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测绘局:历史上的中国版图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来源: 中国测绘 时间:2007-11

历史上的中国版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伸有缩,总的趋势是在民族融合中凝聚与发展,在反分裂、反侵略中巩固与稳定。

  历史的发展证明,国家版图与国家综合实力密切相关。国力强大,就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版图完整与各民族的团结;国力羸弱,就难以有效地抵制分裂活动和反抗侵略,就不能保障国家的统一与领土的完整。

  国家版图的历史性

  国家版图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其表现为: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诞生,伴随着国家的消亡而隐逝;在历史的进程中,版图不是僵死的地理板块,而是处于动态稳定的地域;具体的国家版图总是指特定历史时期所拥有的疆域范围。版图的历史性决定了历史上的中国版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伸有缩,总的趋势是在民族融合中凝聚与发展,在反分裂、反侵略中巩固与稳定。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最早的国家出现在4000多年前的五帝时期,出现在中原大地。城郭是国家出现的重要标志。《淮南子?原道训》记载:“黄帝始立城邑以居。”《史记?五帝本纪》说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吕氏春秋》、《礼记》、《淮南子》都说鲧开始筑城。《吴越春秋》也说:“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艺文类聚》称“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城郭自禹始”。考古发掘的文物初步印证了上述记载。这说明,至迟到大禹时期出现了国家。有了国家,就在事实上出现了国家版图。我们知道,汉字繁体“國”是一个象形字和会意字,其中包含了古人对国家的理解。口表示国家的疆界;戈是兵器,表示国家要由军队保卫;国家内部还要有居住人口。口包围的疆土就是国家版图。

  中国版图以中原为中心。在历史的进程中,在各民族的相互交融中,由中原不断向四方扩展,逐渐形成了博大广阔的中国版图。先秦时期,夏、商、周实际统治的疆域主要在黄河、长江流域,大体上相当于大禹划分的九州范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发岭南,把版图扩展到珠江流域。到了西汉的汉武帝时期,开发西域,北逐匈奴,进军辽东,把疆域向北方和西北方大大延伸了,版图因此扩展到阴山以北和新疆广大地区。晋代以后,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跨过万里长城和浩瀚的大漠一次次南下东进,带来了一次次的民族大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因此,中国的版图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在盛唐时期,中国的版图空前广大。在北方设立安北都护府,其北部辖界在贝加尔湖以北。在东北设立室韦都护府,其北部辖区包括外兴安岭和黑龙江流域。在西北设立安西都护府,其西部辖区延伸到今咸海、波斯东部等地区。到了元代,中国版图之大为当时世界之最。元代的岭北行省辖区的北部包括西伯利亚,向北越过北极圈,到达北冰洋。西部边境到达中亚及东欧的伏尔加河地区。清代,疆域广大而国力较弱的中国成为列强觊觎的对象。沙皇俄国先后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鸦片战争后,列强接踵而至,用武力抢夺中国的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在与列强战争较量中,腐败的清军屡屡失败,清政府被迫一次次割地赔款。如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1945年才归还中国。面对萎缩的中国版图,中华民族的心在流血。可以说,唐代、元代进入中国版图的全盛时期,明清之后,版图呈萎缩之势。今天的中国版图大体上以清代末期的版图为基础。

  历史证明,国家版图与国家综合实力密切相关。国力强大时,就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版图完整与各民族的团结。国力羸弱时,就难以有效地抵制分裂活动和反抗侵略,就不能保障国家的统一与领土的完整。本文概略叙述清代之前的中国版图的变化情况,希望为读者奉献一幅中国古代版图变迁的写意图画。

  九州与五服

  大禹时期,在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散居着许多氏族部落,号称方国。被众部族拥戴为天下共主的大禹在平定水土后,巡行天下,划天下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从此,九州成为华夏大地的代名词,一直延续至今。九州的范围大体上包括黄河与长江的中下游地区。各州以自然的山河为界。《禹贡》载:“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底绩,至于衡津。厥土惟白壤,赋上上错,田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由此可知,当时的冀州包括黄河以北今山西、河北等广大地区。大禹还派测量专家太章和竖亥测量了国土范围。《淮南子?地形训》说:“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七十步,使竖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七十步。”为了显示威望,禹在涂山大会天下各部族首领,并将各方进献的青铜铸成九个鼎,象征着九州万国,象征着夏代的版图,象征着大禹威甲天下的权势。《山海经新校正?序》解释说:“按其(九鼎)文,有国名,有山川,有神灵奇怪之所际,是鼎所图也。”《山海经补注?序》解说的更明白:“收九枚之金,以铸鼎。鼎象物,则取远方之图,山之奇,水之奇,草之奇,木之奇,禽之奇,兽之奇,说其形,别其性,分其类,其神其殊汇,骇视警听者,或见或闻,或恒有,或时有,或不必有,皆一一画焉。”这说明,九鼎上铸着各诸侯国的国名,各地名山大川,各方的特有物产比如草木禽兽,以及骇视警听的“神灵奇怪”等。可以说,九鼎之图是见诸多个史籍的最早的青铜质地的疆域地图。九鼎图是夏王朝的镇国之宝。以后数代帝王都把九鼎图视为王权的象征,认为夺得了九鼎图就拥有了天下。所以,《汉书?郊祀志》说,夏王朝灭亡后,商王朝保存着九鼎图;商王朝灭亡后,周王朝珍藏着九鼎图;后来,秦国从周王朝夺得了九鼎图;在秦国和郑国交战的过程中,“鼎沦没于泗水彭城下”,从此失踪。可以说,九州或描绘九州地理的九鼎反映的是夏代版图范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名称,就起源于《诗经?荡》的一首‘文王咨,咨汝殷商,汝休(自豪之意)于中国……’,又《民劳》一首‘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当时这一名词的应用,似乎局限于商王朝或周王朝直辖的境域,同时也类乎后代的中原,所以与四方相对称。”(王成组,《中国地理学史》)可见,夏代、商代和周代的版图以中原为核心,向四面扩展,形成了包括黄河、长江广大地区的“五服”版图。先秦地理名著《禹贡》记载了类似同心圆的“五服”疆域。指出,王都为“五服”中心,都城周围500里以内为“甸服”,再往外500里的环形区域为“侯服”,依次扩展500里形成的区域分别为“绥服”、“要服”和“荒服”。可见,“五服”是直径5000里的圆形区域。《禹贡》是《尚书》的一篇,成书年代在战国时期。因此其反映的地理范围大体上是先秦国家版图。划分“五服”的目的是规定王朝所属的不同地区纳贡与服役的种类。“甸服”地区的纳贡规定:距都城百里之内缴纳带秸秆的庄稼,一百到两百里之间缴纳庄稼的穗,两百里到三百里之间缴纳带皮的谷物,三百里到四百里之间缴纳粗米,四百里到五百里之间缴纳精米。“侯服”的纳贡规定:在百里之内的人要为夏王服役,一百到两百里之间的人要为国家当差,三百里到到五百里之间的人要听候夏王的调遣。规定“绥服”区域的人有保卫夏王的义务。再往外便是“要服”、“荒服”,处于这一区域的人没有纳贡与当差的义务,但要遵守王法,彼此和睦。显然,“五服”的地理范围超出了九州的地域,所说的“要服”与“荒服”地区是边远的开发程度很低的地区,实际上对这些地区统辖力度并不大。总之,九州或“五服”大体上是以中原为中心的黄河、长江流域。

  秦汉开地拓境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在全国设立郡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版图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为保证关中地区的安全,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大军北逐分布在阴山南北的匈奴,夺取河套地区,设34县,移民进行开发,并修筑长城加以警戒。此时,在五岭之南的珠江流域生活着相对落后的百越诸部落。秦始皇决定开发岭南。公元前218年,秦以屠睢为将,进军岭南。秦军受到顽强抵抗,战事旷日持久。秦军运道艰难,粮食不继,主力严重受损。公元前214年,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灵渠已经开通,进军岭南的军运水路畅通了,秦始皇决定兵分5路再次进军岭南。其一路略定闽中,置闽中郡。二路由任嚣率领,三路由屠睢率领,由今湖南进军广东。在番禺遇到顽强抵抗,屠睢战死,任嚣会合两路军队略定番禺各地,置南海郡(治今广州)。四路与五路由今湖南进军广西,略定桂林各地,进入越南北部,置桂林郡(治今广西桂平)和象郡(治今广西崇左)。南征大军留驻岭南,又移民50万开发珠江流域。至此,珠江流域纳入秦代版图。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多次作战,长达43年,经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打通了河西走廊,将匈奴逐出阴山,为开发西域创造了条件。同时,在南方,消灭了盘踞岭南百年的赵氏(秦代南征将领赵陀继任嚣后统治岭南)政权;在西南,深入到滇池,接受滇王投降;在东北,设立郡县于朝鲜半岛;在西北,征服了大宛国,设立了西域都护府,管辖地区包括今新疆和藏北。在此基础上,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前汉书?地理志》载:到汉武帝时期,国土东西9302里,南北13368里。南到今越南北部,东北包括朝鲜半岛大部,西部到天山南北。而来服区包括西南羌、匈奴、鲜卑、乌桓等周边民族。汉武帝时期,疆域空前广大,国势臻于鼎盛。

  需要说明,秦代修筑了万里长城。汉代又有增筑。长城横亘中国北部,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起到了屏障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作用,但是最终不能隔绝长城内外民族之间的交融。历史上,许多朝代疆域都是跨越长城南北的。因此,从历史的发展看,长城只是中国境内的一个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不是也不应该是中国的边墙。

  在民族融合中拓展

  东晋时期,北方出现了“五胡十六国”的纷争局面。至公元386年,北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公元420年开始了南北朝时期。北朝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交替和并存的时代。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时期。融合的地域主要在北方。于是北方、西北方的大片土地与华夏大地凝结在一起。这次大融合奠定了隋唐时期广大疆域的基础。

  隋炀帝南征北伐,东征西讨,版图之广,与汉武帝时代差不多。《隋书?地理志》记载:隋炀帝时,“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东南皆至于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隋氏之盛,极于此也。”公元618年唐太宗李世民协助其父李渊取得天下后,东征高丽,西讨吐蕃,势力扩展到中亚,武功空前。在国内则励精图治,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使得中国的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因此,四方宾服,国土空前广阔。《旧唐书?地理志》载,天宝年间(742-755),“唐土东至安东府,西至安西府,南至日南郡,北至单于府,南北如前汉之盛,东则不及,西则过之。”从《中国历史地图集》查证,唐代版图超过汉代。其北方的关内道的安北都护府已过贝加尔湖。其西部陇右道的北部已过巴尔喀什湖,西边包括今咸海、波斯东部、阿富汗北部等地区。同时,文成公主进藏和亲,西藏的吐蕃成为亲善之国。

  南宋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再次进入黄河流域。北方先后出现或并存着辽、金、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迄至元代,中国进入了更大范围的民族大融合。其中,蒙古国的建立,以及元南下灭宋后在中国的统治,使中国版图向北方、向西方大大地拓展了。在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在漠北建立了大蒙古国,自号成吉思汗。崛起于蒙古高原的成吉思汗1217年西征中亚的花刺子模国。1220年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境内消灭了当时伊斯兰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接着,蒙古军队在高加索北麓、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流域扫掠后,在1224年东返。1227年,蒙古军队消灭河套地区的西夏。1234年,蒙古灭了金朝后,第二次西征。1236年在伏尔加河下游大败钦察军队。1237年,攻入斡罗思境内。1238年到1240年,攻克莫斯科等城,斡罗思各公国相继败亡。1241,蒙古军队分兵攻掠波兰、佩斯等地后东返。1239年,蒙古军队攻入吐蕃腹地,占据拉萨河谷的一些城堡。1247年,吐蕃与蒙古和解,初步确定了蒙古在吐蕃的统治地位。1252年,忽必烈进行了第三次西征。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6年,在临安的南宋朝廷投降。至此,元代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元代版图的东南边界与前朝没有大的变化。在北方设立岭北行省,其北部扩展到西伯利亚,直到北冰洋。在西南方,不仅把云贵高原纳入版图,而且确定了对西藏的统治地位。在西部,经过三次西征,在中亚与东欧建立了钦察汗国(今俄罗斯境内)、伊儿汗国(波斯等地)、窝阔台汗国(阿尔泰山地区)、察合台汗国(天山南北到中亚)四个汗国,分封给皇子,作为元朝的藩属。元朝定都北京,统治中心在东部和南部。尽管说,元代在中亚、东欧的统治不够稳固与强大,但是元代肯定是历史上中国版图最大的历史阶段。

  清代领土割让

  朱元璋于1368年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政权,定都南京。元军残部退居蒙古高原。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清以辽河流域为根据地。于是,长城又一次成为横亘在中原与北方民族之间的屏障。中国版图上的不同民族的分治状况,为北方领土后来从中国版图上分割出去提供了借口。清入关后,进行了统一国家的多次战争。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消灭了郑氏政权(郑成功的孙辈)。1688年,新疆的准格尔部与沙俄勾结,出兵东进,进攻喀尔喀蒙古,以后又发动了多次叛乱。从1690年起,清政府先后用了近70年的时间,才最终平息了准格尔的反叛。1876年,左宗棠率军西进,用了两年多时间,消灭了盘踞新疆13年的来自境外的阿古柏势力。清朝牢固地控制了蒙古,并在新疆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在西藏设立了驻藏大臣,对新疆和西藏实行了有效的统治,因而固定了中国的版图。但是,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清代留给后人更多的是一部不断割让领土的令人悲愤的历史。

  17世纪中期,沙俄的远征军翻越外兴安岭,侵占黑龙江沿岸。经过两次雅克萨战争,在1689年9月7日签订了《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规定中俄东段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这样,沙俄就把中国的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地区纳入它的版图。1857年到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进占了北京城。沙俄趁火打劫,1858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归俄国所有,乌苏里江以东归中俄共管,只在瑷珲对岸的一小片土地(即江东64屯)归中国居住与管辖。1860年,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俄国。根据《北京条约》的西北勘界条款,1864年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斋桑淖尔南北,共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给俄国。1871年,沙俄侵占新疆伊犁,并将占领区扩大到东北的达清河、库尔喀刺乌苏,东面的哈什河、空格斯河一带,南到穆素尔山口。1881年,即在消灭盘踞新疆多年的阿古柏政权之后)年,经过艰苦谈判,签订了中俄《伊犁改订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的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俄国归还伊犁地区。清代以来,沙俄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为列强之首。1840年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史称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城下之盟——《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让香港。1860年,中英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4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军队进行了英勇顽强的作战,但是仍以失败告终。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在俄、德、法的干涉下,清政府用3000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全岛,日本从此占据台湾达半个世纪之久。与横跨亚欧的元代版图相比,明代和清代的版图有明显的萎缩。其根本原因是国家力量不够强大,以及在中国版图上民族融合链条的暂时中断,如曾经在中华大地建立政权的蒙古族群退居漠北。今天的中国版图基本上是清代版图的继承。中国版图是中华民族生息的天地。志在振兴的中华民族,一定会在雄鸡昂立一样的中国版图上绘制出壮丽的图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