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军犬:中国板凳狗部队大败日本狼青
时间:2008-11-10 14:25:13
自从世界上有战争以来,犬一直是军人的得力助手,在战争中累建战功;就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它仍活跃在世界各国的军队中,战斗在公安和国防线上,担负侦察、追踪、反特、防暴等特殊任务。
据传,古巴比伦人、埃及人、亚述人以及罗马人在讨伐征战中,曾率先将犬用于战争。由于军犬在战争中大显身手,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一些国家在军队的训练体制中,出现了专门训练军犬的机构和编制管军犬的专业技术人员。
古埃及的石碑上至今还残留着当年埃及人携带军犬,驰骋疆场的图形。在我国将犬运用于军事也有悠久的历史。据古典文献《周礼》记载,当时周朝设有一种官职叫“犬人”,专司养犬、驯犬。在我国战国时期,著名防御专家墨翟,曾使用犬进行防御。在他的著作中曾专辟章节,论述犬在防御中的作用。敌人在城外挖地道,墨翟就在城内遍挖土井,进行防范。每个井口,均派上耳聪目明的狗来执勤,以“审知穴之所在,凿穴内迎之”。如果地道相通,就让狗“来往其中”进行巡逻,“狗吠即有人也”。唐代《通曲》有载:为防止敌人夜间攻城,“每30步悬大灯于城半腹,置警犬于城上”。有时还有专门驯养警犬和派遣警犬执勤的机构,官名“犬铺”。据《资治通鉴》述:唐代天复二年,“朱金忠穿蚰蜒壕,围凤翔;设犬铺,架铃,以绝内外。”“凡行军下营,四面设犬铺,以犬守之。敌来则犬吠,使营中知所警备。”
公元16世纪,西班牙人在对付不可一世的法国军骑时,事先将训练有素、身披甲胄的军犬埋伏起来,待法军骑兵接近,便一声号令,群犬起而攻之,把整个马队的战斗队形搞得乱七八糟。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军犬参加反侵略战争也屡见不鲜。在中法战争中,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的爱犬——黑虎,在著名的谅山大战中专咬法国侵略军扛旗士兵的喉咙,致使法军士兵望旗生畏。时至今日,在广东陆丰碣石镇北郊,刘永福的“义犬冢”,仍赫然屹立。在中日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爱国将领邓世昌,在军舰爆炸沉没后落水,被其爱犬救起,最后爱犬同他一起沉入大海,这只犬的献身行为,催人下泪,一直为天下英雄所敬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军犬成为西方国家的热门。德、意、比、英、法等国都编有军犬勤务分队。当时,德军有4万之众的军犬在军队中服役,其足迹踏遍整个欧洲、伸到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军犬数量剧增,同盟国和轴心国共有25万条军犬。美军以2万条军犬编成的“K—9部队”,配合各军兵种执行探雷、侦察、传令、警戒、放哨和拉雪橇等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大约有170个分队使用过狗。当时有6万多条狗受过军犬中心学校的驯练。它们的功绩包括:炸毁了300多辆坦克,传递了200万份情报,往火线运送了数千吨弹药,发现了400多万颗地雷,救出了60万负伤官兵。
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战争中那些英雄军犬的故事。
获得十字勋章的“朱迪”
1946年4月29日,英国伦敦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颁奖仪式:一条名叫“朱迪 ”的军犬荣获“动物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英国广播公司当即报道了这条新闻。很快,朱迪成了享誉全球的传奇英雄。
说来也巧,朱迪出生在中国。在其中国主人被日军杀害后,四处流浪的它偶然间被一艘英国军舰的士兵收留并被训成了军犬。1942年2月13日晚,在英舰上服役并任“领航员”的朱迪突然蹿上驾驶台,面朝一个方向高声吠着。尽管舰上的士兵并未发现敌情,但出于对朱迪的信赖,舰长还是下达命令准备战斗。不一会儿,日本轰炸机群真的蜂拥而来。早有准备的英军击落了好几架敌机。但由于寡不敌众,船上人员大部分殉难。朱迪与大约60名幸存者逃到了附近的一个荒凉小岛。可是,在这个小岛上,受伤的逃亡者半天也没找到淡水。他们又累又渴,开始陷入绝望。而同样疲倦不堪的朱迪克服种种困难,凭着敏锐的嗅觉,终于找到了水源,挽救了人们的性命。
几个月后,朱迪被调到另一艘军舰上服役。不幸的是,这艘军舰又被日军俘获。舰上官兵被押解到一个大战俘营里。战俘营环境险恶,毒蛇、蝎子和野兽频繁出没。勇敢的朱迪冒着生命危险同它们殊死搏斗,终于保护了战俘们的生命,而它自己却多次受伤。后来,战俘营的日军司令部竟然宣布朱迪为战俘,并判处它死刑。在转移战俘时,日军不准人们带走朱迪。但战俘们无论如何也不舍得丢下它。一个名叫威廉斯的英军技师冒着生命危险将朱迪藏在行李袋内把它带了出来。战后,朱迪跟威廉斯一起生活到1950年才去世。朱迪去世后,伤心不已的威廉斯在它的坟上竖了一块白色大理石碑,碑上写道:“一条勇士般出色的狗,它献给人类的比它得到的多得多。”
战功赫赫的“奇普斯”
1942年3月13日,为战争需要,美国陆军部长帕特森也下令部队培训军犬进行作战。于是,美军成立了新的“特种部队”K-9军犬部队。美军开始全国征召“爱国犬”。全国有数千户人家为军队贡献了自己的爱犬。其中,纽约一户人家贡献的爱犬成为二战期间最有名的军犬,它就是混血牧羊犬奇普斯。1942年8月,美军在弗吉尼亚州成立第一家军犬接收培训中心,开始了军犬的秘密训练。奇普斯进入弗吉尼亚培训基地后,很快在众多军犬中脱颖而出。它的反应速度极快,领悟能力极高,受到美军训练员的青睐,成为首批投入战场的军犬之一。它先来到了美军在北非的第3步兵师,负责司令部等部门的安全警戒。
1943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北非摩洛哥西部沿海的卡萨布兰卡(现叫做达尔贝达)秘密举行首脑会晤,商讨联合打击德意纳粹法西斯的问题。为了防止纳粹间谍进行行刺活动,美军特地安排奇普斯进行安全警戒。奇普斯巡逻时,可以发现900米远可疑人员的活动。奇普斯凭借自己极为灵敏的嗅觉和听觉,不停地监视着周围的一切,以确保两国首脑会议的成功举行。不久,美英首脑会议圆满结束,奇普斯成为安全保卫的一大功臣。奇普斯具有通讯天赋。一旦需要,它随时可以携带通讯工具秘密穿行,沿着自然地形躲避敌人的追杀,把通讯工具送到需要的地方。在一次作战中,奇普斯成功地挽救了一个排的美军士兵。当时,一个排的美军士兵在基地外面执行任务,忽然发现德军要对他们进行伏击。这个排为了保存自己,试图撤退,然而,却无法与基地美军总部取得联系。原来,这个排的通讯系统出了问题。由于形势十分危急,美军当即决定派奇普斯携带电话线回基地求救。于是,美军把电话线绕在奇普斯的脖套上。奇普斯向美军基地飞奔而去。沿途,德军向它射击,子弹呼啸而来。幸运的是,快速奔跑的奇普斯躲过了德军的射击,一口气跑回了美军基地。于是,这队美军与基地取得了联系。经过基地美军总部的批准,这队美军迅速撤离,逃脱了被围歼的厄运。这样,奇普斯成了美军的救命“恩人”,大家对它刮目相看。后来它又加入到美国陆军有名的巴顿将军的装甲部队,成为护卫坦克部队的重要卫士。他随巴顿将军的坦克部队征战多个战区,包括北非战区和欧洲战区。每当巴顿将军坦克部队停顿下来,奇普斯就时刻守卫着坦克部队,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防止法西斯前来偷袭。1943年7月10日,盟军开始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实施登陆战。参加登陆的地面部队,包括巴顿中将指挥的第7集团军和英国第8集团军。巴顿部队登陆后,随行的奇普斯居然俘获了数名意大利士兵,成为一大奇迹。
那天早上,巴顿部队刚在西西里岛海滩登陆,奇普斯的引导员就带着它往前冲。突然,前面一个进行了伪装的机枪掩体冒出了猛烈的火光,子弹疯狂地射向美军士兵。正在前进的美军士兵不得不停顿下来躲避。奇普斯见状,愤怒万分,不顾规定,猛地挣脱引导员的手,飞快地冲向掩体。只是短暂的一瞬间,掩体里听不到枪声了,只传来痛苦的喊叫声。随后,几名意大利士兵伤痕累累地举着手走了出来。后面,奇普斯就像一只牧羊犬那样跟着。美军士兵看着投降的意大利士兵,再看看奇普斯,不得不对它的勇敢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是奇普斯最为勇敢的一次作战。当然,在这次激烈的混战中,奇普斯也受了伤,一颗子弹击中了它的身体。然而,它不顾伤痛,继续勇猛地冲向掩体,直到里面所有敌军投降。当晚,受伤的它并没有退出战斗,继续担任一个班美军的安全警戒任务。深夜,一群意大利士兵前来偷袭,试图消灭这个班的美军。然而,机警的奇普斯及时地发现了远处的不速之客,迅速报警。美军立即采取行动,将所有偷袭的意大利士兵全部抓获。这样,奇普斯再立新功,挽救了多名美军士兵的生命。
由于它勇敢作战和战功显赫,受到美军的好评和奖励。美军先后授予它杰出官兵十字勋章、银星奖章和紫心勋章。这是美国第一次为一只军犬授予那么多奖章和勋章。后来这只屡建奇功的军犬光荣地退役,回到了纽约原主人的家。
中国“板凳狗”大败日本狼青
二战的中国战区,日军也经常使用军犬。日本军犬的主要品种是来自德国牧羊犬的血统,后经过改良,性情凶猛,称为日本狼青。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时,日寇发动了所谓的“山林扫荡战”。在这样的战斗中,日军使用狼青搜索我抗战部队。有时我抗日军队辛苦布下的埋伏,就毁在日本狼青的鼻子底下。国民党有多次撤退部队,都因被狼青追上而全军覆没。后为破解日寇的军犬战术,国民党军准备以犬制犬,聘请我国现代军警犬鼻祖董翰良先生研究破敌之策。
板凳狗果然不负众望,它们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利用身矮的优势,钻到狼青的脖子下面,撕咬狼青的咽喉。每次战斗下来,战场上总留下许多狼青的尸体。日军不得不给紧急给狼青带上铁围脖。但是魔高一迟道高一丈,董先生又训练板凳狗咬狼青柔软的腹部和裆部。日军彻底没招,因为没有办法给狼青穿上铁裤衩。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板凳狗累计咬死咬伤狼青数百条。这些英勇的狗儿也算给节节败退的国军挣回点面子。
当日本投降后,仍然遗留下大量军犬,当时的国民党南京宪兵司令部派人接收了大量的“狗俘”。上级命令对这些“狗俘”进行再训练,想化无用为有用。这批特殊“俘虏”刚开始被关进笼子里,每日以肉及排骨喂养,伙食标准高与被俘日军士兵。在日方饲养员的协助下,每天对这些“狗俘”进行训导,希望能够听懂中方的口令。一个月后以为他们能够有所悔改就放出铁笼,改为铁链羁押。又过一个月,将他们逐个放开,令其捕捉目标。不料,这些“狗俘”不仅不听命令,反而扑咬中方饲养员,躲闪不及者,被咬得鲜血直流,若不是日方饲养员及时加以制止,中方人员有可能就会被咬死。在训一段时间,又有多名中方人员被咬伤。数月之后,这些“狗俘”屡教不改,除了日方口令,一概置之不理,并且一松开铁链,便恶性大发,直扑中方人员。后来,狗俘集中营”的管理人员对这帮顽固不化、嗜血成性的日本军犬完全失去了信心,分别将他们都处以了极刑。
其实世界各国大多军犬都是来自于德国的牧羊犬 ,又叫狼狗,是世界著名的良种狗。德国牧羊犬性情温良,服从命令,感觉敏锐,警惕性高。被广泛用于军警方面,比如缉毒,护卫、侦察等。它们拥有强壮的身躯、敏捷的动作、长而尖细的头骨、身躯长度多于高度、一对灵敏垂直的耳朵、一双充满自信坚定的眼睛,整体组合起来,简直是完美的化身,但也只有那些勇敢和机灵的狗,才能最终成为合格的军犬,来用其忠诚与生命演绎那些在战争中动人的军犬故事。
舍己救人的巴利
1812年,拿破仑的军队在俄国大败后的溃逃途中,一名士兵在森贝拿尔山隘跌入雪坑,被积雪掩埋,奄奄一息。正在这时,有一只名叫巴利的瑞士森贝拿尔长毛狗把这名士兵从雪坑里拖了出来,并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他那已被冻僵的身体。在巴利的精心守护下,这名士兵终于苏醒过来。可是,当他一睁眼看到身旁的巴利,误把它当成了凶恶的野狼。情急之下,士兵拔刀向巴利刺去……身负重伤的巴利默默地注视了士兵一眼,艰难地下山回到了驯养它的修道院。
后来,觉得事情蹊跷的士兵找到了修道院,经询问才知道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原来,在阿尔卑斯山脉的许多地区,由于暴风雪封锁道路,常常使途中的人遇难。为此,当地人训练了一种嗅觉灵敏、高大强壮的森贝拿尔长毛狗来协助救援迷路的人。而巴利是救人最多的一个功臣。它在此之前一共救过40个人。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悔恨万分的士兵坚决要求把巴利带到伯尔尼治疗。后来,巴利的伤虽然治好了,但它身体依然十分虚弱,再也不能去雪地救人了。1814年,巴利终于死去了。后来,人们在巴黎建了一尊巴利纪念像:底座上是一条森贝拿尔大狗,背上驮着一个紧紧抱着狗脖子的小姑娘。碑座上的题词是:“它救了 40个人,被第41个人杀死了……”
复仇勇士文尔内
在柏林东郊的一座坟墓里,至今埋着一只军犬,墓碑上写着“烈犬文尔内之墓”。“文尔内”的俄文意思是“忠诚”。这只名为“忠诚”的军犬就因其忠诚的复仇事迹而流传千古。
二战期间,军犬文尔内跟随苏军战士斯达罗一起服役。有一天,斯达罗在临近德边境的山林里警戒时,遭到德军的突然袭击。斯达罗牺牲在了一个德国兵的枪口下。文尔内眼见主人被射杀,不顾一切地嘶吼着扑向凶手。那个德国兵还没来得及反应,便被文尔内一口咬掉了3个手指头。搏斗中,文尔内身负重伤,被迫奔回苏军驻地。一路上,文尔内口中始终衔着那3个指头。回到驻地后,它领着斯达罗的亲密战友亚力山大等人返回到斯达罗身旁,把凶手的3个指头放在主人胸前,然后伏卧在他身上,默默地舔着、舔着……之后,文尔内又跟随亚力山大继续征战。
德国投降后,文尔内随亚力山大进驻了柏林市区。时间一晃过了5年,慢慢变老的文尔内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机敏,行动也越来越迟缓。有一天,文尔内正跟随亚历山大在街上执行任务。当看到一个身穿便衣的德国人从离他们不远的地方走过时,文尔内先是驻足一愣,旋即腾空而起,怒吼着向那个德国人扑去,死死地咬住他的领口,将他掀翻在地,没命地咬他、撕他。任凭惊奇不已的亚力山大如何奋力制止,都无法抑制文尔内的狂怒。前后仅仅5分钟,那个德国人就被咬死了。文尔内也因过度狂怒引发脑溢血,倒在亚历山大脚下,再也没有起来。那个被咬死的德国人手上少了3个指头。经多方查证认定,他正是当年杀死斯达罗的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