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3
最近突然没了胃口,不喜欢自己做,也不喜欢附近餐馆,仔细想想,原来是想念厦门的餐食:蚵仔米线,炖盅,酱油水烧鱼……味道 一定不错。这个时候想回到厦门,好好地吃几顿。
我最最想念的就是厦门的蚵仔面线(厦门话——鹅阿米耍)。厦门的蚵仔面线,是用高汤加肥肠,加厦门白面线慢慢熬成的。等肥肠和面线熟烂后,加入芹菜,油葱,胡椒面和本地的小蚵,汤头滚开,就可以上桌了。冬天里,喝一小碗蚵仔面线,面线和肥肠酥烂,蚵仔甜嫩,汤头鲜美清淡,很是享受。蚵仔面线,好吃,不好做,如何掌握火候,让面线和肥肠一同酥烂,面线有不至于成面糊是个技巧。所以,在厦门,要吃蚵仔面线,我们必须到餐馆吃,或街头有名的大排档吃。
(厦门的蚵仔面线,照片来自rich峰)
蚵仔,就是牡蛎,一般厦门本地牡蛎都只有小指头大小,生粉里抓一抓,然后汤头一滚,放点盐,胡椒和芹菜,味道清香,这就是蚵仔汤。来美后,就没见过蚵仔,见的都是太平洋牡蛎,只能生吃,没法熟做。做熟的太平洋牡蛎,无论煎炒烫炸,肉都是很糙,没有那种海中嫩豆腐,入口顺溜而下的感觉,更没有小蚵的清甜。因此我每次回厦门,朋友请客,我总要点厦门的蚵仔面线。
昨天天气晴朗,临近春节的天气反而回暖,快上 20 度。要在湾区找厦门菜,不可能,还是就着近找,想起南湾的台南小吃。
台湾菜跟厦门菜,虽隔一条海峡,口味和花式十分相似。而厦门菜和福州菜则是天差地别,虽然只有 200 公里的距离。
但是台湾的蚵仔面线虽同名同音,却有诸多区别。首先,台南的蚵仔面线是酱色的,面线本身是炸过的黄色,汤头是过了芡的酱色汤头,浓稠。他们也放肥肠和蚵仔,但是没有了清爽的感觉,更像一团面糊。另外,面线本身也不煮烂,煮熟即可,所以口感不是那么顺溜,还是要嘴嚼。不过,因为有面线和蚵仔,我也就凑合地吃吧。
(台式蚵仔面线,照片来自天堂的花烟)
在餐馆的时候,看着电视里菜品的介绍,想着尝试这个尝试那个,突然想起在波士顿上学的时候,寒冷的冬天,我和同屋安娜在一个僻静的小街找到的一家据说很正宗的台南餐厅。当时点了一盘卤味拼盘,爆炒腰花,和蒜蓉青菜。还记得安娜吃卤蛋和海带(她叫昆布)的满足的样子,眯缝着的美丽单眼皮,弯弯上翘的嘴角,都述说着惬意。那一顿,花费 30 多刀,还是我们七挑八捡,拿便宜的点的结果。留学的日子,就是洋插队,这个连安娜都学会的词,实在是精准无比。现在,如果安娜来了,我会挑我们喜欢吃的,不再过问价钱,让大家吃的开心。
一碗蚵仔面线,让我联想那么多,看来是想家了。突然想问问自己,老家在哪里。把生活的故事串一串,虽然我不是厦门人,我总觉的我的老家在厦门。
想念厦门的蚵仔面线,烧肉粽(修骂掌),还有沙茶面(沙爹米)。此文版权为三色猫(sansemao)所有,未经本人允许,不得转载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