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中章
恭闻天地有天地之中炁 (qì 古同“气) 人身有人身之中炁
天地之中炁 为万物之母 人身之中炁 为性命之元
天地之中炁 出之于玄 而入于青 人身之中炁 出之于玄 而入于牝
天地若不有中炁之运御 或水旱相伐 或风雨不节 或隆冬不寒 或盛夏陨霜 山崩地裂 江河枯竭 种种乖变之异 皆是天地之中炁不及故也
人身若或不有中气调畅 虽在常人 必定血气凝滞 百病来侵
若修道之士 身中刚柔失配 阴阳不和 五行不能会入中宫 四象不能归戊己 火候难调 龙虎难伏 更又阴凌火盛 灾害相继而生矣
此章经旨 先以天地引喻 次以橐籥 引喻
(tuó 口袋:负书担橐。)(yuè 同“龠”古代通风鼓火器上的管子)
至于末句 方露出守中二字 守中之道 可以治国 可以齐家 可以修身也
圣人教人中道而立者 譬如尧之命舜 则曰 允执厥中 舜之命禹 亦曰允执厥中
可知不但修道宜如此 凡一切戴发含齿 守中之道皆不可不知矣。
此章经旨凡有气者 莫大于天 凡有形者 莫大于地
天地本无心也 无心之心 即是天地不仁之仁
人能知此不仁之仁 修此不仁之仁 我身中之河车 暂时不停
性命之圆机 无所不到 期间之橐籥与天地通一无二矣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刍狗之草 本是祭祀所用 燎帛之具也 祭祀则用 祭过则弃
天地之化育 及于万物 未尝不及于刍狗者 刍狗虽是至贱 也是万物中之一物
天地观刍狗 未尝不与万物同 观万物未尝不与刍狗一样 一体同观 一般化育
天地以无心为心 不自有其仁 正是仁之至处
故曰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二句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虽是至贱之草 天地与万物同施化育 是天地之至仁 无足此而遗彼
圣人心同天地 以一心观万心 以一身观万身 以一物观万物 博爱周徧 biàn 同“遍”贵贱无分 体万物而无心 顺万物而无情 也无足此而遗彼
故曰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二句
天地之间 其犹橐籥乎
天地无私 不自有其仁 者 盖以虚中而无心
观间之一字 可见天地合炁 万物合德 人心合理 不有不无 妙无妙有 造化从此而出入 物理自此而成就 故取橐籥之物而喻之
无底之襄曰橐 有孔之竅 曰籥 取其动荡鼓风之义 有虚中之妙 动则风生 静则风止 愈动愈有 愈有愈出 所以四时行 百物生 皆是天地之橐籥所出也
人能处中 则身中之橐籥即天地之橐籥 天地与我 又何异焉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虚者 虚其中也 不屈者 言气之往来出入 未尝屈而不伸也 此言虚中之妙
一来一往 一消一息 动静不已 出入无间 流通于上下 贯彻于始终
其妙用之机轴 未尝屈而不伸 其机轴之运动 未尝动而不出
是故不虚中 则不能不屈 不妙动 则不能不愈出
得此虚中之妙 阴阳故能动静 五行故能变化 天地故能定位 万物故能生成 所以生生不已 化化无穷
观此而知圣人之动静 修道之功能愈可见矣
多言属穷 不如守中
此二句 太上又以多言取喻者 正是示人守中之义
人之言语 妙在中节 不贵于多 一言可以大语 半句可以通玄 倘若频繁太甚 未有不理穷而辞拙者也 总不如守中 无太过 无不及
时然而后言 则言无瑕谛 语无口过 知此守中之妙
心自清而神自静 形不劳而气不散 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 此是守中之玅古同“妙”也
以此观之 言语尚且以守中为妙 何况修性命之道 岂可不守中乎
眼若不多视 其魂在肝 鼻若不多闻 其魄在肺
口若不多言 其神在心 耳若不多听 其精在肾
身若不多动 其意在脾
五神既能守中 五气自然朝元 其精自然化为气 其气自然化为神 其神自然还虚矣
道书全集有云
神不外游精不泄 气不耗散别无诀
若能四象入中宫 不怕灵丹不自结
是知修行 以守中为妙 天地以虚中为妙 其理一矣
细想中之一字 在天地乃是廓然大公 至诚无息之实理也 在人即是虚中静一 谷神不死之神炁也
此炁本无方所 无始无终 无间无断 未有天地万物之先 中炁之妙 本是如此
既有天地万物之后 中炁之妙 亦复如此
所以为乾坤之枢纽 元化之本根 万物之总持 性命之机要
人果能知此中炁之理 则天道必知 果能行此中炁之炁 则性命交圆 可不勉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