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中国来,我们对“生命vs.前途”的选择不会有太多犹豫。
在我们这些人眼里,对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来说,打掉一个孩子的伤害远抵不过丧失一辈子的前途的损失。
因为我们这些第一代移民们,还在最低的物质层面上打拼,精神的,留在以后再说。上学的,要拼找到工作,找到工作的,要拼升职加薪。
我们这些女人们,陪读的,要拼上学,F1的,要拼热门专业。没结婚的,在找金龟婿,结了婚的,要买大房子,有了自住房的,要买投资房,没钱的,要赚钱,赚了钱的,要钱生钱。在美国梦没有实现之前,孩子都是累赘,有了孩子的,不能给他一个完美的人生,父母都觉得愧对于他。但什么是美国梦?怎样算实现了美国梦?
我们生活的目标和标尺,是物质。
在我们眼里,十六岁,在美国的十六岁,起跑线远远高于我们当年十年磨一剑,万马千军过独木桥的十六岁,我们都不曾体验过的机遇和大好的人生都还没开始,怎么可以牺牲给一个未谋面的胚胎?
在理智与感情,道德与利益的选择上,本来就没有对与错。黑与白都是相对而言的。
人的一生,就是由一个接一个的选择塑造的。不管选的是什么,一条路走下去了,就没办法和另一条路比较了。历史不能够假设。冷暖自知。人人都选择过,每个人都后悔过。
我想要的,不见得是你想要的。每个人都被自己的经历局限,求同存异就够了。
树向上长的越高,它的根向下钻的越深。大致一个国家,小到一个论坛,如果都同声同气,容不得反驳,那它的气数也将尽了。我觉得庆幸的是,这里还有不同的声音,勇敢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