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苦航─(一)我的自学之路

( 一 )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又說﹕學問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诚然。人活着要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否則會落伍,會跟不上形勢,會被社會淘汰。

話雖如此說,因不得進校門而要捧著書本艱澀地系統啃讀,卻不是件易事。何況還是在讀書無出路的紅色恐怖年代,和生計無著的徬徨氣氛之下,大概在當代不會有太多人嘗過個中滋味。

那是個十分可笑、荒謬的時代!知識分子蒙受無盡的恥辱﹐知識被看成是一種罪過、被用來整肅異己的把柄。所以那些頭面人物往往沒什麼學問,甚至目不識丁也可,像顯赫一時的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吳桂賢之流就是。真正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即使有治國平天下的經世之才,不是被貶謫,就是挨批鬥,甚至連性命也保不住﹐真是徒嘆奈何。這就是當年的大氣候!

我不幸,也可說有幸成為那個時代的過來人。

最近我讀了一篇關於五個中學生成為數學博士的曲折經歷的報道,非常感人。這些科學園地的鬥士,不屈不撓奮勇頑強的求學風格,讀來使人肅然起敬。

這些年輕的數學家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要歸功於他們具有遠大的眼光和鍥而不捨的精神,以及聰穎敏慧的頭腦。還有一些其它的因素,譬如他們有幸出生在“紅五類”的家庭﹔沒有受到政治邉拥闹苯有n擊﹔因生長在大城市﹐雖然亦下過鄉,還算得到“禮遇”,沒有受到沉重的打擊和殘酷的迫害。其次他們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切磋,還有一位可敬的師長指導。我真要為他們慶幸 !

人到了成名成家,其經歷一旦被發掘,能產生激勵社會的作用。像我一個毫無成就的人,寫出來的東西,好象一件陳舊的擺設,難以吸引世人的注意。不過,也許正因為它平淡而陳舊,在這繁花似锦的世界,成了异类反而另具特色。最低限度,以痛定思痛的心态來作一些追憶,也是未嘗不可的。或者還可以這麼想,留一些歷史性的見證,讓我們的後代讀讀前輩的艱難與那個時代的荒謬,從而珍惜自由的奮鬥環境﹐珍惜求學的大好年華﹐不也很好嗎?

於是這個故事慢慢在我心中發酵,當年的一幕幕景象如電影鏡頭般連貫成不堪回首的情節。故事得從遙遠的年代說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