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储蓄率上升的得与失 2009年 01月 07日 11:34/>美 国人终于又开始储蓄了。不过经济学家们在人们该存多少钱的问题上看法不一。但个体消费者在储蓄的问题上可不是这么看的。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经济慢速增长期,通过可支配收入减支出折算的美国个人储蓄率超过了10%,因为失业以及信贷收紧的现状令消费者捂紧了钱袋。从90年代末开始,股价的飞涨令美国人感到更加富有了,储蓄率则随之降到了2%。在2001年美国经济步入衰退后储蓄率略有回升,但又因房价的上涨而急速下滑,因为房产让美国人觉得储蓄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2007年时美国的个人储蓄率均值降到了仅仅略高于0.5%的水平。 现在美国人正试图重建其在房产和市场波动中付之东流的财富,个人储蓄率又有所抬头。11月时该比率为2.8%,而随着消费者净身价的缩水促使他们趋于保守,未来几个月这一比例有望超过4%。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高级研究员威廉姆•克莱恩(William Cline)表示,现在的一个大问题是,个人储蓄会不会增加到抑制消费及经济增长的水平。这个问题对于美国经济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国内生产总值(GDP)逾七成都是消费支出贡献的。 克莱恩说,这主要取决于美国居民到底是将房产及股票损失看做是永久性的,还是暂时性的。 对个人来说,适宜的储蓄水平主要由大环境决定。当然,那些不久就要退休的人储蓄动机最强。个人理财专家表示,对于其他人来说,他们手中的储蓄应该能维持半年到一年的生活,以防失业的霉运降临到自己头上。 储蓄的意愿能给整体经济带来许多好处,其中之一是减少国家的外债规模。政府可以通过预算盈余来推高国家的整体储蓄率,其中包括企业、个人和政府储蓄。但是倘若此时需要更多消费来刺激商业投资和创造就业的话,这么做可就只能起到反作用了。 一般来说,其他国家都比美国的储蓄水平高。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的可能是文化差异。法国、德国、以及许多欧元区国家的储蓄率都达到或超过了10%,这多少是因为家园因战争被毁的历史仍深藏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这种相对节俭的生活方式并未使得它们的经济增速超过美国、也没能使它们在衰退面前变得更具免疫力,虽然较高的储蓄水平可以在失业增多的情况下起到重要的缓冲作用。 中国的家庭储蓄率高达20%-30%,但这更多的是经济结构问题的体现,而非经济实力的体现。中国政府不发放退休金,所以家庭必须靠自己的储蓄来养老。 对美国低储蓄率最尖锐的批评之声指出,因为美国缺少现金缓冲,所以它才会过于倚重中国、日本和中东产油国,正是这些国家所投资的美国国债在为美国国内的支出提供资金。如果美国自己拥有更多的储蓄则会减轻其对外国债主的依赖。 当选总统奥巴马(Obama)的首席经济顾问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长期以来一直警告美国需要提防“金融的恐怖平衡”,即美国的债权人可能通过抛售美元及其他美国资产的方式打击美国经济,并将其利率推高到灾难性的高位;不过他们也意识到,如果这么做将使自己手中的美元资产价值一落千丈,这种认识也使他们不会轻易这么做。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指出,美国能够在低储蓄率环境下发展,因为美国公司能用非比寻常的高效率调拨手中的可用资本。克莱恩说,相比其他国家而言,美国往往能用低储蓄率求得更高速的经济增长。当前经济低迷、信贷吃紧,这套理论将经受考验。 Sudeep Red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