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不能不听】青春洋溢D大调协奏曲 by 浪宽

我希望在我自己的小小空间能够记载和分享欢乐,悲伤,和希望。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不能不听】小提琴:青春洋溢的D大调协奏曲


第一乐章(1)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1228354878.mp3
第一乐章(2)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1228354985.mp3
第一乐章(3)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1228355106.mp3
第二乐章 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1228355228.mp3


柴科夫斯基《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Op.35)

“当语言不能表达某种感情时,更雄辨的语言 ----- 音乐就全副武装地登台了。”也正是伟大的诗人海涅的诗 句:“语言停止的地方,就是音乐的开始。” 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里,每当一位年轻的,优秀的独奏小提琴手诞生,当他第一次走上舞台和庞大的交响乐团共同演出时,都会选择这首乐曲 ---- 柴可夫斯基的。因为它是青春、爱情、生命,是美好善良的理想。它安抚著年青的小提琴手的心,无论演奏技巧的艰难,和情绪多容易过激而躁动,都是能克服的,也必须克服的了。年青的乐手凭心灵大都选择了 1887 年柴可夫斯基为他们铺设下的这条青春之路。我们又听到了他的自白:“我创作的时刻一种创作的情绪使我心头温暖,我认为所有的听众都会感应到我的情绪的。”

该曲作于 1878 年。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Op.61) 、门德尔松的 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Op.64) 、勃拉姆斯的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Op.77) 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创作背景】

1878 年,柴可夫斯基来到瑞士日内瓦坐短期的休养,那里清新温馨的春天气息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在异国他乡完成了《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协奏曲感情丰富细腻,有如歌般的优美旋律,洋溢着幸福欢乐的情绪。

作品完成后,柴可夫斯即把它题献给匈牙利小提琴大师利奥波德·奥尔。奥尔感动之余表示要对作品进行修改,却迟迟不肯动工。两年过去了,柴可夫斯基深感失望,抱着他呕心沥血的作品却接连碰壁。终于,俄国小提琴家勃罗茨基 (Adolf Brodsky) 在维也纳的音乐会上首演了这部作品,尽管舆论对它的评价不一,但勃罗茨基仍一往情深地将它带到欧洲各地,为他争取到了更多的知音。因此柴可夫斯基将这部作品改赠给了自己的这位“患难之交”。

当时的维也纳乐评家汉斯利克是这么形容《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有那么一阵子这首协奏曲还算是音乐,比例恰当,而且不无才华。但很快地,野蛮占了上风并一致支配乐器直到第一乐章结束。小提琴不再是演奏出来的,它被硬生生地拉扯,被撕裂粉碎,被击打的伤痕累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使我们第一次产生了这样可怕的想法,就是音乐也可能玷污人的耳朵。”

就是这么一首不被人看好的作品,今天却成为最受欢迎和倍受推崇的曲目,也许正应了那句俗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重于创作者和演奏者内心情绪的流露,表达细腻,旋律动人,音乐语言纯真朴实。柴科夫斯基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特色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用他含有俄国民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作成了格调新颖、独特的作品。

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作品分析和赏析】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篇幅较长,约占全曲的二分之一。规模宏大的第一乐章表现了生活的乐趣。具有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宽广气息和明朗悠扬的诗意。其主部主题具有动人的歌唱性,体现了俄罗斯歌曲宽广动人的气息,仿佛在歌唱青春、生命和大自然。  

乐队在5小节的引子过后,就由独奏小提琴呈示出抒情柔美、富于歌唱性的第一主题。接着是第二主题,相对而言则含着淡淡的忧伤。然后是展开部,先是由乐队和独奏小提琴交织着奏出第一主题,呈现出宽广的音乐画卷,乐曲过半时的华彩乐段由独奏小提琴对第一主题的修饰和变奏以及乐队的附和构成,是对独奏者技巧和诠释能力的考验,也是独奏者炫技的时刻。然后再次回到忧伤的第二主题并渐渐的激昂起来。最后的再现部气势宏伟,由小提琴和乐队共同将气氛引至高潮。 总的说来,第一乐章表现了俄国的壮阔美丽和温柔多情。 

第二乐章,短歌,行板,g小调,3/4拍,三段体。其沉思般的抒情,被称为“小抒情曲”。主要旋律真挚动人,略带伤感。仿佛从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使人嗅到了大自然清新的气息。在这一乐章的前半部分,乐队只作为小提琴的陪衬,因此独奏者有许多发挥的空间。行至中段,情绪为之一变,音乐变得激动而开朗,最后又重返前半部分的情绪。 

第三乐章,终曲,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子,回旋奏鸣曲形式。主题令人有俄国风激烈地敲击之感,是属于俄国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种。以很强的节奏,快活地进行,宛如一幅人民欢庆节日的图画。 

如果说第二乐章似夕阳下的残景般优美而又带着“只是近黄昏”的伤感,那么当夜晚来临,俄罗斯民族篝火旁的狂欢就在第三乐章里震撼地上演。小提琴柔缓的引子过后,便与乐队共同奏出热情洋溢、粗犷豪放的第一主题,它鲜明地体现出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征,乐队轰然一响之后是具有舞蹈性的第二主题,它和第一主题同样来自俄罗斯的民间舞曲。在较悠缓的过渡段的串接下,两个主题按照顺序反复两次。独奏小提琴与乐队的纠缠越来越紧密,第一主题也变得调皮活泼,速度也逐渐加快。最后随着管弦乐的共同和弦,全曲在节庆般的热烈气氛中结束。这一乐章对独奏者的速度要求较高。 

全曲充满着乐观、明朗的情调,洋溢着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格,被誉为最具春天气息的小提琴协奏曲。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