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海权之危可否成两岸海上军事合作之机
2009年04月08日 15:31三略观察
去年,台湾渔船“联合”号在钓鱼岛海域遭日本海上保安厅船舰撞沉事件。今年,菲律宾立法将我国南海部分岛礁划入其领海基线,日本声称将钓鱼岛纳入《日美安保条约》范围,以及马来西亚总理登上南沙群岛的弹丸礁,这些事件令东海、南海的海洋权益的争端形势顿时变得非常严峻。
众所周知,我国不仅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上大国,而且还是一个海洋大国。我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岛屿6000多个,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中国的领海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可主张管辖的海域面约300万平方公里。但是我国的海洋权益受到严峻的挑战,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海上相邻或相向的八个国家,都与我国有海洋权益争端,争议的海域范围约150万平方公里,就目前而言,存在“重复水域”、大陆架和岛礁争议的重点区域是在东海和南海。
产生海洋权益危机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两岸对峙。按道理,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是世界性的大国,也是亚太地区的强国,有什么理由被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以弱凌强”“以小欺大”呢?两岸对峙以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海洋权益这个民族的根本利益面前,两岸应当尝试并不断加强海上军事合作,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提到两岸海上军事合作,很多人会很惊!“共军”与“国军”几十年来都是对手,合作有可能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军事是政治的继续。我们认为:尽管两岸海上军事合作难度很大,但是随着两岸经济政治的往来不断深入,两岸海上军事合作已是必然趋势,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就像两岸经贸往来更加密切,也是不可逆的趋势。我们的判断也不是一厢情愿,而是基于以下考虑:
其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尽管两岸国共两党在许多重大的问题上意见不同、矛盾很大,但是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尊严等大事大非的根本利益面前,国共两党合作是有传统的,立场与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是有着高度默契的。远的说来,有当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还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当美国企图将台湾问题国际化时,毛泽东与蒋介石联手进行了心照不宣的金门炮战,粉碎了美国将台湾直接分裂出去的企图。近的有1974年,在南海西沙之战中,蒋介石放行东海舰队穿行台湾海峡驰援西沙,并指示若有需要,太平岛的国民党军队可以配合大陆海军作战。还有近年来台湾、香港、大陆三地爱国保钓人士携手并肩,进行过多次的奔赴钓鱼岛宣示主权的行动,都充分显示了,在外敌面前,中华民族仍然是血浓于水的。因此,只要我们稍加努力,两岸继续保持传统的默契,这次钓鱼岛、南海等的海洋权益之危是有可能转化为推动两岸军事合作,继而联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良机的。
其二,从目前的政治角度来看,随着国民党的重新执政,海峡两岸危险紧张的局面得到了很大的缓和。尽管马英九依然固执不统不独不武的己见,但是,在对待钓鱼岛主权之争等等涉及到中华民族切身利益的大事大非问题上,马英九还是不含糊的。现在看来,台湾方面的积极性还是蛮高的。不断释出积极信号。去年10月21日,他在出席台军高级军官讲习时,宣示“两岸未来四年没有战争”,未来防务战略将逐渐调整为守势防务,并透过持续强化经贸、文化交流,来化解军事对立的危机,建立未来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格局。接着12月24日,马英九在主持国军联勇操演时表示,将来两岸会签署和平协议。“国防部长”陈肇敏公开表示,台军未来将与大陆解放军进行交流。兵凶战危,人尽皆知,即使是世仇,也都希望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两岸军事合作交流,可以展现善意,降低敌意,成本小而效益大。更何况两岸之间血浓于水,又何尝不能一笑泯恩仇?两岸固然存在诸多歧见,但双方既有“搁置争议,存异求同”的默契,又有“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军事”的共识,纵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毕竟也可以实现的。
其三,其实两岸开放交流20年来,一些零星小规模、低层次的两岸军事合作交流已在进行,但主要是在军事学术交流方面,或是台湾的退役老军人前赴大陆与其当年曾经的战场盟友(抗日战争时期),乃至战场对手(国共内战时期)会面聚旧。另外,在实战层面,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默契或合作。比如,在南海领域和钓鱼岛周边海域,两军的舰艇往往有暗中呼应、协同应对他国入侵我海域的军事舰艇之举。可透过“国共论坛”的方式,以两岸军事学术研讨的方式进行交往,尤其是以两岸的军事院校或相关的独立智库作先导;依据突发事件,依据特定的共同战略目标,进行两岸海上力量协调行动。如为对方提供护渔护航等实际支持。去年发生台湾“联合”号渔船被日本海上保安厅舰船撞沉事件后,大陆海监船突破日方的干扰,对钓鱼岛进行了巡航;台湾9艘舰艇前往该岛宣示主权。去年12月26日,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反海盗任务的中国大陆海军舰艇编队为台湾的“宇善”号提供了护航。
其四,目前的钓鱼岛、南海等海洋权益问题无疑将为两岸开展政治和谈提供了一个有双方共同立场的热点。两岸完全可以借此事件,先从如何开展两岸海上军事合作,如何解决钓鱼岛、南海问题展开商谈。此次海洋权益危机,意外地为两岸打破军事交流的僵局提供了契机,双方一定要紧紧捉住。万事开头难,只要走出了第一步,我们就有可能继续走下去。再以此为平台,逐渐深入进行两岸政治、军事交流商谈。尽管如此,要想实现两岸海上军事合作,难度甚高,话题十分敏感。两岸军方的点滴接触,都会成为台独势力向马英九政府发难的靶子。但是只要双方有善意,有诚意,不管几年,终必有实现的一天。目前就可直接开展学术交流,由两岸军人就保护海洋权益问题展开研讨。在实际行动方面,两岸海上力量开始时可就针对人道主义救援进行联合演习;就突发的应急事件协调实施海上护航护渔、反恐,协调行动进行海上巡逻以共同保护海洋权益;下一步就是两岸进行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后,可建立正常的海上力量交流机制,进行全面的军事合作。两岸海上军事合作,一定会为解决钓鱼岛、南海等海洋权益问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作者李海涛:军事学硕士,退役海军大校,现为资深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