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书旖: 起风了,我们放风筝去

亚特兰大笔会是由一群居住在亚特兰大的中文写作爱好者组成。笔会提倡中英文写作,互相交流提高。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加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夫带着一身海的气息“冲浪”回来的时候,我刚把女儿安顿睡下。我蹑手蹑脚走出里屋,轻轻带上房门,示意不要惊动了她。

夫走近我,压低嗓门说:“起风了,我们放风筝去吧!”

我看了一眼旅馆窗外诱人的蓝天,把征询的目光投向母亲。

“去吧!你也该自己玩玩了,孩子有我呢。”母亲说。

这是女儿出生九个月来我们第一次外出渡假,地点是一家人已来过数次的南卡州莫特海滩(Myrtle Beach)。因是故地重游,省却了游览的“任务”,又加之宝宝尚年幼,我们约定好,这次渡假纯粹只为放松。

风筝是几天前在一个海边小店买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惊异地发现,这个很中国的它,收着翅膀,静静泊在一大堆热闹的冲浪板、游泳圈和沙滩拖鞋中间。

长到这么大,只在小学时无比羡慕地看过高年级的同学在操场上放风筝,一根细线在手,风筝飞得又高又轻盈,却从来没有机会亲自试过。问起跟我当年的“高年级同学”年纪相仿的夫,也没放过。想不到,多年以后竟会在异国的海边再见到。

我不假思索便把它领回了家。

回来看说明书,装好骨架,便跃跃欲试想去试飞。可海滩上不是人太多,就是风向不对,后来两天更是少有的风平浪静,加上还得照顾女儿,一周的假期眼看要结束,竟一直都没成行。

机会终于来了。

兴冲冲下楼的时候,碰到住我们旅馆隔壁的白人老头。我顺便问:“你会放风筝吗?”他摇头笑道:“嘿,这是从你们国家来的,你问我?”

我冲他笑笑,朝海滩跑去,心想,无论如何得让它飞起来。

来到海滩,风果然不大不小,从海上送来;阳光的劲道小了许多,沙滩上日光浴的人们只剩下零星的几个。

于是,两个三十好几的“大孩子”,在海滩上雀跃着,摸索着第一次放风筝。

我们买的风筝是双线控制的,比单线的难度大。按说明书指示,我们放长线,一人负责在地上摆好风筝,一人远远拿着线轴,迎风用力往后拽。可无论怎么拽,每次风筝眼看要飞起来了,却又转几下,象引擎出了故障的战斗机,一头栽到沙里。两人跑来跑去,忙得满头大汗,风筝还是没飞起来。这与我印象中放风筝的轻松优雅,实在相去太远。

怎么这么难呢?我几乎都要泄气了。

这么想着,随便一拉,风筝竟然低低飞了起来。夫激动地大叫:“稳住,稳住!”我兴奋地一边拉线一边往后退,不留神脚下一空,仰面朝天倒在沙里──风筝当然也掉了下去。我懊丧地爬起来,夫却哈哈大笑着跑过来。我低头一看,忍不住也乐了──不知是谁垒的沙城堡,“防御工事”做得漂亮,我只顾看天上的风筝,脚却踏进深深的“护城河”里了。

练习一会儿,我们便都收放自如了。这才体会到,放风筝关键是要掌握好方向,并不需要太大力气的,调整方向也只需轻轻抖动手中的线即可──一开始总放不起来,就是心太急、力气使得过大的缘故。原来,放风筝也象人生许多事一样,过于执着,反不可求。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风筝,曾寄托古人对于蓝天、对于飞翔最初的梦想。我不禁想,千年前的某个春日,是不是也有几个少年,象这样在草地或海边,为一只飞空的风筝雀跃、欢欣不已呢?或曾有个病重的孩童,透过床前的小窗,看同伴们在户外放纸鸢,听上面拴的竹笛在风中呜呜作响?

太阳又照得斜了些,海滩更宁静了,远处三三两两的游人,沿着海岸散步。我们小小的风筝,在空中轻盈地飘浮、翻飞,如一只七色海鸥,舒展翅羽,映着金色的霞光,衬着碧蓝的天幕翱翔。风筝越飞越高,仿佛静止在风中,从容自在,气定神闲。我双手握着线轴,慢慢放着线,看得如痴如醉。想象着自己也跟随它,一起乘风而上,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只有风的声音掠过耳畔,和眼前广阔无垠的一色海天。

我们不停地在为生活奔忙,或太刻意去追求梦想,却时常忘了停下脚步,放飞心灵,让心情吹吹风、晒晒太阳。我们这些怀着“美国梦”,远离故土和亲人的第一代移民,为我们将在异国成长的孩子,又将留下些什么呢?

天色渐晚,我们还在海滩上流连,拽着夕阳最后一抹余晖,不舍放手。

终于不得不收风筝,准备离开了。可我总象还差点什么,不甘心这一天就这样结束似的。这时,暮色里走来一对母女。

“谢谢你们的风筝秀,我女儿好喜欢!”那母亲说。

待她们走近,我才发现,这位头发金黄、肤色白晰的美国妈妈,牵着的却是个黑发、单眼皮的亚洲女孩,只两、三岁模样。小女孩很害羞,到我们面前时,直往她母亲怀里爬。那女人很娴熟地伸手搂住她,一边跟我们打招呼,一边鼓励她说:“你看,刚才天上飞的便是这风筝。我们从中国也带回来过一只,是丝绸的,对吗?”女孩点点头。

那母亲似乎看出我眼神中的猜测,落落大方地告诉我们,这孩子是她半年前从中国领养的。

“才半年吗?你们的感情已经建立得这么深了!”也许因为自己也刚有孩子,对于他们的肢体语言有一种本能的敏感,我看着那舒舒服服倚在妈妈怀里的小女孩,不禁脱口惊叹。

“是啊,我们都觉得是个奇迹!”女人侃侃谈起他们夫妇领养这女孩的故事。

她叫当娜,一直想领养一个孤儿,丈夫不但支持,其实早在与前妻的婚姻中就有两个从哥伦比亚领养的孩子。当娜通过中介看到这小女孩的照片和录像,认定这就是她想领养的孩子──虽然事先已得知孩子有先天心脏病,需要做手术。(后来他们才知道,正是因为孩子贫困的生父母无力承担医疗费用,才把她遗弃在医院的。)当娜夫妇作好了一切准备,甚至事先打听好了心脏专科的医生,唯一担心的就是他们的领养申请不被批准。当娜说,中国的孤儿院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好,而他们对于养父母的核查也很严格,在领养前还有一个24小时的“考查期”。他们按规定与小女孩单独相处了一天一夜后,由工作人员来接。令她喜出望外的是,尽管只相处了短短24个小时,尽管那时他们言语完全不通,这小女孩竟然不肯离开她的“准新妈妈”的怀抱了──就连孤儿院的工作人员也啧啧称奇。

办妥一切手续,把女儿接到美国,他们便立即带她去看医生,得到的诊断却是:孩子的心脏病已经不治自愈了──又一个让他们惊喜的奇迹!

从一个从被贫困家庭抛弃的有病孤儿,到被美国妈妈疼爱有加、衣食无忧的小公主,我由衷地感叹:“她真幸运!”

“不,有了她,我们才真是幸运呢!”当娜真诚地说。

当娜说:“除了英语名,我们给女儿登记的名字中,还保留了孤儿院给她起的中文名‘立娟’。希望立娟以后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了解自己祖先的文化。真遗憾我们都不懂中文,等她长大一点,我打算让她学中文。”

爱,没有国界;爱,不需要语言。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暮色深沉,当娜看不见我眼眶里闪烁的泪光。

我用中文轻轻对小女孩说:“你好,立娟!你的妈妈很爱你!”

一直静静听我们说话的小立娟,这时抬起头,定定地看着我,她清澈的眼眸里闪过一丝光芒。

我想,这熟悉的乡音一定勾起了她脑海中某些遥远的回忆。我有点哽咽了。

这只小小的风筝,刚起飞就险些折了翅膀,却乘着爱的羽翼,飞到地球的另一边。可是,不论飞离多远、多久,她的血脉是永远不断的线,甚至连她的养父母都在精心帮她照看、维系着那一线牵挂。有一天,这个被千里迢迢放飞到异国的孩子,会回到那个曾生养过她的地方寻根。也许,那时她会理解,她亲生父母当年的无奈;也会更感恩,在她人生路上,那些本素不相识,却照顾她、帮助她和给她家的温暖的一个个善良的灵魂。

“真高兴遇见你们!”当娜说。

“谢谢你为立娟做的一切!也谢谢你们动人的故事,带给我们一个美好的夜晚!”我说。

我们在海风里拥抱告别。

“我们来赛跑。准备好了吗?预备,跑!”

我们目送着这对幸福的母女远去,听着小女孩银铃般的笑声越飘越远。

风刮得更紧了。据说明天有台风。
   
我和夫紧紧挽着手往回走去。

http://blog.sina.com.cn/yonglixi

书旖 发表评论于
回复dailin的评论:
谢谢林才女的共鸣和过奖。节日快乐!
书旖 发表评论于
回复戈壁红柳的评论:
谢谢戈壁红柳的精准解读。节日快乐!
dailin 发表评论于
"我们不停地在为生活奔忙,或太刻意去追求梦想,却时常忘了停下脚步,放飞心灵,让心情吹吹风、晒晒太阳。"非常喜欢这个句子,激励我把“给心留一份空白”放到了博客上。很高兴我们对生活有相同的感悟。

你的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温情亲情爱情,非常感人。才女。
戈壁红柳 发表评论于
书旖女士三个风筝的故事,寓意深远。
第一个是真实的风筝,放飞它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第二个风筝是“我们这些怀着“美国梦”远离故土和亲人的第一代移民”,把自己升到高空,飘扬过海到了大洋彼岸,快乐乎满足乎?
第三个风筝是小女孩立娟,幼小的生命刚刚启航,已经历大悲大喜,希望善心的洋妈妈能精心地飞好这个小风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