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东方时事] 美国正在逼迫中欧俄亮出中东牌.

叙利亚正式宣布与伊拉克断交

【大马士革消息】据媒体报道,为抗议驻伊拉克美军侵犯叙利亚,叙利亚政府30日正式宣布,自即日起,断绝与伊拉克的外交关系,停止两国之间安全委员的工作,减少在两国边界地区的驻军,并已将上述决定通知了伊拉克政府。阿拉伯新闻网评论说,叙政府的这一决定既表示对伊拉克政府的不满,也是对驻伊拉克美军入侵叙利亚做出的强烈回应。本月26日,驻伊拉克美军4架武装直升机进入叙利亚境内8公里处,并对那里的一座民宅发动了进攻,导致20多平民死伤。事件发生后,叙利亚强烈抗议美军的侵略,并要求伊拉克和美国作出解释。
报道说,30日,上万名叙利亚民众在首都大马士革举行示威游行,参加游行的有中学和大学的学生,也有工人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他们高举写着"美国是恐怖主义"、"美国要发动战争"等横幅,愤怒抗议美军的暴行和对叙主权的侵犯
另据BBC 报道,26日美军入侵叙利亚事件发生后,叙政府已决定减少驻扎在与伊拉克边界地区的部队,叙利亚电视台30日还播放了叙边防部队撤离叙伊边界地区的画面。报道指出,叙伊共同边界有650多公里,而美国一直指责叙政府对边界地区监管不力,许多极端武装分子从叙利亚进入伊拉克袭击美军。现在叙减少驻扎在叙伊边界地区的部队,这无疑是对驻伊拉克美军的重大打击。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叙利亚政府在这个时候宣布"与伊拉克断绝外交关系,并中断一切联系",说明世界局势已经接近一个"临界点"。

●"亚欧峰会"散会之后、中东就"立刻"上演了一件"标志性事件"

我们知道,影响空前、由北京主持的第7届"亚欧峰会"散会之后、在许多与会首脑尚未离京之际,中东就"立刻"上演了一件"标志性事件",其过程大体如下:

第一,10月26日,在中东方向,驻伊拉克美军的4架武装直升机入侵叙利亚领空,向叙伊边境附近一处叙农场内的平民发动攻击,造成8人死亡,1人受伤;
第二,10月26日,在中东方向,与叙利亚关系很近的伊朗立刻做出反应---伊朗革命卫队领导人说,伊朗一直在向哈马斯等组织提供武器。值得强调的是,这是伊朗官方第一次承认"直接武装"中东地区的激进组织。

第三,10月27日,在中东方向, 阿拉伯国家联盟也做出正式反应,并以阿盟的名言发表了一份声明,声明首先谴责驻伊拉克美军直升机越境射杀叙利亚平民的行为;其次将美军此举明文"定性"为"对叙利亚的侵略";声明最后强调: 阿盟与叙利亚团结一致,支持叙利亚拥有自卫权以维护主权、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第四,10月27日,作为欧盟轮值主席,法国总统萨科齐公开要求"要对整个事件进行彻底调查",并声称"如果事件的确发生在叙利亚领土上,那么我们重申各国领土完整需要得到尊重。"

第五,袭击叙利亚境内目标的的美军是从伊拉克出发的。事隔一日,也就是10月27日,伊拉克政府终于就此事表态,要点有三:一是伊方不希望驻伊美军袭击叙利亚目标事件使伊叙关系受到影响;二是伊方正在对事件进行调查,并寻求从美方获取详情,调查结果将通报给叙利亚;三是,伊拉克认为"这件事显示了伊叙两国在安全事务上进行合作的重要性,以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伊拉克政府的表态立刻招致叙利亚的强烈反应

第六,伊拉克政府的表态立刻招致叙利亚的强烈反应,除了指责伊拉克之外,叙利亚政府还立刻决定减少驻扎在与伊拉克边界地区的部队,稍后还通过叙利亚电视台播放了叙边防部队撤离叙伊边界地区的画面。

●事隔一日,伊拉克再发声明"谴责"美军

第七,也就是在叙利亚决定自边境撤军、并表示"强烈不满"之后,伊拉克政府终于10月28日再发声明,加强语气,声明"对驻伊美军空袭叙利亚并造成叙利亚平民伤亡事件表示谴责",并强调"伊拉克政府禁止美国利用伊领土袭击周边国家"。

第八,也就是在今天,尽管伊拉克政府已经"谴责"了美军的入侵行为,但似乎已经太晚,叙利亚正式宣布"与伊拉克断绝外交关系,中断一切联系"。

第九,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法国代表欧盟要求"彻查整个事件"之外,与欧美一道角力中东的另外两个大国--俄罗斯、特别是中国,则针对此事保持着"相对低调"。


我们注意到,与俄罗斯表示谴责,却没有后续动作相比,更让人奇怪的是北京的态度,中国外交部只是强调:我们反对损害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有关方面应妥善处理这一事件,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显然,北京虽然没有用"谴责"、却明确表示了"反对"、但绝对没有要求"彻查",在"中欧俄"反应迥异的背后,整个事件似乎"暗藏蹊跷"。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来阅读一则消息。




叙利亚将在与黎巴嫩东部接壤地区部署军队

【黎巴嫩消息】据黎巴嫩军方30日称,叙利亚将在叙黎边境部署更多的军队,以阻止走私活动和禁止不法人员跨越两国边界。
黎巴嫩军方称,叙黎双方的军方高层已就叙利亚"近日将沿东部边境"部署军队进行过讨论,但并未透露叙军此次在边境地区的部队部署规模。
本月15日,叙利亚外长穆阿利姆在大马士革与到访的黎巴嫩外长萨卢赫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但此前叙利亚于9月下旬在与黎巴嫩北部接壤的边界地区部署了约1万人的部队,这一举动引起了反叙的黎巴嫩议会多数派的质疑。



【时事点评】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就"叙黎建交"一事进行过讨论,在我们看来,黎巴嫩之所以能与叙利亚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与美国因格鲁吉亚一役惨败,为了从欧盟手中"借到"北约这面大旗、去维持格鲁吉亚、特别是阿富汗局面,而不得不对欧盟让步有很大关系。

●叙利亚要的不是伊拉克、而是欧盟的"谴责"与"禁止"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伊拉克政府"前后态度"的转变,当然可以视作是叙利亚施加压力的结果。但是,尽管伊拉克改变态度发表声明"谴责"美军、且"禁止"美国利用伊领土袭击周边国家、最终仍然"没有留住"叙伊外交关系的事实来看,叙利亚要的既不是"伊拉克的谴责"、也不是"伊拉克的禁止",而是致力于中东和平进程、旨在为地中海计划扫除障碍之欧盟的"谴责"与"禁止"。


●美军越境袭击叙利亚、受威胁的首先就是欧盟的中东利益、地中海区域利益

然而,在"第一时间"就公开要求"彻查整个事件"的法国(欧盟),直至今天、都没有对"美军"发出"下文"。

搞清楚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再来观察"中俄"始终保持低调,也就不难看出一点儿什么了:显然,美军越境袭击叙利亚、受威胁的首先就是"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受威胁的其次就是刚与黎巴嫩实现关系正常化之叙利亚的国家安全,受威胁的同样还有让华盛顿有些不高兴的黎巴嫩。

由于法国(欧盟)在黎巴嫩主导着维和局面,而黎巴嫩与叙利亚善长正常化,叙利亚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又是地中海计划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因此,受威胁的自然就是欧盟的中东利益、地中海区域利益;而地中海计划的进展情况,又事关地中海沿岸巴尔干半岛的长远稳定与经济发展,从而最终决定了欧盟政治统一进程的快慢,欧元地位提升的快慢。

通过对上述传导过程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美军针对叙利亚的越境军事袭击行动,对"中欧俄"而言,首先袭击的就是欧盟的切身利益;其次是试探俄罗斯在叙利亚方向的军事反应,最后测试的是"中欧俄"在伊核问题上的"共同底线(不得对伊朗动武)"。


●"中欧俄"具体反应迥异也说明它们在中东和平问题上的分岐仍然如旧

而从法国(欧盟)要求"彻查"却没有谴责与反对,俄罗斯虽进行了谴责、中国虽表示反对,却都没有要求"彻查调查"、更没有强烈反应的情况来看,有两点需要区别:首先,"中欧俄"同时反应意味着"中欧俄"在"伊核问题共同底线"上仍然在保持一致;此外,"中欧俄"具体反应迥异也说明它们在中东和平问题上的分岐仍然如旧。

●中东和平进程问题的实质与国际金融体制改革问题非常类似


值得强调的是,中东和平进程问题的实质与国际金融体制改革问题非常类似,也是欧盟乘美国的中东政策陷入全面被动之机,欲借助"中俄"的力量,既通过推进地中海计划实现欧元逐步蚕食美元的构想、还通过中东和平计划与美国分享"中东话语权"的目的,最后,还要做到"欧美"联手、让"西方"继续维持中东话语权这一步,是鱼与熊掌都要,一个都不能少。


●"两手空空"到北京参加亚欧峰会的欧盟,"目前"是不可能得到"中俄"的一致支持

如果将这一分岐具体到地中海计划、更或者是科索沃问题上,那么,可以这样说,由于欧盟的国际金融改革方案得不到"中俄"的一致认同,因此,"两手空空"参加亚欧峰会的欧盟,在中东和平问题上,特别是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方案问题上,如果不彻底端正态度,放弃那种"鱼与熊掌一个都不能少"的幻想,那么,不论是在科索沃问题上、还是在地中海问题上,"目前"是不可能得到"中俄"的一致支持的。


●我们不要忘记了这么几点


值得强调的是,与中国不同的是,俄罗斯的立场比较复杂:一方面,在迫使欧盟拿出一份充分考虑"中俄"等南方国家金融话语权"改革方案"的问题上,中俄高度一致,但在拿到这一方案、并付诸实施之前,在"是否支持"地中海计划的问题上,特别是在"如何支持"地中海计划的问题上,中俄的立场会有些许差异。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要忘记了这么几点:

第一,俄罗斯不仅将南流项目战略性嵌入了欧盟的地中海计划,还指望着以此为基础,全面构造"俄欧新关系框架",显然,除了欧盟的之外,地中海计划中还闪烁着俄罗斯的"经济利益与政治抱负"。

第二,经过格鲁吉亚一役,欧盟与俄罗斯在科索沃独立与南澳塞梯、阿布哈兹独立问题上有个"相互背书"的问题,因此,只要欧盟"不实质性地"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这是俄罗斯的红线),那么,俄罗斯就"不会反对"地中海计划。

第三,石油、天然气丰富、且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地中海国家--利比亚,对地中海计划的成败、快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美俄"又通过各自的渠道对利比亚有着重要影响力,因此,利比亚对地中海计划的最终态度取决于"中俄美"中的"大多数意见",因此,在俄罗斯"不会反对"、但美国"不会支持"地中海计划的大前提下,中国是"不反对"、还是"不支持"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北京"不会公开反对"但文章可以落在"不支持"的层面


鉴于"第一"及"第二"点事实,特别是考虑到"南北撕裂"仍须"三边撕裂"做战略掩护的需要,东方评论员认为,北京是"不会公开反对"与大中东计划争锋相对、又镶嵌有俄罗斯长远利益之地中海计划的,但文章可以落在"不支持"的层面。

所谓"不支持",是为了敦促欧盟拿出"实际的东西"换取"相应的中国支持",也是为了迫使欧盟拿出"欧盟的不反对"换取"中国的不反对"。


●对中国而言,目前急需的"欧盟不反对"是......


对中国而言,目前急需的"欧盟不反对"是有关那条"(中东)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能源管线"的一些因素。因此,所谓的"欧盟不反对",实际上就是欧盟的中亚、南亚政策, 实际上就是要在阿富汗政策、巴基斯坦政策上与美国保持足够的距离。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一再强调,对中国而言,目前的重中之重就是尽快打通那条"已经谈论得太久"的"(中东)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能源管线",从而横向截断"北约"计划中的"里海-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能源管线"路线图,最终通过将印度彻底挂上"巴基斯坦能源走廊"的方式,实现两个战略意图:

第一,是将印度作为一个积极的安全因素,而不是消极的安全因素、彻底整合进中国、或者上合的安全战略中。

第二,用"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能源管线"横向截断"里海-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能源管线"路线图,战略意义在于彻底打掉、美国、欧盟、或者北约维持阿富汗存在的信心,彻底打掉"阿富汗经济"依附欧美、或者西方的信心,迫使驻军阿富汗的欧美、或者北约军队、甚至包括阿富汗政府、阿富汗各阶层,即便为了过好每一天,也不得不"分别"与中俄、或者环伺阿富汗的上合、甚至阿富汗各类武装组织进行更实质性地合作,从而不断撑宽"欧美"、或者北约裂缝。


●印度主动赴伊谈开工问题的"源动力"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最新消息是,尽管美国的无人机又开始用导弹袭击巴基斯坦边境部落地区,印度境内恐怖炸弹也是此起彼伏,但是,也许是因为"华盛顿金融峰会"已经日近,印度外长仍然准备访问伊朗,据说要谈及"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能源管线"的开工问题。

在我们看来,对印度而言,拿"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能源管线"的开工问题做筹码、去参加"华盛顿全球金融峰会"讨论分权问题当然是一个显见的动机,但是,随着欧美金融危机(目前,仍然是欧美金融危机,不应该视为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化,欧盟在阿富汗的"不作为"被迫日甚一日,欧美在北约内部的矛盾则进一步显化:亚欧峰会后,法国"建立欧盟独立军事系统"的建议甚至得到了美国铁杆盟友英国国防大臣的公开附合,所有这些,令"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能源管线"横向截断"里海-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能源管线"的可能性,远大于后者"纵向截断"前者的可能性,我们认为,这恐怕才是促使急需能源的印度、主动赴伊谈开工问题的"源动力"。


●欧盟在阿富汗"对美国的不作为",仅仅应该看作是"前提条件"

值得强调的是,欧盟在阿富汗"对美国的不作为",不应该视为中国支持地中海计划的最重要的根据,而仅仅应该看作是"前提条件"。中国、或者俄罗斯、甚至包括印度在内的南方国家,眼下最需要的是欧盟"尽快"拿出一份充分考虑到南方国家利益的"全球金融权力分置方案",从而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尽快"共同行动、以"共同阻止"这场欧美金融危机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尽可能地减少全球经济损失而创造"前提条件"。

可问题是,陷在金融危机中心的美国、欧盟,都在各怀鬼胎,在不同层面"耍无赖":作为这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在对欧盟耍无赖:其根据是:目前仍然局限在欧美的金融危机一旦失控,欧盟的损失与美国也一样惨重,因此,目前最好的做法,仍然是欧盟支持美国,以维持美元本位制,在美国的领导下,"欧美"继续联手,再加上日本,作为一个整体,利用"北方国家"手上仍然握有的金融霸权、经济霸权,向"南方国家"转嫁危机。

到目前为止,作为此次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仍然局限在欧美金融体系之内),也作为美元本位制的最主要竞争者,欧盟的分岐仅在于"是否维持美元本位制",而在利用"北方国家"手上仍然握有的金融霸权、经济霸权,向"南方国家"转嫁危机的层面上,欧美保持有高度共识。

因此,欲逼美国交出金融霸权的欧盟,也在对中国等南方国家耍无赖:其"最生动的道理"就是"大家同坐一条破船、生死沉浮在一起",从而要求中国、中东等"南方国家"掏银子,欧盟幻想着通过简单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方式,由"西方"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全球金融领导作用,从而更加方便、合法地调度"南方国家"手中的储蓄,去化解"欧美自己的金融危机"。


●欧美都不要脸,较美国更加地不要脸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这个问题上,英国首相布朗所说的、要中国等国家拿出巨资,交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以国际货币基金去援助诸多的东欧国家,就是赤裸裸的体现。

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一样,都是欧美一手掌控的国际金融组织,投票权大部集中在欧美手中,都是欧美说了算,因此,比较"欧美"的两种算盘,我们不难感受到这么一点:欧美都不要脸,且欧盟还能不顾廉耻地说出来,因此较美国更加地不要脸。

不过,在我们看来,欧盟之所以会口不择言地要"中国等南方国家将钱交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拯救所谓的东欧困难国家",除了不要脸之外,恐怕也是因为这场"欧美金融危机"快到了失控的边缘。

●中俄亮牌

因此,对中国等南方国家而言,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万不得已、就撇开"西方金融结算体系"继续运行经济的前期准备工作。

至于如何做好自己的事?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如我们当时所指出的那样,温家宝总理此次访问俄罗斯在接见中国使馆的全体人员时所发表的"重要经济讲话",根本就是在"亮牌",俄罗斯总理建议"中俄贸易采用人民币、或者卢布结算"、而中国也表示"愿意考虑",也是在"亮牌",至于俄罗斯方面宣布俄罗斯银行考虑在中国香港上市(这相当于俄罗斯在考虑"金融向东看"),而中国志俄罗斯签定一笔250亿美元长期石油供货协议(这相当于中国在考虑"发现"俄罗斯"远期石油定价"的可能性),这更是在"亮牌",仅就后者而言,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俄罗斯支持中国形成另一个国际结算中心,中国支持俄罗斯形成另一个国际能源定价中心的"可能性"已经"若隐若现"。


●上合将以一个整体去应对可能失控的、并全球化的"欧美金融危机"


在这一前景下,我们再去关注在此次上合会议期间,上合决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中俄石油管道相关协议、中哈能源扩大相关协议,特别是中国计划投资2万亿进行铁路建设(相当部分是西部联通中亚国家的铁路),上合组织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的相关协议,也就不难设想,在"中俄"主导的上合、已经在规划"内部各个层面的经济整合"、以一个整体去应对可能失控的、并全球化的"欧美金融危机"了。


●"上合"为欧盟的经济提供另一条出路,那就是欧亚经济的全面整合


值得强调的是,结合中国正在力促的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印度外长愿意赴伊朗谈"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管线"的开工问题,特别是,结合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自85年来,即将对莫斯科进行第二次访问,并准备与俄罗斯谈双方合作铺设将利比亚的能源输往欧盟的管线问题,谈俄罗斯在利比亚建立军事基地,从而为这一合作项目提供军事保护的问题,我们也不难看出,"中俄"在联手夯实"上合经济合作"之余,也在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尽力地既为整个欧亚大陆构建"另一条出路",也是为欧盟的经济提供另一条出路,那就是欧亚经济的全面整合。


●欧亚大陆"可以选择"将美国经济撇在一边,如果美国继续抗拒交出"美元本位制"的话


显然,不论是从中国正在奋力铺设的铁路,还是俄罗斯加紧计划的油路,我们都不难看出,欧亚经济整合可以"相当程度地绕开"美国海军掌控的海洋。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架式"当然是个姿态,它应该有两层意思:

第一,是欧亚大陆"可以选择"将美国经济撇在一边,如果美国继续抗拒交出"美元本位制"的话。如果欧盟愿意与"中俄印"等南方经济体共同制定游戏规则的话,那么,欧亚大陆是可以实现金融、能源、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深度整合的;


●万不得已,在结算问题上另起炉灶是可能的


第二,如果"欧美"仍然不愿意与"中俄印"等南方经济体共同制定游戏规则的话,那么,在这场欧美金融危机中,你"欧美"相互之间能玩多久就玩多久,现行国际结算体系死了就死了,大家就都不用好了。有条件的,比如象既有资源、又有人口,还有庞大核武库的"上合",在金融结算模式上,也不妨另起炉灶,或者干脆回到"商品的原始社会",大搞易货贸易,特别是能源、粮食等战略物资的贸易。值得强调的是,在"欧美经济"也在大搞"社会主义运动"的今天,在起码在理论上,在结算问题上另起炉灶是可能的。


我们认为,手上有绝对军事实力的,幅员也足够广阔的"中俄",依托上合组织,再加上东盟国家,随着经济环境的恶化,期间伺机将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西亚的伊朗、东北亚的朝鲜、韩国、甚至必定被"三边撕裂"挤得无路可走的日本吸收进来,再拉上同属"南方"、也必被挤压的非洲、拉美国家,一样可以将经济玩下去。尽管这样玩会非常困难,但总比某些人"玩死了"要好得多!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再去审视美军越境袭击叙利亚,也就不难看出,在欧盟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内部正针对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问题选择何去何从争论不休的关键时刻,美国人用的办法是以"挤"为主、以"威胁"为主,而"中俄"则采用了"给另一条路"的"拉"的方式。

至于欧盟何去何从?是在11月7日的欧盟峰会上做出结论,还是拖到11月15日,或者更晚再做选择?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