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后的广西经济建设 / 黄旭初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抗战前后的广西经济建设

黄旭初


    在上一期春秋杂志,我记述了民国三十年代的广西金融。金融只是经济领域中的一部分,不易由此以窥当时广西经济的整个面目,故补述此篇。

    广西素有贫瘠之称,那是就自然条件说的。把自然条件和江浙川粤各省相比,广西当然差得很远。天赋既薄,人力又下得太少,出产无多,生活便比别省不上了。

    前清时代,巡抚藩司多是外省人,考绩也不注意民生方面,关心地方经济的自少。入民国后,倒是本省人主政时期为长,对桑梓情谊较切。由民元到民十,政在陆荣廷氏,省内安谧,只无苛政援民,却无何种建设。其后纷乱四年,人民饱尝痛苦。从十四年秋到十八年夏,黄绍竑氏主政,思想较新,对交通农林,都有所建树,全省的经济形貌才稍有改变。再遭两年的战祸,乃回复平静。本篇只记我在桂服务期间即民二十年后的经济建设概略。

  

  一 广西的经济环境

    经济建设,是就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原有底子上加工的。现在应分别先说广西的自然条件和它的经济原状。

    所谓自然条件,是指地势、气候、土壤、人口、交通等项。广西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高而东南渐低。全省周围都是山地;只是中部河流纵横贯注,河与河之间多成小平原,这些地带,农业发达,人烟稠密。地居亚热带,由北纬廿一度卅二分起至廿六度十四分止,气温颇高。全年雨量平均约一千五百公厘,年中平均湿度在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但因河流倾斜度大,骤雨时容易泛滥成灾;地下石灰岩裂缝又多,造成地下岩洞和暗河,以致地面的水不易储积;故雨量虽多,若降雨时期稍欠均匀,旱象便出。土壤的母岩为砂岩、页岩、石灰岩、花岗岩和少量冲积物质;土壤的质地有粘土、壤土、粘壤土、砂土、砾土等;渗透性、硬度、结构等还好;但含钾不足,磷酸尤缺;高地土壤石灰缺乏,酸度也高。骤雨既多,冲刷地面,山秃地废。土壤中的肥分被急流挟持而去,年复一年,地遂瘠而民也贫。人口分布极不平均,每方公里的密度,郁林县多至一八二人,西林县少至五人;浔江流域最密,柳江、抚河、左江各流域次之,柳江上游和红水河流域又次之,而以右江流域为最稀;平坦地带土肥人多,高峻地带地瘠人少。交通要道只靠河流,计有桂江(即灕江,俗名抚河,由梧州可通湖南)、柳江(由贵州经三江至桂平)、右江(由南宁至百色)、左江(由南宁至龙州)、郁江(由南宁经桂平至梧州,俗名大河)五大交流,而总汇于梧州,成为全省航运的枢纽;上溯各江,可贯穿省内而达湘黔滇三省和安南;东下西江;可通粤港各埠;河流虽四通八达,伹滩多流急,岸狭水浅,航运诸多不便。至于公路,是民十五年起才逐渐兴筑的。由自然条件看,广西的天赋是很薄的。

    广西原来的经济状况,可分农、林、矿、工、商五项来说明。

    农业:全省农户虽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而耕地面积只占总面积百分之九,主要为稻作,但生产效率远在全国稻作生产水准之下,全省人民尚须以百分之三十的杂粮充饥,且田亩的数量和产量都有逐年减少的趋势。雨多地瘦,不宜种棉,棉货输入价值年达一千万两以上,占全省入口总值四分之一。荒地很多,伹能作水田的却少,多因土壤贫薄和灌慨困难,大都只可植林,小部可种不择土性和耐旱的作物,水稻和其他较高级的作物,如果技术不改进,是难望从垦荒来增产的。

    林业:林产本为出口的大宗。但杉木斫伐后无人续种,出产渐少;桐油因技术落后,品质不佳,销路日减;茶叶制法本来不及别省,近年更随全国茶业的不振而陷于衰落;蓝靛因人造染料出现,渐濒消灭;桂油因代用品流行,市场日促。樟脑、松脂、五倍子等本省特产,为工业上的原料,但生产未盛。茶油和香油,由民元至二十年,出口数量不过增加一倍。

    矿业:鍚主锰两种最为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金、银、铜、铁、钨、锑、铅、煤、硫磺各矿都有,而以金、锑、钨为主要,但因小本经营,土法开采,管理不良,原料输出,倚靠国外市场,故业务不振,产量很微。

    工业:都是一些粗浅的家庭手工业,自国内外价廉物美的工业品大量输入后,遂被逐步淘汰。剩下来的,可分为三类:一为与农业相结合的副业,如西部和西北部交通艰阻各县的棉纺织业可为代表,随交通的开发而渐现崩解。二为特产原料的加工制造业,如宾阳的瓷器工业,都安、隆山,那马的纱纸工业,临桂县六塘的麻布工业,各地的制糖工业等,原料为当地特产,本可卓然自立,因技术墨守旧规,又受商业资本的过度榨取,故品质低劣,成本高昂,遂难与机制品竞争。三为日用消费制造业,如郁林和桂林的土布业即其代表,产品销行于省内和隣省的落后地区,在洋布侵略的情势下,其存立的基础已被摇动。民营工厂集中在南宁和梧州的,只三十九家,工人共一千一百余人,雇工在三十名以上的仅得九家;且资本额很少,梧州二十九厂,资本合计不过毫币十五万余元,平均每厂还不到五千元。公营工厂仅得五所,资本总额毫币二百万元,工人约四百名。

    商业:物产不丰,商业不振。据廿二年省政府调查各埠商店,计梧州有一、三九三家,资本共毫币八九五、二六九元;桂林有九七九家,资本共四四、七三元;柳州有六二二家,资本共二八二、八九五元;其余郁林、贺县、百色、龙州各地的商业更小。对外贸易,历年都是入超,且逐年加甚;如以民元进口货值一九、八二、六一元为基数,则二十年进口的指数为一七二;以民元出口货值一一、一三二、二五九元为基数,则二十年的出口指数仅为二一四;以民元入超货值七、九五、三四二元为基数,则二十年入超的指数已增至二二九。输出的几乎全是农林矿的产品,以谷米、牲畜、桐油、柴炭、茴油、锡、矿砂、木材、牛皮为大宗,输入的以食盐、棉纱、棉布、液体燃料、卷烟、火柴为大宗,尤以前四种数值最大,占总值半数以上。

    总结来看,天赋条件既劣,人为根柢又差,广西要从事经济建设,无疑是很费力的。

  二 理想政策与计划

    广西的经济底子虽很坏,但我们的建设理想却很高。当时标榜的广西建设,以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理想为目标。从廿一年便揭橥自卫自治自给的三自政策,努力推行,期达理想。自给政策便是要从经济建设以实现民生主义的;它的意义,消极方面,在遏止外来经济势力的侵略,消灭对外贸易的入超,使出入口贸易渐趋平衡;积极方面,在要求生产不断增加,促进社会趋向工业化,以培进国民的富力,使其享受合理的生活。二十三年颁布广西建设纲领,对经济建设更具体规定了十二条项目(详载春秋第一九期第十一页);省政府并特设经济委员会,网罗省内外专家以负责设计和实施全省的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有了纲领,历年也仅有各种个别的局部的计划,至于全省整个的经济建设计划还是没有。抗战军兴,广西愈感经济建设的重要,因有制订全省经济建设五年计划的拟议,旋因桂南沦陷而停顿。廿九年冬桂境光复。三十年八月省政府颁布广西建设计划大纲,内容分为三部:第一部总纲,揭示建设的准据、层次(分省、县市、基层三级)和部门(仍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四部门),以确定建设的最高指导原则和目标;第二部列举省、县市和基层各级建设的要项,纲举目张,使各级干部知所努力;第三部为建设实施程序,务期计划缜密,执行切实,考核认真,使这三项能紧密配合,稳健进行,以求这计划大纲的全部实现。有了这大纲,各级的各部门便按规定的建设要项参酌实际情形各自制订其建设计划;把这许多计划系统地综合起来,全省整个的建设计划便完成了。

    大纲第四节规定省级经济建设要项如下:一、推进土地行政,实施土地测量,完成土地陈报,举办地价申报,实行按价徵税及自然增值归公。二、公地荒地,由人民租用,停止发卖,并规定私人面积之最高额。三、私有荒地逾限不垦者归公。四、私有土地出卖,尽先由公家承受。五、奖励耕地之合作经营。六、重要及大规模企业,由政府及地方团体公营,但得奖励有经营经验之私人参加,并保障其利益,以促进公营企业之成功。七、调查全省之资源,以为工业建设之根据。八、发展机械工业、电气事业、及矿产之探查开发,使经济建设逐渐趋向工业化。九、发展粮食及衣用原料生产,并调整与衣食住行有关之工厂,使省内生产渐能自给,趋向于生产社会化。十、确立与经济建设相适应之财政金融政策。十一、建立全省金融网、贸易网、仓库网、交通网、使经济结构组织化,经济建设计划化。十二、建立农业工业试验机构及其指导推广系统,以促进生产之发展。十三、发展农田水利,改进林业行政。十四、普遍合作组织,增高人民生产力与消费力;并使分配合理化,生产社会化。十五、训练经济建设干部,以充实其技术及组织智能。

  三 建设入手的途径

    推行自给政策的实施办法,从三路入手:一、奖励私人投资以开发实业;二、政府直接经营,造成国家资本的力量;三、发动乡村造产运动,以创造乡村公产。

    关于第一点,省内自二十后治安良好,游资源源流入生产事业,华侨回桂投资的不少,林场矿场,蓬勃发展。三十年八月地方人士复组织资本额一万万元的广西企业公司,以为发展本省农工矿业的基础。关于第二点,政府直接经营的方式:甲、与中央合资;乙、与商人合资;丙、由省政府独资经营。三种都以广西银行为其金融机构,尽量以地方金融的力量来扶助,期促进工业化。关于第三点,创造乡村公产,系由乡村自己负责。办法有八,如下:

    甲、公耕:利用空闲的土地和劳力,由村长监督指导全村民众参加工作。土地用公地,不够也可派借私地。种籽、耕牛、工具和肥料,由全村公平摊派。公耕收获所得,除生产费用外,全归公有,交村公所或村仓保管,以备公用。

    乙、农村仓库:每村设一所。积谷由本村各户按当年收获谷额多寡依累进率抽收。每年推陈储新。旧谷可按当年丰歉,酌量贷与、变卖、平粜或散放。发放或动用,须经村民大会议决。收益作村经费,办公众事业用。

    丙、公有林:各乡村可向政府请颁境内的荒山荒地,徵调民工营造公有林为乡村的公有财产。

    丁、种桐:桐油为最有价值的特产。可照丙项办理。

    戊、公有塘:各乡村利用境内合宜空地徵工挖筑公有塘,可供养鱼,并调剂水利。收益为乡村公有财产。

    己、公共牧畜:由乡村经营,牧场由政府圈定。

    庚、建筑公共工程或房屋:在城镇繁盛地方,可公共建造铺屋、水碾、糖榨、油榨或其他建筑物出租生息。

    辛、举办合作事业:合作社贷款,可以解决乡村公共造产资金的困难,而得依照计划推进。

  四 经济建设的成果

    经济建设要社会安定才能进行。广西在抗日战争期间,两受日军的侵入蹂躏,一切建设,多遭破坏或毁灭,战后也多无力恢复。以下所记,为敌犯桂前的建设成就,分为交通、矿业、工业、农林、贸易、合作六项述其概略。

    交通:铁路有湘桂、黔桂两线,湘桂线由湘通车至来宾,黔桂线由柳州通车至狮山,都由交通部主办;广西协筑路基,徵调民工近九十万人。公路新完成的省道约二千公里,较二十年时增一倍;县道原有不及一千公里,新筑成的六千余公里,增加六倍。航运,疏浚河道三千余公里。电讯,无线电台由三座增为四十座;有线电报线路由四千七百八十公里增为七千六百公里,且多增架双线。市内电话,南宁、桂林两处改磁石式为自动式;长途电话由一千六百公里增至三千二百公里;乡村电话由不及一千公里增至六千公里。

    矿业:政府投资的有望高锡矿、昭平金矿、西湾煤矿、合山煤矿、茶盘源锡矿五处;二十八年省政府与资源委员会合资五百万元成立平桂矿务局,省政府即以望高锡矿、西湾煤矿、八步电力厂并入该局;总计省府投资矿业为四百七十余万元。民营公司,民二十年领照的大矿区仅十五家,开采面积六万八千余公亩,资本共二十八万七千元;三十年增至四百七十八家,开采面积二百七十九万余公亩,资本二千一百余万元。至于小矿区,民二十年为二十家,三十年增至五百一十七家,开采面积十二万余公亩,资本五十四万余元。矿产以廿六、七年为最盛,后因战事影响,运输困难,收价太低,遂日趋衰落。

    工业:省营自来水厂,原只梧州一处,新增南宁、桂林、柳州三厂。省营电力厂,原有梧州一厂,新增桂林、柳州、贵县、桂平、龙州、八步、南宁七厂。其他工厂,从前并无省营,现有二十余厂,投资约一千万元;其中独资经营的有硫酸、酒精、制糖、制革、机械、陶瓷、印刷、纺织、造纸、玻璃、士敏土等厂;与中央合办的有纺织机械厂、面粉厂;与商人合办的有铁工、卷烟、火柴等厂。民营工厂,民二十年以前很少,仅有郁林、容县、北流、百色、平乐、田东六个电力公司和梧州、南宁、桂林有几家小碾米厂之类的小厂。抗战以后,桂柳骤然成为工业区,桂林新办和内迁的新式工厂约近百家,柳州和梧州也有数十家。手工业也因战时日用品缺乏,来源短绌、价格飞涨、利益优厚,而迅速发展。

    农林:水利、农贷、垦荒、林产四项已有成效。水利工程贷款共达六百余万元,完成大小灌溉工程四十余处,灌溉面积五十余万亩。农贷由广西省合作金库、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等机构分区贷放,三十年的数额共达五千五百余万元。发放荒地,在二十一年为七万七千余亩,到三十年共增至九十余万亩。林产在二十年时,桐油仅二十二万市担,茶油十六万市担,茴油一千五百市担;二十六年,桐油增至三十六万市担,茶油二十三万市担,茴油六千六百市担。伹从廿七年起,因桐油出口困难,收购价格太低,产量年趋下降;茴油也无起色;只茶油内销尚畅,产量略有增加。

    贸易:对外贸易向来入超很大,乃于廿四年底设广西出入口贸易处统制油矿各大宗出口货,从取缔搀杂以提高品质,直接外销以避免中间的剥削垄断,保持货价坚挺,出口量值因而增加。二十一年对外贸易总值为七千六百万元,其中入口值为四千七百万元,出口值为二千九百万元,入超达一千八百万元;二十六年对外贸易总值增至八千八百万元,而入口值反减至四千四百万元,出口值却增至四千三百万元,入超值只三十万元。自二十七年起,因主要出口货桐油、矿产受结售外汇和统制收购的影响而猛跌,入口货因物资多改由本省转输而激增,故入超又复增涨。

    合作:为复兴农村和建设基层经济,于是推行合作事业。自二十七年起,逐步扩大合作行政机构,分期训练合作指导人员,力求发展。又得各金融机构的协助,到三十年,合作组织已普及全省。对于农村金融的调剂,农工生产的增加,日用物品的调节,农业仓库的举办,都收到相当的效果。

    以上这些成就,并未能都照计划去实现,距自给的目标还远得很,只是努力并不白费而已。

  五 经济建设的缺点

    最后检讨一下经济建设的缺点。

    先说农林。省级行政技术机构都欠充实,无适当人员以解决急需的重要问题;供给农村的材料太少。省县经费都是仅足维持机构,对实验、推广、奖励、补助等项,多因无钱而不能举办。各级各种人才都感不足,有待训练选拔来增加。

    业务有计划不合实际待矫正的,有力量不集中和推行不澈底致收效不大而须改正的。肥料和农具的制造供应缺乏。榨油、制糖、农产加工等工业太幼稚,不能和农业生产相适应,致农产出路受影响。

    其次工业。最初改良手工业,颇有效果。继举办轻工业,意在提倡示范,且因财力人力都不足,规模不大,余利很微,且有亏本的;后把省营各工厂让售给广西企业公司。抗战前新式工业尽属省营,未能推及地方公营和人民私营,使得普遍扩展。重工业曾计划很久,终因资金缺乏,人力不足,环境变迁,未能实现。

    商业。政府向来不加管理,二十年后才举办商业登记,便于取缔。为统制贸易,减少入超而办的广西出入口贸易处,虽有成效,但仅对大宗出口货而有国际贸易性的如桐油、茴油、钨、锡、锑、锰等专营,而于入口货物未能顾及,自非圆满。

    矿业。政府向采开放、奖励、扶植的措施,使锡、钨、锑、锰、煤都已增产,但还未能使各地矿产尽量开发。炼锡已达标准,最为成功,惜设厂精炼的仅为锡的大部和铁的小部,其余锑、铜等矿未能顾及,故改良品质还没充分。锡、钨、锑、锰自中央接办统制运销后,所定收买价格往往过低、矿公司有因此而倒闭的,矿产将会退减。地质调查尚未普遍完成,影响探矿和开发。

    交通。公路建筑为求省费和速成,往往路基厚度、桥梁载量、路面宽度都不够标准,使后来修改困难。乡村道路工程更多因陋就简,初成时行车已感困难,后来又未能修养,能继续通车的实在不多。铁路和公路平行,致公路运输一落千丈;交通部架设的长途电话线和省架设的平行,致省营的无业可营;这因中央系统和地方系统不明白划分,事前计划有欠周详所致。乡村电话线延长数千里,能通话畅达的不到一半,减低标准,只求线多,以致如此。

    金融。建立全省金融网的计划虽已早定,然进行迟缓,完成无期。各县市银行的筹设虽认为重要,然推行殊欠积极,未见各县市有所举动。

    合作事业。办理合作业务人员,因合作讲习会经费支绌不能续办,以致多无受训机会,处理社务有误,推行受到困难。合作社组织,有因急需,草率发展,重量不重质,发生内部散漫,性质变化,或畸形发展等现象,虽非普遍,实一缺憾。过去办理,指导的只知指导,贷款的只知贷款,技术的只知技术,彼此不相联系,各自为政,想效果良好,自属困难。

    此外,政府以前只着眼于省的事业,对县市和乡村的事业未免忽略,何能收到经济平衡发展的效果?影响所及,政治和文化的事业,也因各地经济发展的情况不一,而成效互异。这个严重的缺点,幸已发觉,而在广西建设计划大纲中详密规定,从事补救。


原载《春秋》杂志总第196期(1965年)

网上见:博讯www.peacehall.co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