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说语言教学中的一些趣事



出老师记得,在我读初一的时候,英语课本的第一课,给了我们四个单词。貌似为“bike”,“bee”,“bed”和“apple”。如果你也是70年代生人,估计你对那薄薄的初一英语课本也有记忆呢!

我读初一的时候,教我们的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小伙子,帅不帅就不太记得了,但是高,瘦,白,很有点书生样子,再加上年轻,粉嫩粉嫩的,吹皱了一帮初一初二情窦初开的小女孩的一池心水……回头,回头,话说这位年轻的男老师,在给我们上了第一课以后,要求我们当晚记住这四个单词,第二天要听写。说句实话,出老师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记这四个单词,楞是记不住!第二天老师看名单抽同学上黑板听写,我一直在心中默默的祈祷“不要抽到我啊不要抽到我啊……”结果自然不用说……我买彩票从来没中过奖,但是那次居然被抽到了,在黑板上磨了半天,头天晚上勉强记住的四个单词,居然全部忘记了……最伤心的是挨了骂“怎么不学习!”我心里那个委屈啊!简直比窦娥还冤!

这个故事,在我现在搞对外汉语教学的时候,经常被我当作例子讲给我的学生听,来安慰他们被汉语打击的小心心。因为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汉语时,会发现中文和英文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从一种语言过渡到另一种语言,是很需要一段时间的。对汉字的记忆和掌握,在最初阶段,实在和天分与勤奋无关,你就是需要时间去熟悉这种语言。包括在我给学生做听写的时候,看到他们写的汉字,那笔画简直不是笔画,但你要说它不是笔画吧,又确实是那一笔一划,可就是歪到了一个奇怪的角度!从这点来说,对于繁体和简体孰优孰劣的问题,我想我的学生们会举双手和双脚赞成“简体!简体!!简体!!!”

我总觉得我们应该学习简体,特别是对于外国人来说。你要用繁体字去解释每个字的形成与含义等等是不可能的。许慎都总结出象形字,会意字和指示字只占汉字的很少一部分(如果我记忆不错的话,象形字占4%,指示字占13%左右,而要懂得指示字,你还得先去看象形字),而大部分汉字都是形声字。你没有办法去从象形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湖是三点水加胡景涛的胡,正如你没有办法去解释在法语里胡子和桌子为什么都是阴性词一样。那么从这个角度而言,简体比繁体在记忆方面就多了很多优势。但出老师本身很喜欢繁体字,比如看褚遂良的字帖,或者隶书字帖等等,而我也相信大部分和我同样年纪的人都有小时捧着繁体书看《三国演义》或者《悲惨世界》的经历,对繁体的认识,就是在连蒙带猜的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所以我觉得繁体字有它存在的地方和理由。对繁体字的认识,反思,从不接受到无可无不可到主动去学习,需要时间和阅历。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钻进钱眼里的,有很多中国人就是喜欢文学,喜欢文字,喜欢语言学,对传统的传承,从来都是靠士大夫,而不是靠平民大众(无贬义)。再退一万步说,上google搜一下“繁体简体转换”,多少网页出来!所以担心繁体的丢失,实在大可不必。反过来说,如果把繁体简体上升到这样的高度,那横排竖排是不是也得上纲上线?我自己是看不惯竖排版本的,前段时间买了一套袁宏道,好像是中华书局的,那局子专爱出竖排版,看得我那叫一个呲牙咧嘴啊!到现在都还没怎么开读呢!

说到这里就想到了一个语言教学中的趣事:教学生写汉字笔画的时候,告诉他们总原则就是先左后右,从上而下。给了几个例子,然后小测验,给了他们一个回家的回字,让写笔画顺序,结果一孩子给我先来四道竖杠——从左到右嘛!再来四条横杠——从上到下嘛!一时绝倒。这些十几二十岁的孩子给了我一个感受汉语和汉字的新体验,非常有意思。

有人说从唐代始很多大书法家就开始生造字,且被作为经典传承了下来,我觉得这很有意思。比较法国,法国大文豪一些错误的文法,只要他是大家,那一概都被Acamedic francaise接受并作为语言实例写入字典。语言是不断更新的,我们在不断丢失一些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造一些被后世所接受的经典:从时间长河来看,所谓“传统”之丢失为必然。

刚看到下面有人说“法国人,你到底有多少种做法”,不禁一笑,想当年学法语时,这个做,还有无数动词,实在给自己找了不少麻烦。但是反过来一说,中文也有特麻烦的地方,比如为啥非得在数词或指示代词与名词之间加量词?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老外的做法,一个学生就是一学生,三封信就是三信?两张照片为啥不能是二张照片,为啥说一个星期而不能说一个天或一个年?前几天和学生做Conversation table,一孩子带来一本中文量词字典,我无比敬畏的翻了翻,充满同情的看了看这个一脸苦相的孩子,我想在查字典的时候,他们一定非常痛恨中文,正如我当时一边背法语虚拟式的四个时态一边嘴里骂骂咧咧的情形,哈哈。

但是,当然了,学习语言并非总是这么枯燥的。很多时候这些可爱的孩子都会让我情不自禁的会心一笑。有一次,我给学生说故事,讲到“脚踩两条船”,就说了,字面意思呢,是“one foot on 2 boats”,那引申意是啥呢?一孩子就说了“我知道!意思是bisexuel!”一时昏倒!然后教他们怎么说“同性恋”“双性恋”“人妖”等等,并且根据自己的经验武断的对这帮学生说“我敢打赌,这几个词你们不用回家背都会记在脑海里”,果然!还有一些不太粗的粗口,比如k-a-o,t-m-d什么的,什么叫“小姐”什么是“妹妹”(三声),那简直是……说一遍都不带重复的!而当我苦口婆心的教他们“听懂”和“听得懂”和“没听懂”和“听不懂”之间的区别,我就觉得自己需要有一千零一夜的耐心去征服这些国王。

说道这里忽然想到一个完全和上面不搭架的事情。我一个学生叫刘璃,她男朋友叫李思霆。原来都在我班上学中文,她男朋友很帅,黑黑的头发,高高的个子,嘴唇是像教父里说的“丘比特一样弓起来的性感的上唇”。有一次刘璃给我写信“老师啊,不能来上课了,我男朋友下礼拜第一次讲道,我要去为他鼓劲。”我这个俗人,虽然从小是基督徒,还是觉得有点可惜……这个,可惜了这幅好皮囊。但是反过来一想,这可不就是文化差异嘛!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看到美男都觉得那是用来供起来YY的,从没想过他们居然可以做牧师这样的行业。但是在古代呢?比如明朝?好皮囊的男人做道士和尚的多得是!那个赵什么文宣还是赵什么子龙演的法海,至今想来还是口水滴答的。还有前段时间天涯上看到的那些明星活佛……哎,不说了,找张纸擦擦口水先……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比如上面说的那个刘璃,女孩子高高瘦瘦的,一抬头先送个微笑上来,性格特别好,特别可爱,还有一个叫潘剑的学数学的男孩子,也是瘦瘦的,一脸聪明样子,很享受他们对我那种信赖的感觉,有的时候特别想伸手摸摸他们的头,好像拍拍小狗狗一样,但是怕给人说性骚扰,只好悻悻作罢。


神秘mm 发表评论于
哈~看你写的文章真有趣哈哈^^
tina2007 发表评论于
繁体当然也有它的优势,比方说,很多月字旁的字都代表身体的部分,很莫名其妙的,比方说“肚,脖,脑,胳膊,腿,胃,脚,肘”。。。。可是如果回到繁体,其实,那个“月”部首是指“肉”,因为简体化的时候把月亮的“月”和“肉”都简成“月”。用繁体就更一目了然,是不?还有,有的字用繁体更能达意,比方说“爱”,繁体的爱是中间有个“心”的,没有心的爱解释起来不太通呵。。。。。
互相探讨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