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预测


2009年人民币流动性局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中评社北京11月27日电/《中国评论》月刊十一月号刊登了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的分析文章,他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意图基本实现,2009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将是“促转型、保增长”。而由于目前发达国家联手挽救金融市场动荡的主要手段是不计后果地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流动性,肯定已经种下了下一轮通货膨胀的种子,中国明年仍然要将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全文如下:

  2008年中国经济经受了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通过精心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大局,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物价上涨率的经济大国。展望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将以促转型、保增长为主要特征。

  今年的宏观调控意图基本实现

  无论是年初确定的“双防”方针还是年中调整的“一保一控”方针,中国始终将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之一,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控防通货膨胀。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强,使夏粮连续第五年增产,秋粮丰收在望,肉禽蛋等生产稳定发展,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已经从2月份最高时的23.3%回落到8月份的10.3%。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的扭转成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比2月份本轮通货膨胀顶峰的8.7%回落了3.8个百分点,年内有望继续小幅走低,物价过快上涨的趋势初步得到扭转。

  这轮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源头是前期美国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不负责任地滥发美元带来的世界性流动性过剩,全球出现资产价格暴涨以及国际油价、粮价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升。由于近期次贷危机严重恶化,发达国家普遍由过去流动性过剩突然陷入流动性不足,全球经济降温也使需求猛烈收缩,本轮世界性通货膨胀压力可能在2008年达到顶峰。今年8月份以来,全球经济降温使石油供需矛盾有所缓和,国际油价从7月初创下的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位后出现连续下降走势,每桶下跌至70美元左右。石油价格作为本轮通货膨胀周期的风向标,已经带动其它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同程度的下降,近期世界各国通货膨胀率纷纷呈现见顶回落迹象。

  预计2009年随着世界经济进一步降温,世界通货膨胀压力较2008年减弱。从趋势看,整个世界经济将从2008年低增长、高物价的“滞胀”为主的运行状态向2009年低增长、低物价的“低迷”为主的运行状态过渡,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大。2008-2009年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宏观调控目标排序中,反衰退优先于反通胀。

  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大大超出年初预期,国内又遭遇突如其来的南方雨雪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国经济连续减速,经营困难的企业和行业不断增多,中央及时将“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政策取向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目标,出台了提高出口退税率、增加信贷额度、下调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和取消部分政府行政性收费等措施。

  这些政策微调措施促进下半年三大需求出现积极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更加强劲,1—8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增幅同比加快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幅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前8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4920亿元,同比增长27.4%,增幅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由负转正,设备购置投资增长31.3%,增幅超过建筑安装工程投资4.6个百分点,投资粗放化趋向开始转变。在出口退税率提高和汇率升值放缓等多项政策利好刺激下,7、8月份外贸顺差停止负增长,7、8月份当月贸易顺差同比增长3.8%和14.9%。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的发展更加协调,总需求的积极变化有利于稳定经济走势。

  从年初的“双防”到年中的“一保一控”,中央政府对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的把握,充分体现了宏观调控的预见性,抓住了关键,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但从国内农产品价格走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次贷危机后国际上货币流动性变化趋势和美元汇率走势等因素看,中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内外环境,控物价的政策效果2009年将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次贷危机对世界各国实体经济的破坏作用不断加剧,世界经济下行周期对中国形成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企业还面临成本上升、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性导向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国内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回落过快,经济过快下滑的风险在逐步增大。

  明年经济运行特点

  2009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中国宏观调控中的重要性提高。之所以要将“保增长”和“促转型”为列,是因为当前经济运行中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同样突出,解决当前经济困难不仅需要总量政策的适度放松,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才能重构中国经济增长新活力,重获中国经济新的国际竞争力。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列为主要政策目标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国应对复杂形势的思想和行动,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发展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防止为保增长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

  2009年的财政政策安排应当是比今年更加积极。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所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这次不仅要扩大政府建设投资,由政府配置更多资源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更要强调通过减税和减费来降低企业成本和居民负担,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积极性,更多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如果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以促进企业设备装备更新,据初步测算,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第一年,名义总投资增长率可以提高2.25个百分点,实际总投资提高1.16个百分点,且对投资的促进作用呈逐年略有扩大的态势。

  2009年中国货币流动性局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既可能因为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使国内金融机构预期转坏,普遍出现“惜贷”现象,同时,国际“热钱”大量撤出,由流动性过剩转变为流动性不足;也可能因为中国经济表现明显好于其他国家,从而国际“热钱”继续大量流入中国,延续中国这几年一直存在的货币被动投放局面,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面对不确定性,实行紧缩或扩张的货币政策都不适宜,因此建议2009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要根据货币流动性变化实际情况,随时灵活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重点加强信贷结构引导,在重视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引导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和国债项目配套倾斜,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转型中的独特作用。

  目前发达国家联手挽救金融市场动荡的主要手段是不计后果地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流动性,虽然能否成功解决金融机构倒闭潮不得而知,但肯定已经种下了下一轮通货膨胀的种子。对未来的世界性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必须保持警觉,2009年中国仍然要将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