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与电影“Slumdog Millionaire”有关的故事
与电影“Slumdog Millionaire”有关的故事
昨天去看了这部颇受好评的电影,总体感觉很棒。虽然影片后半部分情节有些拖沓,男主人公他哥的思想转变也过于突兀,但这些小毛病的存在,并不影响我对这个故事的整体评价。以前听说过“heart wrenching”这个词,不太明白具体是什么意思。看着片子里的孩子们在如此险恶的社会环境中长大,从一个火炕跳到另一个火坑,才对这个词所描述的感受有了一些亲身体会。出于好奇,我打听了一些和影片有关的历史背景和新闻片断,也许同样喜爱这片子的朋友会感兴趣。
1。孟买的贫民窟里有几百万人居住,因为这个城市有些地区的地价能高达数千美金一平米,很多蓝领工人都买不起公寓。为了生存,他们只好在这样的窝棚里安家落户。因为印度宪法规定公民有迁徙的自由,你搬到哪里,就可以住在这个地方(只要没人驱赶);另一方面,你住在哪里,就在哪里登记投票。虽然地产商很想拆除这些“违章建筑”,在空出来的地段建造高级公寓和写字楼,但政客们却不愿意得罪广大贫民窟业主,因为这是他们选票的重要来源。有人分析,中国之所以没有大规模的贫民区,和长期执行的户籍制度有很大关系。
(以上消息来自新浪。)
2。现在很多旅游公司开展了“贫民窟另类游”,“贫民窟一日游”等活动。这类旨在满足游客猎奇心理的游览项目非常受西方游客的欢迎。昨天学了一个新词,叫Poverty porn,意思是当有些人看到别人在贫困中挣扎时,会产生一种类似于看porn的快感。对这种心理我是真的不太理解。看见有人在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的棚户区里生活,我是肯定不会感到快乐的。至于说对比他们的现状,游客们会更加珍惜眼下的幸福,更加感到自己的幸运,这倒是不假。不过忆苦思甜的故事我从小就听,现如今听得耳朵都出了茧子,所以就更不会把这样的地方当成自己旅游的目标了。
(以上消息来自搜狐。)
3。影片播出后,一个叫Tapeshwar Vishwakarma的人对制片方提出诉讼,控告电影对孟买贫民窟的刻画充满了恶意的诽谤和歪曲。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住户们的人权,所以制片方必须对此承担法律责任。与此同时,有些社会活动家把当地居民组织起来进行示威游行,抗议影片对穷苦人民的贬低和丑化。一月二十六日,愤怒的游行群众撕毁了大幅电影海报,并冲入电影院进行打砸抢活动。他们还声称,只要有一天制片方不把dog这个词从标题上拿下来,他们就一天不会停止战斗。
(以上消息来自Wiki)
你觉得他们很偏激吗?我想起Mission/> Impossible III里面,有上海居民的阳台上挂满衣服和床单的镜头。当时就有网民义愤填膺,说这镜头怎么不拍繁华的大上海,偏偏要对准“阴暗面”?想想这些国人,我就觉得那些印度人的愤怒可以理解了,当然理解不等于赞同。很多时候,偏激乃虚弱的表现,而愤怒的核心是自卑。
4。主人公一家是穆斯林,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的母亲在宗教仇杀中惨死。以下是一些关于印度教派纷争的资料,摘自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姜景奎的文章:
“在印度,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冲突由来已久。在印度独立之前,双方就发生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暴力冲突。印巴分治期间,双方冲突的规模更是空前绝后,致使50多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沦为难民,财产损失无数。印度独立后的前15至20年间,双方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小的冲突仍时有发生,但大的冲突很少。7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以来,双方的矛盾有所加剧,发生了多次令人不安的冲突。1992年的庙寺之争尤为令人震惊,3000多人死于非命,财产损失巨大。2002年上半年,冲突又有所升级,致使近1000人死亡,印度人民党领导的联合政府也因此一度濒临倒台。就目前情况看,这类冲突暂时还难以避免,还没有彻底解决的办法…
毫无疑问,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是印度的本土宗教,它在伊斯兰教进入印度前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已经渗透到了印度社会和印度本土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实际上,印度教不仅是印度本土居民的宗教信仰,也是他们的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对印度人来说,伊斯兰教是和印度教完全不同的全新的宗教。在教义方面,伊斯兰教信仰惟一神真主安拉,奉《古兰经》为圣典;反对各种偶像崇拜,认为任何形象都会损毁真主安拉至高无上的地位,无形才能保持真主的绝对性、至高性和至纯性。印度教是以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为三大主神的多神教,教派众多,以“吠陀”、“奥义书”、“两大史诗”、“往世书”等为经典;认为只有那些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具体形象的神才能与人建立起真正的情感;其信徒不仅信仰多神,而且大行偶像崇拜之道,不仅崇拜具体化的人形的神,连动物、植物和大神的阳物也是膜拜的对象。在伦理道德方面,伊斯兰教讲究人人平等,提倡“穆斯林皆兄弟”的兄弟情谊。印度教拥有同样持续了两千多年的种姓制度,讲究等级差别。在外在行为方面,伊斯兰教有一定的进攻性,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宝剑和《古兰经》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印度教基本上是一个封闭性的宗教,讲究平和稳定,讲究业报轮回,讲究非暴力,讲究出世。在生活习俗方面,宰牲献祭是伊斯兰教的宗教仪式之一,宰牲节是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所宰杀的畜牲有牛、羊和骆驼等;穆斯林不排斥猪肉以外的绝大多数肉食,牛肉是他们最欢迎的日常食物之一。相反,多数印度教徒崇尚素食,他们对牛特别优待,认为牛是圣物,是神灵,只可崇拜,不可宰杀,更不能食其肉。在这样大的信仰差别面前,绝大多数印度教徒不可能毫无缘由地改宗伊斯兰教,如果没有武力强迫或统治者的政策性措施,伊斯兰教在印度是不可能站稳脚跟的。因此,两种宗教展开了长期的信仰之争,具体表现在对信徒的争夺方面。”
总而言之:狭隘滋生仇恨,仇恨滋生毁灭,毁灭滋生贫穷,贫穷滋生邪恶。这,就是我对本片的体会了。
南山松 发表评论于
红茶查的资料还真不少,谢谢分享!:)
绿豆红茶 发表评论于
回复hairycat的评论:
俺这辈子是当不了百万富豪了,呵呵。
hairycat 发表评论于
红茶,还在当百万富豪啊?!看看你上新菜没?抱抱!
绿豆红茶 发表评论于
回复饼姐姐的评论:
看不下去,是因为太悲惨了么?
“印度在某种程度上很像中国”
--没错。不过印度的民主程度要更高一些。
绿豆红茶 发表评论于
回复mycereal的评论:
看了,都很好。那副对联能抛砖引玉,我很开心的说。
饼姐姐 发表评论于
电影我看了开头就看不下去了。。。
其实印度在某种程度上很像中国:)
mycereal 发表评论于
红茶:呵呵,我也不知道那会是什么感觉。对了,我那里多了几个对联,你去看看吧。
绿豆红茶 发表评论于
回复mycereal的评论:
“生在素食者的家庭里,小孩子们从小就没有接触非素食的机会。”
--那倒是。不知道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朋友们吃肉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
红山茶花 发表评论于
回复hairycat的评论:
猫猫呀,你就不要再自责了,大家都明白你的心。
这句话呢,也不是到哪里都适用的,呵呵。
绿豆红茶 发表评论于
回复明亮的评论:
也许说“贪婪滋生邪恶”更加准确一些。贪婪和贫穷共存的时候,人往往会对他人作出可怕的事来。
红山茶花 发表评论于
回复秦西的评论:
对于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我跟你有类似的看法。在特别严峻的生活环境中,人们会对和自己患难与共的人产生特别强烈的感情。我觉得Latika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Jamal的精神寄托。对他来说,这个漂亮的女孩,代表了他未来生活中的温情,美好和希望。
至于兄弟俩的个性差异,我觉得跟他们的家庭角色有关。有可能大哥从小就需要保护弟弟,所以在成为孤儿之后,他直面现实和冷酷无情的一面就表现的特别明显。相比之下,弟弟还是有一些理想主义的。
绿豆红茶 发表评论于
回复longhair的评论:
看看就好了,一切尽在不言中,呵呵。
mycereal 发表评论于
红茶:呵呵,是这样的。我也知道是宗教问题,我不会和他们这样的素食者发表有关食物的讨论的。不过,我觉得可惜的是生在素食者的家庭里,小孩子们从小就没有接触非素食的机会。
hairycat 发表评论于
很喜欢这篇,有做学问的架势。关于“愤怒的核心是自卑”这句话,我很认同,前几天,我很自卑所以就很愤怒,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啊。
大家要引以为戒啊!阿猫多么地语重心长。。。
绿豆红茶 发表评论于
回复不识得的评论:
呵呵。谢谢夸奖,我小打小闹而已。
常来玩儿 :-)
红山茶花 发表评论于
回复歌儿的评论:
你的总结真好!就是因为人性的闪光在黑暗的背景下格外的明亮,这部电影才这么吸引人呢。
绿豆红茶 发表评论于
回复Eyre的评论:
谢谢你的红茶。当然,我更喜欢你的清蒸鱼 :-)
绿豆红茶 发表评论于
回复PP.的评论:
有人说这是一部励志片,大概想表达的意思就是逆境中的人们“对生的渴望和生命的顽强”,还有主人公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对于这里面的孩子,包括Jamel的哥哥,我实在很难责怪他们。如果当大哥的不在杀掉那个恶棍之后,当机立断的投靠黑社会老大,三个孩子的未来又会怎样呢?
红山茶花 发表评论于
PP, 梅花P:
现在赏梅,过几天就能看茶花了 :-)
红山茶花 发表评论于
回复我是幸运儿的评论:
东拼西凑了一下,你喜欢就好 :-)
绿豆红茶 发表评论于
回复mycereal的评论:
我也觉得这是个问题。很多素食者的蛋白质来源是豆制品,可是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如果他们也吃奶酪,喝牛奶,也许会好一些。
绿豆红茶 发表评论于
回复史警长的评论:
那就去看吧,这片子亮点还是很多的。
另,警长怎么换了这么淑女的一个题图?:-)
明亮 发表评论于
“偏激乃虚弱的表现,而愤怒的核心是自卑”, 这句是很精辟,鼓掌鼓掌。
对“贫穷滋生邪恶”我有些不同看法,有时富裕中的“贪婪”也滋生邪恶,邪恶是人性黑暗一面,好像和贫富关系不大。贫穷人中其实也能看到很多亲情秩序的维系,不一定是滋生邪恶的土壤。比如一个相对封闭的原始部落,他们贫穷但不邪恶。:)
喜欢红茶的深刻思考,这个电影获奖更是一种社会现象,远比电影本身对人启发更大一些。:)
秦西 发表评论于
谢谢红茶的科普.:) 非常好. zt
很多时候,偏激乃虚弱的表现,而愤怒的核心是自卑。--非常精辟!
zt
片里的小毛病挺多的,有些西方人看世界的感觉。。不过,整体来说,是一部很用心拍的电影。当时,坐在电影院里,最感慨的是兄弟俩的差别。同样的经历,成就完全不一样的结局。性格命运,到底是谁在掌管?
pp, 关于男女主人公间的爱情,我的看法和你有些不同。对于这些没有父母的孩子,生活里点滴的温情,都是那么重要。那个女孩,对于小时候的Jamal, 就象姐妹或者母亲。长大后,见面再发酵,也挺自然的。。。:)))
longhair 发表评论于
打算今晚去看. 不过, 看过了估计也说不去什么来. :)
不识得 发表评论于
谢谢红茶,真是个做学问的,佩服一下!
看红茶写的又长见识了 :)) -zt
PP. 发表评论于
嗯,总结一下: 歌儿说得很好,非常有道理.
其它同学赶快去看电影吧. :)
歌儿 发表评论于
偏激乃虚弱的表现,而愤怒的核心是自卑--很同意这句话。如果真有强大的内心,就不会那么愤怒了。
这部电影虽然暴露了好多印度的贫穷落后的一面,但自始至终穿插着美好的情感,母亲对孩子的感情,兄弟之间的感情,男女之间的爱情,在贫穷甚至邪恶的生存环境中,尤其显得美好。
Eyre 发表评论于
还没看这部电影,争取下星期看一下,好像反应的内容满深刻的 :)
谢谢红茶的资料和背景介绍,辛苦了,红茶一杯 :)
PP. 发表评论于
忘了说了,谢谢红茶的科普.:) 非常好.
老史,让我再躺会儿吧,大腿软乎乎的.:)
PP. 发表评论于
很多时候,偏激乃虚弱的表现,而愤怒的核心是自卑。--非常精辟!
刚刚看了这部片子, 和红茶一样,整体感觉不错, 但对一些细节不太满意.
对影片中描述的贫民窟恶劣的景象和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中困苦求存的人们的生活,是非常震撼的。理解了,很多的罪恶和扭曲的人格的形成其实是出于环境所就,迫于生存。
孩子们在种族仇杀,流离失所的情况下,为了活命,必需偷,食物,衣服。。。(而偷必定会成为惯性。。。)
从某种意义来讲,也代表人们对生的渴望和生命的顽强。
对于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反而觉得牵强。在幼年相处时友情,没有经过青年的发酵就产生了如此深刻的爱情有些不解。
哈哈。 我是很不浪漫滴。 打PP :))
梅花P 发表评论于
回复PP.的评论:
亲耐的,老史被你压麻了大腿,跑不动了,所以一时半时来不了了:)
跟俺赏梅去吧,别老躺着了,小心增肥:)
我是幸运儿 发表评论于
看红茶写的又长见识了 :))
PP. 发表评论于
我来啦,SF也没啦.
接着坐老史又扁又麻的大腿. 老史呢? :))
mycereal 发表评论于
刚上来换换脑子就坐到了沙发。呵呵。
学习了。我的邻居是一家印度人,纯素食,所有的肉类包括鸡鸭鱼肉和鸡蛋都不吃。说实话,我觉得对小孩子来说有点营养不够吧。
史警长 发表评论于
红茶看问题总是很深刻!我还没看这个片子呢。。。。:)
mycereal 发表评论于
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