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报:美国接受中国援助的代价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美报:美国接受中国援助的代价




  美国《纽约每日新闻》4月6日文章,原题:金融援助的真正代价 当你意识到为救助AIG等金融机构里那些将美国带入金融危机的千万富翁,你不得不缴纳更高的税款时,会火冒三丈吗?当你得知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却要帮那些无法无天的房产投机者收拾烂摊子时,你会被激怒吗?现在,来想想中国农民的(这种)感受吧。为什么是中国农民?因为他们正是花钱救助美国的人。


  美国人均年收入4.8万美元,那些引发经济问题的人挣得远比这个多。然而,我们有堆积如山的债务,却没一分钱存款。仅仅为了填补财政赤字,我们今年一年的借债额度就高达令人震惊的1.3万亿美元。在中国,人均年收入为2100美元,储蓄率为35%。这意味着,为了借钱给人均收入4.8万美元的人群,年收入2100美元的人们正节俭度日。以前有过这种穷人援助富人的先例吗?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欠中国这样欠别国那么多钱。

  有人称之所以救助花旗、AIG和通用等公司,是因为它们规模巨大容不得破产。在关于其他国家向美国提供援助方面也存在相同论调:欧佩克需要向我们出售石油,中国需要向我们销售出口产品。美国消费者支撑着世界,世界就必须救助美国消费者。中国有钱,我们需要钱。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的人不生气。在许多中国人看来,美国的金融系统是疯狂的AIG的翻版。他们搞不懂为什么要将辛苦挣到的钱投资到美国国债,那不但几乎没什么利息,考虑到币值波动时,甚至还会贬值。

  中国人一直在谨慎行事,但有迹象表明他们正开始利用自己的杠杆。即使在美国经济急剧衰退时,中国亦相信在庞大经济刺激计划推动下其经济能恢复活力,中国将因此获取更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一个关键是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中国等国家相信,由于美国不负责任的支出和管理措施的缺失,美元已丧失了继续享有世界货币地位的权利。他们暂时没有更好的选项。但随着时间推移,很有可能出现一个新的世界货币或一系列地区性货币。那意味着美元将开始长时间衰落,在新兴市场的投资表现将使对美国的投资相形见绌。长期证券将面临风险并使美国丧失相当程度的政治影响力。

  ■美国“国债货币化”提升通胀风险


  美联储的巨额国债收购计划虽然早已在预期之内,但来得如此之快却有些出人意料,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已发挥到极致,伯南克的“直升机”即将起飞。中国证券报发表记者董凤斌文章表示,其代价则是通胀重燃,甚至是恶性通胀,美元的暴跌已显现出此种忧虑。那么,对于伯南克来说,将定量宽松辅之以通胀目标制应是其下一阶段合理控制通胀的密钥。

  国债货币化也是无奈之举

  文章认为,如果说在此之前美联储购买公司债券、抵押贷款债券以及机构债券等举措仍难以打消零利率条件下流动性陷阱的忧虑,那么,随着此次国债收购计划的出炉,伯南克将向世人展现利率之外的货币政策仍然能够发挥效力,而近几个月来对于通缩的担忧也将逐步消散。

  有经济学家将央行为政府债务埋单的这种举动称之为“国债货币化”,这个用词还算形象,但翻开世界货币政策史,发现对于国债货币化这一政策的褒奖之声寥寥无几,而美联储的此次行动也许是个例外。毕竟,无论从美联储的角度还是从美国政府的角度来看,国债货币化的举动既在预期之中也是无奈之举。

  首先,在美国政府日前宣布的2010年财政预算报告中,奥巴马预计2009财年财政赤字将上升至1.75万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占GDP比重高达12.3%,庞大的财政赤字无疑将给其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近期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显着上升在很大程度上透露出对于国债供给大幅增长的忧虑。作为金融产品定价的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上升无疑会提高银行信贷、企业债券等中长期金融工具的融资成本,美联储的零利率政策也就失去效用。因此,此次美联储收购国债可以看成是其维护零利率政策的一个举动。

  其次,从美国国债的需求角度上分析,美国财政部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作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的中国自08年11月以来对其增持量呈现持续显着下降的趋势,从08年10月的659亿美元已降至09年1月的122亿美元,而且出现了持有短债比重不断上升的势头。此外,对于美国资产安全性的担忧也从中国官方口径传出。因此,美联储收购国债的举动将对于美国国债市场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

  最后,从近几个月美国通胀数据来看,虽然通缩风险已经显着降低,但无论是PPI还是CPI,其增幅均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从理论上看,若一国经济增长加上通胀速度低于国债收益率水平,那么,政府的债务负担只会不断攀升。对于美国来说,若美国经济持续保持低增长、低通胀的状况,那么奥巴马于2013年将财政赤字缩减至5330亿美元的承诺将成为空谈,而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更将大幅上升。因此,美联储此次收购国债的举动将有利于通胀的恢复以及减轻美国政府债务负担。


  实行通胀目标制时机已成熟


  文章指出,美联储巨资收购国债的代价可能会使美国经济出现恶性通胀或者滞胀的局面。恶性通胀对于经济的一般性危害不用多提,单从金融危机暴发后美国经济增长周期看,从低增长、低通胀再回到低增长、高通胀的过程本身就是经济周期的倒退。而且,“国债货币化”可能会造成通胀恶性循环的后果,即美元的大量发行导致通胀率攀升,而高通胀的预期将推升国债收益率,国债抛售压力增大,进而令美联储收购国债数额不断增加、美元发行量持续扩张。

  对于美联储来说,今后一段时期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及创新将至关重要,既要抗击通缩,又不能引发恶性通胀。日本央行收购国债的经验可以借鉴,其对于购买总量的控制是防止恶性通胀的关键,但美国与日本国债的规模不可相提幷论,能否以3000亿美元的资金将美国长期国债利率维持在低位还是疑问,随着政府赤字的增加,也许美联储收购国债的规模难以控制,二战时期联储与美国政府的争斗我们不能忘记。

  因此,进行定量宽松框架下的制度创新对于预防恶性通胀是必要的,笔者之见,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时机已然成熟,应将定量宽松政策辅之以通胀目标制,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通胀在合理的水平。

  所谓通胀目标制是指央行公开宣布一个或者多个时限内的官方通胀目标数值或区间,同时承认稳定的低通胀是货币政策的首要长期目标,幷与公众就货币当局的计划和目标进行积极沟通。其实,对于通胀目标制,伯南克应该再熟悉不过,早在十年前,他就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米什金等人合着过一本名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国际经验》的著作。多年以来,伯南克一直坚持认为设定通胀目标是控制市场通胀预期及改善经济形势的一种手段,但联储设立通胀目标制的想法在2007年受挫,先是遭到国会反对,随后又因为次贷危机而搁置。

  而时至今日,在美联储决定大规模收购美国国债以及通胀忧虑再起的背景下,设定通胀目标制时机已然成熟,它将有利于引导公众预期,缓解市场对于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及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将在未来引发恶性通胀的担忧。


来源:环球时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