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军事盘点2008年十大国际军事新闻
2008年12月21日 08:37:59 来源:新华网综合
一、索马里海盗威胁国际航运 多国出动海军部队打击
12月17日12时43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所属“振华4”号货轮在亚丁湾水域遭海盗袭击,9名海盗登船。 “振华4”号船员采取防范措施,在各方的配合和支援下,海盗被逼退,“振华4”号货轮和船上30名船员获救脱险。图为事件中的索马里海盗。新华社发
事件
索马里海域的一系列袭船事件让“海盗”成了2008年的热词。这不是演习,不是电影大片的娱乐,而是活生生的暴力掠夺。
9月25日、11月15日,装载33辆主战坦克的乌克兰货船“法伊尼”号和沙特阿拉伯巨型油轮“天狼星”号分别遭到索马里海盗劫持,震动国际社会。
据统计,从年初开始,索马里海盗已在索马里附近海域劫持30多艘外国船只,绑架数百名船员,勒索巨额赎金。
中国船只也常遭到海盗骚扰。12月17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所属“振华4”号货轮在亚丁湾水域遭受海盗袭击,9名海盗登船。“振华4”号船员采取防范措施,在各方的配合和支援下,最终海盗被逼退。
由于索马里国内战乱、贫困,该地区海盗问题由来已久,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威胁着国际航运的安全,令各国头疼不已。今年6月,联合国安理会曾通过3个有关决议,授权外国军队有条件进入索领海打击海盗,制裁破坏索和平与稳定的个人和实体。一些国家已派军舰前去巡剿。
声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非洲之角的索马里之所以闹到今天这个地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1991年1月西亚德政权被推翻后,索一直处于军阀割据状态。2004年过渡联邦政府成立后,这一局面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常年的战乱导致民不聊生,约1/3索马里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生活无着之后,有些人就铤而走险,从事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业之一——海盗。如今,索马里海盗已从几年前的百余人发展到1000多人,他们不但抢劫船只,还通过小恩小惠与地方政府和民众建立起良好关系。[全文]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室主任李伟建
中国是世界海运大国,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大部分依靠海运,保护中国的海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义务。中国海军前往亚丁湾巡逻,与各国海军一同保护该地区的安宁,是形势的要求,也是中国军队的职责。[全文]
——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何亮亮
海盗行为不仅扰乱了我们航行安全,对我们国家发展利益实现造成了阻碍,这就是明显对我们国家利益造成侵害。我认为中国海军应派出军舰,到亚丁湾执行反海盗的任务。从国际法角度,我们的做法是完全合理的,另外,从维护我们国家利益需求来说,也有这样的需求的。
——国防大学军事专家金一南
镜头
中国船舶屡遭其抢劫
目前,在中国登记注册的远洋船只有1000余艘,有中国背景或中国海员的船只远不止这个数字。索马里海域也是中国远洋船只和中国船员的必经之地。如此一来,埃费亚尼带领的海盗团伙,不可避免地盯上了中国船舶与船员。
联合国授权各国必要时武力追捕
为打击索马里海域猖獗的海盗活动,应索马里过渡政府的请求,联合国安理会6月2日通过1861号决议,授权外国军队在索马里政府同意的情况下,进入其领海追捕海盗。
近期发生的索马里截船事件一览
4月4日,一艘法国豪华游艇上32名船员和乘客被劫持,最后缴付赎金。
4月20日,一艘西班牙渔船被持榴弹发射器的海盗骑劫,26名船员成为人质。
4月5月,劫持一艘德国货船。
8月12日,一艘泰国货船在该海域遭劫。
指数
关注度指数: ★★★★★
伤亡指数: ★★☆☆☆
深远影响指数: ★★★★☆
二、俄格爆发武装冲突 俄与美欧对立加深
8月7日,格鲁吉亚军队向南奥塞梯开火。格鲁吉亚内务部8日说,格军队与南奥塞梯武装人员7日晚至8日晨在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附近再次发生激烈交火。据报道,冲突已造成15人死亡。 新华社/路透
事件
8月8日,格鲁吉亚军队向闹独立的南奥塞梯的首府茨欣瓦利发动进攻,俄罗斯以保护当地俄维和部队和俄公民为名出兵反击,俄格爆发武装冲突。
俄格冲突是在北约东扩步步紧逼、俄战略空间受到巨大挤压的背景下,俄向美欧宣示将全力维护本国利益的重要行动,也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第一次对外用兵。俄随后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虽经法国调解,冲突只持续了5天,但美国、北约和欧盟对俄出兵格鲁吉亚反应强烈,俄与美欧对立加深
格军遭俄军炮火猛烈攻击被迫撤退
声音
俄罗斯军队仍然采用空中力量打掉格鲁吉亚关键机构,特别是地面火力,这种错误再明显不过了。俄罗斯没有发动有效的进攻,缺乏无人机开路,帮助地面部队更有效地进攻格鲁吉亚目标。这表明俄罗斯军队遭受了本可避免的损失。[全文]
——俄罗斯军事专家卡拉什尼科夫
从事件发生的时间看,冲突确有其偶然性,但南奥塞梯问题已经积累很长时间了,从去年以来,小规模偶发性的冲突就时有发生,国际社会也一直担心这里会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冲突双方凝聚的不信任和对立气氛达到相当危险的程度,因此任意一个小动作都可能引起擦枪走火
镜头
军事专业视角下的南奥冲突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地区的冲突,是继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上少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也是俄在“冷战”结束后首次在国境以外与其他国家作战。因此,有专业人士说,这次冲突的具体情况,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南奥塞梯冲突中的大国魅影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与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接壤。追溯历史,南奥塞梯早在1922年就成为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自治州,茨欣瓦利为首府。
南奥塞梯战场上的“三场战役”
格军前脚未稳,俄军已紧跟而至。格鲁吉亚、乌克兰一直被俄罗斯视为抵抗北约东扩、维护自己势力范围的最后一道屏障。格乌加入北约,就等于北约把大炮架在了俄罗斯人的家门口,俄罗斯人岂会轻易同意?
指数
关注度指数: ★★★★★
伤亡指数: ★★★★☆
深远影响指数: ★★★★☆
三、日本海上自卫队进行史上最大规模整编 意图应对长期海外派遣
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今年3月,日本海上自卫队进行了195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整编。
事件
3月26日,日本海上自卫队进行了自1954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整编。
据悉,海上自卫队此次整编的关键,是简化了作战单位。原先海上自卫队共有横须贺、舞鹤、吴港、佐世保等4个护卫舰队群,1个护卫舰队群由旗舰和3支护卫舰队、共计7艘舰只组成;整编后,单支舰队拥有的舰只数量翻番,整个护卫舰队群由2支护卫舰队(共8艘舰只)组成。此外,包括P-3C预警机部队在内,海上自卫队此前拥有的8个航空部队,也被精减到4个。
据日本媒体报道,此次整编是在延续现行《防卫计划大纲》的基础上“推进合理化方针”的一环。海上幕僚监部表示,“在人员、装备、预算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希望通过有效使用部队实现灵活应对的目标”。
8月,防卫省改革本部向首相官邸上报了“实现防卫省改革的实施计划”,修改决策机制、整合编制,清理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的现象,进一步调整日本的防卫体制。
与此同时,今年,日本《读卖新闻》曾爆出独家新闻,“为应对中国崛起,日本明年将彻底修改防卫大纲”。虽然该报道内容被日本防卫省所否认,但仍引起国际舆论就“日本究竟会不会修改防卫大纲”的一片争议之声。
声音
可以说,日本自卫队的整编,在某种程度上是驻日美军近年来调整部署的衍生动作。早在美军调整部署的酝酿阶段,日本军方即准备填补美军留下的防卫空间。这突出表现在冲绳等地。按计划,驻扎在这些地区的8000多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将移驻关岛,而日本自卫队则做好准备,以尽早“代替”美军在该地区的作用,并在台海、钓鱼岛等周边地区“有事”时能作出快速反应。
——《国际先驱导报》
镜头
日本航空大阅兵展示强大空中力量
日本航空自卫队在茨城县军事基地举行三年一度大阅兵,近千官兵和八十二架军机以及航空机动警备、高炮、机动通信、防空导弹等精锐部队参加,彰显强大军力。航空自卫队军费从明年起也将首次超过日本海陆军种。
日自卫队迈向战时体制 驻守型向出击型转变
在日本海陆空自卫队此次力量整编中,都有面向海外派兵的内容,显然意在使“驻”军“动”起来,满足日本军方快速对外用兵的实际需求。另据报道,日本首相福田康夫3月25日表示,他将推动通过允许日本向海外派兵的永久性法律。日本自卫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国内驻扎、专守防卫的武装力量了。
指数
关注度指数: ★★★☆☆
伤亡指数: ☆☆☆☆☆
深远影响指数: ★★★★☆
四、印度孟买遭受恐怖袭击 国际反恐再度敲响警钟
11月26日,一名警察在印度孟买发生枪击事件的火车站帮助一名老人撤离。新华社/路透
事件
11月26日至29日,印度孟买发生持续59个小时的恐怖袭击事件。
一伙自称“德干圣战者”的恐怖分子向孟买10处重要建筑和设施发起攻击,与印度安全部队展开激战,并在泰姬玛哈酒店、奥贝罗伊酒店和犹太人聚居的纳里曼大楼内劫持多名人质。
袭击事件共造成172人死亡,293人受伤,死者中包括多名外国人。
这次事件的发生,再次敲响了国际反恐的警钟。
声音
恐怖分子首先利用谷歌地球研究了孟买城市布局和地形,10名枪手还在电脑上详细研究了他们要攻击的目标的照片。他们使用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电话等先进的设备,在与策划者电话联系过程中,还利用网络调声工具修改了声音,对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可谓相当娴熟。
——印度联合警察专员拉克希·马里亚
恐怖分子使用的通讯手段,显然要比警察的先进好几代。印度安全部队在反恐安全方面显得非常弱,我们只知道“纸上谈兵”。
——前印度海军指挥官乌达·巴斯卡尔
印度社会宗教繁多、教派林立,民族、种族以及种姓等一系列矛盾已成为长期困扰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痼疾,这次孟买的恐怖袭击是印度社会矛盾激发的表现。他说,尽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怀抱“大国梦想”的印度按捺不住登上国际舞台的迫切心情,想方设法吸引世界的目光,但在其国内,执政的国大党未能兑现竞选诺言解决选民温饱,有钱的人暴富,穷人还是饿肚子,社会矛盾一触即发,也给恐怖分子可乘之机。
——俄罗斯国际问题专家萨塔诺夫斯基
镜头
孟买惨案的启示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印度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恐怖爆炸屡见不鲜。可是这次孟买恐怖袭击手段之恶劣、伤亡之惨重令全世界为之震惊,国际舆论甚至把它与美国的“9·11”相提并论,称之为印度的“9·11”。
孟买系列恐怖袭击回顾
至少两名武装人员在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火车终点站(CST)大厅内开枪扫射,投掷手榴弹。印度安全部队闻讯赶至车站时,武装人员已转战附近一家妇女和儿童慈善医院,再次开枪扫射。
指数
关注度指数: ★★★★★
伤亡指数: ★★★☆☆
深远影响指数: ★★☆☆☆
五、美伊舰艇海上对峙 剑拔弩张险生冲突
美国海军1月6日公布的照片,显示被怀疑为伊朗革命卫队的快艇1月6日在霍尔木兹海峡国际水域的美国军舰附近游弋。1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称,6日美国和伊朗舰艇在霍尔木兹海峡水域对峙事件是伊朗对美国的挑衅。 新华社/法新
事件
1月6日,隶属伊朗革命卫队的5艘快艇在霍尔木兹海峡国际水域与3艘美国军舰发生对峙。
美方称这是伊朗对美国的“严重挑衅”,并警告伊朗必须停止此类行为。美军称,当时3艘美国军舰正在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入海湾,而5艘伊朗快艇向它们冲来,并将一些箱子抛进水里,迫使美国军舰避让。美军称,伊朗方面还向美舰发生了威胁性的无线电讯号,扬言要炸毁美舰。就在美舰准备采取防御措施时,这些快艇迅速离去。
但伊朗则保持低调,称该事件属“正常范畴”。
4月10日,美国海军官员称,美国军舰在海湾水域巡逻时,伊朗方面快艇向军舰靠近。美舰鸣信号弹示警后顺利前行,双方相安无事。而伊朗方面则否认双方舰艇曾再度“对峙”。
声音
美伊间类似的事件在国际海域上可能经常发生,甚至有可能每天都在发生。只是现在美国军方作出强硬表态说“这是挑衅”,于是各方媒体比较关注,所以它成为一个严重的突发事件。美国媒体用强烈的字眼,有炒作、渲染这一事件的嫌疑,其目的可能在于塑造伊朗负面的国际形象。
——《世界军事》杂志执行总编陈虎
美国很习惯用的方法就是以压促变。美国保持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存在,很重要的就是要对伊朗施压。美国利用舰艇出现在波斯湾的机会,对伊朗再度施加压力,这是一个很明确的军事信号。
——军事专家尹卓
镜头
美军公布美国伊朗舰艇对峙事件的影像资料
此前,伊朗革命卫队否认自己的快艇在对峙事件中曾威胁要炸毁美国军舰,并说这仅是一起革命卫队船只和外国舰艇之间例行的身份识别行动,双方并未发生不同寻常的接触。
伊朗称美军公布的美伊舰艇对峙影像资料系伪造
伊朗革命卫队的官员响应说录像画面都是“档案图像,声音是虚构出来”,又指影片粗糙得声画不符,明显是假的。
指数
关注度指数: ★★★☆☆
伤亡指数: ☆☆☆☆☆
深远影响指数: ★★☆☆☆
六、美国海军导弹击落失控卫星 显示强大空间作战能力
北京时间2月21日,美国海军从其位于太平洋北部海域的“伊利湖”号巡洋舰上发射一枚SM-3导弹,成功击中一颗失去控制的美国间谍卫星。图为美国国防部当天发布的“伊利湖”号巡洋舰发射SM-3导弹时的照片。 图片来源:环球网
事件
北京时间2月21日11时26分,美国海军从其位于太平洋北部海域的一艘巡洋舰上发射了一枚导弹,成功击中一颗失控的间谍卫星。
美国媒体称,这颗名为“美国193”号的大型侦察卫星在2006年12月发射升空后,很快就与地面控制人员失去联系,最终成为一颗既无法工作又完全失控的绝密间谍卫星,“将于今年3月初撞向地球”。因此,五角大楼宣布将用导弹将其击毁。
国际社会对于美国导弹打卫星的事件一直高度关注。人们担心,由此,新一轮太空军备竞赛将不可避免地到来。
声音
美国得到的收益主要有三个:一是实验反导武器;二是击落卫星防止泄密;三是炫耀武力。如果打成的话可能会加速太空武器化的进程,既然他能把卫星都打下来,其他国家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他们会想:既然美国拥有这种武器,自己是不是可以加强这方面武器的研制,或者,如果条件不具备的话,就会想如何避免自己的卫星被别人打下来。所以,这个事件在空间武器的研制上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国际太空》杂志副主编庞之浩
导弹防御系统名为防御,实际上使用的是进攻技术,同一个系统,可以防导弹,但一转手就可以完成对外空目标的打击。
——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军控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
无论他们击落这颗卫星的目的何在,以下这一点是清楚的:这对军方非常有用。
——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研究太空军事问题的专家琼·约翰逊·弗里兹
镜头
视频:美国反卫星标志其实战化成功
美国国防部14日发表声明称,将利用海基导弹,把本国一颗已失去控制的间谍卫星击落,以尽可能减少失控卫星对地面的威胁。这颗间谍卫星于2006年12月发射升空,目前因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已失去控制,预计会在2月底或3月初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
美国逻辑:中国太空实验有罪 美军击落卫星有功
卡特赖特对美国的行为辩解称,美国这次军事行动与中国此前的太空试验不同,因为美国攻击卫星前事先知会了相关国家和国际社会,他还称美国的导弹攻击计划反而会降低这些卫星残骸留在太空轨道中的潜在危险。
指数
关注度指数: ★★★★★
伤亡指数: ☆☆☆☆☆
深远影响指数: ★★★☆☆
七、朝鲜炸毁宁边核设施冷却塔 朝核问题变数不断
6月27日,在朝鲜核工业重地宁边,20多米高的核设施冷却塔在烟尘中倒塌。朝鲜当地时间27日17时05分(北京时间16时05分),宁边地区核设施的冷却塔被炸毁。 新华社记者高浩荣摄
事件
6月26日,朝鲜向六方会谈主席国中国提交核计划申报清单。次日,朝鲜炸毁宁边核设施冷却塔。
冷却塔是核反应堆的主要部分。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五国的记者对朝鲜炸毁宁边地区核设施冷却塔的过程进行了报道。
10月11日,美国宣布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除名。翌日,朝鲜宣布将继续推进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允许美国和国际机构核查人员在宁边工作。
一时间,人们都认为朝核问题取得了缓和。然而,9月19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又宣布,朝鲜已着手进行恢复宁边核设施的工作,朝核问题再次陷入僵局。
声音
人们还记得去年12月5日布什给金正日写了一封亲笔信。因为信中使用了“亲爱的”一词,许多人心生联想,将之说成是布什想把美朝关系“发展到更高层次”。其实,那是一封恐吓信。因为美国已发现朝鲜不可能按文件要求对其全部核计划进行完整准确的申报,布什要通过亲笔信给金正日施压,告之履约将会得到什么,不履约又将得到什么。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张琏瑰
镜头
朝核问题再陷僵局
朝鲜外务省发言人19日宣布,朝鲜已着手进行恢复宁边核设施的工作。对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表示,美国敦促朝方不要这样做。他强调,朝鲜要么选择“被孤立和无核化进程倒退”,要么选择“与外部世界建立起更好的关系并从中获益”。
背景资料:朝核问题的由来
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则宣布无意也无力开发核武器,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
指数
关注度指数: ★★★★★
伤亡指数: ☆☆☆☆☆
深远影响指数: ★★★★★
八、日本连续试射海基拦截导弹 积极融入美国反导系统
11月20日,日本海上自卫队“鸟海”号宙斯盾驱逐舰在美国夏威夷考爱岛附近海域发射“标准-3(SM-3)”型海基拦截导弹。新华社/路透
事件
11月20日,日本海上自卫队宙斯盾导弹驱逐舰在美国夏威夷考爱岛附近海域进行了导弹防御计划的海基型拦截导弹发射试验,但没有拦截到目标。
“这是一次失败,”美国反导防御计划宙斯盾系统负责人、美国海军少将布拉德·希克斯说。他证实,弹头的红外线跟踪目标热源装置在测试的最后几秒钟于夏威夷海面上方约100英里处失去目标。
一年来,日本连续试射海基拦截导弹。去年12月18日,日本海上自卫队“金刚”号宙斯盾舰在美国夏威夷考爱岛附近海域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还及拦截导弹试验。这是除美国以外的国家首次试射海基拦截导弹,标志着日本导弹防御系统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可以肯定的是,日本正在踊跃地建设导弹防御体系、逐步扩大参与美国所营建的反导体系,这不仅对美日安保同盟有重要的意义,也将影响亚洲的战略与军事平衡。
声音
虽然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失败了,但从发现目标到追踪和发射都很顺利。整个系统工作正舱,但将进一步调查细节。
——日本自卫队统合幕僚长斋藤隆
此次反导试验,最清楚不过地说明了美国力图主导日本未来军事发展的意图。利用日本对朝鲜导弹的恐惧心理,把日本拉入全球导弹防御系统,既能削弱中国、俄罗斯的战略力量的效能,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同时又可以让日本出钱,成为其战略前沿,为美国提供安全纵深。
——资深战略评论员戴旭
镜头
2007年12月:日本宣布成功试射海基拦截导弹
日本防卫省18日宣布,日本海上自卫队“金刚”号宙斯盾舰当天上午在美国夏威夷考爱岛附近海域成功试射了标准-3型(SM-3)海基拦截导弹,并击中假设为敌方弹道导弹的模拟导弹。
2008年11月:日本第二次试射海基拦截导弹失败
日本防卫省20日宣布,海上自卫队“鸟海”号宙斯盾驱逐舰当天在美国夏威夷考爱岛附近海域试射“标准-3(SM-3)”型海基拦截导弹失败。
戴旭:美想借反导套住日本 挑拨中日关系昭然若揭
这次实验有着非常深刻的政治寓意,在朝鲜核问题刚刚取得突破性进展,台海形势日趋紧张的时刻,美日突然进行的这场类似“核试验”的导弹拦截,绝不是偶然和巧合。美国试图借日本之手做出一些让中国感到不快的事,挑拨中日关系的用意昭然若揭。
指数
关注度指数: ★★★☆☆
伤亡指数: ☆☆☆☆☆
深远影响指数: ★★★★☆
九、俄委举行联合军演 俄军舰迫近美国本土
12月2日,在委内瑞拉境内的加勒比海域,俄罗斯海军士兵参加委内瑞拉和俄罗斯举行的海上联合军演。新华社/法新
事件
11月25日,4艘军舰组成的俄罗斯北方舰队舰艇编队抵达委内瑞拉北部港口拉瓜伊拉,参加与委内瑞拉海军进行的联合军事演习。这是冷战后俄罗斯海军首次进入加勒比海域、如此迫近美国本土。
俄委联合军演于12月1日至3日举行,内容包括战术演习、反毒和反恐演习、通信和防空演习等,此外还有一些参观访问和学术活动。
俄罗斯舰艇编队包括“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恰巴年科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及其护卫舰队。委内瑞拉的海军陆战队、海军特殊作战部队、海岸警卫队、海军航空部队的数百名军人参加联合军事演习。
12月2日,在委内瑞拉境内的加勒比海域举行的委俄海上联合军演中,委内瑞拉士兵观看一架俄罗斯的卡默夫Ka-27蜗牛式反潜直升机。新华社/法新
声音
国外的媒体在评价这次军演的时候更多地用了挑衅一词。而国内很多媒体则选择了另外一个字眼:挑战。但是,我认为这两个字眼都不够贴切,用提醒这个词会更贴切一些。首先,俄罗斯和委内瑞拉对这次军演的处理都是比较低调的。双方都在讲,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军事外交活动。其次,这次所谓海上军演的课目设置也是很低调的,主要是反恐、海上救援、海上补给等常规的、低强度作战课目,没有操演所谓的攻击海上航母编队、两栖登陆、反登陆等这些硬性项目。俄罗斯要告诉世界:美国能做的,俄罗斯同样能做,这些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事情。反过头来,俄罗斯海军要到美国家门口做一个临时演习,却被西方媒体视为挑衅,这就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
——《世界军事》杂志执行总编陈虎
镜头
俄罗斯舰队冷战后首次造访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24日说,与俄罗斯舰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属于正常军事交流,无意“激怒”其他任何国家。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俄舰队首次造访委内瑞拉。美国密切关注,但认为这次委俄联合军演无损美方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俄罗斯“恰巴年科海军上将”号驱逐舰
美国“伯克级”驱逐舰的出现,使苏联意识到了本国舰艇与美国的巨大差距,于是苏联便在“无畏级”大型反潜舰的基础上综合“现代”级的长处,建成了“无畏II”级驱逐舰。
指数
关注度指数: ★★★☆☆
伤亡指数: ☆☆☆☆☆
深远影响指数: ★★★☆☆
十、俄核潜艇发生严重事故 潜艇安全问题再度引起关注
这张摄于2008年7月25日的资料照片显示,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罗斯海员在一艘核动力潜艇上列队。2008年11月8日,俄太平洋舰队一艘载有208人的核潜艇在试航时艇上灭火系统故障导致事故,造成艇上20多人死亡,另有21人受伤。事故发生时,潜艇核反应堆运转正常,核辐射指标也没有异常。 新华社/路透
事件
11月8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一艘载有208人的核潜艇在试航时发生事故,造成艇上20多人死亡。
俄军方称,事故由艇上灭火系统故障导致,潜艇核反应堆运转正常,核辐射指标也没有异常。遇难者包括造船厂技术人员和水兵。
俄造船专家认为,潜艇灭火系统故障可能由负责测试的技术人员违规操作导致,有一至两个隔舱受到故障影响,这些隔舱随后被封闭。
俄媒体披露,发生事故的核潜艇为“猎豹”号,属“阿库拉II”级攻击型核潜艇,据称是俄海军最隐秘、攻击力最强的核潜艇。“猎豹”号核潜艇1991年开始建造,因资金短缺曾中断了约10年。
在俄罗斯军队要加快现代化步伐、俄海军四处巡航之际,这艘还未列入海军序列的新型核潜艇上发生的事故让俄老百姓再次陷入忧虑之中。
俄媒体又开始追问一个问了许多年的老问题—“为什么?”
声音
俄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工程上的原因。这条潜艇的建造过程很漫长,建造周期长意味许多设备在出航时已经老化,成为事故隐患。第二是人员的原因。俄军自苏联解体以来一直处于低迷之中,人才外流,造成操作人员水准下降,也是发生事故的一个原因。
——《世界军事》杂志执行总编陈虎
在苏联时代,造船厂每年要为海军生产3-5艘潜艇,而现在5年才生产一艘。人们已经忘记了安全问题,丧失了专业知识。海军丢失了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和宝贵的经验,这是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海事技术问题主任研究员伊拉里奥诺夫
镜头
俄核潜艇事故背后的5大因素
出事潜艇的标准配置是73人,事发时艇上却有208人。尽管俄军方和生产企业均解释说,该艇正在进行海上试航,生产企业需要派大量技术人员和专家,教授官兵操作全新的系统。但大量人员挤在狭窄的空间内,一旦发生事故,配备的救生设备将严重不足。
俄潜艇事故背后迷雾重重 有人在掩盖真相?
米什金表示,如果这位水兵经验丰富的话,那么很难相信他会仅仅因为好奇而费力地将这些阀门全都打开。格罗波夫的部分同事更是强烈质疑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他们认为,同伴在高层的压力下成了替罪羊,“有人希望掩盖什么东西”。
指数
关注度指数: ★★★★☆
伤亡指数: ★★☆☆☆
深远影响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