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en Blixen 故居一瞥

No one else defines your life. Only you do.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电影《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是根据丹麦女作家  Karen Blixen (1885 –1962)  的自传体小说拍摄而成的,随着 "I had a farm in Africa..."  这句旁白在耳边一遍一遍响起,心会一寸一寸地融进辽阔壮美的非洲草原,融入女主人公的生命历程,每次看过,都会心驰神往,久久难以释怀。我很少向别人推荐这个电影,更不曾为这个电影写过什么,这世界上有一种美是随缘的,是超越凡尘的,是文字无法企及的,所以每当我读到那些洋溢着小情调、小忧伤、小浪漫、小抒情、小感慨、小自我的相关影评,怎是一个“不喜欢”可以形容。

两个朋友说很喜欢电影《走出非洲》,Karen Blixen 的故居在哥本哈根以北的海边,景色很美,房子后面还有一个很大的私家 Rungstedlund park。天气晴好时,去那里散步、小坐、喝杯咖啡都是相当迷人和愉快的经历。今天天气特别好,周末预报有雨,刚好晚上有个年度活动,所以我利用下午的时间去了一趟。这是 Karen Blixen 故居对面的码头,停泊着数以百计的游艇,一下车,大海的气息扑面而来:
 


Karen Blixen 故居博物馆入口标志:


Karen Blixen 家房子很大,几经变化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博物馆分成两个区域,左边高出的房屋建筑是阅览室、展览厅和咖啡屋。右边稍低的一组转角房间是 Karen Blixen 生活区,这个区域保持着她生前的房间原貌,分时段对外开放,有专人讲解,但这个区域室内不可以拍照。



这是二层展览厅,有 Karen Blixen 生平介绍和她的一些手稿:






Karen Blixen 说自己是一个 storyteller,如果愿意,可以坐在这里听她讲故事的录音:



Karen Blixen 喜欢读书,这是根据她的心愿为后人设置的阅览室,这样的阅览室有两处:



从楼上俯视户外咖啡厅,因为是淡季,外加下午刚刚开门,所以这会儿空无一人:



Karen Blixen 房前挂了很多小鸟房子,屋后的花园里更多,刚好有一只黑顶莺探头探脑,旋即飞出:
 


屋后的池塘和小桥:



从屋后池塘方向看 Karen Blixen 故居,这是我最喜欢的景致之一:



Karen Blixen 屋后的 Rungstedlund park,1958年,Karen Blixen 执意把 Rungstedlund park 建成鸟类保护园,现在那里有大约 200 个专门为小鸟制作的小房子,供它们繁衍生息。进去散步时别忘了取一份地图做参考:



我遇到了小导游:


从池塘往北步行三百米,安睡着 Karen Blixen,耳畔响起她的话,“To be lonely is a state of mind, something completely other than physical solitude; when modern authors rant about the soul’s intolerable loneliness, it is only proof of their own intolerable emptiness.”



换一条路离去:




回来的路上买了一束清香的、象征着希望的 Hydrangea,放进这款深海颜色的花瓶,这是丹麦 Rosendahl 设计师 Lin Utzon (她的父亲即悉尼歌剧院设计者 Joern Utzon)的作品。在 Karen Blixen 的房间里,挂着一种很漂亮的纱制窗帘,其飘渺灵动的图案给予了 Lin Utzon  设计灵感,因此这款花瓶被命名为 Tanne,Tanne 是 Karen Blixen 的昵称,在电影《走出非洲》中 Karen 的丈夫就这样称呼她。

花瓶表面装饰的图案是银质的,除了蓝色还有无色透明设计系列,Karen Blixen  住在一个面向大海的地方,所以我选择了深海的颜色。白色的 Hydrangea,优美的花瓶,仿佛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来过一位美丽、乐观、善良、勇敢、从容、高贵的女性,她的一生 hygge 而丰富。


再来回味一段影片中的优美的旁白:

"If I know a song of Africa, of the giraffe and the African new moon lying on her back, of the plows in the fields and the sweaty faces of the coffee pickers, does Africa know a song of me? Will the air over the plain quiver with a color that I have had on, or the children invent a game in which my name is, or the full moon throw a shadow over the gravel of the drive that was like me, or will the eagles of the Ngong Hills look out for me? "

(“如果我知道一首属于非洲,属于长颈鹿,属于非洲新月的歌曲,属于田野的犁头,和采咖啡工人的歌曲,非洲是否知道属于我的歌,颤动的草原上空,数否仍有我的色彩。孩童是否会发明,以我为名的新游戏,满月抛下的阴影,落在碎石车道上。是否像我的身影。尼刚山的鹰,是否会看着我?”)



背景音乐: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K622)中优美如歌的第二乐章,这段音乐是电影《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中的配乐。

Mozart: Clarinet Concerto In A, K 622 - 2. Adagio,
单簧管演奏:Michael Collins,
指挥:Mikhail Pletnev,
乐队: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

老快 发表评论于

为啥丹麦的文学这么发达?
飞扬的青春 发表评论于
回复棣棠的评论:
《走出非洲》中的有一句话,We're not owners here, we're just passing through.

漫步在她的家和花园,令我感觉她无处不在, Karen 说话悠扬而缓慢,整个过程她一直和我“在一起”,我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放慢脚步...我深深地爱着她,这是一种言语难以表述的情感...
棣棠 发表评论于
谢谢飞扬替我看望了Karen,我想飞扬的心情是可以代表我的。

谢谢!

我想:生活在“精神世界”里的人,应该是从容的,面对生和死都是从容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