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茶淡饭一直被当作是百姓生活的写照,也体现了勤俭持家的原则。
我在乡村生活,身边不仅有年近百岁的老人,而且耄耋高寿者比比皆是。这些乡村寿星们一直过着清茶淡饭的日子,年寿虽高但身骨健朗,精神矍烁。他们说,日日思茶饭,身子骨才会健朗呢!这让人想起伏羲时代的神农。神农为带芸芸众生寻找能养体强身、抵御风霜病痛的食物,亲口尝百草,一天就遭遇到72 次中毒的危险。神农幸遇一种叫“荼”的草,“荼”就是现在所说的茶,神农中毒的症状才得以解除。茶也从此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
茶也好,米也好,它们与长寿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人们为长寿老人祝寿,大量地引用了字谜物谜。比如常见的喜、米、白、茶这四个字,它们分别蕴藏着与寿相关的文化信息。例如喜字代表的是“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稻谷之米,代表的是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象征长寿者须发银白的白字,代表的是白寿:指99岁,因百字少了一横,就是白字;百姓家居常用的茶,代表的是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以茶促寿,在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记载。《诗经·豳风·七月》中写道:“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写出了劳动者以采食茶叶的艰辛生活,从而 “以介眉寿”,颐养天年。孙中山先生极主张“茶寿”一说,赞美茶“是为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饮食者为淡饭”,“穷乡僻壤之人”,清茶淡饭,“不及酒肉”,“常多上寿”。现代学者林语堂也说:“我毫不怀疑茶具有使中国人延年益寿的作用,因为它有助于消化,使人心平气和。”
中华寿神彭祖“因慕闽地不死国”,于是来到闽北武夷山修炼,洪荒年代以栽培武夷岩茶和饮武夷岩茶为乐事。饮茶遂成为武夷山民间生活中的习俗。就连苏东坡、范仲淹、陆游、朱熹、李纲等一大批仕宦名流,也时常在武夷山从事斗茶活动。苏东坡品饮武夷岩茶时感慨道:“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意思是说魏文帝游西山,得仙人丸药,服后身生羽翼,这样的事太玄妙了。与其企盼仙人赐药,倒不如像卢仝煎茗自饮,七碗茶下肚,“两腋习习风生”,那才实在。一言以蔽之,坡翁是说,为长寿而求仙,不如去喝茶。五代时学者王文锡在《茶谱》中记载道:茶是“万病之药”,有“返老还童之功”。《旧唐书·宣宗纪》记载道:洛阳来了位130多岁的僧人,宣宗问他:“服何药如此长寿?”僧答:“贫僧素不知药,只是好饮香茗,至处唯茶是求。”可见长寿的秘诀是饮茶。现代科学证明,饮茶能满足人体对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
现实生活中,米才是我们百姓生活的主食,茶更是我们百姓长寿的饮品。让我们以平淡心态过日子,勿求奢侈,更忌暴饮暴食。多吃五谷杂粮大米饭,保持饮茶乐趣,人们所追求“米寿”、“茶寿”的生命质量标准,就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