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藜民] 金融危机下中法关系峰回路转的深度分析

就在G20伦敦峰会召开之际,不经意间中法于4月1日(西方愚人节)发表了新闻公报,着重强调了涉藏问题,“法国充分认识到西藏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由戴高乐将军做出的决定没有也不会改变。本着这一精神,并根据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法国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接着,备受关注的胡锦涛与萨科奇是否见面终于有了答案:4月1日当晚在他下榻酒店会晤了萨科齐。有学者就此指出,中法关系可能开始峰回路转了。

    很明显,新闻公报的发表是在为胡萨二人的会面做准备。鉴于此前“胡锦涛在伦敦的预定'会客单'上原本没有萨科齐”,我们不难想象,法国方面对此非常着急,在急迫约请下中法之间私下进行了密集磋商,终于在胡锦涛到达伦敦前达成共识。因此,有法国网民认为是萨科奇向中国“屈服”,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那么,萨科奇的“屈服”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我们其实只要看看上面那段话就明了了!其中的两个词非常显眼--“戴高乐将军”和“任何形式”,充分说明这份新闻公报完全出自中方之手,法国人只是点头即作数了。

    众所周之,与中国相关这类文件措辞从来都是十分讲究的,绝无废话。“这一由戴高乐将军做出的决定没有也不会改变”之语在文中看似多余,实际非常考究。我们不妨做合理推断:既然是“戴高乐将军做出的决定”,萨科奇上台以来的所作所为也就意味着是在背离戴高乐思想,因而是他破坏了中法传统友好关系,这正是中方过去给萨科奇的定性而他一直不肯承认的关键。可是,在中方的强烈坚持下,萨科奇不得不低头,并在向中国下了“不会改变”的决心。

    “法国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关键在“任何形式”,这明显具有很大的解释空间。萨科奇之所以坚持与达赖会面,理由是维护西方价值观,可在中国看来就是在支持西藏独立。也就是说,他的见面理由在中国看来就属于“任何形式”之一。当然,中法双方今后对此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但一旦萨科奇今后再作出类似举动,中方就会以违背“新闻公报”为由,在更高层次上与萨科奇及以后的法国领导人斗争,这无疑是在给法国人头上上了一个紧箍。因此,在不好公开承诺的情况下,此语相当于是萨科奇在向中国政府作要不再与达赖见面的保证。

    其实,温总理在前不久的记者会上已经向萨科奇传达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即彻底放弃在涉藏问题上的任何幻想,摒弃各种理由,老老实实地“认识到西藏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不再做损害中国主权的任何事情。相信萨科奇心里已经十分清楚了中方的基本立场。

    那么,萨科奇为何如此急迫地改善中法关系呢?其实,最主要的关键并非中法之间的经贸联系,而是法国和德国作为欧元区核心国家,看到了因金融危机导致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发生动摇,那种长久以来欧元取代美元的渴望似乎看到了实现的可能,因而强硬地提出必须进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很显然,没有中国的支持,他们的这一愿望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急迫改善中法关系对萨科奇及法国政府来说极为重要。

    记得温总理访欧时,默克尔就改革国际金融体制多次发表谈话,尤其是在他们的共同记者会上,两人都对此进行了观点相近的表述。不难想象,萨科奇对此非常着急,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错过这一表达自己主张的很好机会,对萨科奇来说甚为可惜;二是法国在欧盟内部从来就不想降低其领导者的角色,默克尔公开扛起欧盟的大旗让萨科奇非常难受。因此,温总理访欧期间,法国方面私下肯定提出过多次请求。但由于在关键的认知问题上双方没有达成共识,最终使温总理没有踏上法国的土地,也就有了温总理在英国就没有访法发表谈话的有趣现象。

    此次G20峰会,萨科奇不想再错过机会,为了欧盟和法国,他不得不放弃温总理访欧时坚持的某些立场。因此,我们有趣地看到,他一方面与中国和解并与胡锦涛主席会见,另一方面硬性喊话要求G20峰会必须就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达成共识,否则中途退会。

    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围绕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国会与欧元区国家和其他新兴国家站在一起,共同挑战美元的核心地位,为世界经济的早日复苏努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