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学者:中印军事外交未能超出象征意义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印度学者:中印军事外交未能超出象征意义




美国詹姆斯顿基金会《中国简报》12月8日文章,原题:军事外交———中印军事关系的未来?

新兴大国之间的军事关系经常陷入一种冲突循环。但中国和印度的军事关系是个例外,尽管双方对彼此的战略意图都怀有警惕。1962年边界战争后中印发生龃龉,但近年来两国以一种为人称道的方式发展双边关系。这部分应该归功于当前的军事外交,中国军队与印度军队因而能够驾驭分歧和保持有争议边界地区的和平。

冷战时期,除发生了一些短暂的冲突之外,中印两军沿实际控制线基本上相安无事。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1988年的中国之行推动了和解。随后两国出现了一些军事互动。2003年中印海军首次在上海附近海域进行了联合演习。2005年和2007年两国海军分别在阿拉伯海和青岛再次聚首。2005年中国人还受邀观摩印度在西部地区的军事演习。同年,印度也在中方邀请下派遣观察员观摩中俄联合军演。2006年印前国防部长普拉纳布·穆克吉访华后,双边军事外交得到了全面推动。

值得指出的是,中印通过军事外交的接触可以获得一些实质性好处。首先,军事外交促进了中印紧张关系的逐步缓和。两国边境的相对和平允许印度调整其部队,将其部署到查谟和克什米尔以及东北部地区进行反叛乱行动。其次,中国军队在实际控制线附近的秘密活动要远远少于巴基斯坦一方。中国人不支持分离主义势力跨境或向其提供武器。

长远而言,印度可以在几个方面受益于对华军事外交。首先,外界对解放军的现代化计划、资金和预算进程以及总的战略目标了解不多。印度仍严重依赖西方情报和学术来形成自己对中国备战的看法。作为国家安全维护者,印度武装力量被赋予获得有关解放军官员、备战及在亚太地区作战广域的职责。其次,中印军事外交能使印度避免对中国和巴基斯坦两线作战的局面,至少近期来说是如此。它还能为印度在棘手的边界问题谈判上赢得喘息空间和信心。

不过,尽管军事外交肯定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不必对其寄予太多希望。因为军事外交毕竟只是解决冲突的一种手段。而且,中印之间的军事外交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来说都有限,未能超出象征意义。

当中印两军彼此接触之际,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已跨越了多个里程碑,这造成印度对中国战略野心的新担忧。因此,当前中印军事外交并不能解决印度相对中国的安全困境。边界纠纷悬而未决,再加上提升军事实力,这都有可能诱使中国寻求通过军事手段解决棘手的政治问题。内部问题也有可能迫使中国走上与印度的战争之路。

对于印度来说,与中国开展军事外交不能替代印度的军事现代化。围绕解放军的战略目标、军费及在对外政策决策中的作用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印度必须在进行军事外交的同时推进军事现代化,以取得今后与中国打交道时的另一种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印度有能力与中国和平相处,并在新兴大国竞争以及亚太地区影响力竞赛中一争高下。(作者巴滕杜·库玛·辛格,汪析译) 环球时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