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拜年!传统文化杂谈 禽鸟篇(五)有仙气的鸟:鹤

在我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作品中,对鹤的矫美形态,无不交口称赞。早在2100年前,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漆器上,就清晰地绘有丹顶鹤的图案。汉景帝(公元前156一前143)时的路乔如曾作《鹤赋》,开头就指出丹顶鹤为“白鸟朱冠,鼓翼池干。”唐朝诗人描写丹顶鹤的句子尤其繁多,如薛能在《答贾支使寄鹤》中写道:“瑞羽奇姿踉跄形,称为仙驭过青冥”。白居易在《池鹤》中说:“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张贲也有:“渥顶鲜毛品格驯,莎庭闲暇重难群。”的句子。可见古人认为,丹顶鹤的美,在于它的整个形体的和谐一致。丹顶鹤是鹤的一种,鹤是实实在在的鸟类,尽管如此,人们总认为鹤带有仙气,经常是伴随着神仙出现。

唐代诗人崔颢诗写黄鹤楼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南宋的严羽也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关于黄鹤楼和崔颢诗中的“昔人”,历来有着许多不同的传说。最早记载此事的是《南齐书》。它的《州郡志》里说:“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地。”稍后于他的梁朝的任昉《述异记》中说:“荀瓌,字叔伟,潜栖却粒,尝东游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霄汉,俄顷已至,乃驾鹤之宾也。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而灭。”唐宋时,阎伯理写《黄鹤楼记》和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都说是费祎登仙,常驾黄鹤在此憩息,因以为名。唐宋之后,人们把此事扯到了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身上。据褚人获(清朝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康熙二十年(1681年)前后在世。)的《坚瓠集》载:“相传唐时吕纯阳尝客此地,倦寓酒家,日饮数壶,累至数百;不偿值,复索饮,主人供给无倦色。纯阳喜之。适啖西瓜,遂以瓜皮画一鹤于壁上。始,色瓜皮青,久之变黄,遂为黄鹤。纯阳又教酒家童子唱道词,自敲板为节。已而唱时,鹤辄从壁间飞下,婆娑翔舞。观玩饮酒者,日数千人。凡阅数月,酒家得钱数百万,骤富。以钱酬纯阳,纯阳不受。遂构此楼志感,故名黄鹤楼。”

明代《江夏县志》引《报恩录》中记载的传说现今流传最广,它说黄鹤楼原名辛氏楼。有一个姓辛的老头在蛇山山头开一家小酒店卖酒,有一位道士常来喝酒,辛老头从不向他索酒钱。道士要离开此地,临别时用橘皮在辛家酒店的墙壁上画了一只鹤,并对辛老头说:“有客来了,你就拍手,鹤会飞舞侑酒的。”此后辛家酒店生意兴隆,发了财。后来,道士乘鹤而去,辛老头便在道士跨鹤升天的地方建了辛氏楼。因橘皮画的鹤呈黄色,后人就把辛氏楼称为黄鹤楼。

《白蛇传》“盗仙草”一折,说的是白素贞为了救惊吓死去的丈夫,到南极仙翁的花园盗取可以起死回生的仙草,和看守仙草的鹤童、鹿童争斗的故事,这鹤童、鹿童就是南极仙翁的两个侍从:鹤、鹿。和仙人有关的鹤的传说还有许多,下面给出两个例子,一个是仙人化鹤,一个是仙人乘鹤。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后来就以“千岁鹤归”这个成语指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托名汉刘向著的《列仙传》中记载有王子乔的故事:“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立祠于缑氏山下,及嵩高首焉。”后世就以驾鹤升仙作为一个人去世的婉转说法。

由于鹤的形态是长颈、竦身、顶赤、身白,给予人一种清高的感觉,所以鹤很早就被人认为是有德行的禽鸟,把鹤比喻作君子。《诗经 小雅》就有《鹤鸣》诗:“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爱有树檀,其下维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以鹤寓喻君子。《周易 系辞上》也以鹤比作君子:“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于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也。枢机之发,荣辱之主。言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诗文中常以“鸣鹤”或“鹤鸣”喻君子,葛洪的《抱朴子》中更有君子化成鹤的故事:“君子为猿鹤。”庚信《哀江南赋》中“君子化成猿鹤”之名句,就是用的这一典故。我们从古人对鹤的这一种美化颂扬中,可以窥见中国古代文化崇尚之一斑。鹤在古代人的生活中享有特殊的地位,这是因为它的形状和习性比较奇特。鹤好栖于山泉野林,不群居,颇合古代君子之隐逸风尚,符合古代文人的审美意象,对古代的文学、德行、情操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古人常把鹤当作孝的象征。晋朝时期,孝廉范逵赴京上任,路过陶侃家。陶母剪下长发卖钱来招待客人,让范逵深受感动,就举荐陶侃为广州刺史。陶侃当官后,十分孝顺母亲。母亲去世时,陶侃在墓前守候。南朝的宋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贤媛》记载:“忽有二客来吊,不哭而退,仪服鲜异,知非常人,遣随视之,但见双鹤冲天而去。”原来是两鹤为陶侃的孝行所感而特来吊丧的。后来就把鹤作为知孝的动物,因称吊丧为“鹤吊”。 南北朝庚信《周车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墓铭》中有“……门通吊鹤。功臣身殒,会图麟阁”的语句。死者的乘舆,叫做“鹤驭”,如宋沈括《仙都山》诗:“苔封辇路上青山,鹤驭辽天终不还。惟有银河秋月夜,鼎湖烟浪到人间。”

南北朝诗人们常以“别鹤”来比喻夫妇之间恩爱离别的哀绪,其中大多是借女子之口思念离别的丈夫。此典出于汉代,有个高陵牧子,娶妻五年无子,父兄劝其再娶。他的妻子听说后悲伤不已,彻夜哭泣,牧子不忍,于是操琴而歌曰:“痛恩爱之永离,叹别鹤之舒情。”以表心迹。因其曲辞为《别鹤操》,后来人们以“别鹤”、“别鹤操”表示爱情之忠贞不渝。思妇怀念远戍征人是传统的闺怨题材,捣衣诗是闺怨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用月下捣衣的凄凉哀怨的砧杵之声烘托思妇的离情别绪。例如南朝齐梁时著名诗人、琴手、棋手柳恽(465—517)的《捣衣诗》中有:“鹤鸣劳永叹,采绿伤时暮。”这样的句子,正是用“别鹤”的典故。

古代诗歌中,不乏关于鹤的爱情故事。汉代《古歌辞》中,有一首是以白鹤忠于爱情为题材的“飞来白鹤,从西北来,十十五五,蜀列成行。妻卒被病,不能相随,五里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日摧颓。”鹤对爱情的忠贞是有科学依据的,动物学家研究证实丹顶鹤属于单配制鸟,若无特殊情况可维持一生。黄河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经过多年观察,也注意到鹤类和天鹅(古代叫做鸿鹄)一旦失去伴侣,剩下的一只,直到死去一直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

报恩是我国古代崇尚的美德,西汉路乔如写的《鹤赋》是最早写出鹤会报恩的“……赖君王之广爱,虽禽鸟兮报恩。方腾骧而鸣舞,凭朱槛而为欢。”文中说鹤知道自己备受宠爱,于是很高兴地在笼里叫鸣起舞以报主人之恩宠。后来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晋干宝《搜神记》郑二十载:“哙参,养母至孝。曾有玄鹤,为戒人所射,穷而归参。参收养,疗治其疮。疮愈放之。后鹤夜到门外,参执烛视之,见鹤雌雄双至,各以明珠以报参焉。”清康熙年间陈元龙编的具有博物学性质的专科类书《格致镜原》记述了李卫公(李靖)因救仙鹤,仙鹤回报李靖,使他得到宰相地位的故事。

由于鹤在《诗经》中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记载,韦庄的词中便有“争看鹤冲天”之句,后人循其意而竟把原词牌《喜迁莺》改为《鹤冲天》以表达人们对鹤的一飞冲天、胸怀大志性格的赞美。在古代凡有大志和抱负的文人志士,都以“鹤立鸡群”之成语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来表示超凡的志向(鹄,古代指天鹅,亦指鹤)。例如汉高祖刘邦传世两首诗,除《大风歌》,另一首《鸿鹄歌》也很有气魄:“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缯缴,上安所施!”又如阮籍《咏怀》诗其二十四:“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

宋代著名隐士林和靖隐居杭州孤山,养鹤植梅,有“梅妻鹤子”之佳话,因而鹤又象征着清高的君子之风。而焚琴煮鹤就成为糟蹋美好的事物,大煞风景的典型事例。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乘骑的多是鹤,鹤于是成为“仙人的骐骥”,所以又有“仙鹤”之称。鹤是长寿的动物,传说中的鹤其寿万三千,故以“鹤老”喻长寿。并有“松鹤长寿”、“松鹤遐龄”、“鹤寿松龄”、“龟鹤连年”等吉祥的祝颂辞。从前贺寿有送寿幛的,好的寿幛是在绸缎上绣一个大大的寿字,或上述的祝颂辞。更讲究的是绣松鹤图,甚至绣上形态各异的十只丹顶鹤,寓意一鹤千年,十鹤万岁。从南北朝直到隋代,扬州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只有仙人才能够骑鹤上天,所以南朝梁朝的殷芸《小说》卷六写道:“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后来就以“鹤背扬州”比喻利欲之心,形容贪婪、妄想。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六《羽篇》中还说鹤能够预报天气:“鹤好旋飞,必有风雨”。

鹤的种类很多,比如鹤类中的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高原地区的鹤类,西藏南部的河谷地带和云贵高原则是其主要的越冬地,有“高原仙子”的雅称。据国际鹤类基金会和我国鹤类保护工作者的联合调查,目前,全世界黑颈鹤存量约为8000只,除三四百只栖息在印度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生活在我国境内,可以认为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