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6/Canaletto_-_The_Grand_Canal_and_the_Church_of_the_Salute.jpg)
威尼斯,Canaletto(意大利画家,1697年—1768年)
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中总是饱含着一种 “幸福”元素,如果说《仲夏夜之梦》需要我们带着想象的翅膀去品尝这种甘甜滋味,那么《无字歌》所带来的欢悦和舒适,则因为音乐取材于大自然和平常生活,只需轻轻松松就可以享受其中并回味无穷。
《无字歌》(Song without Words)是门德尔松独创的一种钢琴体裁,也是最早的标题钢琴音乐之一。“无字歌”,顾名思义,没有歌词但旋律犹如歌曲,是由歌曲似的旋律及简单的伴奏所组成,也可以理解是一种抒情歌曲般的器乐小品。
门 德尔松的《无字歌》一共有八集48首,分别创作于1829至1845年间,表现的题材丰富多彩,既有再现旅行中经历的难忘风光,也有表现普通人的日常劳动 情景,更有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作为一个幸福的音乐家,所有的“歌曲”都是情绪明朗、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18世纪的威尼斯已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这个著名的水上之都,曾给众多音乐家带来创作船歌的灵感,比如肖邦和福雷的《船歌》等, 这些船歌的曲调听起来都十分优美抒情,略带一丝忧伤的情绪。在《无字歌》中门德尔松以《威尼斯船歌》为标题的有三首,分别是第一集中的第六首 Op.19-6,第二集中的第六首Op.30-6和第五集中的第五首Op.62-5,其中第二集的第六首Op.30-6被称为 《第二号威尼斯船歌》,最为大家所熟悉。聆听这如歌似的美丽旋律,感觉就象坐在贡多拉 (la gondola) 船上,听着划浆的船夫一边摇奖一边哼唱着民谣,随着着浆声的节奏、美丽的音符摇啊摇...
Op.19-6,
《第二号威尼斯船歌》,Op.30-6
Op.62-5
第六集中的第四首Op.67-4《纺纱歌》,描绘的是纺车忙碌穿梭的声音,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纺纱少女愉快地摇晃着她的纺纱车纺线,窗外小鸟唱 着迷人的歌,她也不知不觉跟着唱起来。十分有趣的是,因为音乐中纺纱车的声音与小蜜蜂嗡嗡飞行的声音相似,这个曲子又被称为《蜜蜂的婚礼》。
《纺纱歌》Op.67-4
当然,在《无字歌》中,这首A大调, 4/4拍,表现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朝气蓬勃的《春之歌》 (第五集中的第六首 ,Op.62-6) 最令人感到欢乐和陶醉,除了钢琴独奏之外,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和其它乐器的独奏曲。
《春之歌》Op.62-6
(全部钢琴演奏, Daniel Barenbo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