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人饮食缘之四十五

人生随缘 看不惯别人是自寻烦恼 .可以不拥有任何东西,除了对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254、新凤霞能一个人烹制一桌筵席,还学会吴祖光家传的常州菜,即洗净的猪肚用面粉、盐和料酒搓去臊味,然后灌满鸡蛋加佐料,以及虾仁、海参、蟹肉等,放进鸡鸭汤里炖熟之后,取出切片,浇上清汤和香油,即成他家取名的“肚子灌鸡蛋”或“黄金肚汤”。
  1255、邓小平1958年视察成都,在一家茶馆发现茶碗换成了盖杯,长嘴大铜壶也不见了,就直接对陪同人员说:“四川的茶馆有文化嘛,人民群众饭后休闲时间,在这里读书,谈天说地。你们把四川茶文化都搞掉喽,这怎么能行啊!”
  1256、费孝通游苏州木渎石家饭店,吃了石家肺汤,手书“肺腑之味”,返北京后,余味未尽,又著文《肺腑之味》并附副标题《苏州木渎肺汤品尝记》。
  1257、毛泽东1958年在天津视察时,要吃水炒鸡蛋,因是山东农家菜饭店里本没有制作的,后由天合居饭馆厨师魏天成专门制作,他把虾干泡开后把水滗出备用,然后打三只鸡蛋,兑一两虾干搅匀。锅上火,放少量油烧热后下鸡蛋,边推边炒,摊成块后再加半勺高汤,然后起锅装盘。
  1258、韩国钧为庆祝黄桥胜利,共摆三桌酒宴请陈毅等新四军将领。陈毅坐定说:“今天不闹酒,每人只能喝两杯。”宴会结束,陈毅和粟裕等立即离开,准备新的战斗。
  1259、陈修良(中共南京市委书记)策反国民党南京卫戍司令王宴清起义,在小宴举杯时,她要王选唐诗里一句诗作为联络暗号。王即以杯中葡萄酒为题:“葡萄美酒夜光杯。”
  1260、彭德怀严于律己,三餐也是佐以青菜萝卜之类。1943年某日,陈赓接待前来视察的彭,让他吃粗茶淡饭,自己则关起门来吃,并磨磨蹭蹭不出来。彭等急了,推门进来,见他正在吃鸡,就说:“好呀,你给我吃白水煮萝卜,自己关起门来吃好的,你不让我吃我偏要吃,快拿碗筷来。”
  1261、潘玉良1956年在张大千来巴黎举办画展时,设家宴招待,宴中请了两位四川同乡作陪,有辣椒红烧鲤鱼、四川肉。张大为喜欢,说:“万里海外,能在大姐家吃到如此考究的家乡菜,恐怕别无第二家了。”
  1262、薄一波抗战初期在八路军总部向朱德汇报工作,临走时朱德请他吃了顿羊肉,那是清水羊肉加上葱、姜等佐料放在炭火上煨熟,味道相当鲜美。从此,这成为薄饮食上唯一的一个嗜好。
  1263、杨得志1975年在武汉军区上任,家乡株洲渌口区来人送来一条腊狗肉。他高兴极了,给自家留了一腿狗肉,其余三腿狗肉,分给司令部其他人。他说:“大家有福同享嘛。”
  1264、柯仲平在1938年带领延安民众剧团下乡演出,受到欢迎,民众送来很多花生鸡蛋。后来毛泽东问他:“为什么老百姓要你们演出,很快就找得上剧团呢?”柯说:“我们一路走一路吃,老百姓只要看见沿路的花生皮、鸡蛋壳,自然很快就找到剧团了。”
  1265、陈平原在北京大学宴请日本学者竹内实,竹对宋嫂鱼羹大加赞叹,说是年轻时在京都大学念中国文学,就记住这个菜名,没想到几十年后竟能在北京品尝,真是奇妙。陈由此感慨系之,也点头赞同。
  1266、张学良做得一手好菜,在台湾时张群向人称赞张学良烹饪手艺是当代第一人。张学良大笑,十分得意地说:我相信汉朝刘向的那句话:“食必常饱,然后求美;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并写一张条幅予张群,张群大为称赞,裱糊高悬于大堂。
  1267、宋美龄从不吃宁波地方菜。1947年正月元宵,偶尝到腌菜,觉得清爽可口,余味无穷。特邀大姐和姨甥女逛南京夫子庙,在六华春菜馆预订一席,嘱以口味须清淡,且须有此菜。厨师经多次设计,决定在上完口蘑锅巴、汽锅鸡、冰糖银耳等大菜后,然后上一碟麻油拌的腌嫩心菜;此菜上席,色如碧玉,清香扑鼻,鲜嫩可口。宋大加赞赏,叫厨师前来询问制作方法,临走带了一缸,第二天又叫侍从再去买两缸。
  1268、冯玉祥在南京,蒋介石招待宴会,他只剥馒头皮吃。蒋奇怪问为什么。冯说馒头瓤子留给你的弟子吃。蒋明白了黄埔毕业出来的将校们不吃馒头皮,大怒,专门下令:今后吃馒头必须连皮一起吃,否则枪毙。
  1269、吴玉章在延安时,和作家萧三、萧常赴胜利食堂尝焖鸡。这道特色菜,先用盐、酱油、糖、花椒大料把生鸡洗净后腌了,上大屉蒸熟,然后取出外皮抹上香油,再风晾一个时辰,即可食用。
  1270、陈云懂得烧红烧肉的技巧,他说:“红烧肉烧到八成熟,放到瓷钵里,架上笼屉,用猛火蒸,味道更好。”
  1271、张群喝酒,酒量极大,100岁时尚能畅饮外国“XO白兰地”名酒10杯。他总结喝酒经验有8:(1)身体要好;(2)人要好;(3)菜要好;(4)酒要好;(5)时间要宽裕;(6)场所要光线柔和;(7)喝醉了,要没有事故;(8)喝酒要无人反对。他说夫妻二人如一个喝,一个不喝,甚至反对喝,就不能不有所顾忌,否则你喝了酒回去,太太和你吵架,那怎么办呢?
  1272、宋美龄约蒋介石赴中山陵园野餐,自搭灶炒鸡蛋,因火势旺,烧焦了,向蒋表示歉意,不再拿出来。但蒋不介意,一定要尝,并吃得个精光,还说,好吃,真好吃。
  1273、周恩来招待钱学森回国的午餐相当简单,主要的一个菜乃是他喜欢吃的蒸鸡蛋羹。这天是他亲自指示要将此菜招待。
  1274、陈嘉赓在厦门集美时,招待中央领导人等,都为四菜一汤,外加一瓶啤酒。只有邓子恢来了,才多加一菜一汤,再加一瓶啤酒。
  1275、陈毅1961年10月在江西庐山,当地人向他介绍特色饮食:石耳、石鸡、石鱼。陈针对石鸡说:在赣南打游击时打牙祭,也去山沟里摸过石鸡,可吃不了几块,本来饿得可以吃三大碗饭,可一吃石鸡,一碗都吃不下。翌日当地招待红烧的石鸡,佐以辣椒,陈毅吃了一块,连叫三个“好”,连吃三碗饭,张茜说他前后反尔。他说吃有三个阶段:“1、长久不吃荤,肚无油水,想吃不能吃,要犯腻,闹肚子;2、肚有油水,但不多,特别能吃荤;3、肚子油水太多,实在不想吃荤。战争年代我们是处在第一阶段,现在是进入第二阶段,以后到第三阶段,那时就真正不想吃也不能多吃了。”
  1276、萧军在延安时,很喜欢吃甲鱼,因延河不产鱼虾,独多甲鱼。他吃的甲鱼先用开水烫去外壳的黏液老皮,用刀挖去背甲,剁成核桃块大小,除去尿囊,葱姜炝锅过水后,再除尽油脂,然后清蒸或红烧,而能保持清香纯正。
  1277、张茜1964年按“桃园经验”化名陈英赴江苏句容蹲点,在宵夜时尝到当地生产的京果粉,那是一种重油重糖的糯米粉,她大加称赞说:“一辈子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1278、欧阳惠林1964年主持句容全县“四清”,某日清晨正起床,接到某大队工作队长、镇江地委副书记刘耀华电话,告以房东老太因食油紧张,早餐为鹅肠子炒咸菜,由此特电请示:能不能吃。欧阳因工作队规定不准吃“鱼肉禽蛋”,难以决定。幸副团长李楚提醒:“咸菜照吃,鹅肠一筷不准动”。欧阳豁然开朗:“你真不愧长期在基层,就是有办法。”
  1279、张中行喝酒,只认得“二锅头”。有晚辈赠以“人头马”,他不当什么,某次读报始知这种洋酒价值1800元,赶紧从废纸堆里找出。想喝了,一两就得180元,太奢侈了;送人,有巴结之嫌;卖了,难见赠者。这瓶名酒的出路,使他烦恼多时。
  1280、郭鹰年过80,精神爽朗,自称归功于不挑食,有啥吃啥。但最爱吃的是芋泥,用槟榔芋、猪油加白糖制作。细腻软润,香甜可口。
  1281、郭沫若流亡日本时,常往荞麦面馆进餐。此面制作须煮熟后放入小屉中沥干,然后再放一种用酱油、料酒、糖与鲤鱼汁等掺和的浓汁里蘸着尝味。日本学者认为荞麦营养远高于大米和面粉,对降血脂、降胆固醇有利。
  1282、黎雄才晚年思维仍颇敏捷,他自称乃得益于副食平衡,说:只吃蔬菜不吃肉不行,只吃瘦肉不吃肥肉,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也有片面性;猪肉胆固醇高,吃多了会使动脉粥样硬化,但过低也有损健康,因此从不择食。
  1283、施南池老年仍能外出旅行作画,犹如少年。他将此功归于从不偏食。他爱吃鱼,但也不拒鸡鸭和猪肉。尤喜吃皮,如鸡皮、鸭皮和猪皮,说皮富含胶原蛋白。
  1284、韩复榘部队为日军所困,缺乏食用水。他手谕有“运输队长对将士莫不关心,已成死罪”,当参谋长点出“莫”字要加“三点水”。韩说:“他娘的,运输队不送水来,我怎么加‘三点水’呢?”
  1285、闻一多抗战初期在衡山,因物价腾贵,饭里常是沙粒,全家有时一桌8人共吃4只荷包蛋,也不是天天都有的。
  1286、蒋介石抗战时某年参政会闭幕后,招待与会者吃饭。蒋致辞后,原定由张伯岑代表全体参政员作答,但他站起来长久不发一语,最后只说:“本人在家里所预备的答辞,与蒋先生现在说的,完全不能符合。我只有弃掉不说,请别位作答。”一言既出,与会者连蒋介石也笑起来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