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镜报》2008年10月发表署名仲一平的文章说,近来国际上炒作“中国威胁论”,一个重要论据就是中国连年军费增长的比例很大。其实,假如仔细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防建设的历程,就可看出这是“忍耐”多年后的一种厚积勃发现象。中国国防建设开始实行“富国强兵”全新政策。
这篇题为《中国国防实行“富国强兵”新策》的文章原文摘录如下:
中国在国际上崛起的势不可挡,使美国、日本等国在军事上的猜忌也日益增长,要求“增加透明度”成为近年来对华交涉的重要内容。自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每两年发表一份“国防白皮书”,2007年8月起又正式公布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申报军费开支和武器进出口情况,国际上的种种非议仍有增无减。除去一些别有专心的渲染,有些人只看到近十年来中国国防投入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的比例增长,而没有看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军队建设的众多历史欠账需要补偿。若是全面地看待中国国防事业的进程,就可以对现在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熟悉,从此减少误解、减少猜忌幷增加信心。
国防建设结束“忍耐”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语,表达了中国领导人在国防建设上开始实行的一个全新政策,即改变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军队建设为经济建设让路的提法,注重二者同步发展。目前中国的GDP总量按外贸汇率计算超过30000亿美元,已仅次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若按联合国货币基金的平价购买力标准计算则早已是世界第二,国防投入增长到这一位次,也才符合中国的大国地位。
1978年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变了过“左”的内外政策,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央。那时中国的GDP总量居世界第八,科技总体水平更是落后几十年,加上以往的国家领导人因长期对战争形势估计过高,国家经济总量与军费开支的比例严重失调。1979年中国的GDP总量不过4030亿元人民币──当时折合 2500亿美元,同年军费开支却达220亿元,再加上国防科研费和民防费用等开支,实际上国防投入占国民经济总量的7%以上,占政府财政开支的四分之一。在世界各大国中,这一比例仅次于苏联,对百废待兴的中国是一个沉重负担。邓小平在确定改革开放的决策时,在国家诸项大笔开支中只能从国防费中挤出钱来,于是从1980年以后逐渐削减军费和减少人员,1985年又正式提出“军队要忍耐”的口号。
解放军的这一“忍耐”,使全军由临战型转为和平型,武器装备更在多年间处于“简单维持型”。在1986年以前的七年间,解放军总员额从590万人减少到320万,军费在物价每年上涨百分之十几的情况下限制在200亿元以下。至1990年,军费总量只有209亿元,按美元汇率在世界上降到第十几位,还不如台湾和韩国。这区区军费之数,当时除发官兵的薪金和津贴外,连练习费都不足。从1987起,时为中共总书记的赵紫阳同意军队以生产经营弥补经费不足。从那时起,全军出现了忙于经商创收的风气,虽然每年成百亿元人民币的收入以勉强补上了开支缺口,却严重干扰了正常工作,也助长了腐败现象的出现。这时全军除非常的个别装备外,兵器方面基本处于只研究而不生产的状态。
当时邓小平能下这种非常的决心,是看准了国际形势非常有利,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在拉拢中国,短期内不存在严重的外部威胁。1991年苏联瓦解后,美国对华开始采取部份打压措施,邓小平仍提出“韬光养晦”的方针,不搞对抗,在国防事业上仍坚持“忍耐”方针,从而保障了经济建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自九十年代末以来,国际形势有了很大变化。中国在钢、煤、水泥和机械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上都已居于世界首位,且有了“世界工厂”之称,综合实力的软肋恰恰显现为科技创新能力和军力的不足。在这种形势下,按中国国防白皮书公布的数字,自1999年之后军费投入的比例才超过国民产值增长的比例。由于近八年来中国每年的GDP增幅达9%,军费平均增长百分之十几幷不算太多,但在国外看来却是一个很不得了的比例。
多增军费理所当然
中国历来公布的“国防费”,按照白皮书中的列举的细目来看,实际只是解放军的维持费,即只包含武器装备采购费、军人生活费和日常维持费(练习、施工和执勤等)这三大项。负责边海防和内部防卫的武警部队由公安费开支,国防科研和军工企业的科研费等也不在其内,因此西方专家认为真正的“国防费”要比实际公布的数字高一倍或更多。2007年国务院公布国防费(实际是现役军队维持费)为350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其实际增长还是有限,且仍带有对前些年欠债的补偿性质。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解放军在十几年间因“忍耐”而遗留下大量问题,尤其表现为军人待遇低和武器严重落后这两项。按国防白皮书中的数字,现有军费三分之一要用于“人头费”,即解决现役官兵的薪金和衣食住房。按现有230万军人计算,人年均也不过5万元左右,幷不高于经济发达地区的职工,因而下一步还有继续提高的必要。武器装备方面的欠账更为突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解放军的武器大都落后世界先进水平二十年以上,此后十几年间又处于“简单维持”而极少更新的状态,目前全面换装武器更需要巨额采购费。
空军更换新战机任务最急迫
以解放军陆军而论,进入新世纪时现役数千辆主战坦克绝大多数仍为五九式,系1959年定型的苏联T-54A的仿制品,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生产型虽有改进,却大都磨损严重且性能早已过时。中国虽研制出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九六式、九九式坦克,前者单价却在千万元以上,后者单价超过2000万,仅计算全部的车体换装费就至少需要数百亿元,此外还要加上同样巨额的附加设备和弹药费用。
现代海军更属靠金钱和高科技堆积起的“贵族军种”,中国在实行忍耐的十几年间服役的大型水面舰只仅为两艘排水量四千吨级驱逐舰(即前些年的“出访明星”112号和113号),进入新世纪后原有的几十艘驱逐舰、护卫舰大都服役期满、性能落伍亟待更新,潜艇也同样如此。以中国从俄罗斯军购的单价而论,一艘七千吨的“现代级”驱逐舰已需六亿多美元,一艘常规“基洛”潜艇需两亿多美元,国产的同类舰艇也不会便宜多少。
现代空军的装备费同样近乎天文数字,中国空军需要更换飞机的任务又最为急迫。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上千架战斗机多是只有六七十年水平的歼-7,需要用歼-10、歼-11(即仿俄制苏-27后的改进型)FC-1“枭龙”和俄罗斯苏-30换装。以单机价格看,苏-30的国际市场优惠售价也近四千万美元 (即三亿人民币),歼-10和歼-11也在人民币两亿元上下。若全部更换中国空军的战机,费用则要以千亿人民币计算。此外,解放军二炮的战略、战术导弹虽没有公布售价,同样也会是一个巨额的数字。
了解武器开支的人都知道,采购装备时还要认清一种“冰山现象”。例如一辆战车或战机的本身售价,不过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只占全程寿命耗费的一小部份。买到之后,它在使用过程中的消耗(如油料、弹药)、维持保养和零配件更换等费用,往往要大于一期购买费的两三倍。中国军队目前正处于结束后的大换装时期,采购武器本身正投入不少费用,随之而来的维护和消耗费用也将倍增。
由此看来,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首先解决了“富国”的任务后,自然要带有补偿性地解决“强军”问题。仅从武器方面来看,军队要想在近些年内完成长期遗留下来的换装任务,就需要增加大量经费,后续的开支又会有相当的增幅。一切有正常心态的人们知道了中国军队过去的“忍耐”积欠众多,对现在和下一阶段的军费持续增长也就不应该大惊小怪。
逐步实现强国目标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的政治报告突出了“科学发展观”,其中又专门在第九章说明了国防建设问题。他提出“富国强兵”的口号后,又强调了“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分析这段话语的含意,可以理解为中国虽然结束了军队“忍耐”期,幷对国防建设做适当补偿,然而军费投入仍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在坚持“和平发展”的前提下保持适当的军事力量,绝不会投入一场新的军备竞赛。
近两三年来,西方媒体频频炒作中国研制出各种新武器,如新型战斗机、驱逐舰和导弹的问世和航空母舰研制工程的启动,幷且猜测会挑起冷战后的新一轮军备竞赛。国内外一些好心人也担忧中国重蹈美苏军备竞赛的覆辙。
从中国目前的国防建设状况看,发展军力的目标只是为了遏制“台独”和维护周边安定,幷非像当年苏联那样同美国展开全球竞争。中国领导人除了适当控制军力发展规模外,已经确定的政策在一年多以前的国防白皮书中即已说明,其基本策略是把国防经济建设融入国家的经济发展之中,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统筹考虑军需民用、平战衔接,使平时的国防经济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加强高新科学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利用。
在现代条件下发展尖端武器装备,是一种国家意志的投入,其涉及的产业领域除兵器外,还包括信息通讯、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化工以及新材料等,如把握得好对经济发展又会起到反哺作用。改革开放前,中国片面强调“以战备的观点观察一切”,国内研制武器不注重带动民用工业,对外“不当军火商”白送武器没有经济收益,这就使国防工业只有单纯投入,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包袱。邓小平时代强调了国防企业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对外也要当军火商。目前,中国军工部门在发挥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同时,又强调了开发现代高科技武器装备与民用技术相互促进,从而为国防建设的正确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今后的军事斗争,非常需要网络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这些均可军民两用,而以国家投入为主的研发体系又可以在短时期里建立相关技术优势。例如近年中国发射“北斗”定位卫星和航天事业的成就,使自己继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苏联-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后,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建立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中国在卫星导航系统的对外依靠的局面,不久就可以完全改观,幷能在目前全球每年上千亿美元的民用通信市场中赢得一定份额,实现“以军用推动民用,以民用养军用”的双赢格局。中国坚持这种军民技术结合的发展思路,又是避免落入被动性军备竞赛拖累经济发展窠臼的基本保证,将可使最深邃的中国式聪明在国防建设中得到充分发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中国在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大国、强国的同时,相应增强国防力量的目标也就一定能够达到。
本篇文章来源于 青传媒www.qingnet.cn 原文链接:http://mil.news.qingnet.cn/view/200810/09812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