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愚公移山的故事——五年土法开山,打通脱贫路(图)

贫困县山村土法五年打通400米隧道(图)

   这是一个现代愚公移山的故事。

村民通过山洞到十堰赶集

  一个世代被大山阻隔的小山村,在无法承载贫穷重负和生命重压之下,毅然决然以一己之力,用比较落后原始的方式,开始了一段艰难的开山之旅。

  在长达五年的开山历程中,他们经历了令人难以想像的风险,终于打通了一条长达400余米的隧洞,从而大大拉近了闭塞小山村与现代大都市的时代距离,燃起富裕之梦的熊熊火焰……

  大山阻隔 小山村的生命之痛

  又是满山橘香的时节。每到这时,十堰市郧县柳陂镇马蹄沟村30多岁的村民朱建成就会想起父亲,想起8年前父亲在山路上的那起悲剧。那不仅是朱建成的生命之痛,更是马蹄沟村这个仅千余人口的小山村难以承载的悲伤。

  2000年10月,满山的橘子熟了,马蹄沟村民朱习兵、朱建成父子和所有的村民们一样,并没有太多丰收的喜悦。相反,他们心里满是痛楚:马蹄沟村四面环山,风景秀美,离十堰市城区只有9公里,但由于大山的阻隔,村民们到十堰市城区赶集,要翻越皂荚树垭、梁子沟、二道垭三座大山,需3个多小时。

  村民们世代用双脚,在大山里踩出的一条羊肠小路,成了这个小山村与外界唯一的通道。山路狭窄陡峭,只能步行或推自行车。几年前,就有村民摔死在山崖下。这几年,在山路上摔断腰椎、胳膊和腿的村民就有六七人。

  大量的橘子无法运出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烂掉。该村因此成了柳陂镇最穷的村,村民年均收入仅600余元。“橘子卖一筐是一筐,别让它烂在地里。”50岁的父亲朱习兵与儿子摘了两筐橘子,为了赶早市,凌晨1点钟,父子俩就将两筐橘子绑在自行车后座上,朱建成掌着车把,父亲打着手电筒,在后面帮忙推着,向十堰城区进发。

  谁知在山路上前行时,父亲朱习兵失足摔下山崖而亡。

  村民跪求 村支书提着脑袋开山洞

  朱习兵摔死山崖的悲剧,成为马蹄沟村民动议开挖隧洞的导火索。

  这一年,34岁的村支书翁昌发走马上任已三年。从1997年7月担任马蹄沟村支部书记的那一天起,开挖一条隧道,打开马蹄沟村致富的希望之门,就成为翁昌发的目标。

  2000年底,因为朱习兵摔死之事,全村村民聚集在村委会门口,要求开挖隧洞。几位年长的村民齐跪在翁昌发面前,老泪纵横:“马蹄沟已经穷了几辈子,如果不打通一条隧道,就要永远穷下去。村里还要摔死多少人,你们村干部才肯下决心挖隧道?”

  然而,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最贫穷的一个小山村,要凭一己之力,打通一条几百米长的隧洞,谈何容易。

  但群众的呼声一定要办。2001年4月,翁昌发和村干部开会商量:“隧洞不搞不行了,先筹点钱硬着头皮搞,三年打不通就五年,五年打不通就十年,就是一锄一镐地挖也要把这座山挖通。”

  村干部一个个面色凝重,默默点了点头。翁昌发代表村委会与每一个村干部签订了筹款协议,翁昌发带头在协议上摁下手印。按照协议,村干部每人每年至少要筹措3万元,直至隧洞全部打通。这些钱全部记入村委会的账,由村委会负责偿还。

  4月20日,“马蹄沟村隧洞工程上马”的消息传开,全村老少群情激昂,敲锣打鼓,村民们在村委会办公地点贴满了标语,打出“奔小康的山洞不打不行”、“打不通山洞干部下台”的横幅。

  村民们倾其所有:原本打算盖新房的,暂时不盖了;原本打算结婚的,将婚期推迟;有的把即将出栏的猪卖了。更令翁昌发感动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将为自己准备的棺材拿去卖了500余元,交到他手上。

  短短三天,村民们集资款和村干部筹措的款项就达10多万元。

  翁昌发找了两个爆破手,拉起了一个20余人的土班子施工队,自己担任指挥长。同年5月1日,随着皂荚树垭山脚下一声炮响,隧洞工程正式开工。

  然而,接下来所遭遇的艰难,远远超出了翁昌发的想像。回忆起五年来开挖隧洞的种种经历,翁昌发至今仍感后怕:“这个隧洞,我是提着脑袋开挖的。”

  悲情五年 演绎愚公移山现代版本

  从工程开工那一天起,翁昌发就吃住在工地。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开挖设备,工人们完全靠爆破和肩扛手搬,艰难地向大山深处掘进。

  由于没有防护通风设施,翁昌发每天都提心吊胆。每放一炮后,工人们要等两个小时,等隧洞有毒气体散开后,先派一支小分队进去。小分队每人一手持手电筒,一手持锤,在爆破点周边的洞壁上敲敲打打,检查有无松动的石块。随后,施工人员进洞徒手清运碎石。由于生产方式太落后,工程进度极为缓慢,平均每天掘进不到1米。

  隧洞掘进几十米后,10多万元启动资金很快就用完了。村委会以借贷的方式,又从村民们手中筹了16万余元。

  可是,2002年春,隧洞掘进百余米后,村民们的财力已尽,工程再次面临停工。

  翁昌发心急如焚,反复找县领导反映情况。时任县委书记周友顺听说后,专门到施工现场查看,看到原始而艰苦的施工场面,周友顺大为震撼。

  几天后,县里拨了几万元扶贫款,并将情况向十堰市有关领导作了汇报。十堰市副市长王华滔当即表示:当代愚公,一定要支持。十堰市多家单位伸出援手,共给马蹄沟村资助了几十万元。

  这年冬,隧洞掘进240余米后,工程因资金困难又被迫停工了。

  翁昌发并不死心,在停工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几乎每月骑自行车往县里跑一二趟筹钱,并发动所有村干部自筹资金。

  2004年3月,村干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自筹资金7万余元,工程才得以重新开工。此后,工程一直是半停半掘,因工钱无法及时结算,施工人员换了一拨又一拨。

  直至2006年底,400多米的隧道才全线贯通。隧洞贯通那天,村民们自发在施工现场放起了鞭炮,十堰市副市长王华滔到现场庆贺。翁昌发当着全村人的面,再一次流下了眼泪,他说:“我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终于打通了隧洞。”“当时的心情说不清,这条隧洞是我哭通的。”翁昌发说。

  隧洞贯通 村民生活改变了模样

  隧洞的贯通,使马蹄沟村与十堰市城区的路程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为半小时,也给马蹄沟村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激情。村民们将原来荒废的5000多亩山地重新耕种起来,在十堰市城区做工的村民也不用在城区租房了。村民的年均收入增加了近千元。

  今年4月,马蹄沟村迎来了隧洞贯通后的首个樱桃草莓节,许多城市居民涌入马蹄沟村,尽情品尝新鲜的樱桃草莓,大家对这条手工开凿的隧洞无不啧啧称奇。

  翁昌发说,隧道虽然贯通了,但交通运输瓶颈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由于资金问题,隧洞只开凿成2米宽2米高,仅能走摩托车和小汽车,货车无法通行。

  前不久,记者来到马蹄沟村看到,村里的田间地头,种着各种蔬菜、水果,长势喜人。翁昌发一家仍住在山脚下父亲遗留的土坯房里,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翁昌发告诉记者,他至今还欠着3万元的债。

  隧道里,村民们用摩托车正将一筐筐橘子、板栗运往十堰市城区售卖,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记者 张泉)

来源: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2008-11-10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