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真头疼(上)

        (纪实)

  你可以先根据这标题把我想像成个不孝之子。咱确实心虚得慌。出国十四年,仅在九年前回去探望了一下父母。这次回去还是妻子不断督促的,“老爷子九十大寿了,再不回去就太不像话啦。”听着太座不断地叨唠我只是沉默,当然,最终还是回北京看望了老人,2005年的一月中旬匆匆回去,老父亲过了九十岁生日便又赶回美国,行程仅两个星期。现在日子才过去几个星期,不知为什么总有恍如隔世的感觉。真不知道是为什么?

  我实在很羡慕妻子和她母亲彼此之间的感情,她和我们的女儿年年都回北京探望。2003年北京闹“萨丝”,结果妻子和女儿就没回去,那边老太太实在太想念,竟在秋天自己到美国来了一趟。住了两个星期。岳母回北京时,妻子哭,老太太也掉眼泪。我在一旁只是自责:为什么我就没有这种亲情?这么多年咱都不想回家看看,这是怎么了?我是不是个极端自私自利,心地偏狭的小人?

  记得自己很小时,不知是出于虚荣还是别的什么感情因素,我总对外宣称,爸爸妈妈是最喜欢我的。但到我长大成人之后才明白,父母怜爱身体多病的哥哥,娇宠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妹妹,而我确确实实是不怎么受待见的。小时候只有我在家里被父亲不断地打,其实我也没做什么错事。或许有点淘气?最让我难于释怀的是哥哥也时不时地狠命地打我,并且是没什么理由的。他比我大五岁,没头没脑地殴打常使我鼻青脸肿,衣服也被扯破,可父母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上几句就算过去了。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兄妹没完没了的嘲弄,说我和他们长得不一样,长得丑,说我是捡来的等等。而我一发怒他们就更乐,父母那时也是觉得很好笑的样子。嗨,谁又能一碗水端平呢?我心里当然是这么劝慰自己的,但感情上总是很别扭,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耿耿于怀起来。呵,你看我怎么又唠叨起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怎么总这么小心眼儿呢?就此打住吧。

  自从我来美国后,外地工作的哥哥调回北京,并与年迈的父母住在一起。可时间不长便与父母,特别是母亲产生了越来越深的矛盾。在我九年前回去探亲时,简直就有点水火不相容。哥哥竟当着我的面对妈妈态度非常粗暴,他也从来不叫一声“妈妈”。我当时很尴尬,但没表示什么。因为探亲前父亲和妹妹在来信中总谈到了哥嫂一家人和老人们的矛盾,主要是因为我哥哥的儿子。嫂子认为老太太很古怪,不近情理,非常讨厌自己的孙子。更重要的是,由于奶奶的恶劣态度,孙子的学习成绩大受影响。我出国后的那几年,爸爸、哥哥、嫂子和妹妹都特别强调了一点:老太太很多行为是故意的,一心一意地和别家人作对。

  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呢?我没有发言权,毕竟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同时哥哥嫂子多少还是照顾老人的。九年前临走时,妈妈拉着我的手说不知道是否还能再见面了,一遍又一遍。哥哥脸上的表情很是鄙夷,我懂得那意思,他认为老母亲又在“表演”。我沉默,还是尴尬地沉默。哥哥太过份了,但老妈也确实有点“故意”的成份。她可以说精神状态并不很正常。

  老实讲,我早就发现妈妈在精神方面的衰退。她老人家是1970年代中期退休的,此前是个中学语文老师。她曾是一位非常好的教书先生,很早就是二级中学老师了。当时能评上二级教师是很不容易的事,可见母亲工作之勤奋、敬业。母亲为人很诚恳,干什么都任劳任怨。在儿时的记忆里,妈妈总是忙得团团转。爸爸呢?他工作上也很敬业,但从来不干家务,而且脾气很大,妈妈总迁就他。

  “文革”中作为中学教师的母亲被整得很惨,长期蹲“牛棚”。后来被“解放”了,可以教书了,却又因为工资高安排了太多的教学任务,每个星期都要上二十多堂语文课。“文革”期间语文课还不是念念报纸,写“毛主席著作读后感”?极其简单也很没意思,可每天都是三、四节课也太累了。所以退休年龄过了一年妈妈也就退了。现在看来退休顺理成章,但人不能脱离社会。妈妈的精神状态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逐步衰退的。

  最初她总是不合时宜地打岔。大家说东,她偏道西;饭桌上正在议论些有趣的事,她会忽然喊“吃呀,你们都快吃呀”;聊天时家人围坐谈笑风生,她的思路总跟不上趟,不断地问“怎么回事,说什么呢”。当时亲戚朋友也都注意到了这一点,纷纷劝她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尽可能地找些自己喜好的事情干,有机会就到外地旅游,去看望亲朋好友。

  可她还挺清高,退休后街道居民委员会主动请她去干个什么头儿,老妈居然断然拒绝。背地里说,街道“短脚老太太”们没什么情趣,文化水平太低,言谈举止都很俗气,和她们搀和在一起真受不了。我当时不以为然,退休后能到居委会去干点事情挺好的,一个人应该有积极处世的态度,什么“短脚老太太”?姥姥--她的母亲,不也是“短脚老太太”?妈妈怎么和姥姥能聊得那么亲切?可我说是不管用的。前边说了,我在家里并没有什么地位。

  母亲自己没有什么嗜好,可以说工作就是她的“嗜好”。教书那些年有口皆碑,人称“老黄牛”。花草虫鸟和她无关,琴棋书画更是一窍不通,她只会教书、看书。退休了那就看书吧,可眼睛又不太好,高度近视加亲度白内障。对于一个只会努力工作的人,退休后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很多心理问题都跟着来了。可惜,我和家人起初都没有特别注意到这些。

  妈妈退休后先出现的情况是失眠。他们家族的人都有些神经衰弱和失眠。老人家退休前睡眠也不是很好,但并没有到影响生活的程度,实在睡不好,吃些轻度镇静药“安定”也就对付了。那时她全身心在工作上,身体有点小毛病并不在意。可这一退休就不同了,睡不着觉成了困扰她正常生活的“严重问题”。一没睡好,第二天就没完没了地说“脚下踩棉花,脚下踩棉花”,情绪坏透了。那晚上睡觉时就该吃些“安定”呀。但不知道为什么,妈妈那时忽然对“安定”这种轻度镇静药病态般地恐惧起来,说吃多了“会上瘾”。你跟她讲,有些人吃了半辈子真正的安眠药也活得好好的。顿时老妈就怒起来,说你不关心她。睡不着怎么办?就躺在床上抱着本书看。看着、看着就真的睡着了,书一下子掉在地上,“啪啦”一声。这下老太太又醒了,关了台灯希望能入睡,却又睡不着了。结果又开灯看书,然后书再掉到地上。反反复复,每天晚上就这么折腾。对此我印象很深刻,始终记得她那沮丧、焦虑的表情。她这是为什么呀?现在我开始仔细想这个问题了,可当时只觉得奇怪,不知妈妈为何古怪起来。

  退休在家还能干什么呢?当然就是努力干家务呗。妈妈自尊心很强,既然退休在家,全家的家务就都包了下来,任劳任怨的。长此以往,家人自觉不自觉认为是应该的了。有时听到妈妈抱怨“外边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可我们也就是听听而已,并没往心里去。就这样十年,二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妈的体力、精力都不行了,家务当然是越干越差。而且老太太逐渐变得非常过份地节省,最后简直就是病态般的,家人都抱怨母亲不可理喻。在我1995年回国探亲时,父母家里已经雇用了一个钟点工,为家里做饭、洗衣服和打扫卫生。见到分别五年的母亲,我吃惊地发现她真的非常衰老了,尤其在精神方面。妈妈见了我的面就开始不断地自责“我还有什么用呀,我还有什么用呀”,然后就喋喋不休地诉说自己的病痛。过后哥哥和妹妹悄悄告诉我,妈妈其实说得很夸张,病有一点,但没那么严重。凭心而论,我也知道妈妈身体在同龄老人中算是非常好的。不过她的精神状态……

  那次探亲,我发现家人都很烦妈妈。因为“她只要是看见你,就没完没了地唠叨自己的衰老和病痛,然后就说自己应该死去”(妹妹语)。尤其哥哥、嫂子,因为他们的儿子“被奶奶虐待,成绩下降得非常利害”(哥嫂语),他们对妈妈非常厌烦,非常恼火。爸爸也烦他的老伴儿,这位与他共同生活了近五十年的人。唉,我的妈妈呀,过去那个有理智,能干,精力充沛,圆鼓鼓的母亲,变成眼前又瘦又矮(人整个缩了),灰白的头发像一把乾草,满是皱纹的面色总是那么憔悴的老人。她脸上没有一点笑容。我想她内心一定有着很多心理不平衡,茫然、焦虑、彷徨等等消极的感情无法排解,在心中沉淀着,积累着,把她原来正常的情感都淹没了,人怎能不渐渐变态呢?

  我能做点什么呢?那次探亲我时常默默地听老太太没完没了地诉苦,很多时间根本就不知道她在说什么。一来是自己没听进去,走神了;二来她也确实是车轱辘话就那么几句。总觉得自己该多做点什么,可到底做什么呢?

  1995年探亲之前,妈妈和哥哥一家人的矛盾激化,据说孙子推打了奶奶,并骂出“混蛋”这样的话。老太太通过电话向娘家人诉说委屈。舅舅和姨们都是火冒三丈,说我哥哥如此不孝,竟然还怂恿自己的儿子打奶奶。这是虐待!如果他们不立刻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向自己的老太太道歉,就该上法院告状!

  舅舅把我叫去,郑重其事地谈了一次。他认为哥哥一家人“如此嚣张”,主要是因为我父亲的默许。他说我父母关系并不融洽,当初为了使我爸妈冷淡的夫妻关系能改善,舅舅和姨们都做了很多工作。舅舅说起很多往事,都是有关我父母的。我默默地听着,浑身地不自在。其实向来敏感的我早就察觉父母感情并不是很好,但被舅舅这么一证实,心里还是不好受。当时想:既然感情不融洽,为什么就这么生活了一辈子?但又一转念: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婚姻也是一样。俩口子搭帮过日子的还不有的是。就算是爸妈感情不好,但如果退回二十年,哥哥一家人和母亲闹矛盾,父亲也不会“默许”。

  爸爸精神上的状况比妈妈好得多。他七十多岁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老爸性格外向,交友甚多,思想上很开朗。但进入老年后,特别是八十岁之后,不论从哪个角度讲,人都是渐渐脱离社会,思想感情的变化还是很大,理性的成份越来越少,变得越来越“老小孩儿”。老俩口是经常发生口角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他们吵起来还真的脸红脖子粗,相互拍桌子(我现在想着都很难堪)。

  我也不想为自家兄长辩护,他们一家人对老太太什么态度我是看得见的。但老人家在电话里说的毕竟是一面之词,我推测有夸大的成份。再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以这么讲,家庭矛盾中的一些事情很难说谁对谁错;但我哥哥一家人的态度是绝对愚蠢的。起码他们不能用很有理智的人的标准来衡量一个老太太的行为,而且这个老太太还是他们的母亲、婆婆和奶奶。亲情都哪里去了?

  然而咱无法就妈妈的问题和哥哥一家人进行思想沟通。因为我这位兄长颇刚愎自用,在我们兄妹三人中可以说比较霸道。老太太的“没事找事,故意捣乱”(哥哥语)已经让他忍无可忍,他怎么可能耐下心来听我的意见呢?妹妹对妈妈的精神面貌无奈,同情,但却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老太太的角度考虑问题。她总是回忆自己孩提时代是怎样的“阳光灿烂”,每每叹息“妈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和妹妹说到爸妈的感情并不是很好,她竟满脸愕然,大吃一惊的样子。你看她对父母到底真正关心了没有呀。

  老实讲,我们兄妹三人彼此的感情比较淡漠,对父母的感情也是如此。为此我一直深深地苦恼着,怎么也解释不出这到底是为什么。或许我们兄妹三人都有些人格缺陷?或许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思想很左倾的(比如我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灌输了过多的偏激意识?比如母亲从小总是谆谆教诲我们兄妹三人,共产主义事业是第一位的,祖国、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而儿女情长是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要不得的。或许“文革”中我们彼此的感情受到极大的伤害?我们兄妹三人都不同程度地“造反动的父母的反,与资产阶级家庭划清界限”,父母也总口口声声“是人民的罪人”。或许我们有更阴暗的心理,认为自己当时的前途受了父母的牵连?唉,别再去过多地想吧,像我们这样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还不是千千万万?

  此后的九年,母亲和哥哥一家人的关系越来越僵,曾经到不可开交的程度。妹妹和爸爸通过EMAIL和信件把“妈妈大闹”的事情。传递过来信息令我沮丧。母亲“自杀”过数次,有一次还留下“遗书”。“上吊”过一回,另外的都是吃“安定”。“上吊”就是用连起来的塑料口袋挂在门把儿上,另一头拴住自己的脖子,然后就躺在地上。“安定”吃上十几片后,也是倒在地上昏睡。要知道,这点药根本不会致死。但折腾家里人不得安宁。送医院,灌肠,在急诊室观察。最后“安定”的药劲过去了,人好好地回来。为什么“想死”?老母亲只是说“活着没意思”。

  老父亲当然感到这一连串“自杀”让其没面子,于是就越发地不答理母亲。那封“遗书”特别让他恼火,因为上面有“结婚将近六十年,未成知己(指她与父亲的关系)”这句话。父亲给我写信提到母亲的“自杀”,说“你妈妈很愚蠢”。看着那封信,我心里竟有些绝望的感觉。

  妹妹的态度呢?她总是认为妈妈真的是想死,因为“活着没意思”是个事实。但我问她母亲的几次“自杀”会不会成功时,妹妹语塞。

  哥哥、嫂子呢?他们越发地对老太太反感,认为这一切都是“故意的,假装自杀威胁家人”。可妈妈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假装自杀”呢?我写信向哥哥提出这样的问题。结果他从此不再给我写信!

  说来说去好像自己是个圣人似的,其实还不是九年都没有探望父母。我可以找出无数的理由为此辩解,但说实话,我就是不想回去!对父母感情越来越淡漠。有时自己会恶狠狠起来,认为这一切都是报应,为什么父母在我小的时候偏向哥哥和妹妹?但很快我就会否定这种真正愚蠢的念头。我没有任何权利抱怨生养我的父母。

  在美国最初的那几年,妻子和我结识了一对白人老夫妇(今年老太太八十一岁,老先生九十一岁),并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因学习和工作上的原因我们分开了,但始终与那对老夫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时我甚至觉得他们就像我的父母。对比我对亲生父母的淡漠情感,真不知从何说起!是因为这对老夫妇总给我们温暖和快乐吧?他们自己一天到晚也总是快快乐乐的。

  这次回家探亲,美国过来的飞机晚点三个小时。出机场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坐上来接我的车子,我立刻给父亲打电话,让他放心,说我半个多小时以后就到。等我到达后,发现马上就要九十岁的父亲竟一个人站在楼下来接我,冬天的夜晚,昏暗的路灯下,老人家显得那么孤单。这心里是多惭愧呀!

  进屋见到妈妈,她老人家也还没睡,看到我便笑一笑,说了一句什么,再就没有任何表示了。印象中她比九年前老态,削瘦,人显得冷漠。

  嫂子见到我立刻打开话匣子,当然是诉苦,再三说到老太太的病态心理。“……我下班一进门,挺累的,还没喘口气呢,妈妈就上来,没完没了地诉说痛苦,她总怀疑自己有病,说自己得了糖尿病,看了报纸上的有关报导,越看越像,说要去检查。可我陪她去了医院,检查结果都正常。妈妈就气得要死,说医生不负责任。意思是她这么严重的病都没查出来。跟着又说自己大概有肾炎,到医院查,结果还是正常。过些日子,妈妈又说自己是肯定是关节炎,当然,到医院检查仍然正常。妈妈还说自己的白内障到了非做手术的程度,可到医院,医生说还早着呢。回来她又大发牢骚……”

  凭心而论,我觉得嫂子在孝顺公婆方面不能说很糟糕。在我1995年回去探亲之后的九年里,母亲曾发过一次急性心脏病(后来恢复得很好)。嫂子都是跑前跑后。母亲几次“自杀”,都把嫂子忙得团团转。嫂子和同事们谈到自己的婆婆,有人建议去看精神科大夫(我认为对极了),于是嫂子就带着老太太去了。看病回来母亲简直怒不可遏了,大骂这个大夫是“庸医”。

  那就别去看大夫了吧。不,自己悄悄去。还专门捡天气不好的时候去。冬天下了雪她就去,回来就大声说:“大夫说了,下这么大雪,怎么您一个人来看病?”说给谁听?

  外边刮大风,老太太自己出去“散步”,回来就嚷嚷自己在街上连摔六个跟斗。周围的人都要送她回来,但她坚持自己走回来。她什么时候出去的不得而知,不过并没见她摔伤。

  是不是嫂子说得太过份了?就算是也不是无中生有。这次探亲,老母亲的病态我都看到了。家里有人时,她一做些什么事情就大声哼哼。端一盆水,在厨房里东摸西摸,在书房里擦擦桌椅,上趟厕所,就是走一走也哼哼。问她是不是不舒服,她就“别管我,别管我”地使劲摆手。

  我们全家人在住所边上的个饭馆吃饭,算是给父亲做寿。去的时候我搀着妈妈。我发现越扶她就越要摔倒!还喊着“让我自己走,让我自己走”。这街上周围的人这么多看着,好像我一点都不照顾妈妈似的。她这不是做戏嘛。啊,我忽然明白了。要说她“演戏”也没错。老太太就是要引起人们对她的注意。再重复一遍:她就是要引起人们对她的注意!她要有自己的地位!老太太越是嚷嚷,我越是要搀扶她,低声下气的样子。这表明晚辈对老人应有的关注,她需要这个。可为什么哥哥、妹妹和老父亲不曾提到这点呢?这个……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妈妈越来越这么“折腾”人,而且是“不通情理”的十几年,和她生活在一起真的受不了。

  平日她表现得越发地节省,总把热饭、热馒头剩下的蒸馏下来的水喝。掉冰箱里摆满了一小碟、一小碟的剩菜。有时一放就是七、八天。每顿老俩口都把这些剩菜拿出来吃,吃不了又放回去。这等于变质的食品都吃了下去。但你要是倒了剩菜,妈妈就大为光火。妈妈还特别喜好把剩饭攒起来放在冰箱里。有一次我发现其中一碗剩饭都长了毛就悄悄倒了。结果妈妈很快发现了(她每天要开冰箱无数次,数里面的东西),惊问“剩饭哪去了”。当知道我给倒了时,就迅速扑到垃圾袋那儿往外捡!拉她都拉不住。哥哥讲说这“没办法,妈妈还把长毛的肉包子吃下去呢”。

  无可奈何,无可奈何。我在父母家的那两个星期,总是悄悄地把剩饭、剩菜都倒了。然后骗妈妈说是我给吃了。她很不满,说我“这么大了还很贪吃”。我觉得无所谓,只要老人健康就行。但两个星期以后呢?我对哥哥说的那件妈妈吃长了毛的包子的事情很不满。为什么不给悄悄地扔了?可毕竟不是我照顾老爹、老妈,咱没法讲出这话。

  妈妈八十七岁的老人了,还一天到晚习惯地在厨房里摸摸索索。她常常就忘记了火上烧着东西。有时一壶水烧干了,铁壶也烧红了。事后她就怀疑别人跟她捣乱,因为“水烧开了那个壶会叫”(是那种水烧开了能发出声音的壶)。有时用笼屉热馒头什么的,到时候就忘了。锅烧红了,笼屉里的馒头都乾巴了。最危险的是煤气忘了关,满厨房都是臭气,她也不知道。能不能不让她进厨房?可谁还成天看着她。

  白天就老俩口在家,钟点工来做做饭,收拾一下卫生也就走了,剩下的时间都是两位老人的世界。我在家的两个星期注意到他们相互间不怎么说话,大概说了也听不见吧(两个人都戴助听器)。他们的对话都是大声嚷嚷,也确实是在吵架。什么“为什么多订了一袋牛奶”,什么“我也要看那本书,为什么你先看了”,什么“保姆(钟点工)拿去买菜的钱怎么也不点清楚”,什么“那个别人送来的蛋糕怎么没有了”,什么“你撒尿要都撒在外边”等等,真让人哭笑不得。唉,看他们吵架那个认真的样子,俩个老小孩儿,人的理智少了。妈妈病态般地不许别人动热水瓶里的水,认为那是她的。谁要是用了一点马上就添上。爸爸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以在周末的大清早给正在熟睡的女儿打电话。

  老俩口孩子般地闹气,在一个床上睡觉,却一个头朝床头,一个头冲着床尾,因为他们总说对方干扰自己。爸爸的枕头一股子油味(他也不在乎),妈妈的枕头下竟是一堆用过了的手纸,她这样做是为了“省钱”。为了这些小事,老俩口不停地发生口角,彼此都有着十分可笑的成见。

  老父亲精神方面的状况当然比老母亲好得多,但毕竟也是九十岁的老人了,自己照顾自己已力不从心。在家里还好说,老俩口也就是看电视都瞌睡,夜里轮番起来厕所、厨房地来回走动。但父亲每天总要出门散步,这真令人担心。有一次真的就摔倒在马路边上,眼眶都摔青了,那样子看起来很可怕。可他仍然要自己一个人上街。一想到他要在车乱如麻的马路上穿行我就揪心。可他非要出去不可。越是劝阻,他越是要去。一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样子。这大概也属于“老小孩儿”吧?

  那天我刚一下楼梯,在楼梯口眼见着一位老先生顺着楼梯滚了下来,他倒在地上时并没有摔得很重,但头上的毛线帽子从头上掉了下来,光秃发亮的脑袋很是显眼,满脸的老人斑。我赶紧过去让他别动,问他感觉怎么样?断定没发生什么意外后便扶起老先生,并要送他回家。那老人说他感觉挺好的,拒绝了我,自己一个人慢慢地走了。我看着这情景,越发地担心自己的老父亲,心想这些老人一个个怎么都这样呀?

  是否可以把两位老人送到敬老院去?听说有的老知识分子年老体衰之后主动要求子女送他(她)去敬老院,说那样可以少连累子女。想想在美国,老年人很多都住老人公寓(衣食住行自理,做饭、卫生和购物等他人照顾)。按父母的收入住敬老院富富有余可,但他们一听这事立刻脑袋摇成波浪鼓。他们衣食住行并没有什么问题嘛。有一次我见亲戚送来的四个大螃蟹,想着这人真不合时宜,怎么送这东西让老人吃?没想到二老两顿都给吃了!他们平日吃饭吃得比我都多。老父亲还能喝点酒,很少有肠胃的问题。怎么,让他们住敬老院?他们会认为失去很多自由和享受。唉,真不知如何办才好。

  (待续)

河边绿草 发表评论于
写的真好!!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想来。。有些可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