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价格闯关,席卷全国的“抢购风”
在很多年以后,当人们回忆起1988年,更多的会谈论当年惊骇一时的“物价闯关”和席卷全国的“抢购风”,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使得宏观经济再趋紧绷。 也许,从1988年这个点上来看,带来的是通货膨胀日趋严重,最终不得不进行为期3年“治理整顿”。如放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跨度来看,它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一个教训 ,让我们反省怎样才能制定出适合中国的改革机制,所以更多中国人得到的是这个重新勃发的国家带给他们的收获和变化。[评论][改革开放30年大型专题简介] |
【双轨魔方】价格双轨制突破计划体系 孽生腐败亟待破局 | |||
|
|
【并轨闯关】激进改革仓促出台 抢购挤兑席卷全国 | |||
|
|
【改革失败】国务院紧急叫停 价格闯关不到半年即宣告失利 | |||
|
上期回顾:国企改革 下期预告:1990开放浦东 |
·痕迹 |
忆往昔峥嵘岁月 看看当年中国发行的粮票 |
我国的粮票种类数量有“世界之最”之称,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粮票,进行计划供应,还有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部队、公社等也印发了各种粮票,种类繁多。[详细] |
·价格闯关大事记 | |
1978年底——广州迈开农副产品放开价格第一步,率先恢复成立国营广州河鲜货栈,引进鱼货进城,议价成交。 | |
1979年到1984年——国务院先后对农产品、副食品、纺织品等进行六次调价。[详细] |
·改革开放至今的五次物价上涨与政府应对 | |
1981:行政命令调控物价 这一年,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机械配制厂工人王桂香发现,牛奶价格涨了,但她的工资也多了起来,每个月大概涨了十几块钱。 | |
1985:半途而废的调控 那一年夏天,就像传染病一样,物价一下子都涨了,老太太都到菜市场捡菜叶子了,学校食堂的馒头、菜都涨了价。 | |
1988:经济手段派上用场 我到前门大栅栏的一家电器商店,所有电器都已经被抢光了,就剩下一台没有门的冰箱,售货员对我说,要买赶紧买,不买一会儿就没了。 | |
1992:保值储蓄打压物价 王桂香对这一年也印象深刻。因为她存在银行的1万块钱,在3年后就变成了1.7万,几乎翻了一番。[详细] |
·人物语录 | |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中国不是有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关公 的故事吗?我们可能比关公还要过更多的‘关’,斩更多的‘将’。过一关很不容易,要担很大风险。但是物价改革非搞不可,要迎着风险、迎 着困难上。——邓小平 | |
国家财政补贴取消不了。暗补、明补,都是补贴。在我国,还是低工资、高就业、加补贴的办法好。这是保持社会安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即 便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某些产品也是实行补贴的。当然,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可以逐步减少一些不合理的补贴,例如某 些企业的亏损补贴,但要从根本上取消补贴是不可能的。——陈云 |
————————————
新闻首页 > 时事要闻 >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 改革开放史 > 正文
物价闯关:1978年以来最大一次经济失控 10月宣告失利
(注:该文来自于《激荡三十年》作者:吴晓波 原标题:1988 资本的苏醒)
摆个小摊,胜过县官;喇叭一响,不做省长。—北方民谚,1988年
从1984年起,到1988年前后,全国各地像万科这样发行股票和债券(资讯,行情)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在普通的市民中,股票、债券也完全是新玩意儿,敢于下水一试的人没有几个。
1988年8月,36岁的华尔街马基罗斯律师事务所合伙律师高西庆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员王波明相约从纽约回到北京。没有人请他们回来,对国家建设的热情是唯一的动力,他们回国的目标是:筹建中国的股票交易所。
高西庆们写出了一份《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这是第一份系统阐述中国股票市场的建设性文本。11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和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兼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张劲夫一起在中南海听取了这群青年人的汇报。
在这次汇报会上,中央领导首先关心的还不是如何建资本市场,而是该不该建。这是中国筹建证券交易所的第一次正式会议,期间中央决策层与专家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搞证券交易所,“一是条件不成熟,二是非搞不可”。
年中,上海先后组建了三家证券公司,分别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后来转给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上海分行)的申银、交通银行(601328,股吧)的海通和股份制的万国。前两者受体制内管束较多,而股份制的万国则天然地显出它的优势,其总经理名叫管金生,他后来有“证券教父”的名号。
管金生是第一个从国库券流通中嗅出商机的机构券商。当时,各地的国库券价格相差很大,万国只有十多个人,管金生率众倾巢而出,跑遍了全国250个大中小城市和偏远乡村,到处收购国库券。到1989年,万国的营业额做到了三亿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其中绝大部分的业务来自国库券的倒卖套利。
如果说,双硕士出身的管金生是一个商业高手的话,那么,上海城里一个姓杨的仓库管理员则算得上是“天才”了。
杨怀定订了26份报纸,他在报纸上看到,从4月开始,中央相继开放了七个城市的国库券转让业务。杨怀定第二天就凑了10万元直奔安徽合肥。他的算盘是,当时各地的国库券价格都不同,只要有价差就能赚到钱。果然,他在合肥银行的门口吃进10万元国库券,然后倒给上海的银行,前后三天获利2000元。
在随后的一个月里,杨怀定日夜兼程,把上海之外的其他六个开放城市跑了一个遍,当时上海银行国库券日成交额约70万元,他一人就占去1/7。就这样,一条匆匆出台的中央政策成全了一个仓库管理员的致富梦。杨怀定是中国第一个靠资本市场发财的普通人,他后来以“杨百万”闻名早年的中国股市。
数月后,1988年国库券上市,价格为104元,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两只“国库券鼹鼠”,管金生的万国证券和杨怀定完成了惊险而丰厚的原始积累。
“物价闯关”和“抢购风”
1988年的宏观经济再趋紧绷,三年多的高速成长让中国列车再次驶入经济周期的敏感地带。随着轻工产业的发展加快,企业数目剧增,物资供应的紧张更趋激烈,而推行了四年的物价双轨制在此时终于释放出它所有的负面效应。早在上一年的4月,国务院系统各部委组成了一个生产资料价格监督检查组,分为28个小组到各地实地调研,在9月份向国务院的报告中,它论定“生产资料乱涨价乱收费相当严重,部分地方和领域已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其后一段时间,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但是仍然无法阻止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国营机构投身到物资的倒卖中,人们利用手中或大或小的权力,从双轨制中牟取利益。
当时中央的一些高层领导显然意识到,当前物价的不正常波动是计划体制和价格双轨制所造成的,要摆脱体制怪兽的缠绕,就要用非常的霹雳手段,让物价迅速地进入到市场调节的轨道之中。于是,中央决定放开管制,取消物价双轨制,进行“物价闯关”。
闯关行动是3月份从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开始的,当月,上海调整280个种类商品的零售价,这些商品大都属于小商品或日常生活必需品,涨价幅度在20%~30%之间。4月,国务院推出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变动给职工适当补贴的方案。5月19日,新华社发表通电,“中国的物价改革是一个大胆行动,要冒一定的风险,但是中央有信心把这件事办好……”
这一调价政策的出台,迅速波及全国。从5月开始,全国中心城市的猪肉和其他肉食价格以70%左右的幅度上涨,其他小商品迅速跟进。“物价闯关”很快就呈现全面失控的可怕趋势,各地物价如脱缰的野马,撒蹄乱窜。当时,全国居民的存款为3000亿元(1992年为一万亿元,2005年为14万亿元),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由于公众的看涨恐慌心理,却造成全国性的抢购风。根据当时的报纸报道,“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电视机有图像就抱,电风扇能转就买,电冰箱有冷气就要。”不同寻常的是,民众的抢购已经与实际的供求脱节,物价上涨让全国各个阶层的人都大呼“吃不消”。
“物价闯关”被认为是1978年改革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失控,它在10月份就宣告失利,中央开始调整政策,再次提出“宏观调控,治理整顿”的方针。此次失利,表现为商品抢购和物价飞涨,它对于宏观经济所产生的影响虽然是负面的,但并没有招致毁灭性的生产崩溃,然而它对全国民众的改革热情则是一次重大的挫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