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制造的笑容让我感到恐怖

海外一书生。独立思考,探索真理。思古凭吊,抚今感怀。纵论天下,针砭时弊。热爱艺术,逍遥人生。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寒竹/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从四月十六日首映以来,在中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尽管观众对此片的评价各有侧重,但总的说来,中国文化界的好评之声居压倒之势。在陆川之前,已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过这场发生在二十世纪的惨剧人寰大屠杀。毫无疑问,陆川这部历史大片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觉来拍摄这场大屠杀,这种创新需要勇气。通过一个良心尚未泯灭的日本侵华士兵的人性思考来解读中国人在上个世纪的历史之痛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就这一点而言,我对陆川能够用这么一个特别视角来拍摄这么一个敏感的历史题材的勇气表示尊重。

但是,当我看完这部电影走出电影院后的感觉既不是感动,也不是遗憾,而是影片结尾时给我带来的恐怖。不过,这种恐怖感不是来自对影片中大量血腥屠杀的画面,而是来自影片中的笑容,一种灿烂的笑容。这种笑容到现在都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在影片的结尾处,日本士兵角川放走了顺子和小豆子,自己举枪自杀。顺子和小豆子从死亡的边缘上滑过,意外地发现自己没死,两人在芳草如茵的南京郊外由衷地笑着、嬉戏着。顺子和小豆子的笑实在是太动人了,那是一种抑制不住、发自内心深处的欢快笑容,他们的笑声随着蒲公英在空中飘荡飞扬。影片最后的画面洋溢着生命的美好,十二月严冬中的南京郊外也变得春光明媚。但是,顺子和小豆子越是笑得欢畅,我越是感到恐怖。

在这场充满了血腥杀戮的影片中,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顺子和小豆子为什么笑得如此灿烂和开心?是他们在战斗中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收复了南京城吗?是他们凭借自己的战斗拯救了南京城里的骨肉同胞吗?不是,顺子和小豆子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从死亡的鬼门关前擦身走过而笑,是一种对生命充满希望的笑。他们的笑声仿佛是在告诉角川,活着一点也不比死亡艰难。活着就是美好的,这是中国人的哲学,举枪自杀的日本人角川对这一点是理解不了的。一些中国的评论家说,这一个镜头体现出人性的升华,体现出导演陆川对生命价值的高度尊重。看到这种评论,我的恐怖感更强了。

不错,一个刚刚躲过死亡之神召唤的人因生命得以保存而快乐地欢笑符合人的本性。求生是人类最大的生物本能。但是这要看笑在什么场合和条件。在《南京!南京》影片中,顺子和小豆子的笑表现出了一种非人性的恐怖。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大家人在家中遭到杀人越货的强盗打劫,全家十几口人都惨遭杀害,最后强盗把家中财产洗劫一空而离去,只是留下一个少年没杀。那么此时此刻这位幸存少年有可能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是庆幸自己活着而快乐地大笑,还是因为自己失去了父母兄弟姐妹而失声痛哭?还是因为自己的亲人死于强盗之手而对强盗充满了仇恨?我想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会认为,无论这个少年是痛哭还是愤怒都是人性的表现。人性是人类在几千年历史的发展和进化中形成的,它本身就包含着对亲人的骨肉之情和手足之情,本身就包含着对夺取自己亲人生命暴行的愤怒和仇恨。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亲人惨遭杀害、自己的财物横遭掠夺时竟然会因为自己躲过了强盗的杀戮就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快乐而开心地、灿烂地欢笑,这个人不是神经错乱就是冷血动物。这种人不仅没有人性,甚至也不如一些动物。非洲鹿看到自己的同类遭到狮子的猎杀时,尽管自己也会本能地逃命,但其鸣也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部被认为是充满了“人性”思考的影片竟然给观众塑造了两个在自己的骨肉同胞被屠杀之际因为自己获得生之希望的中国人快乐地嬉戏和欢笑的形象。顺子和小豆子的笑容让我感到恐怖,因为这两个人灿烂的笑容发生在南京城里成千上万中国平民被残杀的血腥背景面前。是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心情才能在这种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面前笑出声来?这种笑声是人性的表现还是人性的丧失?陆川是在表现中国人的人性还是在表现中国人的冷酷?当然,我并不相信这种南京城外的欢笑是真实的。我只能说,这种场面中的笑容只存在于陆川的臆想之中。但是,当今天的中国人用电影的形式再现这段血和泪的历史时,靠自己的臆想制造出的虚假笑容是对不起在这片土地上流过泪、流过血的先辈的。

仅就对人性的思考而言,我觉得陆川用这种手法表现对人性的反思跟现实中的人性相差太远。如果说顺子和小豆子的欢快笑容真的是陆川和一些影片赞扬者所说的“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那么为什么在汶川大地震中有幸逃生的四川人并没有在掩埋着自己亲人身体的废墟前用快乐的笑容来庆幸自己的生命得以保存?为什么“九一八事变”后流落在关内的东北同胞没有欢快地唱着生命的赞歌,而是含着泪水唱着悲凉的《松花江上》?…….。是不是这些幸存者和逃亡者都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价值?是不是他们都不具有因为活着就应该感到快乐的人性?

人性到底是什么?是不是为了追求个体生命就可以漠视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的生命?是不是个体生命的欢乐跟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没有关系?这难道就是个人高于集体的自由主义原则?中国文化界对人性的反思实在太“普世”了,“普世”得让普通人看不懂。如果从最普遍的人之常情来看顺子和小豆子逃离南京城,答案是简单而清楚的。假设我们大家都身为当时的顺子和小豆子,我们的父亲兄弟和战友正在遭到敌人的屠杀,我们的母亲和姐妹正在遭到敌人的奸淫,我们会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逃离南京城?我想如果我们还有人性和良心的话,我们除了痛苦和仇恨还能有什么样的心情呢?难道这种对强盗和刽子手的仇恨就不是一种人性的表现吗? 为什么人性就只能是对侵略者的宽恕?为什么人性就只能是活着就欢笑?

今天一些口头上讲普世人性的人很害怕提到仇恨,仿佛一提仇恨就是对人性的亵渎。其实,仇恨是今天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仇恨也并不都代表邪恶。当人的身体、感情受到敌对的侵害时,人的仇恨之心会自然而起,这种情绪反应是人的一种原始本能。到今天为止的人类社会,尤其是尊循丛林原则的国际社会,并没有建立一个公平、正义而且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的世界政府,每一个国家只有靠自己的军队来保卫自己的国土和人民。世界各国共存的丛林机制决定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仍然是当今世界上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而只要人类还有战争,战争的双方就必然充满仇恨。从任何一国的国民来看,只要有外国军队的入侵自己的国家,就必然会对侵略者充满仇恨。一个对侵略者没有仇恨的民族在这个世界上是无法生存的。从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来看,只要这支军队上了战场,就会充满对敌人的仇恨。一支没有仇恨的军队是没有士气的,因为它无法勇猛杀敌,这是任何一个从战场上下来的军人都知道的。即使一个再爱好和平,再痛恨战争的军人,当他看到自己的战友、自己的同伴倒在对方的枪口和刺刀下时,对敌人的仇恨之心都会自然而起,这是人的动物本能,也是人性的表现之一。

在当今世界,仅仅靠爱和宽恕的感召是不能消除仇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法各国能不能用宽恕来阻止纳粹德国的铁蹄呢?珍珠港事件后,美国能不能用宽恕来阻止日本的航空母舰呢?当日本人在中国攻城掠地、奸淫杀戮的时候,中国人能不能用宽恕让日本人乖乖撤兵回国呢?显然不可能。这个时候,作为被侵略一方的中,英,法,美,苏等国家和民族有没有仇恨呢?没有仇恨,何以卫国?没有仇恨,何以杀敌?如果爱可以消除仇恨,中国还需要艰苦卓绝的抗战吗?美军还需要和日军在硫磺岛残酷博杀吗?美英空军还需要在德国进行地毯式轰炸吗?美军还需要用汽油燃烧弹轰炸东京、在广岛和长崎扔下原子弹吗?相反,过分地宽恕,象英法两国政府签署“慕尼黑协定”一样的宽恕,却是把世界推入战争的因素之一。

在这里,我不是要贬低宽恕的作用,而只是想指出,中国的文化人在对人性的反思中不要太狭隘和片面了。请人性的反思者不要忘记,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打击也是普世人性的一个方面。如果一部历史片只是片面地反思人性,就会走向虚构历史,而不是再现历史。我相信,在1937年12月的南京城外,没有一个跟日本侵略军战斗过的中国人会因为自己庆幸地活着而能够快乐地笑出声来,没有一个中国人可以在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遭到杀戮的惨叫中笑出声来。陆川可以用艺术家的手法塑造不同的形象来表现历史,但制造出中国人在血流成河、尸骨遍地的南京城大屠杀中灿烂的笑容既不是在历史写实,也不是在艺术创造,而是在人性的思考中迷失了方向。

登录后才可评论.