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危机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



我一直想写个简短的文章说说现在的全球经济危机,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过这既不是我的专业,也不是我的职责,所以我只把这个思路简单地写出来放在这里,给大家参考用,抛砖引玉。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系的一位教授不久前在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把现在由美国次贷问题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归结为通行多年的全球自由资本主义的终结,并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和借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方案。无独有偶,与此同时,很多西方国家学院派的左派人士也纷纷发表类似的文章和观点,认为“自由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全面敲响,那么下一步我们,甚至是整个世界,将要面临和迫切需要建立的新的社会制度是什么?


有人提议说:社会主义。

英国政府几个月前收购了当时濒临破产的北岩银行,并将之变更为国有银行。此举被英国民众批评为用纳税人的钱去买资本主义金融巨头经营不善的单。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相继破产倒闭或者变相变卖以后,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金融海啸所带来的严峻问题,也由美国国会通过了7千亿的救命资金来为其整个国家岌岌可危的经济命脉输血,此举同样可以理解为用美国纳税人的钱来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单。但问题是,这些举动,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西药而已,全世界的金融系统现在已经犹如一个病入膏肓的癌症晚期患者,给他们做化疗也好,吃感冒咳嗽的药也好,都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而绝对无法阻止病情的继续恶化,和他们所面临的最后死亡。这就是我们曾经冠名为,全球化晚期资本主义的今日现状。

几年前我在英国写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时候,曾经研究过一点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是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实质,究竟是全球化“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主义,还是全球化“单向的”的经济殖民主义。很多东西都只是一个标签而已,为了混淆视听而打出来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而骨子里的东西,仍然是血淋淋不变的。可惜的是,作为唯一的一个社会主义体制大国的中国,仍然在这场全球性的经济战争里被迷人的烟雾弹击中,从2003年的非典以后,直到现在,眼睁睁地看着国际资本主义的巨额资本在国内兴风作浪,把改革开放多年中国的经济成果,以贸易和货币的形式席卷而去。

现在再多说已无意义,我想简单写出此文的目的,只是为了提点个人意见给国内政府做个参考,就是如何在后面的日子里向英国和美国政府学习,应对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本国经济危机:英美目前的所作所为,主要有2种方式来拯救岌岌可危的金融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是发放贷款,给企业注入应急的流动资金,二就是政府直接出资收购。两者都直接将风行多年的晚期资本主义带领到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历史性关口,那就是,将来的经济大局将会不可避免地由其国家政府机构来领导,管理,和控制。所谓的资本主义市场自由也即将在此走到它的末路终结,而这个终结者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次级贷。

上面说的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救市方式,那么,对今日的中国呢?一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并存并且并行多年的混合的杂交体,什么才是当下最有效的救国救市的方式?中国国家的亿万资本在应对国际游资虎视眈眈不怀好意的试图以汇率掠夺的同时,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真正有效地返回民间,并且帮助真正的民营企业和中国目前岌岌可危的千万小型私营企业/民族资本家渡过破产的危机和生死难关?


中国的企业,从100%的国营到国营下岗再到100%的私营再到现在的工人失业,现在,当民间的私营企业遭受到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的时候,我认为,绝对应该是国家出手救市的时候了。但关键性的一点是,国家要救的,绝对不是股市,也绝对不是楼市,更不是投机分子喧嚣不已的金融体系——而是广大的中小型企业,生产机构和厂家,或者说,实体。国家的资金应该去保护民族企业和失业工人的利益,而不是去保护那些金融投机分子和炒作高手的利益。否则4万亿的基础建设投资也只能白白肥了那些贪官和工程承包人的腰包,在短期内扩大内需,治标,而无法起到真正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治本的作用。要治本,必须把钱用到实处:以收购的方式保护和扶植民营企业,切实发展生产力。借鉴英美的国家收购,贷款只是一种方式,而在当下中国混乱毫无信用的信用体系下,我认为最好还是以国家收购为主,贷款扶植为辅。即由国家收购企业部分股权和经营权,并以注资金融机构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政策性的管理,以达到真正引导和帮助民族企业家走出困境的目的。

我认为这是历史赋予伟大的中国的一个契机,虽然生死攸关,却也值得欣喜。如果我们能够从这场全球性的灾难中摸索出一条国家资本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道路,那么无疑,这将是整个人类社会制度历史上最完美的一次结合,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只是这个体制产生以前的巨大阵痛而已。

钟宜霖

2008年11月12日,伦敦.

群思 发表评论于
你说的救民族企业家的私产,可能也要看它的产品有无市场,像美国的公司一样。但也有例外,如果美国不救GM 等汽车公司,等美国没有了汽车共业,日本,韩国,中国的汽车价格就会涨起来。同样,中国制造的东西,以后贵起来。这就是当前人们预测的大通胀的到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