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的动画充满想象力,电影的一个主题是文明冲突,机器文明的统治和自然状态(《天空之城》),狩猎炼铁的先进文明和森林文明之间的张力(《幽灵公主》),另外一个常见的主题是个性成长(《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电影还有几个显著特点,就是不断重复着战争对人的影响(《哈尔的移动城堡》,《再见萤火虫》),纯净的风景刻画,奇特的交通工具等(《红猪侠》,《龙猫》,《天空之城》)。
电影的叙述方式通常是在开始10分钟内铺设一个普通人生活的场景,容易让人入戏,然后就像艾丽丝跌入兔子洞,由于一个契机,不小心进入了童话世界。影片的主体是在细部勾画出一个童话世界的真实,一个特有的逻辑。故事解扣通常是在最后10+分钟左右。在影片之中,非常注重色调、风格和故事内容的统一。
在宫崎骏的所有影片之中,《千与千寻》是独树一帜的。影片非常注意气氛营造,这是与其它片子截然不同之处。其它影片一般都是正剧式的,英雄生活在一个常态的世界里,历经苦难艰险,终于成功。《千与千寻》的开端是一个梦魇,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千寻一家,不小心落入了一个妖魔鬼怪的世界,父母因为贪吃而变成了猪,她自己丧失了名字,一种个性存在。千寻为了在魔法世界生存下去,她需要接受那个荒诞世界的常规,尽管非常不合理。在那个“非人”的世界里,人的所作所为受到鄙视,有人味是件可耻的事情;那是一个享乐的世界,到处是精美的食物,富丽堂皇的装饰,奢靡的娱乐,对黄金的崇拜,以及对普通人的蔑视。
在魔法世界里,小千卑微无能,被呼来唤去,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然而,她逐渐成熟起来,由困惑到坚强,坚守自我,在一个颠倒的逻辑中寻找出路。对友情的尊重,对他人的怜悯,勇敢地实现理想的努力,最终感动了周围的妖怪,成为她最终得到“解救”的途径。就像电影的名字所预示的那样,《千与千寻》,就是被抛弃在一个虚伪世界里的小千,最终又重新找回自我“千寻”的过程。
电影里面,巫婆的房间,日常的生活场景,都与现实世界类似,然而又从根上是相反的。电影对千寻的心理刻画细致,从困惑,恐惧,挣扎,孤独失落,到逆来顺受,逐渐坚强起来,一条情感主线安排得合情合理。影片注重色彩、氛围对心理感受的影响,汤婆婆的入口处是宫殿一般的肃穆,而钱婆婆的住所却是淳朴自然。随着剧情的展开,音乐填补了连接处的空白。寂寞的旅程,夕阳西下的回廊上,钢琴演奏的主旋律不断回旋着,遥远的、如梦似幻的风景,从侧面描述着千寻的内心感受。很多地方运用日本风格音乐,刻画了世俗社会的风貌,这也是电影的一个成功之处。
从这个角度说,《千与千寻》是一部讽喻现代社会的电影,那个唯利是图、对权力崇拜、自私的魔法世界不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侧面么?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曾经说过,怀疑邢岫烟的丫环篆儿偷镯这件事,“太贫常恐人疑贼”,这一笔改得深痛凄凉。回过头来看这个电影,很多场景,也是在曾经沧海之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沉重真实。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写给小孩子看的童话,里面蕴含着复杂的生存体验,因而不容易被人接受。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如果按想象力来排序的话,我认为是《千与千寻》、《天空之城》、《移动城堡》等;如果从优美的程度来排,大概是《天空之城》、《移动城堡》。从贴近现实的角度来看,可能又会是另外一个顺序,《再见萤火虫》、《龙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