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讲坛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愿为闲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大哥大嫂年过七十,最近热衷于听各类讲演,文史、保健、时政都是他们喜爱听讲的题材。昨天我去他们家,大嫂拿出各种听讲券和一些资料给我看,还问我是否有兴趣也去听听。

喜欢一样东西,经常参加,那就踏进了圈子。中国人讲的圈子,就集体或活动的范围这个意义上来讲,有点类似于外国人的沙龙,圈内人志趣相投、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自然比圈外人要得益多多。大哥大嫂现在听讲座的二个圈子,是上海图书馆的各类讲座和静安区乐龄讲坛。

大嫂给了我一册静安乐龄讲坛2009年上半年的日程表,我看到上讲台的师资都是教授、研究员级别,至于讲题,文史类的有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贺子珍的苏联岁月、鲁迅脱险记和晚清的历史人物等;财政类的有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美国次贷危机和对中国的影响、俄罗斯的大国外交、中日关系、两岸关系等;保健类的有营养与食疗、基因与健康、你了解中医吗、老年人应该吃什么等;还有百科知识类的,谈黄帝内经、老年人婚姻法律、老年人怎样让养老钱保值等等,还有迎世博专题,有世博主题解读、世博与上海的建设、世博与上海历史文化的传承等等。

大嫂还给我看了某教授明年准备在上海图书馆开讲的课题,“是劳动创造了人还是人创造了劳动?”“我们是龙的传人吗?”“李闯王的‘不纳粮’能够实现吗?”如此都是问号结尾的十多个课题,我说这好像是一张是非题问答卷,那么我全选“否”,就都答对了。大嫂自然不同意,她说那不呀,教授讲解时会引经论典、深入浅出、有时还风趣幽默,我们听得很有味,比自己看书更容易记住。

如果离家近,如果时间富裕,去听听应该不错,总比看那些无聊的电视剧强。但最主要不是时间和距离,而取决于你是不是对那些讲座感兴趣。中央台的“百家讲坛”这类节目我都不看,我不是嫌他们讲的内容不好,而是嫌他们讲的速度都太慢,让人听得肚肠根都会发痒。这不知是否和讲师的年龄有关,能上中央台百家讲坛的,都是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了,也正因为年龄,我大哥大嫂他们倒没有语速太慢的这个感觉。(当然如果讲师在台上演讲时语速过快且普通话发音不准,那么哪怕他口吐莲花妙语如珠,台下听众或许也会反映不过来。)

我现在对那些讲座不感兴趣,不等于我将来也不感兴趣。那么就随兴而为吧。

2008.11.28.

Click Here for More Photos and Article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