,则我就是上帝。如果他人和我都不是,则我们就是上帝。如果我们也不是,则我们之外定有一个上帝。

8

虽然我们不是上帝,但是上帝不能缺少我们。就此而言。我们的存在并不荒谬。荒谬的是我们的欲望:在潜意识中每个人都想成为上帝。

9

实际上,上帝不仅是一个疯子,而且肯定是一个乞丐。

10

真正的困境是:上帝为什么还需要禁忌?为什么要诸如这般的禁忌?

11

确切地说,神就是宇宙的精神。因此,人即是神。或者说,人即是神的一部分。

12

人不可能是自由的,因为人不可能使自己完全相信:自己本来就是神。

13

疯子就象风,它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无所不在,渗透一切,自己却一无所有;洞察一切,但从不轻易插足。如果存在上帝,那么也只能说,上帝就是一种疯狂的精神,是人类的常识所无法理解的,也是人类的愿望所难以接受的。

14

如果是上帝造人的话,那么,上帝的工作有一点至关重要的:他必须使每个人都胆小一点,或者更直接地说,他必须使每个人都害怕惩罚和报应。那样的话,上帝在管理这个世界的时候就会少了许多麻烦。

15

人啊,让我们倾听神的诉说:忍耐更多的痛苦,必须拥有更大的能耐;能拥有更大的能耐,必然要忍耐更多的痛苦。

16

上帝不是在物质世界之外或之上的精神,而是在物质世界之中的精神。更准确一点说,上帝就是物质世界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人至少是上帝的一部分。

17

我们仅仅知道有上帝存在,也许就存在于我们之中。但我们不知道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因而想象他在我们之外。

18

上帝并不选择某个人或某些人,上帝只选择灵魂,只选择某个人的精华,或者全部人的精华。

19

不断地探索乃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上帝也在不断地探索。

20

人即使不是上帝的全部,也应该是他的一部分。对此,我们应当稍感欣慰。

21

是人觉醒了,还是上帝改变了主意?或者说,是上帝睡着了,还是上帝醒来了?

22

最终的答案在于:我们终究是一种被造物,不管我们将造化看成是什么。而且,如此神奇的造化必然是不朽的。

23

如果上帝死了,那么结论必然是:世界是一具正在腐烂的尸体。

24

天才乃上帝之子,疯狂的天才乃上帝的谋逆之子。

25

人就是神。——如果按照我们通常的想象去渴求,我们就会遭到这种戏弄。

26

人探索,神测量。

27

否定上帝的存在,实际上虚构了一个世界。

28

上帝通过我们的存在而存在,通过我们的思想而思想,通过我们的行动而行动。上帝和我们一样,也想彻底地认识并掌握这个世界及其所有的一切。上帝是宇宙的愿望。

29

上帝对我们视而不见,是因为我们对上帝视而不见。被上帝看见的人,同时也将看见上帝。他将与上帝同一,与上帝合为一体。

30

如果造物主造不出一个完美的被造物,他就会继续不停地造下去,他会毁坏原来的被造物,并用现成的原料造出新的被造物,这就是进化。与其说这是对被造物的惩罚,不如说这是对造物主的惩罚。

31

上帝并不掷骰子。当时辰一到,他只是将骰子交给我们。而当我们拿起骰子的时候,便产生一种自以为能够取代上帝的幻觉。

32

彻底的孤独就是包容一切,就是外在于一切,就是高于一切,就是神。

33

真正的疯子象风一样。这一阵疯狂的旋风是人类所控制不了的,是人力所抓不住的,是人眼所看不清的,是一种超人的存在。

34

上帝是一种疯狂的精神,但这种疯狂却包含了所有的智慧、仁慈和力量。

35

上帝并非一个管家婆,对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唠叨一番。上帝的存在,并不是为了使我们不犯过错,而是为了防止我们犯大的罪过。

36

上帝研究我们的存在,就象我们为原子和细胞而绞尽脑汁一样。当然,我们也在研究上帝的存在。我们望着天空问:上帝在哪儿?上帝也在望着我们发愁:这些是什么?说不定原子和细胞也同样在恼怒地望着我们喊道:天啊,你究竟要干什么?天啊,请不要让我如此痛苦!

37

作为一种人格化的造物主的上帝,乃是人心灵深处的一种绝对观念。对上帝的思考,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但是,我觉得,作为第一推动力的创造一切的上帝,那只是生命和宇宙的谜底,而生命和宇宙之谜是不可能有谜底的。我倾向于相信,上帝是个体生命所具有的一种不朽的奥妙的终极的素质。或者说,上帝的概念,有点类似于佛教所谓的众生本具的不生不灭的佛性。


五、自我

1

聪明的人,听着:最近的东方是你的右手,最远的东方是你的左手。

2

聪明的人,听着:最远的过去就在你的眼前,最远的未来就在你的背后。换言之,最远的未来刚刚过去,而最远的过去尚未来临。我们永远都活在当下。

3

有一个自我,永远独立于生命发展的长河……

4

我们可以走进黄山,无论它离我们多么遥远。但我们走不进画中的黄山,即使它近在咫尺。——除非我们发现了另一个自我。

5

在矛盾面前,自我总是消极的。比如,如果你在某件事情上左右为难,那么结果通常是:尚未进行的就不会开始,正在进行的就不会停止。这两种情况都是消极的。

6

在完全的矛盾面前,自我将消失,矛盾的双方融汇一体,成为一个完美之圆,一个在水中滚动的火圈。

7

看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拥有自我,一个明显的标志,是看他在多大程度上甘于寂寞,甚至甘于失败。

8

人终究是要靠自己活着的,即使他不相信自己的能耐。

9

一个真正能控制自己的人,不是一动不动的人,而是动一下就能不动第二下的人。

10

摒弃一切外在的表现,就会显出内在的力量。

11

人经常要扪心自问的是:“我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12

一个人不必害怕自己的变化,只要他始终抓住变化着的自己。

13

请记住一个最简单的法则:人必须对他所做的负责!

14

人们往往陷于生活的种种幻觉中不可自拔。比如,许多人在生活的某一个阶段,往往陷于对爱情的迷恋与追逐之中;更多的人则几乎终生陷于对财富的迷恋与追逐之中。而只有当一个人从诸如此类的生活的幻觉中清醒过来且能过得更轻松、更愉快时,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正常的人。

15

有多少次我成非我,有多少次非我似我……

16

聪明的水手并不随着失事的船一块下沉。灵魂也是如此,它并不随着肉体的消亡而消亡。

17

做为生命,个体要求的是永生,也即不死;种族要求的则是永续,也即后代;存在要求的则是永恒,也即轮回。

18

看一个人是否有一点自己的东西,一个重要的标志,是看他万念俱灰之后,在他全部的信仰与理想都破灭之后,还能否生存下去。

19

人就是活生生的肉体加上活生生的灵魂,仅此而已。人若不接受其中任何一点,都会陷入虚无飘渺和自我分裂之中。

20

人们总是在寻求自我与逃避孤独之间来回奔走,总是在孤独中走向人群,在人群中寻找自我。

21

事物真正的中心应当远离中心。一个人真正处于事物的核心时,他应当蓦然发现:自己原来已置身于事物之外。换言之,事物真正的中心应当象彗星尾巴上即将脱落的最后一粒尘埃,象激流中腾起的最高的一朵浪花。

22

实际上,我们的存在是如此的抽象而渺茫,顶多称得上是老天爷在他的算盘上所打出的一个个数字而已,用现在流行一点的话来说,顶多称得上是老天爷在他的键盘上打出的一个个字符而已。

23

在人的所作所为中,总有一部分是发自个性的,是需要人自己负责的,是体现人自己的价值的。不然的话,人的存在就毫无意义,人的归宿也虚无飘渺,人的死亡则仅仅意味着漆黑一团。

24

如果我们认识到,“自我”从来就只是我们的一种本能执着和短暂记忆的话,那么,来生的你与此生的你是否同一,又有什么意义呢?一方面,本能的执着只是一种可怜的愿望而已;另一方面,既然任何记忆,放到无限的时间之流,都只能是短暂的,那么,以短暂的记忆去确认永恒的自我,岂不是徒劳的吗?而且,如果我们仅能从记忆上去确认自我(实际上我们确实只能如此),那么,作为胎儿的你,以及幼年的你,却不是一个记忆问题,而是一个告知(相信)问题了。既然你连幼年时的自己都不记得了,就更不用说前生了。由此可见,记忆并非关键。剩下的就只是:谁能告知你的来生(或前生)?他怎样才能使你相信你的来生(或前生)?

25

没有那来自苍穹的猛然一击,任何人都发现不了自我的真相。

26

如果你在我的眼中还看到有一丝的犹疑和动摇,那是因为我的心还没有达到大无畏、大自在的无我境界。

27

可以确定的是,自我不是肉体,而是意识。或许可以说,自我仅仅是我们的意识罢了。至于我们的意识能否离开肉体,则尚不为我们所知。

六、人性

1

请记住:人永远只是在乎自己的感觉!

2

不管人们如何穿着打扮,他的灵魂永远是赤裸裸的。那企图掩盖自己内心的人,正如那一丝不挂的人试图用双手来遮掩自己一样地可笑。

3

当一个人的灵魂刚刚觉醒,他几乎不敢正视他人的眼睛。

4

某种缺陷,某种根本性的缺陷,对一个人来说,往往意味着营养。

5

魔鬼在人群中游荡,如饥似渴地吸吮着人类躯体上溃烂的伤口,而人们对此则有一种类似于吸食鸦片的快感。

6

我们都是在无知中做恶,但无知并不是我们做恶的理由,更不是能使我们免于惩罚的理由。

7

魔鬼许诺我们分期付款,条件是: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欠了债。而且事实上,魔鬼从不攫取更多,他永远只是收取利息。至于本钱,他从不收回。这就是人类为什么难以救治的原因。

8

也许一个人只有真正做过恶,才能使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然而,人类究竟能否不做恶,也能使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呢?

9

美德是这样一种东西,你扔掉后才发现它是一根无用的拐杖。换言之,一个健全的灵魂并不需要美德,因为它已经超越了美与丑、善于恶的对立。

10

精神的美德正如身体的健康,必须失而复得才显得更加珍贵和有用。

11

美好的事物不能独存,纯粹的精华必须寄生。

12

胆大者能够不怕胆大者,而胆小者却怕胆小者。因为,决定怕不怕的,并不在对象而在自身。关于这件事,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让恶人都提心吊胆地做恶吧!

13

只有那永不能使人满足的东西,才唯一能使人不断得到满足感。

14

人终究是应该圆滑一点的。因为事实上,不管什么人,好象都太倔强了一点。

15

人们在灵魂上没有秘密可言,亦没有羞耻可言。事实上,人们从不为自己荒唐的念头而害羞,却总是为自己荒唐的表现而害羞。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灵魂对于自己身体感到害羞。

16

人从不在自己面前害羞,也不在上帝面前害羞,人总是在他人面前害羞。一旦想到他人就是我的上帝,或者,他人就是我的灵魂,人就逐渐地不再害羞。所谓成熟,就是使自己不再害羞。

17

灵魂是一个战士,肉体是它的铠甲。不披挂这付铠甲,灵魂常常易受伤害。但如果铠甲过重,则不仅不会保护战士,反而会拖累战士。

18

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一点灵性,正是这一点点灵性引导我们一步步上升,直至登上进化的顶峰。在那儿,我们得以俯瞰那梦幻般的全体,并最终成为那全体的一部分,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19 谁能够照亮自己内心深处那最隐秘的黑暗,熄灭那不知来自何处的最微妙的冲动,谁就是真正的智者和强者。

20

人之所以处于进化的潮头或者说巅峰,就在于人不是完全被决定的,就在于人心具有一种奇妙的模糊性,而不是动物一般的精确性。

21

人类的恶行,乃属可以宽恕而不可理解。而且,人类大多数的行为现象,都是情有可原而难以理解的,也许只能以佛教的业力来解释。

22

几乎人类所有的灾难都是由于不安份,都是咎由自取。自然养育了我们,只是要求我们安份守已而已,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安份。

23

不管是行善还是做恶,人永远只能做到九成,而不可能十足。

24

一张忧愁的脸总是善良的。如果说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罪犯也有忧愁的时候,那是因为在他的灵魂深处,还有一点点未曾泯灭的人性。

25

人的理智相对于人的心量来说,仅是非常肤浅的部分,至少从人的大多数行为来看,确实如此。

26

一个人的美德犹如一只螃蟹,你拥有它,它就抓住你不放;你放弃它,它就丢下你逃走。

27

即使不存在天堂,只要存在地狱,那么,人类的行为也会规矩得多。不完全是由于恐惧,部分地也出自希望。——虚无乃万恶之源!

28

那些天真善良、心地纯洁的人,如果能够终身将这种品性保持下去,那不过证明他们更加幸运而已。——善良是一种难得的幸运!

29

一个善人总是首先看到他人的善。反之,一个恶人总是首先看到他人的恶。然而,不管怎样,对于一个思想成熟的人来说,他对人性的丑恶与顽劣应当是有着充分的感受的。

30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总是要小看别人的。——因为大多数人既不能自知,也不能知人。

31

人的自私常常使人愚昧,人的愚昧常常使人自私。愚昧和自私几乎是同义

七、存在

1

面对永恒的无限,我们永远是饶舌的哑巴,因为我们的话无论如何永远也挨不着它。

2

宇宙的本质是一场无尽的大火。它可以烧掉一切,却不能烧掉自己。

3

存在的大门是敞开的。然而,要想进入这扇门并不容易。你必须首先在门槛上跌一跤,而且这一跤必须是无意中跌倒,才能跌进去。生活的尴尬之处在于,不付出某种代价,我们就不可能进入存在的大门。而生活的奥妙在于,我们必须去探索这种代价究竟是什么。

4

从存在的意义上,宇宙是孤立的,正如从存在的意义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我们“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谁也不能代替你自己!至于从绝对的意义上,则宇宙和生命不仅是孤立的,而且是虚无的、空的。正如《金刚经》所说的: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也正如文偃禅师的一句话:“终日着衣吃饭,未曾触着一粒米、挂一缕丝。”

5

人本质就是他的存在,人的存在就是他的使命。他无须去证明什么或获得什么,他只要存在就行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力图去证明什么或获得什么。结果不仅徒劳,反而自寻烦恼。

6

当牛顿说:“自然不会徒劳无益地做什么”,他的意思应当是:一切都是必然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一切都是意味深长的……

7

我们每个人都是文明的垃圾,而文明本身则是一具建造得越来越精致、火力越来越猛烈的焚化炉。

8

我们不可能用奇迹来战胜世界,正如我们不可能用语言来消灭思想一样。

9

现实世界最大的缺陷肯定在于它的真实的痛苦,而不是它的虚无飘渺。

10

可以表达的是现实的存在;只可意味、不可言传的乃另一种存在;而那不可意味的,则属于存在以外。

11

存在存在,不存在不存在,这是关于此类问题的最好的和现成的答案。但是,几乎没有人会满意这个答案。——不知这是造化的缺陷,还是我们自己的缺陷?

12

只要曾经有,就是永远有;凡是存在过,就会永世长存。我们什么也抛弃不了。所谓放弃,即是存放;所谓消灭,只是转移。

13

存在不能追究,只能观看。

14

宇宙的本质就是一种纯粹精神的显现。就此而言,战争与灾荒并不可怕,因为它们的本质都是那唯一实在的精神的显现。我们之所以认为它们可怕,是因为我们是从自身,是从作为表象的自身去看待它们。

15

善恶苦乐本性无异(即所谓“太上忘情”),只不过各人自作自受而已(即所谓“太公钓鱼”)。

16

有生皆有死,不生亦不灭。宇宙本身是不可能被创生的,因此,它也不可能被消灭。而宇宙中的一切存在物都是由因缘聚合而产生的,因此也必然由因缘离散而消亡。

17

这个世界的缺陷主要地并不在于它空间上的有限性,而在于它时间上的局限性。换言之,它不能同时包含自身以外的东西,它只能变成自身以外的东西。

18

如果我们能弄清任何一事件的含义,或者我们能弄清一事件的任何含义,我们实际上就把握了宇宙和生命的奥秘。

19

唉,世界就是一盘发了霉的大蛋糕!

20

宇宙是一颗破碎的心。——直接地说,因为我们生活的宇宙本身不完美,所以也不能使人快乐。

21

现实生活不是纯数学、纯逻辑、纯理性的,这正是现实生活的无限可能性之所在。某种情感、诗意、非理性、非逻辑的东西,正是弥补理性缺陷和逻辑悖论所形成的空缺的最好的粘合剂。

22

生物种群的延续,只是不同的个体宇宙——即以各自的自我意识为中心的宇宙——之间的相互联系(缘起)而已。就象离开一盏盏具体的灯,并不存在一盏抽象的灯一样,离开每一个有限的、相互依存的个体宇宙,并不存在一个独立的、无限的、无中无边的、不以任何个人的自我意识为中心的整体宇宙。不同的个体宇宙,虽然由于个体之间共业的原因而存在一些共相,以及由于因果法则和缘起规律而产生的一些干涉现象(比如杀害),但这并不影响个体宇宙本身是自给自足的。那种所谓的没有边际、没有始终、不依赖于任何人的意识又不以任何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世界(整体宇宙),恰恰是一种非实在的抽象的虚构。相对而言,个体宇宙虽然有生有灭、有始有终、有中有边,一方面要依赖于缘起,一方面要依赖于意识,但却不是一种虚构,而是在我们的经验范围之内。

23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与其他动物交流思想——正如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不同的人群开始用语言交流思想一样——那样,我们的世界就真正扩大了。也许,不同的生命始终是自成一体的?

24

你要么是第一个,要么是最后一个,虽然事实上,你往往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是不管怎样,你不可能既是第一个,又是最后一个,——除非你是唯一的一个。而宇宙,刚好就是这么唯一的一个。因此,宇宙本身包含了自己的开始和终结。换言之,宇宙无始无终、无边无际,它没有之前、之后或之外。因为对于那唯一的一个来说,之前、之后或之外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说,宇宙是存在,那么,在它之前、之后或之外,就是不存在。

25

我们都是生命巨轮上的乘客,太阳是我们身边的能使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世界的奇妙舷窗。换言之,太阳是这个世界的生命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唯一窗口。

26

如果设定我们是物质,那么,我们——作为物质——仅仅是在时间的冲刷下消失在空间的灰尘而已!我们的存在黯然失色!

27

不管是宗教还是科学,在一切理论的核心处,你都会发现某种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和摇摆不定。因为,那种矛盾、模糊和摇摆,正是存在的本质。

八、认识

1

我们的眼睛就是灵魂的眼镜,而且是一副有色眼镜。——这句话包含了认识论的全部悲哀。

2

人的无知主要是对方法的无知,而那轻视方法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因为有着过于强烈的欲望。

3

人试图认识自己,就象一只吸吮着毒汁的苍蝇,努力想睁开它那双越来越晕眩的眼睛。

4

无知的人总是试图看清这个世界,结果因靠得太近而被它击倒。

5

我们说,我可以打自己,那只是指,手可以打脑袋;我们说,我可以看见自己,那顶多是,眼睛可以看见鼻子。仅此而已。

6

真正的思想是这样一只鸟,你抓住它,它就死了;你抓不住,它就飞了。换言之,真正的思想永远是擦着我们的手掌飞掠而过,我们能感受到的仅仅是它带来的一丝风儿罢了。

7

更多的真实隐藏在我们的感觉以外,要相信:任何细微的事物都有其意义,只是我们感觉不到或理解不了而已。我想起了一件事:在人的身体中,寄生着为数甚多的微生物。作为宿主,我们也许应该想想这件事的意义……

8

事物与语言可以互相观看甚至互相拥抱,但绝不可能融汇一体。如果它们形影不离,那么,语言已经到了很高的境界。

9

我们不能看见的是我们用以看见一切的心灵本身。从这个意义上,唯心比唯物是更深刻一些。

10

诗人不得不说出他的感想甚至呓语,而不管读者能否听懂。哲学家则不同,他什么都想说得一清二楚,结果反而使人越听越糊涂。也许哲学家们大多忘记了:语言并不等于思想,思想也并不等于事物。

11

在说出他的第523则格言后,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得出他的最终结论:“一个人对于不能谈的事情就应当沉默。” 虽然有时候,沉默(如维摩诘那样的沉默)是一种很高的境界。然而,人类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对于不能想的事情我们才会保持沉默。实际上,生活并不封住我们的嘴巴,而是做得更巧妙:它限制了我们的思想。这就够了。

12

我们难以保持沉默,是因为我们说不出一句完美的话。

13

我们认识的世界,加上我们未知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认识整个世界,是每个生命生存的意义,也是每个生命死亡的意义。

14

真正的思想其实并不是思想,而是一种梦幻般的实体。所谓宇宙,就是这种梦幻般的实体在无尽的时空中永恒地旋转、流动。

15

由于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单纯的“实”,因此,“名”的含混不清是不可避免的。

16

人们之间争议的主要成份是语言的差异所致。

17

当人类的认识到达极致时,也许会得出这个结论:物质、灵魂与空,是三位一体的。同样,有一件事情是人们不应当忽略的,即使是从物质的角度来看,心力(或称灵力、思想力、精神力)不也是一种最奇妙的力吗?我们费尽心力要寻找的那种大统一,难道不可能就是用以寻找这一切的心力本身吗?

18

如果要准确地观测对象,那么,与对象保持某种意义的距离是必要的。——如果海森堡进一步思考,不知他会不会这么说?——这就意味着,要准确地观测对象,我们就应当尽量不去干预、干涉或干扰对象。这种干预、干涉或干扰不仅仅是物理意义的,也是心理意义的。也许,科学研究需要的不仅仅是尽可能多的客观、冷静与严谨,更需要尽可能多的虔诚、公正与良心吧!

19

心清则物明,神昏则物暗。没有这种经验的人,是不会知道人心之奇妙的。

20

哲学中没有真理,但却有足以满足一个人求知欲望的空洞而含糊的知识;宗教中有真理,但却包裹在过于实际和清晰的人类常识和迷信之中。

21

也许这个世界的一切确实是合情合理、完美无缺的,只是由于我们自身的局限性而难以理解和相信罢了。人的头脑中充满了误解与偏见,这就是人的缺陷。一旦消除这些误解与偏见,人就将突破自己的局限性,就与整个世界融汇一体,就会获得大自由、大自在。

22

我们必须设定:人类认识的是真实的,只不过是有限而已。

23

真理乃思想的谜底,而真理本身却是一个无底之谜。

24

除非真理来自你本身,否则你怎么可能领会真理?

25

世界是有意义的,只因为人类有限的智慧领会不了它的意义。人类力所能及的只是很小很小的一个个片断而已。

26

世上的真理很多,信服真理的人却不多。然而,许多人之所以嘲笑真理,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按照真理去行动过。

27

在某种意义上,所谓人类的文明,就象一个疯子拼命想打碎眼前的镜子,去弄清自己究竟藏在哪里。

28

一个过于注重细节的理想主义者,是不可能将一切都安排好的,因为世界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

29

“我”,一个无限大的问号,一个待揭之谜,难解之谜,无底之谜,谜中之谜。

30

归根到底,我们的世界是由我们的五官决定的,任什么理论与工具都改变不了这一事实。

31

我变了,则我的世界也变了。

32

心灵是连接物我的唯一桥梁,也是我们由此生通往来生的唯一桥梁。

33

那试图认识自己的人,正如那试图抓住自己头发将自已提起的人一样徒劳。

34

世界的最神秘的莫过于“神秘”这个字眼了。

35

毫无疑问,世界上最奥妙的事物就是人的心。

36

此生与来生的关系,正如此时与彼时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由业力)引起关系,并无什么实体性的东西在二者之间传递。因此,真正的存在是一种力,真正的实体是一种空。

37

文字以外的事,不要以文字来表达。——这是一个悖论。

38

我眼所见,皆是我心。

39

从某种意义上,科学是一种整体性的延续性的探索。它相信:宇宙和生命的奥秘最终将能够被人类所理解。相对而言,宗教禅定则是一种个体性的独立性的体验(虽然它也需要有指导)。它相信:宇宙和生命的奥秘应当能够被每一个人类个体所理解。

40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我知道我一无所知。那么,人类在思想上的盲点是什么?这应当是人类所永远不可能知道的。人类若能知道,那也就不成其为盲点了。

41

一旦科学开始以其有限的思维去思考无限的问题,那么,它要么就变成一种形而上学的思辩,要么就变成了一种假想和推测,其结论明显地不能考虑到所有可能导致问题发生改变的因素。因此,其结论的不可验证性和不可靠性就与科学自身的宗旨相矛盾了。

42

对于自在之物的认识是一种超常的经验,是一种顿悟、直觉,是一种格式塔、一种整体感。

43

美不一定是恶的,但肯定是具有危险的,正如古老的欧洲民谣所唱道:“玫瑰花儿哪有不带刺儿的?”

44

世界的奇妙之处往往有某种模糊之处,它往往是某种短暂的清晰、怪异的含混等诸多自相矛盾的印象的浓缩体,因而难以言传甚至不可思议。

45

真正的生命就是一种意识,而真正的意识就是一种主体,生命就是那能感知、能意识的主体。因此,什么东西是一种生命,只有那个东西自己才知道。机器人有没有意识?那只有机器人自己才知道。动物(或植物)有没有意识?那只有动物(或植物)自己才知道。作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我只能说:我有生命,我有意识。

46

对于一个宗教信仰者来说,对某些宗教内容保持某种批判和怀疑精神是很有必要的。这种怀疑和批判一方面源自于对历史和人性的透彻理解,一方面源自于常识。

九、觉悟



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所有的思想都是一种。所有的语言都是一句。原因何在?因为所有的原因都是一个。

2

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

3

有一天,他终于发现:他曾经那样恐惧、那样想逃避的东西,原来却是他根本就无缘得到的,那种东西仅反而一直在逃避他;他曾经那样渴望得到、那样执着追求的东西,原来却是被强加于他的,是他不堪忍受而又摆脱不了的。于是他大失所望,终于大彻大悟。

4

在觉悟之后,你就是一切;在觉悟之前,你必须寻找一切。

5

精神是一朵旋转的燃烧不熄的火焰,要想停留在觉悟中正如要想停留在不知不觉中一样是不可能的。

6

精神是超越时空的。在一种纯粹的精神里,瞬间和永恒、短暂和持久是互相连接且首尾贯穿的怪圈,在此,它超越了时间;再者,它自由自在,包容一切又渗透一切,因此,也超越了空间。

7

不知不觉到了尽头,就是觉悟;觉悟到了尽头,就是不知不觉。思想的本质是无尽的循环。

8

他人只是我们必须忍受的一种交流。一旦停止这种交流,他人就成了一种遥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然而,谁也不是多余的。

9

我就是他人。他人与我是一体的。我的对立面正是我自己。人要战胜的并非他人,亦非世界,而始终是自己。我与他人并不是分裂的,自我本身才是分裂的。人若不明白这一点,就会永远陷于自我分裂中不得自由。

10

说到底,躯体不过是一把囚禁灵魂的密码锁而已。

11

神通并非万能或全知,而是能他人所不能,知自己所应知。同样,觉悟并非料事如神,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知道适当的事情。换言之,真正的觉悟并非先知先觉,而恰恰是后知后觉。

12

每一个被我们所发现的缺点都足以成为智慧之源。

13

司机是明智的:他从不考虑地平线以下的事情。

14

要更换一个天地,只需更换一颗心即可。肉眼凡心所见是一个天地,慧眼道心所见是另一个天地。

15

我们意识到自己无能,就是一种能力;我们意识到自己有罪,就是一种赎罪;我们意识到自己内心有一片黑暗,就多了一份光明。

16

不管情况如何糟糕,反正我们接受现实。坚持这一点,我们就能得救,就能上升再上升。

17

从某种意义上看,知识是人类这个生命体上的一个累赘。

18

一切知识的终点都是智慧,一切智慧的终点都是觉悟。而真正的觉悟乃是觉悟到自己的渺小,而重新成为一个学生。

19

我们总是在自言自语,而始终在倾听我们的则是那无处不在的灵魂。一个聪明人不仅应该学会与他人交谈,与古往今来的圣贤哲人交谈,而且应该学会与动物、植物交谈,与天空、泥土、流水交谈,而最重要的,是应该学会与自己的心交谈。

20

总有一些妄想和执着是需要我们为自己保留的,除非我们确信自己完全脱离了苦难,我们才会扔掉这最后的一点妄想与执着,面对那完全真实的自己。

21

我们不得不承认,笑比哭终究还是更空洞些。当一个人觉醒、彻悟,他会放声大哭,涕泪悲泣;当一个人迷惑、恼怒、羞恨交加,他会神经质地狂笑不已。

22

不会吸取教训意味着无可救药的愚蠢,而明知故犯则无异于神经错乱。

23

释迦牟尼的觉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而是人类精神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觉悟与超越;同样,尼采并非尼采,而是被称作尼采的人类精神在某一瞬间的闪现。——古往今来的大圣大贤与大思想家亦皆如此。

24

世界原来如此寒冷,只有从黑夜的梦中醒过来的人类才能感觉得到。因此,觉醒的人类,当务之急是要逃避寒冷、黑暗和孤独,寻找温暖、光明与伙伴。

25

所谓圆满,就是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

26

真理就如存在,总是需要不断地超越自己。佛的觉悟与解脱,就在于没有设立一个不可超越的永恒不变的终极存在,从而没有停留在任何一种境界。佛所进入的无住涅槃,就是一种不断变化的不断超越自己的境界。

27

还有一种终极存在,是你永远不能忽视的,那就是魔。所谓入佛界易,入魔界难,确实!

28

那真正危险的魔鬼,时时刻刻隐蔽在佛的背后;那真正危险的魔鬼,就是暗藏在佛背后的一把尖刀;那真正危险的魔鬼,就是佛的背面!

29

眼前的一切,都在向我们展示:生命是有意义的,宇宙是圆满的,一切都是奇妙无比的。——切莫做断灭想!

30

一个人只有在深切地认识到那些坏人或者自己的敌人(怨家)也是具有佛性的生命体时,他才会真正地生起一种同体慈悲,他才会真诚地、平等地甚至是谦恭地去对待每一个人。

31

不管你向谁扔出石块,它最终都会穿过无限的时空,以无穷大的加速度打中你自己的后脑勺。

32

生活看似平常,却实在是一大奇迹。若非出格之智,实无法真正领会生活的奥妙。

33

如果我们承认生命处于永无止境的进化之中,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一切缺陷都是暂时的,一切缺陷都是相对的,因此,一切缺陷本身都包含着完美。

34

那可能的完美只能存在于缺陷之中,否则它就不可能存在。因为完美本身意味着它必须是一种完成,而完成本身即意味着它必须是一种有限,而有限本身则意味着是一种缺陷、缺失、欠缺。

35

在一盆水未生虫子之前,虫子在哪里?在一棵树未开花之前,花在哪里?在一块木头未被燃起之前,火在哪里?在一间暗室,灯打开之前,光在哪里?同样,灯熄灭之后,光又去了何方?——所有这些,只能说缘起性空,只能说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十、信念

1

真正的觉悟无非是自觉地过一种简单而宁静的心灵生活而已,这种心灵生活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对生命及其死亡充满某种坚定的信念。

2

信仰不同于迷信,宗教不同于愚昧,真理不同于知识,犹如自尊不同于自负!

3

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对佛教的教义,应当是理解并尊重的;对佛教以外的事情,则应当是宽容而好奇的。因为,对于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来说,如果他明白,一切的痛苦与罪恶,不仅有其存在的原因与理由,而且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么,他就会最终觉悟到:一切都是圆满的!一切都与实相不相违!

4

佛陀最初是阐述了一个小乘真理。这个真理,简单地说,就是怎样消除生命的痛苦。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生命的痛苦实际上并非是完全消极的现象,它还具有某些积极的意义。比如:从生物学的道理来看,痛苦的存在,可以调动生命体的防御机能或进化机能,以防止生命体出现更大的损失,或者使生命体在战胜痛苦的过程中得以进化。佛陀肯定知道诸如此类的道理。因此,他又提出了烦恼即菩提、世间即实相的大乘观点。

5

看透了一切相,那就是佛。

6

佛是圆满地存在着,佛在默默地观看着……别问为什么!

7

有一尊充满智慧的法身佛,那就是人类!

8

有一尊活佛,那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9

我想,那真正的佛,就是我们自身以外的一切,乃至于就是包括我们自身在内的一切。从这个意义上,更直接地说,那真正的佛,就存在于我们心中。

10

人啊,留神罢,那真正的上帝,那真正的佛,此刻就存在于你我的心中。

11

人啊,留神罢,那真正的菩萨,那真正的基督,那真正的先知,就是你们之中那些受苦最深的人,就是那些无怨无悔地承担痛苦和道义的人。

12

不是没有来生,然后没有信仰;而是没有信仰,所以没有来生。

13

我们每个人都要想一想:在这个尘世,究竟什么才是使自己顾虑或留恋的?究竟什么是值得自己顾虑或留恋的?人要走出这个世界,必须断除后顾之忧。就象罗得一家走出火狱一样,定然不能回头看。一个人没有了留恋,就有了信仰;没有了顾虑,就有了出路。

14

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我们确知肉体必然死亡、腐朽、消灭,然而灵魂的归宿,则非人力所能察知,唯余信念了。

15

我们从来就不缺少自由,我们缺少的永远是信仰、慈悲、智慧和力量。

16

宗教的超验性——来生信仰,所谓“信不信由你”——使得它不同于实验的科学;宗教的经验性——个人体验,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使得它不同于迷信和空谈。所谓迷信,不过是一种缺乏切身体验的盲从心理罢了。

17

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我最欣赏佛教教义的地方,就是众生平等,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18

光明是否降临,取决于人最后一刻的信念。那是我们灵魂深处的某种真实存在,那也是人唯一的自由选择。这种选择,关系到我们自身乃至整个宇宙的命运。

19

不管人是否具有信念,他始终都面临信念的选择。

20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秘密。而那发现自己有一个秘密的人,就必须找到一种信仰。否则,他永远解不开这个秘密。

21

心灵的宁静,是一种最难得的幸福。一颗心是否宁静,不在于它遭遇什么,而在于它具备什么。

22

许多人之所以持唯物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观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心灵的奇妙之处缺乏某种体验,因而他们对自然的奇妙之处也缺乏某种默契。这种体验和默契,正是理解生命和自然的奥秘的根本之所在。同样,一个缺乏内在体验的人(哪怕他学识饱满)很难形成对世界的某种信仰。

23

真正的信仰不会是迷信,而是一种通情达理的会心之信,一种去伪存真的如实之信。这种信仰很少直接地否定什么(象某些断灭论者或宗教怀疑主义者),但却懂得恰如其分地理解自己所信仰的。

24

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他不会真正地关心死亡。反过来,正是对死亡的麻木无知使得他失去了信仰。

25

生命对人们最大的迷惑就是它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矛盾。许多人不相信生命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对立统一(即所谓轮回),他们只相信短暂的一期现世。因此,他们也难以相信业报不爽,因为丝毫不爽的业报只能是三世业报。总之,由于生命的法则只有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才能有完全的解释,因此,也可以说,正是死亡的阴影迷惑了人们。

26

任何宗教信仰都必须有来世信仰的内容。换言之,任何宗教信仰,其实质都是某种来生信仰。因为,归根到底,只有把眼光放至无穷广阔的宇宙时空中去看待生命现象和社会现象,才谈得上是一种宗教理念和宗教情感。更进一步说,三世因果,乃是宇宙生命现象纷繁复杂的根源之所在。如果因果报应仅限于此生此世,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就不可能有这么多纷繁复杂的世间万象。

27

如果一个人经历了许多事,读过了许多书,却仍然没有树立起某种关于来生的信念。那么,我不得不说,他要么就是对人身太执着,要么就是缺乏悟性(或者说慧根)。这种人肯定不会迷信,但很可能比较固执。他很难真正地相信别人,甚至也不能真正地相信他自己。更直接地说,他不相信宇宙和生命有某种终极意义。就此而言,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怀疑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因此,他很难具有某种真正的信仰,尤其是关于来生的信仰。在他看来,死亡,就意味着断灭。

28

对于来生的信仰,就是对于生命本身的信仰。

29

只有那些多少有过一点超常体验的人,才会真正地理解死亡;而只有那些理解死亡的人,才会真正地相信奇迹;而只有那些相信奇迹的人,才会真正地具备宗教信仰。

30

真正的宗教信仰,都源自于对于生与死的深切关怀与深刻体验。

31

所谓信仰,就是坚信宇宙和生命有某种规则。当然,这种规则不仅仅是物理规则或数学规则。

32

我们生活在一个适合于我们,而且对我们来说是唯一真实和可能的世界,但我们却无法使自己相信这一点。——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或许是人类的通病。

33

也许我们灵魂深处真正拥有的,就是一种选择的本能。我们必须坚信:第一,这种本能唯独我们具有;第二,宇宙的秩序和平衡建立在我们这种选择的基础之上;第三,即便是神,也控制和剥夺不了我们这种根深蒂固的本能;第四,这是人仅有的一点自我,没有这种自我,人类便无异于禽兽。

34

我们的尽头仍然是我们,只有在尽头用力向外一跳才不是。为此,我们必须用整整一生来寻找某种信念,这种信念能够使我们在道路的尽头,象崂山道士穿墙而过一样,突破一切障碍,跃入一种新的存在。

35

一切的生命,都是流动着的光。一切的一切,都是变化着的光。一切的生命,都是无量光佛的化身。一切的一切,都是无量光佛的法身。而那圆满的太阳,就是无量光佛的报身。

一切的生命,都是不断的轮回。

一切的一切,都是永恒的轮回。一切的生命,都是无量寿佛的化身。一切的一切,都是无量寿佛的法身。而那圆满的太阳,就是无量寿佛的报身。

36

所有的佛都是一个。所有的菩萨都是一个。所有的众生都是一个。

所有的众生都是佛的化身。

所有的菩萨都是佛的化身。所有的佛都是光明的化身。

37

首先,是一切存在的本来面目,那是圆满的存在,是无穷无尽的存在,是无穷无尽的光明,那就是阿弥陀佛。其次,是生命的存在,是痛苦的存在,有了生命就有了痛苦,而一切生命都趋乐避苦,一切生命都渴望离苦得乐,那就是观世音菩萨。再次,生命的存在永远是不断的精进,光明终将战胜黑暗,善良终将战胜罪恶,一切生命,终将离苦得乐,那就是大势至菩萨。最终,一切生命都是一体,如同江河,源源不尽汇入不竭的大海,那就是清净大海众菩萨,那就是普度众生,那就是极乐世界。

38

我坚信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因为我已经多次感受到那个世界的气息了。

全部章节已经发完,原来共500多则(此次发表有删减)。欢迎诸位批评指教。

Email:ryhxdz@126.co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